书城哲学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6854700000018

第18章 《周易》之卦占(3)

将蓍草分而为二(分二),取左手的一策挂于右手(挂一),然后以十根为一组,数左手中的蓍草(揲十)看剩下几根,作为余数放在边上(归奇)。复将蓍草合而为一,再分二,以十根为一组数右手中的蓍草,剩下的作为余数放在边上。根据所合的余数而命卦。

潜虚占认为,左为主,右为客。先主后客者阳,先客后主者阴。如“裒”,1为主,11为客。左揲先余一,右揲后余二,为先主后客为阳;若左揲先余二,右揲后余一,为先客后主为阴。然后观其所合,以“裒”命名。

得到卦名后,又合蓍,然后分而为二。阳则置右而揲左,阴则置左而揲右。以七策为一组去数蓍草,所剩下的余数为所得名(卦)之变。

这时应该注意,若蓍草分二后为纯生数,则不可分阴阳,当置右而揲左;为纯成数时也不可分阴阳,当置左而揲右。

断占时观“命图”之吉凶臧否平而决断。阴阳所取断语不同,阳则用其显,即依据命图所示结果;阴则用其幽,即与“命图”结果相反。

“玄以准易,虚以拟玄。”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潜虚占与《周易》揲蓍法、太玄占的异同是:

周易有六十四卦,太玄有八十一首,潜虚则定五十五名;

易每卦有六爻,玄每首九赞,虚则每名七变;

易卦有内外,玄首有四位,虚之体则有十等。

易占法用蓍策四十九,玄用蓍策三十三,虚则用蓍策七十;

易揲以四,玄揲以三,虚则揲以十;

易之占主看“动”,玄之占主看“逢”,虚之占主看“变”。

九、周公卜法

敦煌伯、三三九八号有《卜法》一卷。现代学者定名为周公卜法。其序云:“况卜之万不失一。系其十法,用筭子卅四荃,分作三份:上斜中竖下斜,后乃四四除之,余者成卦,审看下卦歌颂,以定吉凶。”现起卦是用三十四根筹子,分成上、中、下三份,然后各除以四,由余数定卦名。这可能是由某种古筮法改编而来的。

《卜法》一书共载十六卦,分别称周公卦、孔子卦、屈原卦、赤松卦、桀纣卦、越王卦、子推卦、太公卦、兑卦、坤卦、离卦、乾卦、巽卦、坎卦、震卦、艮卦等。每卦均系以四言八句的颂词。如“太公卦”,歌颂曰:“神龙起飞,升于千里。经求得利,田蚕万倍。嫁聚相宜,所求称意。病者自差,行人即至。此卦大吉。”再如巽卦颂词是:“风飞高台,众鸟集之。求事得达,嫁聚相宜。经求得利,百事无疑。病者自差,行人即归。此卦大吉”

周公卜法有以下特点;

1.每卜包括三部分:卦、卦词、结果。并以古人的名字命卦,如周公卦、孔子卦等,颂词后面有“此卦大吉”或“此卦大凶”等断占结果。

2.卦词强调综合功利性,将当时极易发生的吉凶事情写进卦词中,使具有特殊性的吉凶的事尽可能转化为一般性,让卜卦者能够各取所需地吸收与接受与自己有关的内容。

3.卦词以吉卦为主,十六卦中,有十一卦为大吉、五卦为大凶。反映了中国民众要大富大贵,要家室团聚的希望。

十、铁板神数

古代的一种占卜术。附会为宋邵雍所作。据称凡事皆有定数,故名铁板。其术载《铁板神数》一书。

铁板神数占筮时用人父母本身八字,配合五音八卦来推算。以卦值日月为基本主流,神数其次。卦用错卦,以中气为起点,起复终坤。此卦爻历表非通常所用的万年历,须依邵雍之法自编。每一时分为八刻,每刻分为十五分。年、月、日卦爻较易,时辰卦爻繁杂难。

铁板神数在卦方面,河图卦、涪书卦、文王卦皆用,又不全用;又用京房之吕律宫商配入后天卦与纳甲卦。在数方面,采用五行数、干支数和太乙九宫数。其使用方法,则混合干支,将八卦隐入五行之中,兼用子平法,纳音干支,卦气值日,十声十二音等,还吸收了紫微斗数等术的星座神煞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占筮方法。

铁板神数在民间流传甚广,它征集了中国传统预测术多方面的知识、技巧、术语、方法。但由于隐晦文辞较多,查寻方法甚难,故真正能掌握这种方法的人很少。

十一、易数一撮金

易数一撮金是旧传筮法的一种,即按汉字笔画求卦。此术据称为宋邵雍所创,载《易数一撮金》一书。

易数一撮金的占筮方法是由求占者凭一时灵感任意书写两个汉字,占卦者即按点画数出笔画数,上一字的笔画数为内卦,下一字的笔画数为外卦。以笔划除八,余数按伏羲先天卦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得卦。再以两字笔划之和除以六,取其余数(如果可以除尽,余数算作六)作为动爻。如求卦者信手所写的是“天玉”二字,“天”为四画,为震卦,玉为五画为巽,这样就得到上巽下震的益卦。二字的笔画数,总和为九,九除以六余数为三,所以取益卦的六三爻爻辞断占吉凶。

易数一撮金的断占不是依据《周易》卦辞,而是另创了一种简单易懂的占辞。六十四卦的排列,也不同于《周易》卦序,而是依据八宫卦的次序编排。现将前四卦的内容录于下。

1.乾为天

九二二爻上上得意宜逢贵,前程去有缘,利名终有望,三五月团圆。

九四四爻中中欲行不上,徘徊不已,藏玉怀珠,片帆千里。

上九六爻下下心戚戚,口啾啾,一番思量一番忧,说了休时又不休。

2.天泽履

初九二爻上上心和网,事和同,门外好施工,交加事有终。

六三三爻下下桃李谢春风,西去又复东,家中无意绪,船在浪涛中。

九五王爻中中狂风吹起黑云飞,月在天心遮不得,时间无事暂相关,到底依然无刻剥。

3.天火同人

六二二爻心和网,事和同,门外好施工,交加事有终。

九四二爻中平意孜孜,心戚戚,要来安,防出入。

上九六爻一水绕一水,一山绕一山,水尽山穷处,名利不为难。

4.天雷无妄

初九,初爻上上事扛扶,在半途,翻覆终可免,风波一点无。

六三,三爻下下,浅水起波澜,平地生荆棘,言语虚参商,犹恐无端的。

九五五爻上上喜喜喜,春风生机李,不用强忧煎,明月人千里。

可见,易数一撮金与《周易》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卦辞,只有爻辞。二是每卦的下面只有三爻的爻辞,有的取奇数的初爻、三爻,五爻:有的取偶数的二爻、四爻、上爻。

为什么有半数的爻没有爻辞呢?因为按汉字笔画法求动爻时,其笔画总数不为奇即为偶,奇数除以六后其余数只能是一、三、五中的一种,而偶数除以六后其余数只能为二、四、六中的一种,这样必定有半数的爻位是永远不能遇上的。不可能出现的爻就没有必要为它系辞了。可见,易数一撮金方法在形式上是不完备的。

易数一撮金在每爻下面还有“上上”、“上中”等判语,这是吉凶程度的等级标志。吉凶程度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分上中下,共有九等。按由大吉到大凶的次序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或叫中平)、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易数一撮金求卦及解卦的方式都很简单通俗,是民间方士喜用的一种占筮方法。

十二、金钱卦筮法

指用五枚金钱并依其独特的卦辞(无爻辞)占断的方法。卜筮时,先净手、焚香,双手合握五文钱,在香烟上熏,然后两手高举,望空一辑,连摇数次,口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翻卦,金童报卦,玉女虚空,过往一切神祗,今某年某月某日,有弟子某姓某名,系某省某府,某县某乡某社人等,因为某事忧疑未决,虔诚拜请于三十二课内占一课,莫顺人情,莫顺鬼意,吉凶祸福,成败兴亡,报应分明,愿垂感应。”念毕将掷出,以正面为阳,记为——,反面为阴,记为——。如得五个正为星震卦。卦辞为;“彩凤呈祥瑞,麒麟降帝都,祸除通福至,喜气自然舒。”如得两个反面,一个正面,两个反面,是润下卦,卦辞为:“船放江湖内,滩边获宝珍,更宜将大用,灾散福来居。”这种筮共计有三十二卦,与《周易》有很大差异。

十三、诸葛马前课

诸葛马前课也叫六壬时课,它是由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种神煞的吉凶来推断事理的。相传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在行军作战时,每遇疑难之事便用此法进行推算,以便对天文、地理、人事的不同情况,安排各种计划进行决断。故称诸葛马前课。

诸葛马前课的推算方法是用手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各上下两节(中节不用),配以大安、留连等名(如图9—4),按时辰取断。其具体步骤是:

(1)先求月份:求月份从大安上起正月,然后按顺序转到即可算出所求月份在哪一指节上。

(2)月上起日:以月份所在指节为初一,顺数至所求日期在哪一指节上。

(3)日上起时:以月期所在指节为于时,顺数至所求时辰在哪一指节上用此指节上的神煞进行推断。

如八月初六寅时起占,八月,在留连上;以留连为初一,转到六数,则初六在大安上;以大安为子时,转到三数,则寅时在速喜上。这样相推测等等的提示就可以在速喜的判断口诀中查寻。诸葛马前课的断占要诀如下:

大安:身不动时属木青龙,凡事主一五七,大安凡事昌,求财在西南,失物去不远,家宅保平安,行人身未动,病者不妨碍,将军回家园,仔细与推断。

留连:人未动时属水玄武,凡事主二十八,留连事未成,求事日禾明,凡时只宜缓,去者未回程,失物南方去,急急方使行,紧记防口舌,人口且太平。

速喜:入便至时属火朱雀,凡事主三六九,速喜喜临门,求财南方行,失物中未找,逢人路上寻,官存有福音,病者不关心,山行有音信。

赤口:官司凶时属金白虎,凡主事四十七,赤口主口舌,官司且紧防,失物急去找,行动莫恍惚,鸡犬多做怪,病者上西方,更需防咒嘴,热怕染瘟疾。

小吉:来喜时属水六合,凡是主一五七,小吉最有昌,路上有商谅,阴人来报喜,失物在西南。行人立刻至,交易更是好,凡事皆能成。

空亡:音信稀时属土勾陈,凡是主三六九,空亡事不长,鬼手阴入没主张,寻财心自费,行人遗物有灾殃,失物永不见,官司有利伤,病人遇鬼邪,祝福保平安。

十四、轨革卦影

轨革卦影是古代占验术的一种,流行于宋代。它是将人的生辰八字推算成卦,然后用图画将卦象表现出来,吉凶祸福的推断就寄寓于图画之中。

据苏轼《东坡志林》卷三“费孝先卦影”条记载,轨革卦影传自北宋仁宗年间四川青城山中的一位老人。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成都人费孝先来到苏轼的家乡眉山,说他最近游青城山时见到一位老人,不小心损坏了老人的一张竹床,十分不好意思,表示要赔偿损失。老人笑着说;“你看这床下有一行字,写的是‘某年某月某日造,到某年某月某日被费孝先损坏。’好坏都有定效,你何必要赔偿呢?”费孝先因此知道这个老人不是寻常之人,就留下来跟他学艺。老人传授他《易》术和轨革卦影之术。过了五六年,费孝先即以轨革卦影之术名闻天下,王公贵族都不远千里来用重金求费孝先卦影。

轨革卦影既不同于推八字,也不同于《易》卦,它包括了推八字成卦和将卦象用图画表现出来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完成后提术士的推断。中国古代术数如卜筮、《易》术、相术、五行术,拆字等,多是直言从事吉凶,轨革卦影却是用图画或禅语隐寓吉凶福祸,求问者欲知其详,往往需要费一番心思才能参悟“天机”。然而,许多人问卜都希望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而不愿去多费那一番心思;操轨革卦影之术者也觉此术太过繁复,出力不讨好,不愿多此一举。因此到了南宋以后,轨革卦影术渐渐被其它术数融合,已不复单独流传了。

轨革卦影的流行对宋代世俗民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说宋代书法名家米芾常模仿卦影中的人物图画,穿僧衣、戴俗帽、登轻靴,被人们称作“活卦影”。《宋书·艺文志·五行类》也有关于轨革卦影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