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6858200000003

第3章 教育篇(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自学考试制度在学习型社会大教育体系中作出了明确定位,提出:“要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自学考试是一种高度开放的教育形式,它满足了不同学历层次、年龄层次的人接受教育的需求,可以说,从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从空间上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我们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进甘肃省自学考试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自学考试制度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三足鼎立的构架。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07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24.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类高等教育形式都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规模,稳步发展。自学考试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实现甘肃省高教发展总体目标和教育强省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学考试要加强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协调发展,为甘肃培养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

二、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学考试的质量

甘肃省自学考试制度自实施以来,大致经历了开展试点、制度建立、巩固提高、改革发展四个阶段。二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和创新,才能增强自学考试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普通高校招生受计划调节的限制,教育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甘肃省自学考试工作在坚持“教考职责分离”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充分利用高等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设施,与高校联合举办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教育,既加强了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提高了考生实践应用能力,确保了人才质量,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也推进了高校专业改造调整,创造了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推进了甘肃省自学考试的发展。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网络教育、民办教育等形式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自学考试的生源。为此,经过认真地调研分析,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自考委提出了“积极发展本科,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积极推进基层、农村自学考试工作,与多种教育形式沟通合作,与行业部门联合发展”符合甘肃省情的思路,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满足提高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大开考本科专业的力度,满足高校扩招后大量专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也适应了不同行业部门对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顺应了我国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是自学考试走向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加强与行业部门职工的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行业的教育资源,举办社会急需的、符合行业特点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探索与国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考试资源,开展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工作;面向基层、农村推进自学考试工作。随着全省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教育提供了巨大潜力。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难以向基层、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确立向基层农村延伸服务的思路和实践是完全正确的。近年来,甘肃省自考积极开考适农专业,建立基层自学考试辅导基地,实施自学考试“烛光工程”,开展“服务承诺制”试点,加入全国教材媒体供应实验区等,经过实践是可行的,深受基层和广大考生欢迎。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推进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

自学考试要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质量获得社会的广泛信任。如果没有质量、丧失信誉,自学考试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自学考试在确保质量方面必须做到:一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科学把握质量标准。自学考试的标准应参照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同层次同专业的一般水平科学客观的把握。二是建立健全自学考试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办考理念,不能“只管收获,不管耕耘”,要重视考生的学习过程和考生学习指导,为考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考试服务。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形成社会化的助学服务网络。同时,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要以考生为本,把考生利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精心打造自学考试的质量品牌。坚持不懈地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和考风考纪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考点管理,严谨考试过程,维护自学考试良好的质量和信誉。这次会议上印发的“整肃考风考纪倡议书”旨在教育考生,严格监考,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自考的考风考纪。将考纪提高到树立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社会公德的高度去认识,去努力,应引起大家的理解、支持、关心和配合。

三、加强领导与协调,推进甘肃省自学考试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是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自学考试工作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切实担负起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责任,定期研究自学考试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具体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证和工作上的支持。把自学考试作为当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重视,支持做好。主考学校是协助考试机构掌握自学考试标准的组织,离开高校的支持和参与,就不会有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近年来,自学考试的主考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高校扩招而带来诸如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参与自学考试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育部、全国考委强调,高等院校要把开展自学考试工作作为一项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列入整体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克服困难,切实加强和做好主考工作。有关行业部门也可以利用自学考试的优势和特点,加强与自学考试机构的合作,推进本部门行业职工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学分互认,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起培养人才的“立交桥”。计划、财政、人事、劳动、公安、宣传等相关部门也应增强全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消除不利于自学考试、考生成才发展的因素,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宽松、有利于人才建设的环境,共同推动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前面省自考办提出甘肃省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的三项措施涉及组织、人事、教育等部门,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总之,要努力形成政府重视、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发展自学考试的新格局,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学考试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在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

(2003年4月25日)

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以来,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甘肃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省、市政府统筹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原则,以高校后勤部门规范分离和大学生公寓建设为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大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00—2002年甘肃省共利用社会资金4.91亿元,新建学生公寓77.7万平方米、学生食堂9.31万平方米,使生均住宿面积从1998年的不足4.32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5.6平方米。同时,各高校还引资4.61亿元,改造学生公寓33.53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6万平方米,使一批旧宿舍、旧食堂的面貌焕然一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校后勤设施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甘肃省连续四年的高校扩招,保证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几年高校的学生宿舍、食堂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缓解,但甘肃省高校后勤设施仍然赶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421”的学生住宿标准计算,2002年甘肃省高校学生公寓缺17.19万平方米,食堂缺5.4万平方米。从2002年新生入学以后的情况看,有的学校学生住宿条件甚至不如上一年,学生公寓又变成了6人或7人,学生住宿愈来愈拥挤,有个别学校已经解决不了新招学生的吃、住问题,开始租借地方办学。这说明高校后勤设施仍然是制约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适应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2年年底,甘肃省教育厅经过论证制定了2003—2007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规划,经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已原则通过,最近,将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下发。根据这一规划,到2005年,预计甘肃省高等院校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将达到20万人,按“421”标准计算,学生公寓和食堂面积按规定应达到182.4万平方米和29.6万平方米,在2002年基础上,应新建高校学生公寓65.7万平方米,食堂13万平方米,到2007年,全省高校人数将增加到近26万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的需求更大。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要保证甘肃省高等教育在今后五年的持续健康发展,后勤设施建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进一步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

尽管近几年省上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仍然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校后勤设施建设的投入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后勤欠账较多,后勤设施紧缺老化和功能不全的问题普遍存在,办学条件与事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来说,像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更应该放开步伐、加大力度,依靠社会力量,借助市场经济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吸纳社会资金,加快高校后勤融入社会和社会参与高校后勤的步伐,彻底改变高校后勤老一套的服务模式,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促进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

(一)各地政府要把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进入21世纪,一个城市的繁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程度。

对于高校落户的城市,有成千上万名教职工和学生工作、生活、消费在这里,他们对当地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等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搞好了,不仅能促进所在城市教育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推动城市现代化作出贡献。可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所在地的政府,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把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当地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不论高校属谁主管,都应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当作“分内”之事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有利于高校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主动帮助学校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各地政府要进一步抓好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国务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已经明确,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优惠政策都将延续,凡是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同时,各市、州、地制定的优惠政策,也要研究延续的问题,要把高等学校的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盘子中去,在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立项规划、施工保障等方面,要切实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必要时要省市联办,部门联办,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各地政府要主动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

高校所在地的政府应当把高校的发展同当地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关心、支持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按照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要求,有条件的,应该主动承担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积极发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承担高校学生公寓、食堂、物业管理、供水、供电、供暖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改变学校找政府的被动局面。这样做,一方面为高校的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服务、饮食、物管等带动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培育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积极主动,锐意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一)要制定好后勤设施建设的长远规划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现行高校办学模式,把高校后勤真正融入社会,使学校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各高校要克服短期行为,后勤社会化一定要考虑5年和10年以上。因此,各高校一定要制定好高校后勤设施建设的长远规划,并划分成若干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的确定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也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各校的实际情况,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快学校后勤服务集团的建设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和不同工作基础的学校,选择不同的模式,只要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各地政府都要给予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