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为生命而歌
6874400000014

第14章 科研篇(3)

我们对三、四年级共135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有71%的学生就作业而作业,没有多大兴趣和收获,有36%的学生渴望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希望老师布置少写的作业”。从学生的动机水平、作业态度、期望心理、作业情绪反应,学生对作业形式的“期望心理”数据表明,有60%以上的学生喜欢自由选择寒暑假作业的内容,或“老师出题,由自己选做”。不难看出学生非常渴望通过自主实践来完成寒暑假作业。

4.教师讨论达成共识

我们针对学生的需求,展开讨论活动。为了让讨论活动有话可说,我们准备了一堂假日作业展示交流课。

2004年9月27日下午,在学校顶楼多媒体演播厅,唐燕老师带着全班学生把在暑假里完成的《家乡红色文化》作业进行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完后,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坦言收到的效果。市语文教研员覃达华指出,这样的作业非常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唱着红色革命歌曲,有的讲着红色革命故事,还有的表演着红色革命话剧……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开展学习活动,给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强调活动和实践性,让孩子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的新理念。这时,我校老教师胥光表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这哪里是语文学习,就是一场游戏活动!这时的讨论炸开了锅。

通过老师们的积极发言,大家认识到过去的寒暑假生活作业是以知识系统结构为主绳的作业体系,存在着问题给定,答案唯一,方式写画,个体完成,好坏评价等现象。而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地去感知和认识事物,突出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建立实施小学生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的策略体系

在寒(暑)假里,面对普遍存在着小学生被关在家里做“本本”,空余时间随意玩乐的现象,我们如何来革新寒暑假作业呢?而寒暑假是为了让孩子们丰富生活,扩大视野,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健康,养成优良的性格品质。也是他们幸福生活、积极进取的又一天地,让快乐的童年生活成为他们难忘的岁月。这对矛盾引起了我们的深层思考,针对《语文寒(暑)假生活》作业的自身缺陷,面对学生的需求,我们采取了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来替代,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中,我们具体从“作业保障策略体系、作业内容策略体系、作业实施策略体系、作业检测评价体系”来构建。

1.建立了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保障体系

废弃了小学生《寒(暑)假生活》作业,采取了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此作业没有现成的,需要老师去设计,老师能否设计合理的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寒暑假里,学生脱离了老师的监管,大多数时间是自由活动,自己完成作业,谁来监管督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要难题;学生完成综合性作业所需的资源、器材设备等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研究中,我们从资源的利用、家长的参与、教师的管理三个方面建立了作业的保障体系。

(1)资源的利用策略

研究中,我们坚持“共享与开发”的资源利用策略。若遇到阅读资源匮乏的情况,则采取学生互相借阅、走进书城、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登录电子图书网等办法。由于大部分学生家中藏书量有限,学生在完成阅读作业时,普遍感到无法完成。我们经常采用学生互相借阅,鼓励学生到书店或图书馆读书。如果在书店、同学间无法找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时,我们就采用登录电子图书网等途径,这一办法很好地解决了文本资源匮乏的问题。

面对主题研究学习活动的信息缺乏时,我们采用“文本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时,学生要了解清明文化的历史渊源,就必须通过网络或查阅文献的方式来完成。学生要了解各地在清明活动的情况,通过网络方式比较快捷方便。

达州市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研究中,我们经常采用走上街头、走进工厂、深入农村、来到大自然等方法解决学生的实践活动资源问题。比如在走上街头的活动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感受达州新变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发现确定小主题,如我们学校教学楼的扩建、学校大门的改造、文化广场的落成等,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体现达州的新变化以及学校的新变化。有的学生通过参观访问来研究达州的变化,有的为达州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有的开展“我为家乡添光彩”的服务活动,有的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达州的历史,还有的学生从发展的背后,发现家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为此,作为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家乡及社区,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寒暑假作业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在进行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时,十分重视社区性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

(2)家长的参与策略

作业改革一开始,家长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抱着怀疑态度,不太认可和支持。于是,我们利用家长会大力宣传小学生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给孩子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一举措,让家长认识到作业改革就是让孩子们在假日里去看喜欢的书籍,去做有趣的活动,去做有益的实践,让能力在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寒暑假学生脱离了教师的监管,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完成作业活动很难,有少部分同学自控能力很差,根本不愿意去完成。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只有依靠家长。在设计作业时给家长也提出了相应配合的要求,让家长参与活动的监督管理。如阅读作业采用签字法,实践活动采用参与法,动手制作作业采用合作法等。通过家长的参与,学生完成寒暑假语文综合性作业情况就得到了有力保障。家长在学生作业活动中,既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同时自己又增长了知识,还分享了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快乐。

引导家长支持参与我们这项改革活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动脑筋、想办法,让家长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总之,有了家长的广泛参与,才促进了学生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的按时完成,保障我们作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3)教师的管理策略

废弃小学生《寒(暑)假生活》作业,用语文综合性作业来替代,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检测。老师们习惯用本本作业,不动脑筋,而语文综合性作业需要老师根据学生身心特征,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来设计作业内容。这样就和过去的做法形成很大的差距,一时不能被老师们接受。我们采用“培训学习,转变意识”、“交流学习,掌握方法”、“尝试设计、布置作业”等办法,来提高教师的设计寒暑假语文综合性作业活动的能力,保障作业改革的成功。

培训学习,转变意识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讨论分析人教版、西师版《寒(暑)假生活》存在的问题;研讨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的办法。几年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一学期两次课题理论学习,请相关教育专家或课题主研搞讲座。共听省市区专题讲座30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11人次,省级培训69人次,市级培训176人次,区级培训263人次,校级专题培训500多人次。通过学习理论、多次研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对小学生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的认识。

交流学习,掌握方法针对实施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大部分老师对这一问题非常陌生。我们在每期开学后的两周教研活动时间中,让做得好的老师带着学生的作业,现场展示交流。老师们看了学生作业后,先由该班老师作经验和方法交流,再让其他老师讨论。老师们通过观摩、学习,体会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设计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活动,明白了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该怎么设计。

尝试设计、布置作业在讨论交流中,老师们基本掌握了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的方法,老师们尝试着设计语文综合性作业,体验着寒暑假作业的改革实践。把学生的语文作业放在语言实践中,让在获得体验的同时形成学力、发展个性。这一切,正是语文教学的活力展现,语文教学追求的价值真谛。

通过对老师们的有效管理,老师们在学习中大胆尝试、经常和同事交流讨论,提高了老师对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的认识和设计能力。

2.构建了小学语文寒暑假综合性作业内容体系

我们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示下,设计寒暑假综合性作业时坚持多元尺度、内容扩展、开发潜能、发展目标等原则,注重设计的作业有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有了研究的理论指导,我们根据具体的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要求,分学段对小学生语文寒暑假作业进行设计,第一学段(1、2年级)以游戏活动为主体,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来表达游戏活动中的感受;第二学段(3、4年级)围绕以趣味实践为载体,尝试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5、6年级)主要开展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自主策划和实施主题实践活动,用查阅资料、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让老师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科整合法、趣味游戏法、主题研究法、实践活动法等方法来设计寒暑假作业内容体系。

具体从“听说性作业、阅读性作业、写创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调查性作业、信息化作业”六个大类、十八个方面构建小学生低、中、高寒暑假作业内容体系(如图3所示)。在构建作业内容体系中,继承了传统的“读”、“写”技能训练,其内容突破了原来“本本”的局限和对知识的重复练习,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读写技能,创设了“写创、操作、调查、信息手段”等内容作业。学生在这样的作业内容中,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方式,留给学生极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1)设计寒暑假作业内容的方法

作业的设计不是随心所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所处的大环境来选择确定。研究中,我们采用“学科整合法、趣味游戏法、主题研究法、实践活动法”来设计寒暑假作业内容。

学科整合法是我们利用语文工具性原理,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把各门学科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去学习来设计作业活动的一种方法。四年级一班在完成暑假里的“惜粮活动”作业时,全班70多位同学就有70种作品,有惜粮诗歌,有惜粮散文,有惜粮图片,有惜粮手抄报,有惜粮漫画……在该作业的完成中,学生利用图片和文本的结合,实现了美术与语文的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习,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趣味游戏法是我们利用生活中的那些新颖题材、生动有趣的情景资源作为作业内容形式。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会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六(五)班在完成暑假作业《我的家乡》时,有的给家乡山村作幅画,有的给家乡写词谱曲唱唱家乡美,有的给家乡编剧演演家乡习俗等。布置这类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在描画自己熟悉的家乡,唱着赞美家乡的歌谣时,抒发了爱乡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法是指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观察、记录、操作、实验等形式开展探索活动,实现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设计实践性的语文作业,用学到的知识或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二)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或一棵草,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的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并把在观察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录下来,再让他们写成文章。这样的作业,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主题研究法主要是以社区、本地自然资源为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考察等手段收集材料,形成文本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布置一些主题性活动作业,如《州河水污染调查》《达州风情》等,教师让学生集体(或小组或全班)去做,采用“合作原则”让学生相互切磋,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把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集思广益,共克难题。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相互学习、共同探索。

(2)设计作业内容的要求

由于学生的年龄不一样,掌握知识的水平不一样,实践活动的能力不一样,因此,对于同一活动的目标要求也就不一样。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从“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设计听、说作业要求旨在训练学生能认真听、能听清、能听懂、会表述,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我们给低段(1、2年级)的孩子布置学唱儿歌、童谣、诵读简单易学的唐诗等作业内容,训练孩子“听、说”的能力;中段(3、4年级)的孩子,布置他们听家长讲故事、听录音辨别正误、讲故事、口头作文等内容,来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高段(5、6年级)的孩子,我们会让他们听新闻复述,在规定时间内听记一定的内容,就某一现实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学或家长一起辩论,在父母、朋友或者同学面前就某一现象发表演讲,从而达到锻炼他们“听、说”能力的目的。

设计阅读性作业要求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这类活动我们采用“导读”、“自读”两种方式进行。“导读”——在家长的指导下读书:指导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同一体裁的文章读法专题指导;速读训练等。“自读”——学生自主读书:自由阅读报刊,进行资料搜集;阅读名篇,摘录优美语句,概括主要内容;阅读心得交流;举办“读书报告”会;背诵古诗文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