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与使命
6886900000028

第28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4)

结束整个团体辅导工作坊名称:把心留住目的:结束,处理离别情绪,对未来生活进行适当预估。准备:心形卡片若干、笔、轻音乐。操作:播放轻柔的音乐,指导者给每个成员发若干张心形卡片(根据团队人数),请成员在每张卡片上写出自己所拥有的、所想要的好的物质或东西,一张卡片一样。这些卡片就是成员的一颗心,请成员衡量自己以及他人的需要,送给每个成员一点自己的心意。全部送完后,围圈坐下,请每个人谈谈送礼的心情如何,为什么送这些“心”,接受礼物的心情如何,你送礼物的用意是什么,带着这么多成员送的“心”,离开团队后你打算怎样生活。心形卡片代表成员的心愿与期盼,当一个团体成员捧着其他人的“心”,更能体验到团体的温情。不过指导者要注意把握团体气氛,不要过分依恋或伤感,而应该充满活力,尽兴地结束活动。名称:兔子舞目的:为整个活动的结束营造欢悦有力的氛围。准备:兔子舞音乐。操作:让所有成员组成一个小队,后面的成员用双手搭在前面成员的双肩上,伴着音乐一起跳兔子舞。名称:团队合影留念目的:为团队留下美好的回忆,宣布活动结束。准备:照相机。操作:伴随着兔子舞音乐的结束,指导者宣布此次活动圆满结束,并让全体成员站好队形,拍照留念。40分钟。

(第三节)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工作坊实践

一、执行步骤

(一)团体的形成

在大学生生命的教育中,有时候是因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挑选一些学生参加,学生非本人意愿,成员防卫心理较强,团体开始抗拒力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团体领导者应该想方设法采用有效技巧,吸引团体成员由非自愿变成喜欢团体辅导。

(二)引导成员相识并形成信任关系

团体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团体就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让团体中的成员了解团体中人际沟通的过程及其影响,协助成员投入团体,增强团体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为成员提供信任的环境。

(三)促进团体成员探索自我

这个阶段是训练的关键阶段。灵活运用不同的角色功能与技巧,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主动探索个人的感受、价值,深化自我的认识,学习接纳自己,感受生命的可贵、有价值地规划自己的生命。

(四)协助团体成员总结团体经验

带领团体成员回顾团体历程,将团体心得、体会、收获加以系统整理。协助团体成员总结团体训练的收效,并引导成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对活动的结果总结评估

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简单地讲就是指团体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估。具体地讲,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总的团体目标实现的情况、团体成员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态度、对人生目标的定向是否明确、生命动力、团体成员间的融洽度以及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团体成员的持续影响度。对于方案的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即对受训学生进行“前—后测”,了解学生培训前后有关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实际的训练效果;也可对受训学生和未受训学生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测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估的方法,即运用“开放式问卷”,让学生自评学习和培训效果。

二、实施建议

(一)探寻潜质,发现优势

在团体活动时,我们应从“每个学生都是金子”的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出发,积极探寻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质,优化学生的同伴关系,关注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生命水平,发展自尊自信品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小组分享,共同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要尽量创造一个类似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为成员提供模仿、学习、训练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要提供彼此支持、相互建议和分享心得的机会,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多角度地分析、观察他人和认识自己,帮助大学生在团体中进行比较分析、自我领悟,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感,从而积极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认识每一个人所演绎的生命的不同,实现对生命的领悟和理解。

(三)有效反馈,转化行为

有效的辅导应该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触动和发展,推动学生的积极认同,达到一种心理享受,即来自于个体打破自己固有的某种自身的原有状态后带来的一种体验。所以,在每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或结束以后,都要让学生来谈谈或写下自己对于生命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把心得转化为行动,由行动——小变化——大变化——突破、成长,使学生由内而外产生积极变化。

(四)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有时候,团体的压力会使某些个体采取轻率的行动或自我封闭。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因此,为扬长避短,在团体辅导中,常需辅之以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服务可以安排在团体辅导以外的时间进行,也可以给有特殊需要的个体布置更适合他的作业,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甚至这个成员将变得具有破坏性时,咨询员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五)专业培养

团体心理辅导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满足高校学生的庞大需求,仅依靠心理咨询中心现有的专业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针对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多样性,我们提倡多层次的专业队伍培养模式。首先,在团体训练层面,将团体心理辅导与校园文化生活和班级学生活动广泛结合,招募工作坊学生志愿者,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充实工作坊朋辈主持人的队伍,同时培训院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为院系积累团体训练的专业力量。其次,在团体咨询层面,从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人才,进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的培训,安排正规的学习、实践和督导,使其具备开展各种主题的中短程成长小组的能力,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最后,在团体治疗层面,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队伍中培养团体治疗师,通过培训和督导提高其专业能力,以满足校内少数共同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需求。

三、实践效果

团体辅导工作坊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更有价值地体验生命的美好,对死亡形成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规划生命。在本研究中,首先在刚入大学之际对被试即2011级部分实验班大学生开展了五个单元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生命观和死亡观;其次启发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规划意识,课题组自编了一份15题的自测评估表,在工作坊实施训练的前后施测,有效前测被试470名,有效后测被试452名,比较结果采用独立样本均值T检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及其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水平。通过团体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在部分心理品质和对生命认识和培训前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在经过了团体训练后,大学生对生命态度的改变、对生命的体会、生命目标定向明确、大学生生命动力的提升、在信任他人、自信交往和自我开放性,以及积极自我、大学生对生命的规划意识和环境融入性等方面比训练前有显著提升。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通过知识传授和不具威胁性的团体练习与个体讨论等预防性与成长性活动,使团体成员获得成长,不仅从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

(2)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布置家庭作业,不仅体现了个性化原则,切合成员的实际情况,而且通过对未完成的家庭作业的分析,能够加深成员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培养了成员的独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3)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同时辅以个性化原则的个别咨询,弥补了团体心理辅导无法解决一些个人深层次或较为隐私问题的不足。不过,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来看,如果每次2~3位辅导员与学生互动,全过程安排8~10次活动,效果可能会更显著一些。

本研究初次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生命教育研究,样本偏小;整群抽样的实验组有一年级学生,可能是干预前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的原因。

生命美文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险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