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与使命
6886900000042

第42章 大学生心理异常(2)

患疑病症的人与其神经类型及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善思索易钻牛角尖的人,精神状态不稳定,对周围事物高度敏感的人,性格内向、抑郁寡欢、心胸狭隘、谨小慎微的人,受过精神刺激的人,对自己过度关心的人,最易患这种疑神疑鬼的疑病症。

疑病症并非器质性疾病,更不是不治之症,但是一般的医药疗法很难奏效。一般的简单解释说服也很难奏效,过多的检查和不当的解释会造成许多医源性暗示,患者自己去阅读有关医学书籍又易造成自我暗示,这一些做法都容易使患者的症状变得复杂难愈。因此,具有疑病素质的同学一定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即使患上疑病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

心理与哲理

对待心理的健康和问题,要像对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一样。

二、精神病,特别需要爱

精神病是人脑机能活动失调,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症状:幻觉、妄想、严重抑郁或无任何原因的欢快感、记忆明显减退、交往不能以及一些错误的信念。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敏感多疑、不知脏洁、冷漠不语、孤僻退缩等行为表现都是精神病发病时的症状。充分认识它们,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

精神病类型很多,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反应性精神病等。

(一)精神分裂症

相关链接

小游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但最近半年,行为有点诡秘,常常半夜起床翻箱倒柜,白天常常独来独往,少与人搭讪,生活变得懒散,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一次在饭堂打饭时突然出手殴打一男同学,理由是那男同学抢了他的女朋友。其他同学大惑不解,大家都知道那男同学才是那女孩的真正男友,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他的女友了。几经追问,包括老师们的调解和调查,才知道小游最近常常听到那女孩叫他去约会的声音。

小游有明显的言语性幻听,与他交谈时,可以感觉到他有点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偶然看到他自笑。他诉说常常觉得有人跟踪他,想害死他,称有人用先进的仪器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有人控制他,觉得街边的人都知道他的秘密,个个在含沙射影地在议论他。

小游经精神卫生中心入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在大学生中也有发病。这种病身心分裂异常到已经丧失了社会生活的功能,恶化到必须住院治疗的地步。它们常常表现为行为上怪异或退缩,与现实环境、情境极不相称;思维上没有清晰的思路脉络,思维过程混乱不堪,讲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常常伴有幻觉,听到别人议论他的声音或看到引起其强烈焦虑的、虚构的事物;常觉有人想害他(被害妄想),有很多人针对他(关系妄想),有被跟踪感、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情感淡漠、不协调;生活懒散,意志减退或缺乏,自制力缺乏。

(二)情感性精神病

相关链接

“这种疯狂使人体会到一种特别的痛苦、兴奋、孤独和恐惧。当你兴奋时,那种感觉妙极了。各种想法和感觉如同流星快速频繁地闪现,你跟随着它们,直至找到更美妙的想法和感觉。不再有羞怯,突然之间你妙语连珠,姿态迷人,确信自己能够拥有吸引和征服他人的力量。那些乏味的人也令你产生兴趣。纵欲之心在蔓延,吸引他人和被他人吸引的欲望不能阻挡。激越、强大、安宁、富足、幸福的感觉如此深切。但是,在某个地方,这种感觉突然发生了改变,快速闪现的想法来得太快太多,压倒一切的混沌取代了清晰的思维。好记性不复存在。朋友脸上的兴致和专注变成了恐惧和担忧。以前事事顺利,如今万事不顺——变得易怒、生气、害怕、无法自控,完全陷入了意识的无尽黑洞之中。但是又不知道黑洞的存在。这一切没有尽头。”

这段话描述的正是情感性精神病的症状。躁狂时,精力充沛,骄傲自大,满脑子的主意,自信心十足。接着就是抑郁状态,情绪低落,感到绝望和恐惧,怀疑自己和身边每个人,产生轻生的想法。

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躁狂,即话多、行为多、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另一是抑郁,表现为情感压抑、低落、话少、动作慢、思维迟钝,并出现交替进行。因此也称躁狂抑郁症(躁郁症)、双相障碍。大学生中因受某些心理刺激的影响,如强烈的惊吓、尖锐的批评、失恋等都可以成为诱因。

研究显示,此种病人的发病,可能与脑部某些化学物质异常有关。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精神药物,必要时,也可采用电抽搐疗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必须同时注意心理上的支持,以增加患者的生活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渡过危机,并要他们认识和接受自己的疾病,如此,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反应性精神病

相关链接

阿凯在半年前不幸经历过一桩车祸,当时同车的女朋友丧生在一辆大货车的轮胎下,自己虽然幸免于难,也因为大腿骨骨折在病床上足足躺了一个多月。这半年来阿凯大多时候是在麻木状态下度过,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往往无动于衷,对外界缺乏兴趣,原来很感兴趣的如下棋、打网球、社交等都索然无味,与同学和朋友疏远、有隔离感,对自己的未来心灰意懒,万念俱灰,曾多次想到自杀。常常半夜噩梦惊醒,半年来几乎做同一个噩梦,总是梦见自己的女友倒在大货车的车轮下,身首异处、惨不忍睹。每次梦醒胆战心惊,喉头哽咽,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出汗,久久不能平静。每次上街看见大货车都会退避三舍,非常紧张,当时遇险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里,非常痛苦,尽量避免上街。

阿凯得了反应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是一种因为意外事件突然降临(如重要亲人的突然离开、伤残和病逝)或者重要事件的突然消失(如一直看中的保送研究生机会突然失去等)以及持久的精神痛苦(如失恋、人际纠纷等)等急剧、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精神病症状。这种精神病由于有明确的原因引起,容易引起同情,得到人们的理解。它的病发时期不是很长,一旦患者能正确对待精神因素或精神因素消除后,症状即可消失,且预后良好。因此,适合采用心理治疗配合其他治疗的治疗方式,如对那些有明显创伤性体验的患者可采用适当的调整环境、异地修养等方法配合治疗。

心理与哲理

最好的东西都有缺陷,完美无缺就意味着死亡。

(第二节)干预危机,预防自杀

相关链接

小雅的日记

初次没了,永远没了,再没了!曾视贞操为天为地为唯一,突然在失去时无助地任人摆布。无助,终于知道什么叫无助,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可一个都帮不了我。本想以死相逼,可我突然懦弱到只会让步、退缩、任人宰割,又有谁知道我当时的无助,又有谁伸出正义的双手,哪怕一丝一毫的援助。

……没有一个人能帮我的。苟活到现在!苟活到现在!本应该去跳江的,可是我没做到。

我对不起我的一切,我该死!刚烈,何为刚烈,要做到刚烈,就马上去死,别再犹豫了,就马上去死,别再犹豫了,去吧!

一、危机与危机干预

“视贞操为天为地为唯一”的大学生小雅正面临着空前的心理危机。

什么是危机?危机是一种认识,主要是个体面临丧失亲人、生活的变故、失去工作、遇到危险、患重病等突发性、重大性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是靠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除非及时缓解否则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动的功能失调。

危机干预,也称危机管理、危机介入,是指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调动危机中当事人的自身潜能,克服危机,避免自伤和伤人,重新建立或恢复心理平衡状态的帮助和支持。

危机的成功解决让个体对现状的把握、对经历的危机事件重新认识以及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近来全国许多高校相继建立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成立危机干预中心,主动地开展着预防与干预。

相关链接

“自从她离开我们以后,我就怕,怕一个人在宿舍里独呆,害怕独自坐电梯,害怕黑夜,我事实上并不相信鬼,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这种恐惧的心理”,一个女孩带着焦虑和哭泣的声音说。“你们关系怎样?”“她生前性格非常开朗,对我们非常好,我们关系非常好。但是她一直在服抗抑郁的药物”,“如果她现在就在你的身边,你愿意跟她说什么?”她闭上眼睛,泪如泉涌,“菲菲,非常对不起,我很傻,你送给我们礼物,你谈到死,我没有想到是你离开的准备,我没有帮助到你……”

事实上,任何人遭遇到这种境遇都可能产生相类似的感受。

1.自杀

面对危机,当一个人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无法解除时,就容易把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自杀就是有意识地拋去自己的生命。在许多自杀的案例中,自杀常常被当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在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打击时使自己得以解脱的手段。如有的人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很无聊,便决定以自杀作为解脱的办法。

也有自杀者借助自杀作为对自己因做了错事而产生的悔恨、自罪自责心理的补偿,如学习成绩不好觉得对不起父母,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的驱使下采取自杀行动,以此谢罪。此外,自杀也常常被用来报复有关的人,使他们感到内疚和不安,如失恋自杀。

有些人常常因为爆发性的激情引起,是在由明显的偶然事件所引起的激愤、悔恨、内疚、羞愧等情绪失控状态下的冲动行为。他们很快就采取行动,被称为冲动型自杀,也称情绪性自杀,这种自杀类型的进程比较快,发展期短,具有突发性。冲动型自杀的人,在实施自杀行为的具体行动中,有时会产生对自己行为极度后悔的心理。这可能是对死的恐惧与对生存的渴望的一种心理表现。这种心理往往会促使自杀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从而避免死亡。

另一种自杀类型是理智型自杀,它不是由偶然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在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推理和判断之后,逐渐萌发的自杀意念,并有计划地进行自杀准备而采取的自杀行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进程比较慢,发展期比较长,在自杀发展过程中有比较复杂的心理表现。将死亡作为人生的一种解脱,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的非理智行为。

2.自杀干预

为了预防自杀,保护生命,避免无知而后悔,首先需要了解自杀前的求助信号:流露出不想活的念头;突然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向家人交代后事、与亲友告别;心情忧郁,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谈论具体的自杀计划;将自己的财产分发给亲友;饮酒或吸毒量增加。自杀者发出的求助信号如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意图。因此,如果你或周围的人有上述情况,应寻求社会支持,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当发现周围的人有实施自杀行为时,作为同学、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伸出关爱之手:

(1)要把当事人带离危险的地方,不要让他独处;去除自杀的危险品。你认为他即刻自杀的危险很高,要立即采取措施。如果自杀行为已经发生,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急诊室。

(2)向当事人表达你的关心。询问他们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困难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鼓励他们向你或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谈心。建议当事人到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如有自杀的风险,要尽量取得他人的帮助以便与你共同承担他的责任。如果当事人对寻求专业帮助恐惧或担忧,应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担心,告诉他们大多数处于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帮助。

(4)多倾听,少说话。不要试图说服对方自杀是不好的;要允许当事人有绝望的感受,将自杀视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说出心里的感受和担忧。尽力想象自己处在他们的位置时是如何感受的。多给予希望。让他们知道面临的困境能够有所改变。

(5)保持冷静。要接纳,不做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内心的感受。要有耐心。不要因为他们不能很容易地与你交谈就轻言放弃。也不要认为他们的拒绝是针对你本人。不要担心他们会出现的强烈情绪反应。情感爆发或哭泣会有利于他们情绪的释放。

对于自杀,特别是理智型自杀,都可以找到比较明显的发展过程和心理表现,这实际上已经成为评定自杀危险性和对自杀行为进行干预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对自杀常常有这样那样的一些谬误,错过了挽救生命的机会。因此需要改变对自杀的错误观念。

相关链接

自杀干预八谬论

(1)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事实上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这样的目的是使想自杀的人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控制。

(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事实上大量自杀身亡的人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公开过自己的想法。

(3)自杀是不合理的行为。

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为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4)自杀者患精神疾病。

事实上仅有很少部分自杀未遂者和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病。他们中大多数是具有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无助、被虐待、受打击、深深的失望、失恋或者别的情感状态的正常人。

(5)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种遗传倾向。

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学习来的或者情境性的。

(6)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想自杀。

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产生自杀企图。他们大多数人能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和控制,长久地生活,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免受自我冲突的威胁。

(7)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危险可能结束。

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未遂后出现的“欣然”期。

(8)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

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做出一定的计划,安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候类似于最后的愿望和遗嘱。

二、危机干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