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6889900000052

第52章 文词·诗赋(3)

他们的诗或反映社会动乱,或抒发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大都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唐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亦即指此而言。

002正始文学有什么特点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公元240年~公元248年),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泛指魏国后期的文学,以其开始出现于魏齐王正始年间而得名。

正始时期,玄学开始盛行。玄学中包涵着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庄子强调的精神自由,也为玄学家所重视,当时,有人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以“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为代表,也有主张名教与自然相统一的,以何晏、王弼为代表。

这一时期是魏晋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司马氏掌权,对国内实行高压政治,文人们不能保全生命和全家。正始文人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发展了建安文学中“忧生之嗟”,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文人们,用诗歌来揭露礼教的虚伪,抒发内心的苦闷。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是它的基本特点。

003南朝宫体诗有什么特点

南朝时,以女性为描写题材的诗派称“南朝宫体诗”。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梁朝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在东宫相互唱和,专门描画女性,抒写男女之情,辞采艳丽、风格柔靡、情意婉转。由于该诗体首倡者为太子及其东官僚属,故人称“宫体”,后来有人把艳情诗叫做宫体诗。

虽然萧纲做的大张旗鼓,但描写歌咏女性与男女之情的作品却并不是由他发端,早在《诗经》中就随处可见这样的诗篇,比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其描写不可谓不细腻。到了南朝时,民间专歌男女之情者。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甚至如简文帝、陈后主也精于此道,“宫体诗”遂成为梁、陈两代文学的主流。

宫体诗情调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宫体诗在声律上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对声律要求极其精致严格,它对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内容上,咏物描摹,没有什么寄托,不表现高尚志趣,把纤丽的诗风发展至裱丽甚至淫靡。宫体诗的风格,为后来的吴歌西曲奠定了基础。

004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田园诗指以田园乡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产生于东晋末年。代表人物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饮酒》(之四)等为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在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形成了田园诗派。宋代杨万里、范成大也创作田园诗。此后各代均有田园诗杰作面世。

他们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流露出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总体来说,田园诗具有平淡自然、意境深远、语句凝练、形象生动等艺术特点。

005山水诗派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南朝晋宋之际,文学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折,刘勰概括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当时,一些文人失意退隐山林,寄兴自然,因此,玄言诗中已出现描绘山水的内容,孙绰的名句“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中已露山水文学的端倪。

而真正以山川景物之美为主题,意境清丽,开创山水文学这一新的流派,则自谢灵运始。南齐谢朏继出,与灵运并称大小谢,使山水诗更趋于成熟,更加讲求词句的锤炼和文字的工巧。在小品文领域也逐渐出现了描绘山水的名作。山水逐渐成为我国文学的主题之一。

齐梁之后,山水诗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益繁多。到了唐代,其创作空前繁荣,山水诗派开始形成。

盛唐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富足的生活加上佛老思想的盛行,为诗人隐居、闲适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寄托。这时的山水诗人也因此增多,成就最高的则是王维和孟浩然,世称“王孟”。

山水诗派主要以山水景物作为审美对象、创作题材,在山水中展现诗人幽独的心灵。可以说,以山水取景,以禅心、空灵入境,辅之以淡远的风格,即是我们所定义的山水诗。

006边塞诗派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边塞诗指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形成于盛唐时期,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

边塞诗的作者大多数亲身经历过边疆军队生活,如高适曾弃官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岑参曾两度从军,为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边塞诗在内容上常常描写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表达慷慨从戎、不畏艰苦、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抒发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高适《燕歌行》等,都是边塞诗的名篇。此外,有些边塞诗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有些也反映了唐代内部的各种矛盾。

边塞诗大都气势奔放、情辞慷慨,苍凉悲壮。如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把大漠风光与艰苦的战争交融在一起,既激昂奔放,又苍凉悲壮。

007西昆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秋,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奉真宗诏命编纂大型类书《册府元龟》。他们修书之余往来唱和,后来杨亿将这些诗编成一集,定名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也由此而得名。

《西昆酬唱集》的创作内容狭窄,多是宫廷宴游,流连光景之作。在艺术风格上,以师法李商隐为主,兼学唐彦谦,崇尚精丽繁缛诗风,追求用典的贴切、属对的工巧、音节的和婉,仿效李商隐无题诗的隐约朦胧。这确实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凝炼美和深幽之感。但由于西昆诗人的生活内容贫乏,又只是片面追求李商隐的雕采巧丽和唐彦谦的铿锵韵律,所以,难免在创作中要为文造情,钻故纸堆,以编织故事争胜。

西昆体在宋初诗坛影响很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这种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前期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

008唐诗派为何推尊唐诗

唐诗派指明清时期的宗唐诗派。中国古典诗歌在唐代达到极盛,唐诗在读者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非常推尊唐诗,对宋以来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论调不以为然。

元时,唐诗仍相当有影响。到了明代,唐诗一跃被诗坛奉为典范,以何景明、李梦阳、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前后七子,认为“诗自中唐以后,皆不足观”,倡导“诗必盛唐”,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作)尊为诗的极则。由于倡导者是当时的诗坛领袖,其影响可想而知。到了清代,像王士祯、沈德潜这样的大家亦以唐诗为典则。

宗唐诗派追求的是唐诗非凡的气象和情韵,他们的作为扩大了唐诗的影响,由于他们的推介、解读,唐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009宋诗派为何推尊宋诗

宋诗派指清代的宗宋诗派。诗坛在宋代,有了新的气象。宋诗和唐诗各领风骚,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风格。

宋人作诗喜欢议论,严羽概括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和唐诗相比,宋诗缺少气象、情韵,多的是学养、理趣。钱钟书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相比唐代诗歌的雄浑大气、气象万千,考究、理性的宋诗很难在广大读者心中引起共鸣,清人沈德潜甚至认为“宋诗近腐”。但仍是在清代,宋诗却迎来了复兴。乾隆、嘉庆时期,崇尚博学,诗坛受其影响,宋诗开始赢得好口碑,翁方纲曾评道:“宋诗妙境在实处。”这里的“实处”,即指学问义理。直至近代,宋诗仍在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010中唐文人为什么推行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形式自由,内容翔实。“骈文”,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当时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骈文,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这一运动发起于中唐,韩愈等人首先举起“复古”的旗帜,还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道,即儒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他还积极实践自己的主张,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其后又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由于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和创作,唐后期古文写作极盛,质朴流畅的散体终于取代骈体,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值得一提的是,韩愈的古文,本有“文从字顺”和“怪怪奇奇”两种风格,后追随者们片面发展了韩文奇崛艰深的一面,古文运动开始走向衰落,骈文重又占据了主导地位。

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又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011为什么会出现新乐府运动

唐朝贞元、元和年间,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即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议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在《新乐府序》中,他又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理解;说话要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词句要通顺,能合声律,可以入乐。这种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为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所继承。

新乐府诗中,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李绅的《悯农》诗等。

012花间词派是如何形成的?代表人物是谁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为《花间集》,这些作家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称为“花间词人”或“花间派”。

花间派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密切相关:五代十国时,中原动荡不安,蜀中地区则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由此,文人荟萃,济济一堂。偏安西蜀的小朝廷终日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花间词由此流行开来。

花间派的主要代表是晚唐的温庭筠。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旧唐书·温庭筠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现存六十多首,多写闺情。部分词对一些妇女的不幸遭遇有所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因被排挤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温词风格浓艳,声律谐和,词意含蓄,耐人寻味。

可以说,在词的艺术方面,温庭筠有很高的成就,这有助于后来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对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他的词题材比较狭窄,表现过于柔弱,词句也过于雕琢,给当时和后世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花间词人中和温庭筠齐名的是韦庄。他的词现存五十余首,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在花间词人中,韦庄的词和温庭筠一样,是比较有内涵的。

013南唐词派因何得名

这是五代时期形成的一个词派,由于该派的主要作家李璟、李煜、冯延巳都是南唐的君臣,故名“南唐词派”。

他们集中在南唐的都城金陵,终日纵情声色,不图进取,因此,他们的词都有一种颓靡浮艳的色彩和情调。该词派成就最高的是后主李煜,他前期的词主要表现宫廷豪华生活。随着南唐内外危机的深化,李煜词中逐渐流露出深重的哀愁,他的《虞美人》、《浪淘沙》都是传唱一时的作品。

014婉约派有什么特点

婉约词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之一。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魏晋六朝时用以形容文学辞典。词的婉转柔美风格渊源于其合乐演唱的方式;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歌词的内容不外乎离愁别绪、闺情绮怨。唐朝《花间集》开“香软”词风先河,宋朝承其余绪,婉约词风盛行。

北宋时,国家稳定,城市繁荣,繁华的城市生活促进了婉约词的发展,形成了婉约词派。婉约派题材比较狭窄,多写男女情爱、风花雪月。词风清切婉丽、纤巧优美,追求“富艳精工”、“缜密典丽”,创造出一种柔美的意境。

该派著名作家有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柳永成就最高。

婉约词派把过去的狭窄的艳情词扩展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过去仅有的小令,又创造出慢词长调,语言多用城市中百姓市民常用的话,因而广受欢迎,相传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都能唱柳永的词。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着词坛,名篇佳作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南宋又出现了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优秀婉约派词人。

015豪放派有什么显著特点

豪放派为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为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被婉约派称为“别派”。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最早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意思是豪迈放纵。北宋苏轼第一个用“豪放”评词,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南宋辛弃疾继而致力于豪放派词的创作,南宋人遂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豪放派的词作,大都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它不仅描写花前月下、男欢女爱,更喜摄取军情国事等重大题材入词。格律不拘,行文汪洋恣意,“无言不可人,无事不可入”。如婉约词要小姑娘唱,豪放词就需关西大汉拿铜琵琶铁悼板来歌。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亦较少,仅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彼此之间稍有差异。豪放派的出现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其不足也显而易见:嗜用典故、议论过多,导致一些词作韵味不浓,艰深晦涩,格律亦欠缺等。但无论怎样,豪放词派确实震动并统治了整个宋代词坛,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高举着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016江西诗派是什么样的诗文派别

“江西诗派”是指以北宋诗人黄庭坚为首的一个诗歌派别,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首尊黄庭坚为江西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

他们并非都是江西人,在理论和创作上也各有差异,但都以学习江西诗人黄庭坚为标榜,故称。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

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作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陈师道作诗“闭门觅句”,和黄庭坚并称为“黄陈”;吕本中提出了“活法”,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陆游认为作诗工夫在诗外,杨万里也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