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6889900000056

第56章 文词·诗赋(7)

温庭筠(约公元812年~公元870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工诗擅词,才思艳丽敏捷,工于小赋。每次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八次叉手文章就做成了,时人称之为“温八叉”。

无论是“八叉”或“八吟”,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温庭筠的敏捷才思。但其生活却放荡不羁,纵酒狎妓,好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屡试不第,一生潦倒。

温庭筠的诗赋辞藻华丽,当时颇为有名,但为其词名所掩。他长期出入秦楼楚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并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形成浓艳精巧、绵密隐约的词风。在五代人选编的《花间集》中列于首位,入选作品达六十六首,被称为“花间鼻祖”。

027李煜为何又是“千古词帝”

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元宗李璟第六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公元961年继位,由于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史称李后主。

李煜虽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国君,但他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诗词文赋无所不能,词的成就尤为突出。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他以国君的身份,在写词过程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本色与真情,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以降宋为界,把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以及相应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的词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同时,李煜的创作善于以今与昔、梦与真的强烈对比结构篇章反映生活;善于对人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准确、凝练的艺术概括;善于用简洁的白描、精妙的比喻以及平易自然的语言,创造真切可感的形象,构成清新高远的意境,因而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词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028“柳词”是谁的作品

柳永(约公元987年~约公元1053年),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排行第七,故称柳七。

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曾做过睦州推官、余杭县令等,官至屯田员外郎,后世又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终身潦倒,独以词作著称于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宋仁宗曾在批阅进士名录时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柳永名字抹去。他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的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他用词叙写都市的繁华富庶,描述男女艳俗情事,抒发羁旅行役情怀,还写过一些自叙怀抱,感慨身世遭际的作品。柳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宋初词的狭隘内容,使词的内容题材有了新的开拓。

柳永还大量制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他还在许多慢词的调名上注明宫调名称,使其能入乐演唱。在创作手法上,柳词善于层层铺叙,情景兼融,语言浅显自然,不避俚俗。

柳词在其身前即广为流传,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对后来的秦观、周邦彦、姜夔等人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之一。

029欧阳修如何“以文为诗”

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参知政事,谥曰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博学多才,诗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天下所仰慕。他又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作为北宋一代文坛盟主,他团结同道,汲引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使得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特点是“以文为诗”,对宋诗风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苏轼就承袭了欧阳修以文为诗的特点,并将其发扬光大。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修又喜欢收集金石文字,编有《集古录》。

030林逋作品有何特点

林逋(公元967年~公元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家境贫寒,衣食不足。早年曾漫游于江淮之间,后来回到杭州,居住在西湖孤山,二十余年不曾到过杭州城,隐居自娱。林逋终身不娶,也不曾做官。他养鹤种梅,以梅、鹤为伴,人称其“梅妻鹤子”。终年62岁。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不仅品行高尚,而且善于作诗,与梅尧臣、范仲淹等人往来唱和。他居住孤山数十年,清净幽雅的生活环境为他提供了独特的诗材,因此,描写湖山景色便成为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尤其是林逋所居多养梅畜鹤,因而他的咏梅诗更负盛名,其中《山园小梅》其一最为脍炙人口。第三、四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抓住了梅花疏淡幽香的特点,又以溪水、明月来映衬,巧妙地刻画出梅花的骨秀神清的高贵品格,因而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交口称赞。林逋咏梅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他“梅妻鹤子”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

031苏轼的作品有何影响

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古文名家苏洵的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自少年起即刻苦读书,涉猎极广。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及第,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热情赞扬。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在新旧两党斗争中屡遭排挤打击,几经贬谪,仕途坎坷不平。但他在各地做地方官时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得人民的拥戴。

苏轼是艺术上的全才,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他的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变革词风,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开辟了豪放词风,与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代影响深远。

他的散文风格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艺术风格生动多样、兼收并蓄,善于翻新出奇,将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辞赋和小品文则往往情景兼备,韵味隽永。

不仅如此,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尤为突出,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科学门类也有所贡献。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很多青年作家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等都向他学习请教。他的作品在后世仍作为学习的范式。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文化精神,也成为后世文人学者学习的典范。

032李清照在词界的地位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公元1155年),宋朝杰出女词人,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父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其母也知书能文。在父母的影响下,李清照幼承家学,早有才名。18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非常幸福美满,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编写了《金石录》。他们的住所为“易安堂”,因此,李清照也就自号为易安居士。

金兵南下后,李清照夫妇南渡淮河。不久赵明诚不幸病逝,李清照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过着类似逃难的生活,境况极其悲惨。晚年生活缺乏资料记载。这些坎坷经历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都有生动体现。

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工书能文,通晓音律,以词著名,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著称,而又兼得豪放之长,尤其是她的后期词,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抒发感情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高度,都有突破性的提高,从而形成了她独具特色的“易安体”。

她还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在词学理论方面意义重大。

033辛弃疾生平及作品特点

辛弃疾(公元1140年~公元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辛弃疾早年受祖父影响,曾至燕山考察敌情。青年时期率众人参加抗金义军。翌年,受义军首领耿京之命赴建康奉表归宋,在返回山东之时,义军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带领数十骑闯入金营,将张安国缚归斩首。

不久,辛弃疾率部分人马南下建康,希望依托江南实现恢复中原的夙愿。南归后,历任两湖、赣闽微职,又常赋闲散居。其间不断上疏朝廷,希望北伐,但始终不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屡被派去平定内乱。

后由于政绩突出,渐受信用,随之又因所推行整顿改革为众人所不容而遭弹劾落职。此后过着退隐生活,前后长达18年。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时年60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但终因抱负不同而被言官弹劾而罢职。不久,“抱恨入地”,赍志而殁。

辛弃疾在大部分词作中抒发了自己力图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并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辛弃疾的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展示了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他的词作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劲,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的诗、文也有一定成就。现存辛诗约130首,所反映的生活和思想可与词作印证。辛弃疾的文多为“平戎策”,议论时世,鼓动抗敌。如《美芹十论》、《九议》,都识见不凡,体现了辛弃疾经纶济世的才能。

034陆游为何被誉为“小李白”

陆游(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陆游出身世代为官且具有浓厚文学修养的家庭。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举家避难安徽寿春,辗转流离之后又回到家乡。因母亲所迫,不得已与深爱的妻子唐婉离散。

29岁时,陆游中进士,因名列秦桧孙子之前,复试时被除名。秦桧死后曾受任用,但因主张抗战,被投降派罢黜还乡。后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入其幕中襄理军务,写出许多爱国诗篇。其后离蜀,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地方官。此后几经任用、罢官。晚年乡居,壮心不已,最终以85岁高龄赍志而殁。

陆游一生著作丰富,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他的诗主要是爱国、军旅题材,慷慨激烈,悲愤昂扬,誓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北方疆土,解救沦陷人民,如《夜读兵书》、《老马行》。但由于壮志难酬,诗中又表现了难以抑制的悲怆与愤慨,如《书愤》、《病起书怀》等。有些诗还无情揭露和谴责了投降派,如《关山月》、《感愤》等。

陆游的诗还包括闲适诗篇,深雅细腻,状物贴切,对偶工致,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后人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的说法。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初有抗金之志的孝宗即位后,对陆游的策论和诗作极为赞赏。一天,孝宗驾临华文阁视察,向随行的周益公问道:“现时也有像唐李白那样的大诗人吗?”周回奏:“依臣看,只有陆游可与比肩。”孝宗点头。从此,人们称陆游为“小李白”。这一别号,是朝野对其诗歌创作的高度评价。

035著名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一斋,又号已斋。大都(今北京)人。元初著名剧作家。

元朝统一中国后,城市经济逐渐复苏并日渐繁荣。在城市里,杂剧逐渐兴起。但在当时,由于异族文化的冲击,儒学思想和知识分子的地位变得十分低下,甚至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

不仅如此,当时社会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关汉卿本出身行医世家,由于医术高明,在当地颇有名气,还曾被召进宫中做太医院尹,但因志不在医,不久即辞官。

此后,关汉卿和许多仕子一样,进则无门,退则不甘,但由于生性洒脱,便和同时代的很多儒生一样走进了勾栏(戏园子)、倡优(艺人)中间。

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交友十分广泛,与杂剧作家、演员、青楼女子、官员都有交往。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熟读儒家经典,书写剧本时,典籍中的句子信手拈来。

虽然生在仕途堵塞的时代,但关汉卿却能冲破思想的束缚,放下士子的清高,虚心接受、学习杂陈的民间文化,这在他的杂剧和散曲中,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无论是左右逢源的民间俗语还是三教九流的行话,都栩栩如生,极具欣赏价值。

关汉卿本人亦颇有才华,不但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能歌善舞,形象动人,经常粉墨登场,是时人公认的“梨园领袖”。

关汉卿一生写有六十多种杂剧作品和数十首散曲,流传下来的仅有十八种。收录于在《关汉卿戏曲集》中,其中如《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等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

036金代最有成就的文人元好问

元好问(公元1190年~公元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也是杰出的诗论家。

元好问曾受学于郝天挺门下,得以饱览经传百家;后又以诗受知于赵秉文。由于生活在金元兴替之际,在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流离逃难的生活。

元好问存诗有一千四百余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大量写现实生活之作,真实地记述了金亡前后社会的动乱,百姓惨遭荼毒,元军的残暴行径,情感悲愤深挚,感染力甚强,具有诗史的意义,是杜甫之后少见的杰出作品。

元好问词同样内容多样,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题材之广为古代诸词家不及。其词为金代之冠,被誉为“集两宋之大成”者。

此外,元好问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到宋末的一千多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的诗论家所重视。

037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高启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4年),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公元1370年,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