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6890200000022

第22章 诗·思无邪(21)

半亩方塘①一鉴②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③。

问渠④那⑤得清如许⑥?为⑦有源头活水来。

①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②鉴:镜子。

③共徘徊:指都在水中荡漾。徘徊:移动。

④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⑤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⑥如许:如此,这样。

⑦为:因为。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倒映在水塘上面,不停地晃动。要问为何这池塘里的水会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送来活水。

这首诗是朱熹的读书感悟,从字面上看是风景诗,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本诗从理论问题上写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立足于生活,使人读后感到有所启迪,是理学诗的名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见方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这里的“方塘”据说在福建南溪书院内,“半亩”形容池塘的面积小。但是方塘虽小,却像镜子一般澄净,诗人在这里将书比作半亩方塘,贴切而灵动,可见诗人想象之丰富奇特。“一鉴”反映出“天光云影”,恰如书本承载着知识和学问,比喻恰当生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敢问这水渠何为清澈到如此地步?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此联诗人将写景与说理相联系,“清”字和前面的“天光云影”相照应。作者用设问的语气,思考泉水如此澄澈的原因,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强调学习新事物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不断地更新与吸收,才能使头脑保持灵活,使内心保持清醒。此两句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至此全诗意境得到升华。

整首诗借景喻理,语言清新温婉,一问一答,将诗人内心的体会结合具体的景物呈现出来,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51.叶绍翁: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其学出于叶适(永嘉学派)之门。叶绍翁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品《游园不值》,留有《四朝闻见录》及《靖逸小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①

应怜屐②齿印苍苔,小扣③柴扉④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不值:没有见到主人。值,遇到。

②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③小扣:轻敲。

④柴扉:柴门,简陋的门。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怕我的木屐齿踩坏了园内的青苔,所以我轻轻地敲了半天柴门,依然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一枝红色的杏花已经早早地探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情景交融,尤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广为流传。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前两句交代事情,写的是早春的一天,作者拜访朋友,园门紧闭,久叩不开。作者吃了闭门羹,却幽默地说,大概是因为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被我的木屐踏坏了,所以才久久不来开门,使我无法观赏到园内的春花。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诗句作了铺垫,同时打趣的说法还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构思奇特。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要把整个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红杏”宣告春天的来临,仿佛正在向诗人招手,可见满园春色是锁不住的。这句诗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无法人为束缚的,它必能打破禁锢,展现给世人,蓬勃发展。

这首小诗先抑后扬,先是写“游园不值”,然后引出“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关”一“出”之间,诗人的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抑到扬,悬念跌宕,别具一格。全诗情景交融,而且富有浓郁的哲学意味,脍炙人口,耐人回味。

52.林升:清健蕴藉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他擅长诗文,据平阳八丈《林氏宗谱》载:“林升,字云友,梦屏,葬西程山,娶渡龙(今苍南灵溪镇)杨氏,生雄、熙。”代表作品为《题临安邸》,《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①邸②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④把杭州作汴州⑤。

①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休:停止、罢休。

④直:简直。

⑤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的都城,时已为金侵占。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的歌舞之声何时才罢休?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醉醺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1126年,是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诗的题目为后人所加。当时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表现了内心的激愤之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首句叠字较多,山重楼复,突出了临安城的特征,也体现了当年虚假的太平景象。“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指南宋小朝廷醉生梦死的生活,这些消磨斗志的淫靡歌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罢休,诗人焦急的心态跃然纸上。“休”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掷地有声,饱含愤慨之情,一个反问将语气进一步加重,引人深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特指那些寻欢作乐的统治阶级,他们不以国事为忧,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足见诗人出语辛辣。“暖风”一语双关,除指自然界中的春风外,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另外,“醉”字对应前面的“熏”,刻画了统治者昏昏然的丑态,使诗人对国家的忧虑进一步加深。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辛辣,借乐景来表哀情,利用对比激化矛盾,揭露了当权者的昏庸无能,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53.文天祥:严谨公正,慷慨激昂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二十一岁。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进犯,文天祥于家乡起兵抗元,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终以不屈从容就义,封信国公。是宋末民族英雄、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留有《文山先生全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①

辛苦遭逢②起一经③,干戈寥落④四周星⑤。

山河破碎风飘絮⑥,身世浮沉雨打萍⑦。

惶恐滩⑧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⑨照汗青⑩。

①零丁洋:一作“伶仃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②遭逢:遇到朝廷选拔。

③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④干戈寥落:意谓愿意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⑤四周星:指四年。

⑥风飘絮:比喻宋王朝江山之破碎如风吹柳絮之残败。

⑦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

⑧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⑨丹心:赤诚的心。

⑩汗青:指史书、历史。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受到了朝廷的任用,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山河已如风中飘絮一样破碎,我这一生坎坷,如同浮萍沉浮不定。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一辈子不死呢?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名垂青史。

景炎三年十二月,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第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押解途中经过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宋军,文天祥断然拒绝,并且以此诗显志,表现了慷慨的爱国情操和视死如归的气节,乃其明志之作。

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原本是一介书生,苦读十四年,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后来山河破碎,身世飘摇,与入侵的元兵进行了四年的斗争。“干戈寥落”体现了诗人沉痛的心情,亡国孤臣,身世浮沉,自己这一生也将走到尽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德佑元年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零丁洋身陷元虏孤苦伶仃,让人怆然。词语重复加强了诗人情绪上的伤感和悲叹,同时读来荡气回肠。“说”和“叹”两个字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遭受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之后,诗人并没有就此沉沦,这使全诗从悲痛的气氛中走出来。投降则生,不降则死,在这两种选择面前,诗人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全诗笔调也由此转向高昂壮烈。这两句诗,语言平白浅显,却格外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呈现出一种悲壮美,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

54.于谦:朴实刚劲,真切动人

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任兵部左侍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泰帝登基,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英宗的儿子朱见初即皇帝位,于谦得到平反,追赠太傅,谥号忠肃。有《于忠肃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②在人间。

①等闲:平常。

②清白:指石灰的色泽,实际上是喻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

经过千万次的锤击之后,石灰岩才被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粉身碎骨它都毫不惧怕,只想把自己的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这首诗是于谦十二岁时所作,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自己不惧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和为国尽忠、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一、二句是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石灰是由石灰岩烧制而成,“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之艰难,经过这个过程,石灰石才能被送出深山。“烈火焚烧”是指石灰岩接着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烧制,“若等闲”三字是拟人手法,象征着面临考验时的从容不迫,可见其坚强勇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最后留下“清白”的过程。诗人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也要像石灰一样,全然不怕,做纯洁清白的人,表达了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向。

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上是写石灰,其实是借石灰表达自己的志向。于谦为官期间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因而这首诗可以说是于谦为人品性的真实写照。

55.郑燮:真挚风趣,刚健有力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系“扬州八怪”之一。二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六岁开始教馆,乾隆元年中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关心人民疾苦,有惠政。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乙酉之年(公元1765年)病逝。他善画竹兰,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精书法,自成一格,号“六分半书”,有《郑板桥全集》。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咬定①青山不放松,立根原②在破岩③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④,任尔⑤东西南北风。

①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②原:本来。

③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④坚劲:也作“坚韧”,坚韧、刚劲的意思。

⑤任尔:任凭你。任,任凭;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