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6890200000023

第23章 诗·思无邪(22)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缝中。经历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东西还是南北来的狂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短短的四句诗,将竹的性格和风骨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画卷。诗人通过对竹石坚定顽强精神的描绘,表达了其自身坚定的品格,后来广为传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讲的是翠绿的竹子牢牢地生长在青山上面。“破”字体现了竹生长环境之恶劣,破岩缝隙,即可植根,反而更加坚劲挺拔,把竹的顽强进取的精神完全体现了出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长在岩石缝隙里的竹子,虽经千磨万击,仍然节节向上,以物喻志,其实是写人。在恶势力的摧残中,竹枝反而更加挺拔,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也体现了一股浩然正气。一个“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出石竹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风骨,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刚强人格的赞美。

作者托物言志,借竹子坚韧、刚直的精神,体现了坚定乐观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的高尚品格。

56.龚自珍:瑰丽奇特,气势飞动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时年三十八岁。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支持林则徐禁烟,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屡屡上书,指斥时弊,都未被采纳。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离京,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八月病卒于丹阳,时年五十岁。他的诗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洋溢着爱国热情,对近代诗坛有很大影响,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辑有《龚自珍全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①杂诗(其一)

浩荡②离愁白日斜③,吟鞭东指④即天涯。

落红⑤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己亥:即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②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③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④吟鞭东指:意谓离开北京向东走去。鞭,指代车马;东指:东方故里。

⑤落红:落花。

带着浩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扬鞭催马,远走天涯。纷纷飘零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道光十九年,四十八岁的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归隐,在往返京杭的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共写了三百一十五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也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浩荡离愁白日斜”,首句以黄昏景致展开描述,用晚景衬托离愁,感慨离别之忧伤。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而今日一去,也许永不再回,一个“愁”字形象地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惆怅中还掺杂着逃脱官场樊笼的轻松之感,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诗人当日的心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两句笔锋一转,词调突转高昂。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这里用来比喻告老还乡的自己——我虽然脱离官场,却并不是没有感情,我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因而,这里诗人是以落花有情自比,赞颂和肯定了落花积极的一面,也体现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此两句比喻恰当,透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表达了诗人不忘报国的情怀,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其二)

九州①生气②恃③风雷④,万马齐喑⑤究⑥可哀。

我劝天公⑦重抖擞⑧,不拘一格⑨降⑩人才。

①九州:中国古代分为九州,这里指中国。

②生气:活力,生命力。

③恃:依靠。

④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⑤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没有声音。

⑥究:终究、毕竟。

⑦天公:造物主,天子,也代表皇帝。

⑧抖擞:振作精神。

⑨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⑩降:降下。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发出勃勃生气,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抖擞精神,不要受陈规旧俗的束缚,应选用更多的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道光十九年(公元1831年),诗人从北京回仁和老家,有感于清朝朝廷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下此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九州”指全中国,“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专制统治使得有识之士被扼杀,缄口不敢言,政治上一片死寂。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就得倚恃急风惊雷般的大变革,打破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他呼吁上天重新抖擞精神,希望朝廷能够破格荐用人才,不要依照陈旧死板的规格。“九州”“风雷”“天公”等词别开生面,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内心主张改革的强烈愿望。

57.谭嗣同:豪放雄奇,悲壮沉郁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通眉生等,湖南浏阳人,晚清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他自幼聪颖,青年时期曾游历南北各省,对文史典籍、自然科学皆有涉猎。甲午战争后提倡新学,并于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慷慨就义。留有《仁学》一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①,忍死须臾待杜根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③。

①“望门”句:张俭,东汉末高平人,曾因上书弹劾宦官专权而被迫害,逃亡途中,人们都冒着危险接纳收留他。

②“忍死”句:杜根,东汉末杜陵人。因上书进谏,触怒邓太后,被下令处死。执法人因知他的名望,助他逃亡,邓太后死后,他复职为侍御史。

③“去留”句: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高大。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劝梁启超尽快出走,意谓去与留都是维新事业的需要。

在你们逃亡的路上,一定会像东汉的张俭一样,受到民众的保护。你们要像杜根一样,忍受屈辱,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会仰天长笑,从容就义。不管是逃走还是留下,我们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浩然。

这首诗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的绝命诗。全诗慷慨激昂,意气自若,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

诗的前两句用两个典故,寄语康有为、梁启超。“望门投止思张俭”,第一个典故是说东汉张俭之事,写对流亡在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的思念,希望他们能深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忍死须臾待杜根”,这句写对同时被捕的维新党人的期待,诗人以此来勉励自己的战友,说明诗人相信将来一定能取得变法的最终胜利,强调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正义性。

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为理想和信念献身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诗人虽然被囚在狱中,却豪情不减,一个“笑”字将谭嗣同藐视威权、淡看生死的镇定和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诗人还给予战友们鼓励和安慰,将同伴的逃走视为为革命理想保留火种,自己和朋友永远是肝胆相照的战友。

全诗豪气冲天,慷慨激昂,体现了诗人藐视权势、淡漠生死的精神和坚持理想的信念,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8.黄巢:刚劲雄迈,气魄恢宏

黄巢(820—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他出生于盐商家庭,善骑射,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他也很爱好文学,曾应进士举,不第。他不满于唐朝统治政权的残暴腐朽,屡次响应王仙芝等盗匪的起事,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率部下攻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黄巢称帝,国号大齐。后兵败,自杀于泰山狼虎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①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②,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③透④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⑤。

①不第:落第。

②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此处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③香阵:阵阵清香。

④透:遍及。

⑤黄金甲:此处指菊花的颜色。

等到秋高气爽的九月,菊花盛开怒放,而百花却已凋谢,消散了芬芳。菊花的阵阵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风吹花瓣,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本诗是黄巢应进士举落第后所作。黄巢能文能武,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然而科场的失利却使他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因而诗人立志要改天换地,推翻腐朽的唐王朝。这首诗便是诗人不第后反而豪情倍增,故而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抱负的作品。

诗的首句点明了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待到”二字迸发突兀,显示了诗人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心。“我花开后百花杀”写了菊花的精神,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的凋谢构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菊花强大的生命力。另外,此句也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朽的唐王朝的统治集团就会土崩瓦解,迅速消亡。

“冲天香阵透长安”,菊花的冲天香气弥漫整个长安城,一反人们对于菊花幽香和清香的认识,诗人采用了“冲天香阵”来形容菊花的香气,夸张的笔法不仅显示了菊花香气的沁人心脾,也体现了诗人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满城尽带黄金甲”,诗的最后一句写色,并且赋予了菊花一种战斗的美,这在历来描写菊花的作品中无疑是一种创新。“满”“尽”二字状摹出了菊花满城的盛大规模,同时也塑造了菊花的“英雄群像”,充分展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这首诗是黄巢的代表作品,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全诗借物抒怀,通过对菊花的形象以及精神的刻画,形容了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构思新颖独到,气势磅礴,无愧于作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59.无名氏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①,劝君惜取②少年时。

花开堪③折直须④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①金缕衣:用金线刺绣的华美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②惜取:珍惜。

③堪:可以,能够。

④直须:尽管。

我劝你不要爱惜荣华富贵,我劝你一定要珍惜少年时光。鲜花盛开的时候就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能折取花枝。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作者已不可考。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因而后人相传此诗为杜秋娘所作,这是不准确的。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两句都以“劝君”开始,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劝人趁着年轻,珍惜最宝贵的时光,与岳飞《满江红》中所写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语意相仿。“莫”与“须”意思正相反,取舍的比较引人入胜,同时一再“劝君”也使诗人的观点更加鲜明。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三、四句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相似。诗人以春日花开花落做比,劝诫世人要及时作乐,不必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此两句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急峻,“须”与“莫”又与前两句前后照应,使诗句朗朗上口,同时更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本诗新颖别致,旋律优美,颇有民歌的色彩,同时浅显的诗意中还蕴含着浓浓的哲理意蕴,使人读罢但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度被世人广泛传唱,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