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20

第20章 红色牵手:一对最成功的包办夫妻(8)

细雨连绵,连绵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没了。整个上海市被笼罩在这迷迷蒙蒙的冷雨之中。街上,水沿着路边,几乎流成了小河;檐脚的滴水,落在墙根,发出劈劈叭叭的响声,一夜未停。是雨声的惊扰,还是心中有事睡不着,窗外刚放明,任弼时就折身起来,穿衣下床。

陈琮英想到丈夫夜里睡得很晚,抬头又看见外面正在下雨,就柔声地说:

“你再多睡一会儿吧。”

“不睡了,还有事呢。”

任弼时边洗脸边说。

“我去给你做饭。”

“不用了。”

任弼时边说边放下毛巾,拿起一个冷硬的大饼,又倒了一碗开水,大口地吃起来。

吃过之后,任弼时穿好衣服,将一份文件装进口袋,在窗边站立着。他注目窗外还在飘落的绵绵细雨,先是皱起眉头,接着又露出一丝喜色。在这样的天气里,敌人暗探的盯梢也许会松一点,我们开会可能会安全一些。

他要去参加的,是共青团江苏省委扩大会议。

从安庆回到上海后,任弼时就被派到江苏省委,负责省军委和联络沪西区的工作,后来又代理省委书记,并分工联系沪东区、淞浦区和济难会。今天,他就是以代理省委书记的身份去参加共青团省委扩大会的。

陈琮英看到丈夫要出去,再一次叮嘱说:“要注意安全!”

的确,形势很险峻。上个月,由于奸细的告密,彭湃被捕了。这位曾经在海陆丰建立过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农民运动专家,在敌人的威逼和利诱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于8月31日被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同时,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任弼时所负责的江苏省委的工作,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陈琮英望望窗外说:“这天气!会恐怕开不成了吧。”任弼时沉思一会,转过头说:“不,会一定要开!今天的会很重要,风雨无阻。”说罢,他拿起一把雨伞,就向门口走去。临出门时,他又转回头来,对着屋里的陈琮英关照说:

“我中午回来吃饭,下午还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开会。”

陈琮英答应着来到门口,看到弼时已经走了老远,那疲倦单薄的身形,渐渐消失在茫茫秋雨之中的拐弯处。对此,她已经习惯了。哪一天,她不都是这样恋恋不舍地送他出门,然后又揪着心等他回来。一直到他笑嘻嘻地推开门站到屋里,她的一颗提到喉咙的心才算放了下来。特别是上次被捕之后,她更是这样。但她并不埋怨。因为在丈夫的教育和影响下,她也懂得了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她把全部爱献给了丈夫,也献给了他所从事的事业。

任弼时走后,琮英很快地收拾了一下房间,就提起竹篮出了门。在街上,她很机警,不时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在一家小铺里,她买了十个铜板的面,四个铜板的雪里红,然后才往回走。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饭菜,等着丈夫回来。

十二点过了,任弼时没有回来。一点过了,他还没有回来。三点、四点过了,他仍然没有回来。直到晚上,任弼时也没有回来。陈琮英的心里不安起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她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他这个人呀,就是这么个脾气。从敌人的监狱里出来之后,党中央的同志来看望他,嘱咐他要好好休息,他嘴里答应,可没过几天,就急着要求参加工作。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中央安排他参加江苏省委的领导。当时的江苏省委,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局面,许多地区的工人和农民运动,由于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接连遭受挫折,白色恐怖严重。任弼时进入工作之后,整天参加会议,找人谈话,处理各种事情。陈琮英看他实在太累了,劝说道:

“你刚刚出狱,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下去会累垮的。”

任弼时满不在乎地说:

“你放心好了。我这个人是属骆驼的,背得越重,走得越远,越有精神。如果停下来,说不定真会垮的。”

陈琮英看到,任弼时虽然被捕过,但为了工作,一点儿也不怕危险。一次,交通员跑来说,浦东来人了,并告诉他,那里还要组织一次新的暴动。任弼时的心里不安起来。前不久,那里举行过一次武装起义,结果失败了。如果再举行,条件成熟吗?能取得胜利吗?他当即冒着危险,到旅馆去找浦东负责人刘晓,详细询问暴动计划和组织上的准备,并找当地农民谈话,了解敌我力量、干部与组织情况等,当天夜里,他又亲自找到旅馆,向刘晓耐心分析浦东组织受到的破坏还没有完全恢复、力量不足以及农民经过上次失败后的畏惧心理等实际,指出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就发动暴动,无疑是冒险行为,不但不能成功,还会遭到巨大损失。深刻透彻的解说,终于说服刘晓取消了暴动的计划,避免了不应有的损失……

冷风瑟瑟,细雨潇潇。已经深夜了,陈琮英还在等着任弼时归来。有几次,她把风吹门响的声音,当成了任弼时的脚步声。以往,他有时也是这么晚才回来,陈琮英听到脚步响,就立即走过去把门打开,痛爱地说:

“又是这时候才回来?”

“没办法,会没开完。”

“给你搞点东西吃?”

“算了。”

任弼时说着,揉揉眼睛,倒一杯开水,喝下后就上床睡觉,立即进入梦乡。

陈琮英多希望像以往一样,丈夫这时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啊!可是却没有。

直到第二天早上,任弼时还是没有回来,也没有音信。陈琮英着急了,赶忙跑到党的机关去打听。李维汉操着浓重的长沙口音,心情沉重地告诉她:

“弼时同志被捕了。”

“啊!又被捕了?”

陈琮英瘫坐在椅子上,顿时感到身上被雨水打湿的衣服更凉更冷。

李维汉看看陈琮英。他理解这个女人的心情,是替丈夫担惊害怕,就安慰她说:

“不要着急,组织上正在设法营救他。”

怎么能不着急呢?陈琮英回到家里,还念叨着:他现在在哪里?他现在在哪里?

任弼时在汇山路巡捕房拘留室里。这是一个大统间,三面墙壁,一面铁栏杆,室内是阴湿的水泥地。他到这里不久,几个洋巡捕和警官就把他带到审讯室内,先是一顿皮鞭、皮鞋雨点似的落在他的身上,然后,他们拿出从任弼时身上搜出的一张月票,得意地狞笑着大声问:

“还想掩饰吗?哼!招供吧!”

这月票确实是任弼时的,上面贴着他的照片。可是地址却是假的,写的是培德路培德里×号。这是出于地下工作的需要而填的假地址。敌人根据月票去调查,当然找不到这个地方。

看着那张月票,任弼时心里很高兴,这说明敌人没抓到别的证据。

上午,任弼时离开家后,冒雨赶到公共租界的华德路竞业里,团省委扩大会议在此召开。这里靠近杨树浦的工厂区,一幢石库门的二层楼,住着郭亮烈士的遗孀李灿英及四岁儿子郭志成,对外身份是保姆,实际上是共青团省委秘密机关。

任弼时到达后,没发现周围有异常现象就推开石库门。这时,从门后闪出几个暗探,抓住了他。他故意滑倒地上,乘势机警地将带在身上的文件吞进了肚里,同时将一只鞋蹬脱在门口,以提醒后来的人:这里出事了……

任弼时见巡捕没有抓到别的线索,就放心了,坦然地摇摇头,说:

“没有什么可以招供的。”

“我们去查了根本没有这个地方。”

“那个房子被火烧掉了,所以你们找不到,这没有什么奇怪。”

“你……你胡说!”

巡捕话音未落,又一阵皮鞭抽来,打在任弼时的脸上身上,留下一道道血红的印痕。

任弼时神情坦然地站立着,两目炯炯地说:

“我没有胡说,你们可以再去查吗?”

巡捕没有从月票上找到证据,又是一阵拳打脚踢,打得任弼时鼻口喷血,扑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两个彪形大汉走过来,又把他拖到另一个房间,使用了电刑。任弼时感到身上如万箭刺肉,头脑发胀,眼球外突。房屋在摇晃,电灯在旋转,身子像掉进深渊,周围一片黑暗。他咬咬牙告诫自己:周恩来的住址我知道,李维汉的住址我知道,但这是机密,一点也不能告诉敌人……想着想着昏了过去。

清醒过来之后,任弼时发觉自己正在潮湿阴暗的单人牢房里,身下是一堆烂草,旁边的便盆散发着难闻的臭味,铁栅栏的门外,狱警的皮鞋响过来,又响过去。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围墙外教堂顶上的十字架。任弼时觉得浑身疲惫不堪。他想翻翻身子,脊背上疼痛难忍,用手一摸,有鲜红的血。他咬紧牙,使劲翻了个身,侧身躺好后,呼呼喘着粗气。

恩来、维汉……他们一定很焦急。他们肯定知道我已经被捕了,说不定正在想办法营救呢。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是很有办法的,人员机警,内线又多,救过很多同志,也惩治过不少叛徒。只是千万不要为了救我一个人,使其他同志遭到不幸啊!

“弼时,吃饭吧!”

依稀中,任弼时听到了妻子的声音。她又受到一次精神打击。这个表面上瘦弱的女人,在关键时刻,竟有着那么惊人的巨大力量!别看她在自己的面前,有时会流泪哭泣,而在危险来临时,却勇敢得如同一只猛狮。就说半年前吧,她走长沙,奔安庆,在法庭派的人面前对质,都凛然不可侵犯。女儿夭折的打击,她也经受住了。多好的妻子!多坚强的女性!

他的思绪又飞向遥远的莫斯科,来到了工会大厦的圆柱大厅。缭绕的黑纱,低回的哀乐。列宁安卧在百花丛中,他站在列宁的右肩边上,看着那刚毅的面孔,紧闭的眼睛,翘着的胡子,庄严地举起拳头,默默地向伟大导师宣誓:决心将人类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此时,这誓言又在他的耳边回响,给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使他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

就在任弼时浑身伤痕处于昏迷状态的时候,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迅速行动起来,很快查清了任弼时被捕的原因。

在此之前,巡捕抓住了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华侨青年张永和,从他的西服口袋里搜到一个竟业里的地址,就以此为线索前去搜捕,因此逮捕了任弼时,只是嫌疑,没有凭据。随后,即请了上海著名的律师潘震亚进行辩护。

同时,巡捕房派人又一次来到了培德路培德里。这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所小商人的房子,这是党组织通过内线了解到任弼时的口供后,特意精心布置的。扮作商人的陈琮英早早地守在这里,大大方方地“接待”了前来调查的人。

有了上次在长沙伟伦纸庄对质的经验,陈琮英这一次沉着镇定多了。

“他是你的什么人?”

敌人指着月票上的照片问。

陈琮英不慌不忙地回答:

“他是我的丈夫。”

“他到哪里去了?”

“不是被你们抓去了吗?你们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抓他?”

来人避开陈琮英的话,转而又问:

“你们一直住在这里吗?”

“早就住在这里,一直没有搬过。”

“那上次来为什么没有见到你?”

“房子烧毁了嘛,现在才修好,我才回来,这不是见到了!”

陈琮英见来人没再说什么,就问:

“我的丈夫什么时候回来?”

“等着吧。”

“我可是请了律师的。”

“哼!”

巡捕没有找到缝隙,又走了……

巡捕找不到任何证据,便把任弼时送进上海西牢,后来才进行了这样的判决:

姓名:彭德生

年龄:25岁,身高5尺6寸

职业:无业

籍贯:江西

住址:无固定住址

案情:危害国家安全。29.11.22判决40天

减刑释放,29.12.25

任弼时是圣诞节这天出狱的。他身体极度虚弱,步履艰难地回到家里。陈琮英看到,丈夫的背上有两个拳头大的窟窿,向外流着浓血。她眼含泪水,轻柔地为丈夫作了擦洗。

任弼时听过陈琮英讲述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却微笑地看着妻子瘦弱的身躯,为她的成长而高兴:

“我要感谢党的营救,也要感谢你的勇敢和机智呀!”

此店,不欢迎顾客

1930年5月,在武汉法租界附近一条热闹的街上,有一对夫妻租下了一座小楼的楼下,男的是任弼时,女的是陈琮英。

此刻,任弼时出去了;只有陈琮英一个人在家里。她依着房门,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从眼前涌过来拥过去,感到深不可测。早在来这里的途中,她看到身穿长袍马褂、脚着青布鞋、完全是世家子弟的任弼时站立甲板上,望着滚滚的长江流水沉思,就问:

“你在想什么?”

任弼时的心情很复杂。他出狱十二天后,就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关于“中国进入到了深刻的全国危机的时期”的指示,决定在湖北举行暴动,并派任弼时到湖北视察。他提出的方案与原来设想的不同,与李立三发生争论。由于形势变化,组成新的湖北省委,任弼时为书记。此时,他思考的是怎样开展工作。听到陈琮英的问话,他感到一时也讲不清,就小声说:

“我们的任务很艰巨,那里也很危险!”

陈琮英当然知道,当时的武汉,也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几天来,她看到各处都贴着捉拿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通缉令”,特务、叛徒活动十分猖獗,夏明翰、向警予就是在这里牺牲的,一个月前,湖北省委常委毛春芳、秘书邓斌遭到杀害,还有一些人被捕或失去联系,下落不明。眼前的人流里,就有不少鬼头鬼脑的人。但是任弼时不怕,偏偏把住处选择在这里。

任弼时夫妇到武汉后,与贺诚夫妇主持的中央军委长江秘密联络点华中大药房取得联系,省委打算安排他们住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可是任弼时没有同意,他说:

“那里倒不一定安全,在人多的地方找个住处,钻到敌人的鼻子底下,可能更便于隐蔽,越是热闹地方越能躲过敌人耳目。”

人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也就同意了……

陈琮英正这样想着,女房东走了过来。她看看面前这位矮小的女房客,感到很好奇:他们怎么只住着,不见做什么事情呢?她来到陈琮英跟前,搭讪地问:

“你们是做什么的?”

陈琮英看看女房东,心想她可能疑惑了,就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口径说:

“我们是画像的。”

“噢!你们是画像的?”

女房东看看屋内,自言自语地说。那口气里,似乎还有些个相信,言下之意是说,既然是画像的,怎么屋子里没有画好的像,连纸笔也没有呢?

正好这时,任弼时回来了,抱着毛笔、画纸和颜料等东西。陈琮英笑嘻嘻地迎上去,接过东西,说:

“你可买来了,刚才房东还问我们是干什么的呢。”

这机智的话语,任弼时完全听懂了。他看看妻子,把脸转过来,对向女房东,指着纸和笔说:

“我们不会干别的,靠着画像这点小手艺糊口。这些东西真难买,跑了多天;到过许多地方,也没有买全。”

女房东满有兴趣地看一会,就转身走了。

陈琮英对任弼时使了个眼色:

“看来还得早点开业呢,不然会引起女房东怀疑的,更躲不过外边的眼睛。”

“对!现在就开始。”

任弼时说着,打开一张宣纸铺在桌子上,又拿出笔和颜料,很快就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是苍劲的松柏,鲜艳的红梅。然后把它挂在屋内的墙上,站在近处看看,退后几步瞧瞧。

欣赏一会之后,任弼时又拿出一张画像纸,开始画起人像来。陈琮英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想到当童养媳时看到的那个图画本,不由得笑了,没想他那时学的画画,现在却派上用场,成了掩护身份的外衣。

任弼时画着,心里也感到有意思。当初学画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有兴趣。中学快毕业时,有同学说他可以开“画像馆”,以此为职业,养家糊口,他不以为然。没想到,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竟真的开起“画像馆”来了。不过,他的心里还是得意的,毕竟可以用此来掩护,更好地从事革命工作。

这幅人像刚画了一半,他突然想起什么,便放下笔,向妻子交待几句,就走出了房门,汇进那熙熙攘攘的人流。

走在大街上,任弼时对刚才的举动又斟酌了一番,对自己说,画像,是掩护的手段,我可不是来画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