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人来帮你搬过去。”
“你和邓大姐也要注意安全呀!”
周恩来可能走得太急,未听到陈琮英的话,连头也不回。陈琮英站在门口,目送周恩来走远。
一个女人也难对付
黄昏后,陈琮英给女儿远志洗过澡、喂了奶,哄她睡下之后,就打算去看看杨淑珍,和她说说话,免得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干闷得慌。
陈琮英刚走出门,正好碰到向忠发。她很奇怪,周恩来说得很清楚,不让他到这里来的,他怎么又来了。陈琮英走过去,小声问向忠发: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向忠发看看陈琮英,大大咧咧地说:
“噢!我来看一看。”
“恩来同志知道你来吗?”
陈琮英进一步追问。
“不知道。”
“那不行。这里危险,你赶快离开。”
这坚定的语气,激起了向忠发的不满。他是趁周恩来不在家的时候,偷偷跑到旅馆来的。听陈琮英这么说,他不高兴了。
“只呆一会儿,就走。”向忠发他不顾陈琮英的劝阻,径直朝杨淑珍的房间走去。陈琮英想上前拦住他,又觉得在这种场合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进杨淑珍的房间。
陈琮英回到自己的屋里,看看女儿还在熟睡,她就站在窗口看着外边的行人,观察有没有异样的动静。还好,一切正常。她稍为放了心。
已经到了深夜十二点,向忠发还没有走。陈琮英十分着急,走到杨淑珍住的房间前,敲开门,说:
“忠发同志,为了你和其他同志的安全,你必须赶快离开,这里太危险了!”
向忠发坐着,没有走的意思。杨淑珍低着头,也不吭声。作为女人,陈琮英十分理解男人即将远走前的心情,但她还是指着向忠发对杨淑珍说:
“杨嫂,你必须让他走,不然会出事的呀!”
杨淑珍看一会向忠发,又看看陈琮英,目光里有着不悦之色,好像怪陈琮英多事似的,说:
“谁不让他走了?我又没有拉住他!”
“你不要管,我明天一早再走。”
陈琮英没有办法了,回到她住的房间,给女儿盖了件衣服,拉灭电灯,靠在窗前的桌子边,两眼凝视着窗外,心里又是焦急,又是难以理解,如同奔涌的江水,一时也不能平静。
向忠发怎么是这么个人呢?他身为党的总书记,却不遵守党的纪律,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在这样复杂危险的时候,竟然迷着一个女人,什么都不顾了,真不像个男子汉,不像个共产党员!周恩来、张太雷、恽代英、任作民,还有不少她认识的领导同志,都不是这样的人啊!
“假如他去了,你就立即催他离开,绝不要让她在那里停留。”
她又想到周恩来向她交待任务时说的话,怨自己不能把他催走。她真想去找周恩来,让他来想办法。可在这黑天半夜的时候,到哪里去找他呢?何况自己又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那天,周恩来没有告诉她,她就坚决遵守地下工作的纪律,不去打听。此刻,她只能看着向忠发在这个旅馆里过夜了。
时间一分一钞地向前移动。整整一夜,陈琮英不敢合眼,一会注视旅馆的门口,一会注视杨淑珍的房门。直到天色快明时,向忠发才从杨淑珍的房间里走出来。陈琮英看着他向外边走去,心才稍稍放松了,庆幸这一夜没有出事。可是不一会,向忠发又回来了,陈琮英忙迎过去,说:“你怎么还不走?”向忠发不耐烦地说:“我去叫出租汽车了,等车来了就走!”没想到,向忠发等来的不是出租汽车,是几个荷枪实弹气势汹汹的人。他被捕了。
原来,这是英商开设的“探勒”汽车行,向忠发到这里租用过轿车,不少人认识他。其中有个叫叶荣生的会计,为了得到奖励,便伙同姐夫告了密。向忠发曾在汉阳兵工厂做过工,在武汉码头当过水手,右手的手指断去一截,顾顺章叛变后,把这一特征供了出来……
向忠发被带走了,陈琮英的心情很沉重,站在那里,久久没有动,心里想着应该怎么办。直到传来杨淑珍的哭声,她才向那个房间走去。
房间里杨淑珍正在抹眼泪。她看到陈琮英,一下扑到她的怀里,边哭边说:
“怪我没有听你的话,没有劝他快走开。”
陈琮英没有时间也不愿去埋怨这个女人,她想到的是敌人不会放过这里,应该作好各种准备,于是,她扶杨淑珍坐下,说:
“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还是想想眼前吧。杨嫂,如果我们也被抓去,你千万不要说出在向忠发那里所认识的人。你要记住,说了对你自己也没有好处!”
杨淑珍点点头。从几天的接触中,特别是昨晚陈琮英一次次催向忠发走,使她真正认识了面前这个妇女的身上,有一种闪光的东西:朴实,真诚,靠得住。
事实比陈琮英估计的还要严重。不到中午,向忠发就带领敌人来抓人了。他走到陈琮英面前说:
“你说吧,他们都知道啦!”
陈琮英用卑夷的目光看着向忠发,“哼”了一声,然后抱起女儿远志,大义凛然地说:
“走吧!”
陈琮英是抱着不满百日的女儿,和杨淑珍一起走进敌人监狱的。
虽然是第一次被捕,可对陈琮英来说,监狱并不陌生。在安庆的特刑法庭,在外国租界内的西牢,在任弼时愤怒的讲述中,她见过,听说过。那血淋淋的皮鞭,那沾着鲜血的老虎凳,那残酷无情的电刑……都一齐出现在她的眼前。同时出现在她眼前的,还有任弼时不屈的形象,坚强的意志。她在心里默默地对着远方说:弼时,放心吧,我会做一个配得上你的党员,一个配得上你的妻子。
怀中的女儿哭了,她的目光落到女儿圆圆的小脸蛋上,一种母性感情又浮上心头。女儿啊,你来得真不是时候,你的姐姐为了救爸爸而死去,你小小的年纪,难道又要陪着妈妈离开人世吗?多残忍的世道啊!
走进监狱大门后,陈琮英一眼就认出了关在这里的关向应,她装做没看见似的,照直向前走。她知道,杨淑珍也是认识关向应的,便故意转脸看看杨淑珍,她也没有任何表示。这使陈琮英很有感慨。向忠发、顾顺章这些担负很高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员,一被捕就叛变了,这个妓女竟然不去告密!
陈琮英母女被关在一间潮湿的牢房里。门紧紧的锁着,铁窗关得严严的,屋内非常黑暗,只有中午的时候,才能射进来些许阳光。门前,持枪的士兵走来走去。到了吃饭的时候,门才打开,送进来一点冷饭剩菜。刚生过孩子,正需要补养身体的陈琮英,看着这样的饭菜就有些恶心。可是她还是强忍着吃下去,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也是为了吃奶的孩子。尽管这样,她还是只有很少很少的奶水,远志每每饿得哇哇直哭,招来看守一顿凶恶的吼叫和谩骂。
这一天,陈琮英被带进了审讯室。一个凶神恶煞的人,用恶狠狠的目光扫视着陈琮英,仿佛要从她身上看出什么。
陈琮英用手撩一下额前的头发,坦然地站着。
“你是干什么的?”
一个声音在问。
陈琮英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刚从农村来的。”
“你的男人呢?”
“到外地去了。”
“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
敌人见这样审不出名堂,又转而单刀直入地问:
“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陈琮英很机灵。她假装糊涂,立即用湖南话回答:
“什么当(党)不当(党)的?我家里什么东西都当(党)光啦!好几家当铺我都去过,你们要问那个当(党)?”……
几次审问,陈琮英都是这样回答,一点也不改口。她听任弼时说过,要坚持一定的口供,不要因敌人的威胁和利诱而轻易改变,宁可牺牲自己,不能牵连他人。此时,她就是按着任弼时所说的去做的。
监狱的人没有想到,一个女人也这么难对付,非常恼火。所以,虽然没有抓到什么证据,还是把这母女俩送进了龙华警备司令部。陈琮英听说过,龙华警备司令部是一个杀人的地方,许多革命者都是在这里被残害的。于是,她作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
果然,这里更加残酷,除了房子阴暗潮湿以外,还有那多得数不清的臭虫,一到夜间就出来作祟,扰得入睡不了觉,实在困极了睡一会,就被咬得满身都是红疙瘩,又痛又痒。大人都受不了,何况远志这样的孩子呢?开始几天,她被咬得直哭,细皮嫩肉上红一片,紫一片。
臭虫咬在女儿的身上,痛在母亲的心上。陈琮英就成夜成夜地抱着女儿,宁愿让臭虫咬自己一个人。
夜,死一样的寂静。几处微弱的灯光,鬼火似地眨着眼睛。看守的大皮鞋踏在地上的声音,凄厉而可怕。陈琮英怀抱着亲爱的女儿,思绪却飞向那遥远的群山密林。她睁大疲倦的眼睛,透过紧闭的铁窗,猜想丈夫此刻在做什么。是开会研究工作?是在灯下阅读文件和书籍呢?她真恨不得长出翅膀,立刻就飞到他的身边去。可是不能啊!她被关在这深深的牢房里,只能默默地送去深情地盼望和祝福……
任弼时拜师
天色微明时分,远远近近的鸡啼声,此起彼伏,响成为叶坪村的早晨,奏响一支清脆嘹亮的乐曲。
听到鸡啼,任弼时一折身坐起来,穿衣下了床。“吱呀”一声打开房门,绯红色的霞光和清鲜的空气,随之涌进了屋内。他不由得伸展几下双臂,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顿时感到特别爽快。
任弼时走到门外,抬眼向四处凝望起来。啊,多美的景色!远处的群山,虽已进入初冬季节,苍松翠竹仍然郁郁葱葱,充满勃勃生机,淡淡的薄雾,如同松竹间飞起的烟云,久久不愿散去。近处的村庄,群众和战士已开始走动,房舍间升起的炊烟,带着饭香和菜香。不知从什么地方,隐隐地传来悠扬的歌声:
高高山上云套云,
天下穷人心连心。
星星跟着太阳走,
穷人跟的是红军!
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地方!任弼时在心里感慨地说。
是啊,自打从上海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了这样的印象,随着时间的增长,这印象愈来愈深刻。不论军队还是地方,不论战土还是群众,都士气高昂,情绪饱满,完全和他过去听说的一样,是一个新的天地。
一个中年妇女,怀抱着不大的小女孩从路上走过,看样子是母女俩。那位母亲不时地亲着女儿,笑脸在霞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幸福的光彩,向远处走去。
任弼时久久地看着那母女俩,直至消逝在看不见的地方,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怅然。琮英和女儿还在敌人的监狱里吗?现在也不知怎么样了。
陈琮英和女儿远志被捕之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就向苏区发了急电。当时,任弼时正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其他同志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都十分焦灼不安,可任弼时看完电报后,沉默一会,皱皱眉头,继续开会了。可谁又能看见他的心情呢?这个曾经两次坐过国民党监狱的人,深知监狱是个怎样危险的地方。他相信陈琮英会是一个坚贞不屈的战士,更相信敌人不会轻易放过她们母女。所以,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时,还好过一点,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想到妻子和女儿。此刻,他就是触景生情啊!
是啊,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他离开上海后,由中央特科交通局安排,先坐海轮到香港,转汕头、潮州,改乘小火轮沿湘江北上,到大埔然后进入闽西,再到瑞金。那时,中央代表团是由他负责的,事情多,事情忙,什么也顾不得想,现在周恩来也来了,他赶到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所以更加思念狱中的妻女。
太阳升起来了,金灿灿的阳光,涂在山林、农舍、田野和溪水上,闪烁耀眼。薄雾变得更淡了,如同透明的轻纱。
“杀——!杀——!”
任弼时寻声望去,小河边的红军战士正在练刺杀,有的端着步枪,有的拿着木棍。他们练得认真,动作勇猛,喊杀声威武雄壮,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水。他们就是凭着这些,打败了数倍于已敌人的“围剿”!和他们相比,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任弼时使劲摇摇头,信步向前走去,来到队列旁边,又看了一会,对领队的班长说:
“班长同志,也教教我练刺杀,可以吗?”
‘那位班长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和自己穿着自己也大不了几岁,就爽快地答应了。
“当然可以。不过,你要想学就得认真地学,绝不能吊儿浪当地闹着玩。”
“是。保证做到!”
任弼时恭恭敬敬地答应着,站到了队列里。那班长是从井冈山下来的老战士,参加过赣南、闽西和几次反“围剿”的许多战斗,刺杀动作勇武利索,要求也很严格。他先做了几个示范动作,把枪掷给任弼时,以命令的口气说:
“你照着我刚才的动作,做一遍!”
任弼时接过枪,一个一个动作做着。毕竟他缺乏刺杀的基本训练,再加上曾在国民党监狱里受过伤,无论他怎样认真,动作总是不合乎要求。那班长看到任弼时动作做得不准确,又没有力气,就粗声大气地说:
“哎呀!这样不对,乱弹琴!再重来一遍。”
任弼时口里称“是”,又从头做起,端枪,出枪,刺!他自己也觉得,这枪要比他手中的笔重得多。
那班长还是不满意:
“像你这样拖泥带水的,还能刺得倒敌人?记住,到了战场上,你刺不倒敌人,敌人就会把你刺倒!”
那班长把枪拿过去,刷刷刷,又做了一遍,那么利索,那么有力,像猛虎下山一般。
“再做一遍!”
任弼时擦擦额头沁出的汗水,又重新练起来。
“怎么搞的,你又不记得了!”
那班长说着走上前,抓住任弼时的两只手,边狠狠地做动作边说:
“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这有力的动作,扯得任弼时的双臂有些痛,喘气也粗了,但他还是坚持挺住,笑着说:
“哦哦,你说得对,我再多做几遍,我再多做几遍。”
说着,他又反复地练起来,做了一遍再做一遍。不一会,他的动作就熟练准确多了。那班长很高兴,眉开眼笑地拍着任弼时的肩膀说:
“不错,长劲很大,要照这样继续练下去。现在休息一会吧。”大家席地而坐,任弼时便和战士们交谈起来。他问:“我们的第一、二次反‘围剿’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战士们纷纷回答:“是毛委员和朱军长的办法好!”“是他们会指挥,避开强的,专打弱的,一个个地把敌军打垮了。”
“咱们根据地的建设好,群众拥护政府,支持我们军队。”
任弼时听着,不觉心头一愣。战士们原来是这样看的呀!可是前不久,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却给苏区中央局发来指示信,指责毛泽东的政策是一贯“右倾机会主义”,是“富农路线”。苏区中央局便召开会议,按照中央的调子批判了毛泽东,是这种做法不对呢?还是战士们的看法有问题?任弼时望着远处的山峰心想,我是执行临时中央指示信精神的,和战士们的看法怎么这样不同?这可是需要认真弄明白的大问题呀!
任弼时把目光从远处的山峰收回来,心里很不平静。他想再多听听战士们的具体看法。这时,一个通信员跑来,对任弼时敬了个礼:
“报告!会议开始了,首长请您去。”
“好,我就来!”
任弼时一边擦汗一边应道。
那班长忙把通信员拉到一边,问:
“告诉我,他是什么人?”
通信员说:
“怎么,你教了他这么久还不认识,他就是组织部长任弼时同志呀!”
那班长摸摸脑袋,涨红脸说:
“看我这个二愣子!”
任弼时哈哈大笑,走过来拍着班长的肩膀,夸奖说:
“你不仅是一个好班长,而且是一个好教员!我明天早上还来请你当师傅。你可得像今天一样啊!”
任弼时说完就和通信员一起去了。那班长看他走远了,才憋不住笑出声米。
任弼时开完会回到住处,已是夜间了。他阅读过文件,又怀念起妻子和女儿。窗外山中,传来林涛的轰鸣,天幕上的星星,眨动疲倦的眼睛。灯光下,任弼时的心里有点烦躁不安。瘦弱的琮英和小小的女儿,怎么受得了敌人残酷的折磨呢?
门被敲响,任弼时打开门一看,站在面前的是周恩来,不由惊喜地说:
“哎呀,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两个人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周恩来上下打量着任弼时,首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