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实用生活文库-花卉栽培指南
6905100000008

第8章 月季

品种介绍

学名:Rosa chinensis

别名:月月红、四季蔷薇等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产地:原产我国南方各省,现各地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或半常绿直立灌木。小叶3~5片,先端尖,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表面有光泽;叶柄和叶轴散生皮刺。花常数朵簇生,少单生,径约5厘米,深红、粉红至近白色,微香;萼片常羽裂,缘有腺毛。

繁殖栽培

月季的栽培分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

1.设施栽培(盆栽)

月季是喜光植物,但光线过强对花蕾发育不利,但在阳光不足处生长,枝条纤细。月季从萌芽到开花约45天,生长最适温度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开花大而美丽,到30℃则生长缓慢,30℃以上开花的花朵变小,花色变淡。月季是喜光植物,应注意生长期的光线调节。其生长旺盛,需肥多,换盆每年1次或隔年1次,换盆在休眠期进行。2~3年苗上盆时要修根,把老根短截促发新根,但修根不宜过重,栽时注意根系舒展,植株端正,盆土不宜添满,上盆一般在休眠期进行。月季生长旺盛,需肥多,换盆每年1次或隔年1次,换盆在休眠期进行,换盆后需浇透水两次。春、夏、秋三季应放在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和不积水的场地。

在清明后是月季出窖的一次细致修剪,把月季健壮的枝条选留下来,其他的横生枝、弱枝、交叉枝、过密的枝都要剪掉,选留的枝条要从基部选留3~5个芽眼,以上的枝条全部剪掉,使植株从土壤吸收大量的养分,供给修剪后留下枝条的叶芽和花芽长期生长需要。切记芽萌动后再修剪,修剪迟影响第一次开花,要求生长高度一致,每株可留主枝3~5枝,最多7枝。

盆栽月季不干不浇水,浇则浇透。夏季天气炎热,蒸发量大,盆栽浇水量应多些,尤其是傍晚1次应当浇足。盆栽月季不干不浇水,浇则浇透。剪枝后即可施肥,在新梢发红时不宜施肥。月季在气温超过30℃时则生长不良,开花少,有人以为是肥力不足便多施追肥,反而坏了事。盛夏季节一般不追肥,只对生长健壮的枝株采取薄肥勤施,每周1~2次,如能在上午11时后适当遮荫,下午4时以后再晒太阳,避免中午炎热气温,又可使它经受午前午后较弱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为下茬花积累养分。剪枝后即可施肥,以50%人粪尿掺入2%过磷酸钙施入。在2月中旬施追肥用3%的人粪尿或用1%尿素即可,也可在雨前雨后洒施尿素,在新梢发红时不宜施肥,此时施肥导致幼根受伤,使植株萎蔫或停止生长,故因特别注意。

月季还要进行中期修剪,主要是剪除嫁接苗砧木的萌蘖枝,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取多余花蕾,第一茬花后将细弱的花枝从基部剪去,其余粗壮的花枝,则从残花下2~3片叶下剪去,月季要进行中期修剪,主要是剪除嫁接苗砧木的萌蘖枝,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取多余花蕾。第二茬花仍可采取疏弱枝、留强枝、壮芽的方法修剪。

月季还需在越冬前进行1次修剪,但不能过早,月季修剪时,不仅要选留壮枝,而且要注意主从均匀,大花品种留4~6个壮枝,每枝在30~40厘米处选一侧生壮芽,剪去其中上部枝条。蔓性、藤性品种,则除去老枝、弱枝、病虫枝培养主干。

2.露地栽培

露地栽月季,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植株健壮,花朵微大,观赏价值高,露地栽培月季应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微酸性的环境。在管理时根据不同的类型,生长习惯和地理条件来选择栽培措施,栽培地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微酸性。栽培时深翻土地,并施入有机肥料做基肥,栽培密度直立品种为75厘米×75厘米,扩张性品种株行距为100厘米×100厘米,纵生性品种株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藤木品种株行距为200厘米×200厘米。

无论何种栽培方式,都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定植。一般以5~6月定植为好,嫁接部位埋入地下3厘米,栽植后浇透水。在定植前一个月,预先对种植床深翻50厘米,施入腐熟有机肥、堆肥、过磷酸钙等,床边沿用水泥板或木板围护做成20厘米高,1米宽的长方形种植床。行距25厘米,可植4行,株距大花系45厘米,中小花系35厘米,每100平方米栽苗700~900株左右。

一般以5~6月定植为好,高温时要充分换气,定植后要保持床土湿润,生长旺盛期每天一次浇水。

2.温度。7~8月高温时要充分换气,保持凉爽,10月中下旬逐步关闭换气窗,夜间保持13℃~15℃,11月中旬开始加温,冬季晴天中午要开窗换气。

3.浇水。定植后要保持床土湿润,生长旺盛期每天一次浇水,可以喷雾形式向叶面喷洒,保持叶面清洁。进入低温期时逐步减少浇水量,一般2~3天浇一次,床土过干易使植株进入休眠状态。秋季降雨量大,要注意排水。月季耐干旱怕积水,视具体情况,尽量减少浇水次数。露天栽培越冬,要在冬眠初合理修剪后追肥一次,水浇足即可,始终注意保持良好的排水、通风、保水、保肥性能。

4.支架。在种植床四周设立支架拉上铁丝,高度为1~1.5米,防止枝条向外扩张,造成走道行走困难。

5.追肥与中耕。月季花喜肥,要求并不严格,视苗木生长情况可根下追肥,也可叶面喷洒防止枝条向外扩张,可设置支架。月季花喜肥,视苗木生长情况可根下追肥,也可叶面喷洒。(尿素、磷酸二氢钾、高美施、硫酸亚铁)等。根据天气、气温,少施、勤施;切忌早施、暴施,产生肥害。8月上旬,植株开始逐渐大量生长,结合中耕松土施以腐熟液肥水,到9~10月,在株间施以油渣、饼肥、化肥和草木灰。要与土壤混合且不能与根部直接接触。定植后第一年追肥不要过多,随着植株不断生长,产花,可在2~3年时加大追肥量,当植株生长3~4年时若追肥不足会加速月季植株的衰老。

6.整枝。新枝生长时其顶端不应有花蕾,应当及早摘除,留下3主枝培养,三主枝上也要及时去蕾,使植株生长旺盛,枝条充分生长后摘心,使花枝抽生,一般9月下旬结束摘心可在11月中旬开花,10月中旬结束摘心的可于12月中开花。对从地面附近发生的粗壮枝条,可以利用作为更新枝条,留下2/3的长度,剪去1/3,以后长出的2~3枝新枝可以产生较好的切花。

7.修剪。这是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群体的调节、切花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需通过修剪来实现。包括苗期修剪、收获期剪花部位和休眠期修剪等方面。

应及时摘去生长的新枝顶端的花蕾,只留三主枝培养。还要及时进行苗期修剪、收获期剪花部位和休眠期修剪。苗期修剪指幼苗定植至收获前的修剪。一般需3~4次,其目的是促进营养生长、增大营养体、为收获优质切花打下基础。修剪时期为见蕾前后,在枝条中部、两叶节间的下1/3处修剪,时间及留枝参见整枝一节。

切花月季的收获位置不仅影响切花长度,还影响下次收获的切花质量。一般收获季节的剪花部位以保留两片5小叶(两个芽)的叶片为宜。

切花月季栽培的休眠期修剪有两种类型:①夏季收获型是指春、夏、秋季收获、供应市场,冬季休眠。一般可在露地或简易塑料大棚内生产。②冬季收获型是在温室或大棚条件下,冬季加温,秋、冬、春收获,供应市场,夏季强迫休眠时应降低植株高度。

冬季休眠的修剪方法,修剪在2月上旬芽萌动前进行,由于休眠枝是促进发芽和新梢伸长的养分贮藏器官,必须避免极端修剪。切花月季栽培的休眠期修剪有两种类型:夏季收获型和冬季收获型。修剪的高度一年生枝为50~60厘米,二年生枝以上的为80厘米左右。修剪时去掉枯枝和瘦弱枝条。

夏季休眠的修剪方法,夏季休眠类型的切花栽培一般是冬季加温,从秋季开始收获,直至次年6月左右,夏季强制性休眠。强制性休眠一般以“部分曲折修剪法”较为广泛应用,其优点可减少因修剪造成的植株死亡。其方法是在修剪两周前停止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减缓生长势。修剪时将粗壮的2~3主枝剪断至50~60厘米(因品种、树龄、设施高度适当调节),折断其余的较细的枝长,待新芽生长至10厘米左右,剪去折断的枝条。这样可使12月~翌年4月产花量高。

月季的繁殖以营养繁殖为主,可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以扦插、嫁接应用最多。

1.扦插繁殖:月季的扦插繁殖,首先要做好扦插温床的准备工作,要在温床里装入酿热物,如马粪或树叶,浇水压实,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月季的母株上剪下花落后的半木质化的枝条,长度在10厘米左右,一般枝条有三个芽眼,要把插条下部的叶片全部剪掉,月季的繁殖以营养繁殖为主,可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以扦插、嫁接应用最多。只留顶端两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留的不能过多,消耗了茎内的养分和蒸发大量的水分,插条的基部剪成“马蹄”斜形,放在清水盆里防止风干,要及时扦插。月季生根最适宜的温度20℃~25℃,一般8℃以上才能开始生根。若冬季地温低于8℃,扦插后很难生根。当春季气温回升后,除注意床面喷洒外,不可忽略床的水分,否则因缺水,插条枯萎,甚至已生根的小苗也会被干死。检查基质的方法是用手插入土壤深8~10厘米处,取出少许,若手捏成团则说明水分合适,捏不成团则表明土壤缺水。

先要用一个木棒扎孔后再把插条扦插在沙孔里用手按实,插的深度为插条的1/3,间距以叶片不搭在一起为宜,插完后要及时用细喷壶浇水,浇透,把床沙洒实后用塑料薄膜盖好,遮阴1周,叶片喷洒每天1~2次,伤约1周以后开始愈合,一个月左右可生根移植,在移植时要做到根黏泥浆,边挖边栽,在泥浆中掺入1%~2%的硫酸铜和0.50%左右的尿素既可防止根烂又可促进幼苗生长和成活。上盆前把花盆排水口垫上碎瓦片,加入混合土,然后将幼苗带土栽入盆中,分层加工压实,嫁接是繁殖月季的主要手段。嫁接时,砧木的选择是关键,国内常用的砧木为蔷薇。栽后浇透水1次,放在阴棚下7~10天后,移到通风向阳处,上盆后每天浇透水1次。

2.嫁接繁殖:嫁接是繁殖月季的主要手段、嫁接时,砧木的选择非常重要。插条来源充足,生根容易,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与接穗有很好的亲和力,目前国内常用的砧木为蔷薇。休眠期嫁接常采用枝接,在春季叶芽萌动以前。生长期嫁接常采用芽接。

月季病虫害较多,多雨季节易发生黑斑病,深秋时节易发生锈病,在温室中,春秋两季嫩枝生长时易发生白粉病和霜霉病,平时嫩枝及花蕾易受蚜虫为害。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星期或每10天喷药一次,为防止病虫对某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可用不同药剂配方轮换使用。

月季在多雨季节易发生黑斑病,深秋时节易发生锈病,春秋两季嫩枝生长时易发生白粉病和霜霉病,平时嫩枝及花蕾易受蚜虫为害。

1.百菌清(600~8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20毫升+粉锈宁乳油20毫升+100公斤水。

2.多菌灵粉剂(0.2公斤)+40%氧化乐果乳油20毫升+粉锈宁乳油20毫升+120公斤水。

3.代森锰锌粉剂(0.1公斤)+托布津粉剂(0.05公斤)+40%氧化乐果乳油15毫升+25公斤水。

怎样区别玫瑰、月季和蔷薇

玫瑰、月季、蔷薇形态上相似,往往不易分清,尤其目前鲜花市场上对它们的称谓较为混淆,更难分辨。然而,玫瑰、月季和蔷薇在植物分类上,它们同属蔷薇属,不同种的植物,故在叶形、刺形、果形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①玫瑰。枝丛生,密生绒毛,多硬而尖的刺。叶片正面光滑起皱,背面具有白色刺状毛。全年开花1次,花期1个月。果实扁球形。

②月季。叶片平展光滑,枝杆上生有稀疏状尖而弯曲的刺。小叶3~5枚,较玫瑰少。能多季开花。分蘖力差于玫瑰。果实呈球形。

③蔷薇。叶片虽平展但有柔毛。植株较高,有时呈蔓生,花小而多,花谢后萼片脱落,果实呈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