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实用生活文库-花卉栽培指南
6905100000009

第9章 丁香

品种介绍

学名:Syringa spp

别名:百结、丁子香、紫丁香

科属:木犀科丁香属

产地:丁香原产中国东北、华北地区。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芽卵形,被鳞片。单叶对生,椭圆或披针形,具叶柄,全缘或有时分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圆锥花序,花冠漏斗状,4裂,有白、紫、紫红及蓝颜色。

繁殖栽培

丁香喜高温,是属热带低地潮湿森林树种,在年平均气温23℃~24℃、最高月平均气温26℃~27℃、最低月平均气温16℃~19℃的地方生长良好。引种到我国南方尚有一定忍受低温的能力,当冬季1~2月,月平均气温19℃~20℃,绝对最低气温9℃~10℃时,生长发育正常,仍能抽技吐叶,当气温0℃时,植株死亡。丁香喜高温,不耐严寒与干旱。幼树喜荫,不宜烈日暴晒,成龄树喜光,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开花结果。

丁香不耐干旱,要求年降雨量为1800~2500毫米。苗期以及1~3年生幼树,喜荫,不宜烈日暴晒,成龄树喜光,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开花结果。喜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壤和红壤。丁香地上部分枝叶茂盛,体积大,侧枝细脆而根系小,支持力弱,遇强风易倒,需设防护林加以保护。选地要选东南向或朝东坡向。

种植丁香首先需要选地、整地。宜选择温和湿润、静风环境、温湿变化平缓、坡向最好为东南坡的地区,并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土壤以疏松的砂壤土为宜。深翻土壤,打碎土块,施腐熟的干猪牛粪、火烧土作基肥,每亩施肥2500~3000千克。平整后,作宽l~1.3米、高25~30厘米的畦。如果在平原种植,地下水位要低,至少在3米以下。有条件先营造防护林带,防止台风为害。种植前挖穴,植穴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种植丁香宜选择温和湿润、静风环境、温湿变化平缓、坡向最好为东南坡的地区。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穴内施腐熟厩肥15~25千克,掺天然磷矿粉0.05~0.1千克,与表土混匀填满植穴,让其自然下沉后待植。

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果实7~8月陆续成熟。鲜果肉质坚实,每千克鲜果有600~700粒。开沟点播,沟深2厘米,株行距则随育苗方式不同而异。苗床育苗,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营养砖育苗,株行距4厘米×6厘米。播种后盖上一层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切不要盖上太厚。在播前搭好前棚,保持50%的郁闭度。播后19~20天即可发芽。3个月后具3对真叶时,把幼苗带土移入装有腐殖土的塑料薄膜袋或竹箩内,每袋(箩)移苗四株,置于自然林下或人工前棚下继续培育。定植后5~6年开花结果。

接下来便是田间管理。

1.荫蔽。1~3年生的幼树特别需要荫蔽,由于植距较宽,可在行间间种高秆作物,如玉米、木薯等,既可遮荫,又可作防护作用,还能增加收益,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

幼树特别需要荫蔽,行间间种高秆作物。定时除草与覆盖,死苗过多时还需补苗。水肥补充要及时。

2.除草与覆盖。每年分别在7、9、10月,在丁香植株周围除草,并用草覆盖植株,但不要用锄头翻上以伤害了香根,林地上其他地方的杂草被割除作地面覆盖,还可作绿肥,代替天然植被覆盖地面。除草工作直至树冠郁闭而能抑制杂草的生长为止。

3.补苗。丁香在幼龄期的致死因素较多,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同龄植株。

4.排灌。幼龄丁香,根系纤弱,不耐旱,三年生以下的丁香树,干旱季节需要淋水,否则幼树干枯。开花结果期在干旱季节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淋水,雨季前流通排水沟,以防积水。

5.施肥。定植后,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在2~3月;每株施稀人粪尿10~15千克或尿素、硫酸钙和氯化钾各0.05~0.1千克;第二次在7~8月,除施氮肥外,每株加施0.1千克过磷酸钙或适量堆肥和火烧土,但不宜过量和紧靠根际,以免引起灼根造成腐烂;第三次在10~12月施以厩肥或堆肥,掺适量过磷酸钙和草木灰。

丁香树是浅根系,需要不定期地培土;还需要大量修枝,保持圆锥形树冠为好。植株不抗风,须做好防风工作。

6.培土。丁香树是浅根系,表土上层的细报必须避免受伤,同时这些细根不应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松土培土2~5厘米。

7.修枝。丁香树木需要大量修枝,但为了便于采花,可将主干上离地面50~70厘米内的分枝修去;若有几个分叉主干,应去弱留强,去斜留直,保留1个。上部枝叶不要随便修剪,以免造成空缺,影响圆锥形树冠的形成。

8.防风。防护林的设置是确保了香园完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幼龄期在台风来临前要做好防风工作,可用绳子和竹子固定丁香植株树干,以减轻台风对丁香植株的摇动,从而减少危害。

丁香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煤烟病、根结线虫病,红蜘蛛、红蜡介壳、大头蟋蟀也对其枝叶危害严重。

1.褐斑病。丁香叶片上的病斑为多角形,丁香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煤烟病、根结线虫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红蜡介壳、大头蟋蟀等。不规则形,或圆形至近圆形,褐色,直径5~10毫米,病斑后期中央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下表皮着生暗灰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霉层。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块,呈灰褐色斑枯。病原菌以子座或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雨水多、露水重、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幼苗和成龄树都有发生,为害枝叶、果实。防治方法:①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②清洁田园,消灭病残株,集中烧毁。

2.煤烟病。主要是由黑刺粉虱、蚧类、蚜虫等害虫的为害而引起的。防治方法:①发现上述害虫为害时用杀虫剂喷杀。②发病后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

3.根结线虫病。由一种线虫引起,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穴施或撒施于根区。

红蜘蛛、红蜡介壳和大头蟋蟀分别危害丁香的叶、枝、小枝与幼干,防治都已药剂为主。

4.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和20%三氯杀螨砜稀释500倍液喷杀。两种液体混合使用效果更好。每5~7天喷1次,连续2~3次。

5.红蜡介壳。主要为害枝叶。防治方法:冬季可喷10倍松脂合剂,50%马拉松稀释1000~1500倍液喷杀,每隔7~15天喷1次,连续2~3次。

6.大头蟋蟀。主要为害小枝、叶、幼干。防治方法:采用毒饵诱杀。先将麦麸炒香,然后用90%晶体致百虫30倍液,拌湿麦麸,傍晚放畦周围。

丁香与花文化

丁香素雅洁净、幽香醉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杜甫在《丁香》诗中说丁香之芳香可以与兰花相比,且曰“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晚堕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眷。”可谓用丁香花抒怀,寄寓情思。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代赠》一诗云:“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表达了年轻女子思今情朗的情愫。

今天中国许多地方仍把丁香花视为珍品。云南崩龙族和傣族人民,每逢春暖花开之际,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争相上山采摘丁香花,赠送给自己的恋人,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在西宁每当丁香花开时节,人们总喜欢采上几束丁香花,插在厅、堂的花器中。一些青年妇女,把丁香花插在头上或别在胸关,步移花摇,芳香四溢,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