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18

第18章 蒋琬

蒋琬(?-246),蜀后主时丞相。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今湖南湘乡)人。继诸葛亮之后,担任蜀国丞相12载,辅佐后主刘禅。谥号“恭侯”。蒋琬从政有诸葛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力图实现国家统一大业。

投笔从戎深受器重

蒋琬年少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非同寻常。青年时期,他就因才学而知名。后来,投笔从戎,追随刘备,最初只是一名秘书性质的佐吏,之后出任广都县县令。

广都距成都约70里,也为当时之名城,富于渔盐之利。如果在此为官,循序渐进,倒也不无前途。蒋琬却认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闷闷不乐,常借酒解愁。

有一次,他因大醉而未能处理公务。不巧刘备又突然来到广都视察,一见蒋琬这副样子,大发脾气,准备将其治罪。军师诸葛亮慧眼识俊杰,认为蒋琬与当年的庞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便向刘备请求不要以小事来衡量大才。刘备向来是尊重诸葛亮的,于是只免去了蒋琬的官职而未加罪于他。

不久,蒋琬任什邡(今四川什邡南)县令。刘备到汉中称王时,诸葛亮推荐他入朝任尚书郎。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晋位汉中王,调蒋琬入中央任尚书郎。在诸葛亮的有意栽培下,蒋琬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逐步熟悉国家大政、典章制度,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蜀汉建兴元年(223),后主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负责处理蜀汉一切公务,蒋琬进入丞相府为东曹掾,主管二千石长吏的升迁,地位十分重要。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又举他为秀才,蒋琬谦逊不受,又提升为参军。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居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主持留守相府。这期间,他尽职尽责,由于处事能力很强,深得丞相诸葛亮的赏识。建兴八年(230),蒋琬由于政绩突出,代替张裔任长史,又加抚军。诸葛亮北伐中原期间,蒋琬居于后方,为诸葛亮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和武器。诸葛亮常称赞蒋琬和自己一样忠诚,是共同辅佐王业的人。诸葛亮还秘密地上表给后主刘禅,说蒋琬可以继承自己的遗志。

诸葛亮在潜心治蜀期间,蒋琬成为其最得力的助手。不论诸葛亮从事的哪项工作,蒋琬都能发挥他的作用。正是由于蒋琬和诸葛亮共事多年,其才干与品行才深得诸葛亮的信赖,诸葛亮才敢把总理朝政的大权交给他。

蒋琬自从担任丞相掾属以来,诸葛亮一直与他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多评论当时人才,兼及政局时势。

此外,蒋琬等人作为丞相掾属还负有监察巡行的任务。长水校尉廖立自以为才名仅次于诸葛亮,地位却在李严之下,于是很不服气,议论蜀汉君臣,对刘备、关羽也是大加批评。蒋琬将其言论向诸葛亮如实汇报,诸葛亮将廖立贬为庶民。

无论是书信往来还是亲临指教,蒋琬在诸葛亮的悉心指导下,处理公务越来越熟练,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最高管理者的必要条件。

好恶存道心系北伐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举国上下一片哀声。不久,蒋琬做了尚书令,又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诸葛亮的逝世使蜀国人心惶惶,时有内乱发生,在蒋琬接任之前就有魏延的叛乱闹事,之后又有杨仪口出狂言、诋毁朝政之事,蜀国国势一片混乱。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丞相蒋琬成为蜀国的顶梁之柱。他化悲痛为力量,冷静、沉着地处理朝政,安定朝廷,以尽快消除因诸葛亮之死而带来的不安和骚乱。慢慢地,由于蒋琬出色地接替了诸葛亮的政治权力,蜀国慌乱的局面和人心都得到了缓解。延熙元年(238),刘禅又加封蒋琬为大司马。

蒋琬不仅恢宏大度,处变不惊,对人也不分亲疏厚薄,从不凭自己的好恶喜怒从事。东曹掾杨戏寡言少语,蒋琬同他讨论过问题,有时一言不发。有人认为杨戏这种和人说话总不回答的做法是对蒋琬的傲慢,应加以处置。蒋琬却说:“每个人的人心与面孔一样,各有不同;当面听从背后又说三道四,这是古人所不取的。杨戏有时想赞同我的意见,但却并非他的本意;反对我的意见,又显出我的缺点,怕给我难堪。所以他只好采取沉默不答的样子。这正是杨戏的直爽之处。”

督农杨敏曾经诋毁蒋琬办事糊里糊涂,远远不及诸葛丞相。有人把这话报告了蒋琬,并请求对杨敏进行惩处,蒋琬说:“我确实不如诸葛丞相,没有理由追究杨敏。”

后来杨敏因犯罪被关进监狱,不少人担心他因说过蒋琬的坏话而处死他,但蒋琬心里并无远近亲疏,完全秉公而断,杨敏也没有被判重罪。

做了丞相的蒋琬同时亦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由于地理、经济、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诸葛亮尚且惨淡经营、劳而无功,而征讨之事、应变策略更非蒋琬所长。蒋琬深知自己难比诸葛丞相,但他依然决定北伐曹魏。

蜀汉延熙元年(238),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后主诏令蒋琬率兵进驻汉中,等待时机,与孙吴夹击魏国。6年之中,蒋琬率军屯驻汉中,魏军不敢来犯。此期间,蒋琬还多次派姜维从西戎进攻魏境,但收效甚微。

同时,蒋琬又在进军路线上下了一番功夫。蒋琬认为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艰险,来往不便,不如沿汉水、沔水东下,进攻魏国的魏光、上庸二地。于是,下令大造舟船,准备出击。但蒋琬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孙吴朝臣的疑惧,朝中官员也认为并非上策。不久,蒋琬旧病复发,水路攻魏的计划也就作罢。

后主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汉中与蒋琬商议大计,蒋琬深感惭愧,又一次上书后主,他诚恳地写道:“为汉室除残去秽,是我应尽的职责,由于我资质驽钝,又兼疾病,来汉中6年,并无进展,俯仰维艰,寝食不安。现在魏国强大,北伐无益,我与费祎商议,认为凉州地势险要,进退可据,羌胡人心思汉,宜用姜维为凉州刺史,姜维出军西北,我当率军后继,而涪县水陆通达,万一东北有变,应付不难。”一片赤诚,一番苦心,溢于字里行间。

延熙六年(243),蒋琬从汉中回军,到涪县驻军,以费祎为大将军,出守汉中。国事基本上都由费祎处理,尽管病魔缠身,蒋琬仍然念念不忘北伐事宜,想到丞相的重托,心中十分不安,觉得自己有负丞相厚望。

延熙九年(246),蒋琬带着北伐未遂的心愿在疾病折磨之中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