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夜雨夜话
6910000000026

第26章 风雨寄情(6)

我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平淡的岁月,不知不觉我们抚养了寂寞,它如你的影子,随时随地跟着你。它熟悉你胜于你熟悉自己,它撕咬你使你伤痕累累,但你把它掩饰的很好,你依然面带微笑。

你无力摆脱它,尽管你那么恨它,但你还是无力摆脱它。你全部的选择就是唯一的选择,轻轻抱起它,轻轻抚摸它,轻轻安慰它,但是,夜深人静,只有你和它独坐,那一刻,你忽然感到应该找谁谈谈心。

谈心,多么温馨的一个词,多么温暖的一个词啊,当这个词在谁的灵魂里一闪时,他的心之门就打开了,心灵就豁然开朗起来。

就在这一瞬间,我闯了进去,你飞了进来;就在那一瞬间,我们的心灵彼此接纳。

在整整一个夏季里,我们犹如两朵努力绽放的花,我们跳舞,唱歌,喝酒,散步,在阳光明媚,花灯璀璨,霓虹闪烁,青草葳葳,杨柳依依,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这两列火车在某一个车站停在了道外,我们以为要重新编组——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错觉。

不过,才刚刚一个夏季,但在这个季节,我知道我已爱过了,即使明天我已在这个季节或者你的眸子之外。

经过这个季节,我已深知,爱情不会长久地没有改变,爱的选择也不会生生死死凝固在你我之间。

那么,为了彼此活的更轻松,为了彼此走得更辽远,请把我们的爱情还原为纯洁的朋友,道一声珍重。这样,如果是这样,放弃了明天的爱同样是保留了昨天的爱,结束了一段故事同样是开始了又一个轮回的缔造。

就这样,亲爱的,没有结局便是我们最后的结局。

许许多多的爱情都是这样写上凝重的一笔。

只能这样!只好这样! 卧后清宵细细长

心绪惆怅,寂寞而有些无奈的人,任何东西,看在眼里,也都是一幅黯然的样子。这是在七月,很深的夜晚,我站在高高的阳台上,看静谧而深邃的蓝色天空中群星明明灭灭,有大小不一厚薄不匀的云朵如三三两两去赴舞会后出来的少女,拖拽着摇曳的纱裙,相互搂肩搭背的次第而行。远远近近,不时有汽车的喇叭声响过,犹如她们被拒绝或者受挫后的窃窃私语。

这是在七月,在盛夏,在这样一座繁华和因繁华而高贵的城市中,在七月的夜晚,在更多的人懵然不知的盛夏的深夜,我独享着夜空豪华酒席曲终人散后的落寞和寂寥。一颗流星滑过天际,一条生命华彩乐章的轨迹倏忽间没入了无限的苍穹。是谁的一声呼喊吗?更像是一声绝望的怒吼!

其实,任何一个念头浮起,并且能够经久不散,大多有它必然的引子。

尽管窗外是一派祥和甚至带有几分温馨的风景,有许许多多大同小异的各种窗户参差出颜色各异、深浅不同的灯光来。但这些灯光与我而言,如雨滴如砂砾如和风如夜月,仅仅是一种景致罢了。我惆怅的心绪来自于你,来自于对你的愧疚,对你的思念,对你的一丝隐隐的惧怕,一丝淡淡的埋怨。

曾经,当时,我们相向而坐,我给你说古诗,你给我谈经历。我记得我说过一首杜甫的诗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当时,只是借着你的经历和生活从古人的诗文中摘章寻句来劝解你,今天却忽然觉得前两句与我今日的心情颇为贴切。但生活不是诗,生活本来就是曲折崎岖的,本来就是起伏跌宕的。我了解你的疲倦,我知道你所承载的负荷,面对你,甚至在你身边与你对坐,想拉住你的手的时候,我忽然就觉得自己是这般无能,这般懦弱,我能为你做什么?每一次这样的自问,竟然让我暗暗生出些可耻的感觉来。而我当时是那么精心地描绘了我们以后生活的场景。

那些场景诱惑了你,这一点我不否认,那些场景同时也迷惑了我,这一点你也应该心知肚明。可今天的生活与我描绘和向往的相去甚远,我也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是七月的夜晚,抬头看天,银河如练,生生隔开了牛郎织女。我和你之间也有河要渡,只有渡过这条河,我们才能心心相印,生死相守。那么,一如你昔曾渡我,也让我来渡你,走过来吧,把那些埋怨和不解一脚踢开,尽管我们已经四十有余,对生命而言,处处是上游的下游,是下游的上游,日月如浪,浪花生灭,一线横切,如利刃,如剑锋。岁月如江,江不留水,水不留影,影不留年,逝者如雾,无法寻觅。你看,我只有你,你只有我,在这里,只有我们四目相对。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投入这样的高楼,千山万水不辞远,你看,我不是来了吗,把你的手伸出来,我的手尽管不够温暖,尽管有些粗糙,但还有些力气,可以扶你一把,让你的身体或者生命稍微有个支点,因为我知道,有了这个支点,你就能忍过这个疼,这个痛。曾经的豪言壮语,或者换得了今天的一身褴褛衣衫,我不悔,也无怨,四十多岁,即使面对你,我也常常觉得世事茫茫,无从启齿,那就接受我的沉默吧,尽管我为自己不能替你承受这些疼痛而感到万分抱歉。

不要主观地认为我会忘记什么,我拼命搜索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来稀释我对你的愧疚,我努力诠释你的每一个表情,来化解对你的思念,我审问自己是否记得你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来分解对你隐隐的惧怕,我细细重数你头上的白发,来温习你给予我的深厚爱情。

临海而居,海上有波,波中隐浪。读海难,读你更难,难上加难,本来不想说,但又实在不能不说,宽宏大量,你就让我说了吧:如果爱情是一座森林,这些话就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如果爱情是一个夜晚,这些话就是“卧后清宵细细长。”

夏夜辗转无眠,无奈伫立阳台,就只好任它夜莺啼碎临池月,鬼魅捉弄伤心人。罢了,便罢了,只能罢了! 浅析散文的诗性建构

散文诗学建构的审美思考可以采用很多途径,选择不同的途径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有一百个散文作者,就会有一百种解读散文诗学的方法。

这一方面说明了散文这一表达作者个人感情、理想、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精神风貌、生活感悟和文化情趣的文体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且“其整体水平,可说达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第二高峰(贾平凹)”。另一方面,“与当代汉语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极不相称的是,散文理论和散文批评一直是当代汉语文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袁勇麟)”。

“创作和评论是文学的双翼”,评论可以使得作品从多种渠道让读(作)者更好的欣赏,同时促进创作水平的提高,使创作在评论的基础之上有更丰富的表现方式。在此,我想就散文的诗性理论、诗性智慧、诗性空间和诗性结构,谈谈在散文创作中的一点个人认识。

一、散文的诗性理论

毫无疑问,既然是探讨散文的诗性建构,那么诗性理论就应该是本文的基本主题。散文诗性本身是一个值得每个散文创作者和散文评论者深思的概念,其含义十分丰富,因此也极具争议。散文的诗性理论不同于西方的“诗学”概念,也有别于我国古代以诗论、诗话、诗评为其理论形态的“诗学”。

作为新的散文理论话语的“诗性”,与杨朔上世纪六十年代所提出的“诗化”

散文观念并不是同一回事。杨朔的“诗话”散文是在强大的意识形态干预下产生的,其带有明显的浅表性政治语言书写惯式,其前提是彩化生活,使“颂歌式”的散文在诗意的描摹之下得到艺术化的渲染。另外,杨朔所提倡的“诗化”是局部性的和外部性的诗化,他的着眼点在于意境的营造、文眼的锤炼以及在文章结尾进行人工诗意的升华,它们均以丧失作者个体存在的感受和对生命本身的体验为代价,尽管可以酝酿出“甜美的诗意”,不过这“诗意”却是虚假的,与作者的生存况味和个体本真相去甚远。

散文诗性理论的完善,需要广阔的散文文本实践和理论体系的支撑,散文的诗性理论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和相当弹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诗性”这一理论话语之下,还可以派生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等等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散文诗性多层次的内涵和外延。

现在所提倡的散文诗性理论,首先是建立在事物的原本面貌之上的诗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诗性。在散文作品中,这种诗性最具有心灵性的表达和情感起伏的内在韵味,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以及民族、故乡、命运等诸多方面的总体性感受,是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是作者对生活全身心的思考、感悟、体验和倾听。

二、散文的诗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