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分财路七分关系
6917000000021

第21章 抬头三尺有人际,举头三尺有神明——建立系统又管用的关系网(3)

不要觉得自己的关系网有多么坚固,有时一句话说得不对,有可能就导致它的灭亡。它真的需要时时刻刻去维护、去完善。

6.有备无患不抓瞎

人脉金典:没有求不到的神,没有用不到的人,有备才能无患。

人脉关系的特色是:每个成员都是老大。如果你能保有最新版本的人脉关系图或档案,就不难得知在眼前这一刻该如何以自己为主角来运用你的人脉关系资源。

“人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朋友遍天下,用时没几人。如果你也经历过这种难堪,请你赶快亡羊补牢,如果没有,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1)如何建立朋友档案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交许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朋友档案”。

(2)建立“朋友档案”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中学、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需要时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随时注意他们的动态,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把你周围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比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防到时找不到人。而要准确掌握他们变动的情况,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护,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还谈不上有什么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会有,不应该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点,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当然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有人用电脑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本,有人则用名片册,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与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不要“人到用时方恨少”。

(3)活用“朋友档案”

那些办事处处通的人,除了他们本身优越的条件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身边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为他出谋划策,对他提出高的要求,不让他有丝毫的松懈和半点的放弃。

这样的人大都有一个“朋友档案”,并且是一个善用“朋友档案”的人。

很多时候,光建立“朋友档案”还不够,还要善于利用“朋友档案”来帮助自己。

比如,把他们的生日、兴趣爱好等内容都收集进去,这样,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再与他谈业务或进行生意交往时,可以找出他关心的话题,谈他最钟爱的事物。当你这样做时,不仅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且也会使你的业务得以扩展。

杜维诺面包公司是纽约一家高级的面包公司,这家面包公司的老板杜维诺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4年,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这家饭店的老板,他也去参加那个老板的社交聚会,为了争取到这个客户,与饭店老板成交这笔生意,他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以便找机会与老板谈谈,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都没有成功。

杜维诺开始反省自己,他决定改变策略,便收集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个人资料,为他建立了一个“朋友档案”,终于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最热衷的东西。这个老板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情,还被选举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山涉水也绝不落下。

给他建立一个小档案后,杜维诺再见到那个饭店老板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他的组织。杜维诺得到的反应令人吃惊,那个老板跟他说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情,并且一直在笑着。在杜维诺离开他的办公室前,他还把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杜维诺。

在交谈过程中,杜维诺一点都没有提到卖面包的事,但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厨师长打电话给他,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那位厨师长在见到杜维诺的时候,说:“我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手脚,但你真的把老板说动了!”

后来,杜维诺与这位老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老板4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个人小档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至今也不能如愿。”

建立和善用“朋友档案”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之保持有效联系的方式。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并善加利用,自然免去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

7.精心维护朋友间的关系

人脉金典:友情需要距离的度量。

如果希望友谊长久而稳定,就要做好关系维护的工作。过于亲密或者过于疏离都不利于长久地保持友谊。

古语云: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与之合。意思是说,别人还没有了解自己,不要急于让人家了解;别人还没有与自己相处融洽,不要急于同别人融洽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也有这个含义。交朋结友本来就是双方的事情,不能由着自己一相情愿,而应当尊重对方,耐心地等待对方。朋友之间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人生经历的不同等,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总会有许多的不同,因此保持各自独立的心灵空间也就显得很重要,朋友之间如果走得太近,黏着胶着了,友谊也很难长久。

保持较好的朋友关系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我们走上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很远。尔虞我诈的事例不得不让自己多设置一道防线。孔子的学生子游曾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对朋友有不对的地方,你有劝告的责任。但劝告多次他都不听,再勉强去说,自己就招来侮辱了。过分的要求或劝告,次数多了交情就疏远了。孔子嘱咐他的弟子,交朋友之道在“忠告而善道之”。虽然我们尽职尽责劝勉他,他不采纳我们的建议或意见,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就“适可则止”了,千万不要再去勉强,如果过分了就会“毋自辱焉”。朋友的交情没有了,甚至还会变成冤家对头。看起来这些话好像很圆滑,但是事实上我们根据经验判断这些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价值,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错误相互纠正谅解,共同改掉毛病或缺点,互相学习勉励,共同发展,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但规过劝善是有一定尺度的,尤其是现在一些合伙做生意做买卖的朋友,更要注意。知道自己难以改变朋友的做法,那就不要再勉强了,让朋友自己去领悟吧,也许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就算错了,吃一堑、长一智,对朋友也算是有帮助的。

这样维护朋友的关系,也伤不了彼此的感情。就拿政府的领导或公司的老板来讲,他们与下属也要像朋友一样相处,彼此都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尺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尺度,就会成冤家了。对朋友要“敬而无失”,朋友交往得越深越亲近了,就更应该诚敬,朋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过失。不但个人如此,一个公司、一个机构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人误以为好友之间应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却不晓得过多了解别人的隐私和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于人于己都是负担!无论你和朋友多么知心,都须明白“疏不间亲、血浓于水”的道理,你的朋友最亲近的人是他的配偶、子女和父母,而不应是你。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是:约朋友周末出来聚聚,朋友说要陪老婆或女友,便讥笑朋友“重色轻友”。其实,“重色轻友”也没什么不对,无论多要好的朋友,都不应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应过多介入对方的家事,不要经常性地无事拜访或经常做不速之客。

中国人一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既表达了对上述“亲密无间”行为的反感,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朋友之间多年不见会产生疏离感。尽管现在有了电话、E-mail、QQ等电子通信方式,但这样的联络只能让人们产生进一步的疏离感。所以,朋友之交不仅推崇“淡如水”,也要注意不时“加点盐”,多聚一聚,见见面。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见面三分亲”,而不是“相见不如怀念”的潇洒。

中国人把人脉关系称为“圈子”,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称呼。中国人以自己为圆心,把自己周围的人按照亲疏远近来画“圈子”:最里面一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稍外一圈是亲朋好友等友人,再外一圈是邻居同事等熟人,最外一圈就是素不相识的外人。我们处理人脉关系的时候,要遵循“先里后外”的顺序,按照远近亲疏的不同关系,给予不同分量的砝码。西方人崇尚人权,人权也就是人们相互平等对待。可是西方的人权观念到了中国就变了滋味,中国人并不主张人人绝对平等,而是主张相对平等,比如对亲人给予九分关照,好友给予七分关照,一般朋友给予五分关照,熟人给予三分关照,这样就“摆平关系”了。如果一个中国人违背了“内外有别”的原则,对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一视同仁,没有维护人脉关系,就要遭到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

8.让关系更近一步

人脉金典:一旦和别人建立关系之后,你就不能放松,最好抓住机会加深交情,使关系更近一些。

怎样才算一个和谐适当的人脉关系呢?

首先,要和与工作直接有关的人,维持和谐的工作关系,例如和上司、同事、下属、客户保持良好关系,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其次,要分清楚关系的性质。有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伙伴关系等,不要把这些不同关系混淆,否则容易公私不分。在公司里,当然以工作关系为首要,但也应针对不同对象,另外建立适当的朋友或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