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轻松开店
6920000000016

第16章 第一桶金——零资金的启动方案(3)

比尔·盖茨在谈到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时这样说过:“这里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一家企业不能把它在赛场上的地位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企业应当不断地、客观地评价自己。有的时候,一家公司可能会在另一个行业里取得重大的突破,而另一家企业则会发现,他应当坚持自己所了解、最擅长的本行。”这里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掌握必要的信息,要认识到其在竞争中的优势是什么,以及他们的下一个大的市场会在什么地方。

我们说的“白手起家”,并不完全等同于没有一分钱,有时只是因为资金不足,或者说是资金规模不够大而已。当然,小资金绝不等于小气,虽然资金少一些,规模小一点,但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很多时候,经营观念与经营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更高。消费者购物时所谓的货比三家,就是消费者不但要对各个店铺作出面的选择,同时也要对各个店铺的商品价格、质量和服务态度算作出点的比较。

记得有一次购买蜂王浆,因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保健食品,又是高档商品,所以我就多转了几家商店进行比较。其中有一家打的是本地区罗平的招牌,我知道罗平这个地方的油菜花很有名,自然盛产蜂蜜,再加上是本地所产,可以避免长途贩运(蜂王浆需要低温保存,对贩运等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于是我就动了心。当我问到售价时,对方回答说每公斤240元,我决定买半斤。不料售货的小姑娘在给我取货时,我发现所有的瓶子上竟然都没有贴标签。我就问售货员,她说是因为蜂王浆放在冰箱里保存,贴的标签都被冻坏了。我说,那你找出一张给我也行,小姑娘说她已经把标签丟掉了。我看小姑娘也不像是说谎的样子,便退一步说,那你就给我开个收据吧!可是小姑娘又说她没有收据,我心里对此直犯嘀咕。恰好这时进来了两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我心想这下有救了。谁知这两个人自称只是老板的亲戚,并表示如果我购买了蜂王浆,他们敢保证我所购的产品不会有假。我问他们拿什么来做保证,他们说,既然能够开一个店,产品肯定是真的!我对他们的说法表示怀疑,两人竟然说那你相信哪里的就去哪里买好了!

后来我在同一条街的不远处,看到一家湖南某品牌的蜂产品专卖店,两位售货小姐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问起如果产品有质量问题怎么办时,对方表示可以找她们,并拿出她们开具给顾客的质量信誉卡。我看了这里的蜂王浆,虽然也是存放在冰箱里,但每一瓶都贴了标签,而且在标签的外面再用塑料纸密封住,这样既防潮又卫生。我同她们讨价,可她们一口咬定只能打9折。我算了一下,打完折以后每公斤还要400元,表示价格太贵了。小姐却说价格虽然贵一点,但质量她们能保证。我想了想也是,价格虽贵但买得心里踏实,于是便买了一瓶。付完款以后小姐当场给我填写了信誉卡,并告诉我今后再持此卡购物,一律享受9折优惠,购物满1000元时可以赠送100元的购物券。你看,这家店主既精明又能为顾客着想,她们的服务态度与前面的那一家截然不同。

人们购物时就是这样,花钱既要买得放心,又要买得舒心。我为何愿意花两倍的价钱买价格贵的商品,想来这道理不说你也明白。

其实说起来,第一家蜂产品专营店的产品质量不一定就比别人的差,甚至由于他的产品有着本地优势,卫生、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更不要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他的运费节省了,费用降下来了,产品的竞争力应该说是大大加强了,可是他的产品为何反而卖不出去?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存在着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缺少市场竞争意识,使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卖产品其实也就是在卖服务、卖质量、卖观念。

政策即资源

平常我们说“吃透”政策,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你也应当予以重视。了解最新政策的动向,投政策之所好,你就跟上了政府行事的节拍,就拿到了一把政府授予的“尚方宝剑”,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仿佛政策也在帮你的忙,就很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识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当大家都对这个城市的北市区的大片荒地视而不见时,他却用闲置的资金购买了这地方大量的地皮,待到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开发这片土地时,北市区的地价也随之出现水涨船高之势,这位老总因为是捷足先登,无形之中又赚了一笔。人们这时才明白,原来政府早有规划,而这位老总因为消息灵通,又肯动脑筋,所以能够抓住商机,只是很多人不善于去动这个脑筋罢了。

我们再来看看开广告公司的李先生是如何利用政策捕捉到商机的。李先生在创业之初,由于资金窘迫,当然就不可能像前面那位老总一样去打地皮的主意。一开始,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不准在市中心随意设置灯箱广告,但他知道,迟早有一天霓虹灯会成为这个城市美丽的夜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率先和市中心的许多商家签订联合开发屋顶霓虹灯广告、灯箱广告的协议。在协议里明确规定,当政府的政策允许之时,如果有客户愿意出资做霓虹灯广告,大家可以按投资的比例分红。后来,政府果然出台了城市亮化工程的相关政策,鼓励悬挂霓虹灯广告、灯箱广告,由于李先生早有准备,便不费吹灰之力就捞到了许多的广告业务。

创新即价值

有时我们赚不到钱,是因为我们老是怕冒风险,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北京有一家餐厅在顾客点菜的菜谱上大做文章,他们的菜谱上不仅标明每道菜的名称、价格,还在旁边标明这道菜的蛋白质、脂肪、热量三大营养指标的高中低含量,注明每道菜的营养成分,以便让顾客吃上科学营养的饭菜。这种独特的做法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当然,另外有一家餐厅的老板也突发奇想,却过犹不及。他们利用顾客的那种追求自然、讲究营养的心理,办起了“人乳餐”,将哺乳期妇女的乳汁掺入到食品当中,最终却受到了有关部门的查处和消费者的抵制。

有时我们会抱怨这个市场没有赚钱的机会,似乎所有能赚钱的行当都被别人包揽了。确实,由于商品社会的发达,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几乎每一个行业都被精明的商人所算计。即便如此,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机会还是有的。就以我们身边的桶装水为例,10年的时间桶装水市场从无到有,价格从高到低,随着喝桶装水的人数增加,这个行业的竞争也加剧了,有不少准备不足、仓促应战的商家被淘汰出了这个市场。面对这种局势,有人成立了专门的送水公司,做水厂与客户之间的生意,但这个市场很快也是人满为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种送水公司赖以生存的办法,几乎都是为某一家单一的水厂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品种单一,水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这时候,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突发奇想,他将好几家优质水厂的桶装水生意悉数收归自己的店下,喝水的客户可以从这里随意选择其中任何一家水厂的桶装水。于是,他的送水点顾客盈门。

在这个案例中,这家送桶装水的小店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小小的创新,但就是这“一点点”创新使他赢得了市场,能够继续参与市场竞争。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创新,也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在于你是否用心罢了。

一家知名饭店专门经营“香辣蟹”,菜的味道独特。饭店老板找到我说,他很希望自己饭店的品牌能够有别于他人,能够在业界独树一帜。我们一起讨论了企业文化在行业间的重要作用后,将该饭店取名为“独占隆香辣蟹”,还为该饭店杜撰了一则“传说”:《独占隆滇味“香辣蟹”的传说》。

话说古夜郎国的两个公主悄悄地从宫里逃出,玩了一整天,又累又饿。天黑了,她们来到滇池边,正在她们绝望之际,忽然嗅到一股扑鼻的浓香味,姐妹俩欣喜若狂,向着香味飘来的方向奔了过去。

农舍里,一个青年正在烹制一只螃蟹,小公主大胆地要求尝一尝,青年颔首允诺。“什么螃蟹,这么好吃?”“香辣蟹啊!”“香辣蟹?一定很有营养吧?”“那当然!不但富含高蛋白,还是补钙的上品呢!”自此,香啧啧的“香辣蟹”赢得了一段浪漫离奇的爱情。

当小公主带着她的白马王子——那个会做“香辣蟹”的青年回到夜郎国以后,又香又辣的美味同样令常年吃惯了宫廷菜肴的国王大为赞赏,接纳了这个青年,让他做自己的乘龙快婿。国王欣喜之余,当即赋诗一首:又香又辣是螃蟹,大红大紫味中仙;一对螃蟹一对偶,香香辣辣结因缘。

这个传说当然不是真的,但它可以乱真,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消费者对这家饭店的深刻印象,并赋予“香辣蟹”这一新型餐饮形式以文化品位。

创新并不是一个高深莫測的独门暗器,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商业创新随处皆可发现。有时,你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改进,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家快餐店虽然地处市中心,但不知为何,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后来,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发生,前来就餐的人比以前更少,但这家快餐店的“外卖”却比以前增加了203左右,每天达500来份,占餐厅营业额的503以上。据此,这家快餐店借机推出长期“外卖”服务,并对订购“外卖”的老客户给予相应优惠。从此一个小小的“外卖”终于使它咸鱼翻身,“外卖”变成了这家快餐店的“顶梁柱”。

这难道不是一种颇见成效的商业创新?当然,要真正做到随时发现有价值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

实际上,中国人也不见得就缺乏创新精神。比如深圳有人“卖屁股”就是一则颇有创意的“买卖”。据某都市时报报道,2003年5月29日,一个年轻男子在深圳街头挂出“你欲发泄,打我屁股,每掌十元,卖二送一”的广告,并规定为了保护其屁股免受伤害,顾客仅限女性。一时街头观望者如云,还真有人上前去讨价还价,果断出手。你说这难道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发明”?而且还不乏幽默呢!只是囿于某些道德因素(或观念),警察才会出面干预的吧。这方面,西方的生意人比我们精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