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租赁创富——健康·租赁·资本三度整合
6921700000011

第11章 整合健康产业(1)

亚健康席卷人类

19世纪,人们过着简单的田园式的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温馨和营养。由于物质的匮乏和医疗水平的低下,一些生物因素导致的疾病,特别是一些恶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进步、化学药品的出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因素导致的疾病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空气的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也就是说,致病因素已有3个,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心理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它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们感觉身体和精神上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在医院做各种检查和化验,却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表现,被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克星”和“世纪之病”。

一、亚健康祸手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压力太大,心理失衡

现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除此之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和隔阂,形成许多“壁垒”,如交往壁垒、情感壁垒、社交壁垒、友情壁垒等,造成人们情感淡化,对话减少,沟通贫乏。这就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的危机和产生心理健康疾病。

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不同感受。

(1)学习的压力:学生从小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关怀”下,在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下,为了考上大学,不分白天和黑夜,埋没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学习已经不是一种快乐。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变化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因此成年人同样面对着学习的压力。

(2)工作的压力:由于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求职难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即使有了工作,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又时时面临“下岗”的威胁。所以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3)生活的压力:人们不得不面对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抚养孩子的艰辛、照顾父母的重担、医疗保险的支付这些难题。生活的快节奏、多变性,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情感受挫机会增加。由于种种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交流日益减少,即使人们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也找不到地方宣泄。这些因素不断地作用于我们,缠绕着我们,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出现身体不适、情绪不佳、心理不安,即亚健康状态。

2.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

许多现代文明病大多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它们包括吸烟、酗酒、饮食不当、低质量睡眠、情绪紧张、吸毒等不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亚健康人群“五高一低”(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高、体重高、免疫力低)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

3.营养不均衡

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

4.缺少运动

城市人口的猛增使人们的居住过于密集,活动空间缩小。另外现代科技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使人们不用走动就可以完成交流,这两个因素必然使人们的活动减少。

5.环境污染

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00多条主要河流半数以上受到污染;我国城市用水得到处理的只占25%;由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城市噪音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80分贝;煤炭燃烧是破坏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污染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排放日益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问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以上种种无不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1)噪音干扰: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倍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2)高楼、空调的影响: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缺乏新鲜空气,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6.乱用药品

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稍有感冒,就大量服用抗生素,不仅会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稍感疲劳,就大量服用温阳补品,本想补充营养,但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二、应警惕亚健康的人群

在大中城市生活的人,因为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亚健康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和农村。以下人群更易受到亚健康的“光顾”:

白领阶层: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律师、医生、会计师及新闻工作者。

中年知识分子:我国“英年早逝”的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身上。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两倍。

在校大学生: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在校大学生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容易形成亚健康状态。同时,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中多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良、宿舍卫生较差和体育锻炼不足等现象,易导致亚健康。

三、应警惕的亚健康症状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了一些功能性改变,按主诉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

身体亚健康:身体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即躯体疲劳乏力、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脸色无华、神情黯淡、烦躁多虑、腰酸背痛、夜尿增多、性功能低下等症状。

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状态最常见的是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和恐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安,这种精神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会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有烦躁、易怒、嫉妒、反应迟钝、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心理疾患,并诱发心脏病、癌症。

情感亚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的加剧,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它主要表现为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机械,同周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交往频率下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思想亚健康: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思想深藏在大脑里,只要它不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就是绝对的个人隐私,很难被别人发现。所以,如果哪个人的思想处于亚健康状态,那是非常危险的。

行为亚健康:行为亚健康即行为失常、无序、不当等。行为处于亚健康的人内心矛盾冲突非常强烈,其理性相对较差,感情、行为冲动较多,对某一事情的误解往往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有时甚至做出不顾一切地伤害别人、损害社会的极端举动。

四、克制亚健康的法宝

1.有氧运动

体育运动能显著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使人脑获取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分泌,使人脑思维反应更为敏捷,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刺激大脑皮质系统,直接阻止“亚健康状态”的转化。

所以,适宜的运动对亚健康患者很有好处,能加强机体的感受能力,提高唤醒水平,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加肺活量,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率,增加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运动还能提高自信和自我概念水平,焦虑和抑郁也能受到体育活动的轻微影响。有关有氧运动的健心效应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有氧练习既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降低抑郁,对长期中度的焦虑和抑郁都有治疗作用。

2.合理营养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的膳食营养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物摄入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饮酒应限量。

为了更加形象和便于记忆,中国营养学会还发布了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蔬菜、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应超过25克。

3.培养良好的心态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走在一个具有太多信息、太多欲望和太多竞争的人生路上,总有几丝忧虑,几多彷徨,还会常常有些无奈。为了事业的成功、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

普希金说:“活得匆匆,来不及感受。”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或人生目标,人们不遗余力地奋争着、抗衡着,用智慧与劳动打造着现代经济的繁荣,并试图从中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然而,当人们站在成功的光环下、享受着富足的生活时,却发现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压力、忧郁、焦虑、紧张就像一条条无形的锁链,令人们无法保持从容的心态,体验快乐的感觉。一位哲人说:“您的心态就是您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您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您。您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所以我们必须培养积极的心态,驾驭和把握自己的方向。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我们健康的基础。

国内外许多从事老年研究的学者,对长寿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共同的结论是:人的心态如何,直接关系到长寿与否。长寿者大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其特征如下:

(1)乐观开朗,性情平和

巴基斯坦的芬扎、前苏联的高加索和厄瓜多尔的毕路卡都巴是闻名世界的三大长寿区,那里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常见。尽管他们职业不同,习惯各异,但都有性格开朗、乐观豁达、无忧无虑的特点。新疆百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位,调查显示,这些老人的性格温和、心胸开朗,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保持童心,青春长在

许多长寿者直到老年仍保持赤子之心,从不感觉自己衰老,总是觉得自己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因而他们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巴基斯坦芬扎有一位115岁的老人,幽默风趣,喜欢开玩笑,孩童气十足,村里人都称他“老淘气”。当记者问他:“多大开始才觉得老?”他说:“到现在还觉得年轻。”

(3)热心生活,珍爱工作

许多长寿者都感觉到生活中充满乐趣、希望和追求,直到老年仍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从事的工作。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到了90岁仍在绘画。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施展他的艺术才华。

(4)兴趣盎然,爱好广泛

长寿者多在年轻时就有广泛的业余爱好:琴棋书画、种花养鸟、打球游泳、游山玩水等,生活多彩,充满情趣。健康的业余爱好,能陶冶情操,使人生活充实,心情愉快,获得精神满足,有益健康长寿。

我们怎么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呢?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一个人要心态稳定,就必须正确对待自己。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要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另外,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永远对社会有种感激之心,知恩图报,而不要过多计较个人的得失。

一位哲学家说:“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做到饮食上科学一点,活动上积极一点,生活上潇洒一点,精神上乐观一点。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人人健康是共同责任

健康在传统上的意义就是“没毛病”,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身体的健康,其他无从谈起。

任何人拥有健康,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福气,是我们承担责任的不竭源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旺盛的精力从事到学习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激情去享受家庭生活;才有丰沛的耐心和爱心去照顾呵护我们的老人和孩子;才能用一颗无私的心去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可以说,没有任何物质财富能够与健康等价。有人把健康比做阿拉伯数字“1”,把金钱、房子、位子、车子等各种极具诱惑力的财物比做“0”。无论你拥有何种财富,没有健康的“1”作保障,那么,后面再完美的“0”,都是毫无意义的,可见健康是无价的。

而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担当与付出的背后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健康的身体。

在健康与责任之间,健康是基础,责任促进健康。拥有好身体,承认并承担自己的责任,不仅他人会被你的高尚人格所折服,从而激励他们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且自己也能体会到责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高度的责任心能够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一旦有了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那么我们就会因为种种责任而迫切追求身体的健康。

健康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没有身心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有余而心不足,都是一种无奈。当我们尚且拥有健康时,可能并没有觉得金贵,而当我们失去它的时候,才体会到它的珍贵。失去了健康,不仅不能承担自己本应该承担的责任,还会成为别人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