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租赁创富——健康·租赁·资本三度整合
6921700000003

第3章 传奇营销人生(2)

谢徵江的父亲虽然只是农村里的一个裁缝,但他非常能吃苦,也非常勤劳。他不仅给乡人邻里做衣服,还东奔西走给乡里的领导做衣服,乡里领导很是赏识他的才能,于是把他家迁到了一个离城市较近的村里。那时候,他父亲是村里最能干的人,谢家也是当时村里生活条件最好的一户,他们买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有几十甚至上百人挤在他家看电视。这让谢徵江认识到了勤劳是致富的必要条件,同时找准客户、扩大客户来源也非常重要。这种思想为以后恒元联硕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少年时代的谢徵江就是个勤于思考的人。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事物,他都喜欢拿来琢磨、思索,并且能从中发现商机。淘气似乎是所有十几岁男孩的共性,谢徵江也不例外,经常爬墙上树掏鸟窝;可他又跟其他孩子不同,只有他才能在平常玩耍中萌发经济意识。当时西北有一种盒装面油可以防止皮肤冻伤,面油用完后,盒子就被随手扔掉,谢徵江却把它拿来做成了“烤箱”。他把掏来的鸟蛋糊上面糊,用烤箱做成烤饼,然后拿到学校里去卖。一毛钱一个,一天能卖出二十几个,这样算下来,竟能赚上两块多钱。然而,谢徵江并不满足这些烤饼给他带来的收益,他用这些钱做资本,开始了生意之道的实践。他用赚到的钱买来小人书,看完后,再把书租给周围的同学,按照书的不同,看一次两分钱到五分钱不等,就这样,积少成多,小人书在同学手里转一圈回来,他手里的硬币和毛票也慢慢多了起来。

今天,把恒元联硕办得有声有色的谢徵江,仍然沿袭着当初懵懂的商业意识:让钱生钱!让资本流动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财富。

有人说,人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就是有一颗勇于开拓与创新的心。没错!在谢徵江看来,可卖的东西是很多的,果园里的毛杏,沙漠里的锁阳,得来只需一些力气,却可以带来很大的收益。于是,赚钱的思路打开了,路子也就宽了起来。

从卖烧饼、出租小人书到出售采来的毛杏、挖来的锁阳,天道酬勤,收益也自然变得越来越丰厚了。那时候,一学期的学费有十几块钱,他不但赚够了自己的,就连姐姐、弟弟的也一并赚了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心有“生意”之骛,可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好,尤其语文在同学中更是名列前茅,这与他勤奋刻苦是密不可分的。

为其该为,为其欲为,且成其所为,三者同时具备,那他的成功该是注定天成的。

2.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古往今来,综观所有取得成就的人们,无一不受过这样那样的苦难,谢徵江亦是如此。

谢徵江生在农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很小的时侯,他就随父母迁居到异乡,因为是移民的缘故,所以家里人总是受到当地人的白眼与嘲笑。全家被安置在一个农场上,当时农场里只有两户人家,异常的冷清,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

从家到学校,至少要有十公里的路程,为了保证能够准时到学校,他每天早晨四点多起床。由于家附近多为荒野之地,有很多坟墓,所以一到晚上就显得格外的冷寂与阴森,可小小的谢徵江却不怕,甚至于后来对墓地有了一种很深厚的感情。他说小时候放羊,就一直在里面周旋,所以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他很喜欢那个清静的地方,喜欢坐在那里想心事,感觉很轻松,很自在。但姐姐和弟弟都很害怕,每天早晨四点半去学校经过那里的时候,天还没亮,插了大的花圈的地方,他们根本不敢走,而谢徵江却总是来去自如。他说那个地方给了他一种“魂”,就是这种“魂”让谢徵江今后的人生充满神秘与精彩。夏天踏着露珠,冬日踩着早霜,这样艰苦的条件锻炼了谢徵江坚强的意志以及坚持的毅力。

每天早上赶到学校,中午就不可能回家了,只能吃自己带的干粮,就着学校的井水,靠着这样的生活,他度过了小学。

后来上了初中,家离学校更遥远了,大概有35公里的路程。每逢周一,早上三点钟就起床了。在戈壁滩上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还要在七点半之前赶到学校上操。到了星期五,又要在下午四点半骑着自行车回家。

由于上学路途遥远,自行车经常在颠簸的半路上坏掉,只好扛在身上。

那个时候,年少的谢徵江不但努力学习,并且懂事地为家庭分忧。他靠掏鸟窝、卖烤饼、租小人书攒足了自己的学费,也赚够了姐姐和弟弟的学费。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有一件事他至今都难以忘怀:一个冬天的早上,他因为要值早班、生炉子,五点就起床了。那时候天冷得厉害,一个人抱着柴,又没有手套,在寒冷的气温下冻得直想掉眼泪。

古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年少的谢徵江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贫穷迫使他思索着可以让日子变得轻松点的法子,迫使他要走出那块土地,走向外面的广阔天地。而那些苦难是他成长历程中最好的老师,是他一生珍视的财富。

大戈壁是那么的广袤,如同真正男儿博大的胸襟;大戈壁又是那么的饱经沧桑,仿佛是一位世纪老人在低声倾诉。正是这样的环境铸就了谢徵江的豪情与敏感。

人生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有了量的足够积累,到了某个关键时刻,才有了质的飞跃。人的许多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正是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明艳的恒元联硕之花。

任何成功都是脚步的累积。红军途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有啃树皮的经历,谢徵江的路又何止二万五千里!他从大漠走到京城,从身无一物走到名声斐然,从对商业一无所知走到各个城市去“鼓吹”租赁模式。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究竟走过了多少路?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来接着走,就是因为他始终有着一种能走出墓地的信念。

谢徵江说,当你的周围一片漆黑时,你该往哪里走,不该往哪里走,能往哪里走,不能往哪里走,你不会知道的。但你不能永远等着光明来找你,你要去找光明,不管你的选择将给你走的过程中带来多大的障碍,你都必须坚持走下去。因为放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下去,必须走下去,唯有走下去才有见到光明的可能;另外一条就放弃,那样你将永远驻足于那片墓地,那片黑暗中。

二、路漫漫之其修远兮

1.深圳:第一次重创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成功者往往要经历最为严峻的考验,他们会面对重重困难,挫折不断,而且越重的创伤,越是在始料未及的时候出现。

深圳对于谢徵江来说,是一个永远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地方,在那里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创。最初去深圳是择业,是想在那个地方发展起来就可以了,落脚就可以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落脚,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正是这个让他最落魄的地方,让他一落千丈的地方,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谢徵江说他现在的成功是因为那个地方的动力,所以他非常感谢深圳,感谢海口,感谢在深圳的落魄。

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深圳大开发的热潮,大批北方人都想趁此机会南下发展。谢徵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深圳,但那时刚大学毕业的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露宿在他乡的街头。

谢徵江来到深圳的目标很明确,先找一份自己能填饱肚子的工作,然后再一步一步慢慢发展。他应聘的第一家单位是海口电视台,无功而返,虽然这对刚刚涉世的谢徵江来说不能不算是一次打击。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面对以后的路途,他只是笑着面对了。

可能任谁也不会想到,如今驾驭恒元联硕、狂傲不羁的谢徵江,在当时却连一份自己稍微中意的工作也找不到。望着来来往往的投资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还有那些皮肤晒得发紫的农民工,谢徵江脑袋中的念头一个个匆匆而过,做个建房子的农民工,还是做个投资建房的投资商,难道他只能是一个看看高楼却买不起的外地流浪汉吗?他无数次这样问自己,一次一次降低自己找工作的标准,一次又一次进进出出各家公司。虽然也有过短暂的任职,但半年后他仍成了一个真正的流浪汉,他身上带的钱花完了,而稳定的工作还一直没有着落。

胸中的激情终究还是斗不过肚子的空虚,为了活命,谢徵江也只能出卖苦力。谢徵江先是到干柴店劈柴,一星期后当他再也无力举起劈刀时,又“改行”从郊县往海口市批发菠萝,两个月后又改卖当时深圳比较少见的大饼和馒头。几个月的苦力终于攒下了两千多元的血汗钱,可谢徵江还是看不到太多希望,他决定回老家发展。但这点辛苦钱毕竟还算不得一笔可观的资本,谢徵江并不甘心。动身之前他反复琢磨,最后一咬牙把大部分积蓄都买了斗笠,他想把这一西北罕见的商品倒回家乡售卖,再赚一笔钱。他坚信那些斗笠在北方一定非常有市场,而且前景会非常好。他不顾别人的劝说,毅然下了这个大赌注。

谢徵江说,他走过、生活过的城市就是一道道风格各异的菜,丰富了他的人生。而他永远不会忘记深圳这道滋味独特的菜,这道让他刻骨铭心的菜,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自己:要想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必须不懈努力,为梦想脚踏实地地奋斗。

2.乌鲁木齐:第一桶金

第一次的成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特别难忘的,谢徵江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每一个商业高手、每一个企业家所挖掘的第一桶金,可能都是跟自己所学专业或以后所发展的行业有关的东西,谢徵江却不是,他在深圳跌了重重的一跤后,选择了离开。虽然正值深圳开发,南下的北人数不胜数,看了每天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路人,尽管离开并不是他唯一的选择,但他毅然决定离开,因为他看到了一种商机。

在深圳做了大半年苦力后,谢徵江用自己仅有的不到两千元买了一扁担斗笠。深圳是一个多雨的城市,斗笠那时候在深圳到处都是,每到下雨天,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会戴一顶,他把斗笠当成了遮雨的工具,当成了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深圳街头的斗笠在那时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一顶,但是在北方几乎没有人见过那个形状简单而做工复杂的物品。

1991年,谢徵江买下一扁担斗笠后,决定挑着它回北方。从南到北,千里迢迢,竟有人挑着一扁担斗笠回家,这让路人感到非常可笑。中途换车时,他努力想在拥挤的人群中挤上车,可刚要迈上车时,却被人一脚踹了下来,他一个踉跄仰面倒下,斗笠撒落一地,在南方高温天气下,好久都没怎么好好吃过饭的他,倒在地时只觉得天晕地转、耳朵里嗡嗡直响,稍停片刻清醒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捡起斗笠。那是他当时唯一的念头。

在南方被当做生活用品的斗笠在北方却被人们当一件艺术品欣赏,其价码也是原先价格的几十倍,而且在北方的工艺店中,它也是一件新鲜玩意儿,所以一时间它也就成了抢手货,这样,斗笠很快就卖完了。算一算自己第一次做生意就净赚了八千多元,在当时来说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