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化常识全集
6922400000012

第12章 历史溯源(8)

明亡后,这里的王府逐渐倾废,十王府的名称不复存在,而习惯地称为王府街了,这一带随之出现了更多的摊贩和店铺。清光绪、宣统年问,街的两旁遍设油盐店、米面铺、切面铺、粥摊、饭铺、古玩铺、药铺,还有一个“官厅”。民国以后,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考虑这条街比较长,于是将一条街分成三截:北段仍称王府大街,中段改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就称作王府井大街了。现在整条街称作王府井大街。

“南京路”的由来

上海最繁华的马路何以叫“南京路”呢?只要在南京路东路附近稍微考察一下,便能发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的口岸之名(包括被迫让列强公使强驻的北京在内),都东西向平行地排列在两侧,一个不缺,而把中国的行省名作为与上述马路交叉之路的路名。

1862年。英国侵华分子麦华陀在其驻沪领事任上想出了这些路名。它的含义是:

《南京条约》开辟列强来华新纪元,故最重要的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

北京为列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地,故南京路之邻为北京路;沿海长江的通商口岸是它们自东向西全面侵入各省的通道口,全中国从南到北都将是它们的乐土。故英租界纵路之命为各省之名。

对此。帝国主义分子并不讳言。但120年前的“华人士绅”因“不谙夷语”者多,故屡屡在笔记、日记中猜测不已。至今仍有以讹传讹的余波。

大理“三月街”的由来

大理“三月街”的由来有各种传说,“三月街”真正起源时间不详,古称为“观音街”。相传南诏细奴逻时,观音于农历3月15到大理传授佛经。因此,每年到3月15日,信徒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以“素菜祭之”,同时一些商人趁此机会来出售农副产品以及当地产的药材,随之逐渐有滇西各地的商贾参加市场交流。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从3月15日至21日为期七天的定期集市,延续至今。

在白族聚居的大理,与观音有关的传说很多。因大理地处滇西要冲,是古代出入印度、缅甸的门户,大理又是南诏归唐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佛教盛行大理,也必然是观音收纳信徒之地,这可能就是“观音街”之缘由。徐霞客的《滇游日记》和《大理县志稿》中曾记述,“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无不丰”。“盛时百货交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折、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州、县之支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叶、丝棉、毛料、木植、瓷、铜、锡器诸大宗器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为此,明、清后的“三月街”,已从“观音街”逐渐改变成为名副其实的骡马物资交流大会。

解放后,大理“三月街”,更加繁荣兴旺,届时除了进行大牲畜、中药材和百货为主的物资交流外,还开展赛马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体活动,随着搞活经济政策的开放,国内外来进行经济活动和观光的人员越来越多。

美国国名的由来

1776年9月的一个夜晚,北美大陆军的营火旁,托马斯·潘恩在挥笔撰文,“潘恩先生”,一个大汉的手按在他的肩上。“华盛顿将军!”“我来检查一下军需品的供应。我指的是文字,不是子弹!”将军话中带着幽默。潘恩把文稿递给华盛顿。“这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刻。风华正茂的军人,光彩照人的爱国者”,将军反复朗诵着。“你写完了’,给我一份。在这场战役结束以前,我需要用这篇文章。”将军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圣诞节前,潘恩的《危机》第一章印制出来送到前线。

12月25日黄昏,华盛顿把部队集合在特拉华河前沿阵地上,演出了军事史上最光辉的一幕。每组由一名军官,在凛冽的苍穹下向士兵们宣读潘恩的《危机》。全场倾听那铿锵有力的词句,场面感人,接着,士兵们拥上船只,渡过大河,神兵天降似地突然降临在酩酊大醉的英军面前,一举击溃英军。这一仗激励了北美殖民地革命的信心。在七年独立战争中,潘恩通过《危机》这本文集把政治宣传小册子变成震撼人心的有力工具,成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危机》的第二章第一次创造了这个新国家的名字,他写道:“美利坚合众国将在世界上和历史上同大不列颠王国一样的壮丽。”潘恩不仅在帮助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上尽了一份力,而且还是它的命名者。

加拿大国名的由来

1534年,一个法国人率领一支舰队来到北美洲一个海湾。他们沿海湾向内陆驶去,发现正行驶在一条大河上,就把这条河定名为圣劳伦斯河。在航行中,他们发现岸上有印第安人的茅屋,于是就登岸。印第安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法国人问这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印第安人不懂他们的话,以为在问他们的村庄,便随口回答:“加拿大。”印第安语中“加拿大”是村庄的意思,于是,“加拿大”就成了国名。

日本国名的由来

日本的国名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但国际上一直采用中国对日本的称呼——倭国。公元607年(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为第二次遣隋使。小野妹子向隋朝呈递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此后,日本力图改变臣属中国的地位,致力于争取与中国的平等关系。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提出了正式确定国名的问题。“大化改新”后,日本仿效唐制,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为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遂拟采用一个新国名以改变原来不雅的称呼,于是从致隋国书的“日出处天子”得到启示。公元670年(日本天智天皇九年,中国唐高宗成亨元年)开始用“日本”为国名,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国名首次记载于史册是在公元720年。这一年,日本用汉语编写成《日本书纪》,把“太和”和“倭”等日本古称都改为“日本”。《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记载:“后稍习夏音,晋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可知,日本国名的出现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印度国名的由来

印度原为婆罗多,它是由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最初指印度河流域这个地理名称。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以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印度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又有“天竺”、“忻都”等称。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这个名称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墨西哥城的由来

拉丁美洲北部的墨西哥,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国家。它的许多民间传说及风土人情,丰富多彩,令人神往。

在首都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左侧,竖立着一座台基,上面有一只用铁铸成的雄鹰,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兀立在一棵仙人掌上。台基的一侧镂刻着“一三二五年”几个金字。传说在1325年,阿斯特克部落在寻找定居的地方时,这个部落崇拜的战神要他们一直向南走,直到发现一只叼着蛇的雄鹰停留在一棵仙人掌上,那就是他们的定居处。阿斯特克人遵照神的旨意向南行,途中,果然看到了战神所说的情景,于是就定居下来,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城。这就是今天墨西哥城的所在地。

檀香山的由来

夏威夷群岛1959年8月正式成为美国政区中的第五十个州。它由20多个主岛组成,像一串2500公里长的珠链,自东南向西北展布在太平洋洋面上,成为联系大洋东西两岸和南来北往的中继站和“十字路口”,在海上交通和战略位置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太平洋上闪光的明珠。

夏威夷群岛中以夏威夷岛、毛伊岛、瓦胡岛等为最大。群岛总面积16635平方公里。总人口90多万。首府设在瓦胡岛的火奴鲁鲁。火奴鲁鲁一带早年盛产檀香木,华人常把檀香木运回中国,因此华人把夏威夷、火奴鲁鲁均称为檀香山。如今,在檀香山已难以找到檀香木了。

原来居住在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对夏威夷最早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早在1000多年前就来到这里。从移民史来看,中国移民来这里较早,始于1852年。从1875年至1890年的16年间,到这里的华工累计高达55000人以上。现在居住在夏威夷的华人共50000人,约占该州总人口的5.6%。

“天方国”的由来

我们通常把阿拉伯地区称为“天方国”,这是怎么来的?相传,公元前18世纪,伊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为表示对真主“安拉”的崇敬,在今沙特阿拉伯王国西部的麦加建造了一座祭主的方形庙宇,这就是今天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中心——麦加克尔白圣殿。这座庙宇当时称作“神的住处”。后来又称为“克尔白”,即方体形石屋之意。我国古代称“克尔白”为“天房”,并把阿拉伯地区称为“天房国”。后人以讹传讹,便叫成了“天方国”。所以,我国把阿拉伯文学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

“三角洲”的由来

“三角洲”,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河出口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三角形地带。然而,世界上的“三角洲”,却不一定全都是三角形状的。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完全不是三角形的。那么,它为什么也叫“三角洲”?

原来,在古希腊的时候,尼罗河在地中海的出口处,由于年复一年的淤泥冲积,逐渐隆起岛屿似的地带来,越积越大,使滔滔而来的尼罗河水必须绕过这岛状地带向地中海流去。天长日久,尼罗河逐渐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地带。因其形状酷似希腊字母“△”,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带叫做“三角洲”。此后,“三角洲”就成为那些江河出口处泥沙冲积而成的地带的地理名词,中文则照其所表示的字母“△”的形状而译为“三角洲”了。

“太平洋”的由来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是世界上最先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人。公元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西班牙探险队从西班牙故都塞维尔动身,经直布罗陀海峡,沿大西洋向西,开始环球航行。一年多以后,他们来到南美洲的南端。在沿南美海岸航行中。船队顶着惊涛骇浪驶进了一个海峡。经过38天的艰苦奋斗,终于战胜了狂风巨浪、险滩暗礁,平安地穿越了海峡。这时,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洋又在他们眼前出现了。麦哲伦的船队又经过三个月的航行,从南美洲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在航行中,始终没有遇到一次大的风浪,海洋十分平静。队员们高兴地说:“这真是个太平之洋呀!”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一片大洋。叫做“太平洋”。

亚马逊河的由来

相传亚马逊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族骁勇善骑的女强人,常被描述成手持盾牌,用长矛和弓箭武装起来的骑士。

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尔兰那首次旅游流经秘鲁和巴西的一条巨河。途中,他把生活在那一带的留长发的印第安勇士误认为女人。的确,“她们”的模样和装束使他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族女勇士,于是便把刚游完的巨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的的喀喀湖”的由来

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的高山湖泊——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面积达8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蔚蓝的天空和湛蓝的湖水浑然一色,空气清新,环境静谧,真可称得上世外桃源。它与我国的天池一样,也有动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