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鼓楼风情
6936500000032

第32章 当代篇章(1)

1.子与力学小学

坐落在南京汉口路120号的南京力学小学,是由著名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和夫人傳学文先生私人筹资兴办的一所小学。邵力子先生生前办过许多学校,而力学小学则是他与夫人合办的最后一所学校。

邵力子(1882—1%7)袓籍浙江绍兴,世居该县陶家堰,父亲是前清科举出身,曾任江苏吴江县丞多年,

并在该县盛泽镇定居,邵力子先生便在此出生,时为1882年12月。他学名闻泰,字仲辉,行二。力子是他办民主日报时所用的笔名,取意于《后汉书》“游天子所弃)力子天所富”之句。他16岁丧父。1902年,按叔父之命,考中举人。但他本人反科举,轻仕途,1905年春到上海进法国!力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公学求学,从而结识了在陕西遭清廷通缉,南逃来沪的三原人于右任,成为一生莫逆知交。在震旦,他和于右任带头反对学校只准学法语,不准学英语和强制学生进教堂做礼拜等不合理的规定,带领同学进行抗议活动。从此,他立志中国人要自己办学校,认为只有办学校,普及教育,黑暗的中国才能有救。

1905年秋,邵力子和于右任领导震旦公学罢课,反对法国天主教势力控制学校。后由震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带领震旦的部分同学脱离震旦,在上海吴淞口炮台湾创办复旦公学这所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就是现在上海复旦大学的前身。辛亥革命中,因复旦公学的邵力子、于右任等人参加革命,学校暂时停学,后来学校在战火中遭到毁坏。辛亥革命后,马相伯和邵力子为复旦公学复校奔走于京沪,呈文孙中山领导的南京政府,得到孙中山亲自批准复校,拨上海徐家汇李鸿章家祠堂为临时校舍(后迁至复旦现址),并拨款作为办学经费”厂大师生很感激孙中山!要求聘孙中山为复旦董事长”孙中山欣然同意,并手书“努力前程”的题词”1922年初,邵力子与于右任,李大钊)陈独秀等一起创办私立上海大学,于右任任校长,邵力子为常务副校长。当时孙中山从广州蒙难脱险,留驻上海,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筹划改组国民党。他重视培养人才,对创办上海大学甚为关注并加以支持。后来,孙中山亲自批准月拨款万元资助上海大学。

因为孙中山重视教育,培养人才,邵力子能经常聆听到孙中山教诲,从而使邵力子始终认为中国人是聪明的,有才能的,应有民族自尊心。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是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必须要办学校。1920年8月3日邵力子在《觉悟》副刊的一篇“随感录”文中说:“教育是很高尚的,却是学校为贵族专有,眼看多数贫寒子弟屏足门外”。1921年1月19日,他在上海《民国日报》社论中更明确地指出,“我们理想中的社会是要人人都能读书,人人读书的权利都一律平等。”他的一生是大声疾呼普及教育,身体力行大办教育的一生。他个人生活刻苦俭朴,然而对办学校总是慷慨解囊。他先后在绍兴家乡资助创办过明强小学,运川小学、棠荫小学和嵇山中学。嵇山中学创办于1933年9月9日,当时正是民族危亡的年代,急需培养大批有志爱国青年御侮兴国,中学设立人会议聘邵力子为设立人会议主席,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题写了校牌。邵力子亲书“卧薪尝胆”题词,作为本校校训,有“缅怀先烈,惕然以警,奋然以起,颜然以行,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之意。他在就任陕西省主席后,根据当地的需要兴办了陕西省林业学校,还支持夫人傳学文的倡议,创办了西安第一所助产士学校和西安女子学校。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他和于右任一起协助复旦大学创办附属子弟小学。辛亥革命前后,邵力子还先后在陕西高等学堂、吴兴南浔中学、上海竞雄女子学校、上海中国公学、复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及上海大学任过教,担任过领导职务。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著名民国史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新先生,在《邵力子传》序中说:“邵力子一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他当过记者办过报。写过不少文章,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人。他教书多年,办过各类学校,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家。他在国民政府中担任多种官职!当过部长!也当过省主席!还出任过驻外使节,可以说既是政治家,又是外交家。”

邵力子先生夫妇常对人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都需要有许多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很长的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可见邵先生夫妇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儿童教育,决不是一时的“善举”,而是实践他们崇局的夙愿。

抗日战争胜利后,邵力子先生夫妇从重庆回到南京,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时,给南京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许多学校毁于日寇的铁蹄下,到处断垣残壁,满目凄凉,儿童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多少孩子被夺去了生命,多少孩子失去他们的亲人,成群孩子衣衫g褛,面容憔悴,失学流浪,令人望之心酸。邵力子夫妇决心在自己住地的小山坡上,由他们私人筹资兴办一所小学。这就是当年邵力子夫妇为什么要创办力学小学的缘由。邵力子夫妇决定后,就把营建力学小学的事交秘书徐恭让先生去办。从1946年初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时间,就兴建起三层和二层楼房各一幢,外加教学用房和体育场地共约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有6亩多。小学所需营建费用,除部分是傳学文先生找亲友人募捐赞助所得外,其余都是邵力子夫妇独立出资的。工程营建到了尾期,因营建费不够,邵力子夫妇便把他们结婚时的金银首饰拿去变卖,以保小学建造按期完成。当时邵力子先生的寓所和学校在一起,他自己住房仅40多平方米,余尽量让给学校使用。邵力子夫妇还很重视环境绿化,他们当时在校园内所栽的雪松,几十年来已长得高耸挺拔,苍翠欲滴。这正象征他们夫妇的精神像松树样的常青、永存。

关于小学的命名,邵力子夫妇曾商量过,邵先生说:“学校是学习的园地,入学应该努力学习,昌明科学文化,为袓国和世界出力。”因此,商定采用“力学”两字作为校名。后来想到要去请于右任先生题写校牌,又与于右任先生商量。于右任说:“好,叫‘力学’小学好得很。既是力学的校训,又与你们俩名字相关,岂不好也。”当天于右任就为“力学”小校写了校牌。

1947年春,力学小学开学。开学那天,邵力子、于右任先生亲自到学校祝贺,他们慈祥地站在校园里,微笑着,一面向老师挥手致意,一面注视着背书包的孩子们进入学堂”孩子们蹦蹦跳跳很高兴地来上学,傳学文校长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上课铃响了,傳学文校长目送着孩子们步入课堂”当时力学小学分为六个班级,附设幼儿园”原来曾设想再开办个初中部,从幼儿园到初中,把启蒙教育与初等教育连接起来,后来因为邵力子夫妇去了北京,他们的这个设想没有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前,邵力子先生曾居住在力学小学内的二层小红楼,楼上为邵力子先生卧室,楼下为邵先生会见客人的地方”邵力子先生的重要客人都是在小红楼会见的”1947年3月17日,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在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前,周恩来)董必武)邓親超,廖承志等先后都来到力学小学内小红楼向邵力子先生辞行。特别是周恩来先生那次在小红楼上与邵力子先生交谈了许久。在分别时,彼此心情都不平静。周恩来深有感触地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如同一堆干柴,点燃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因为人民群众需要和平民主嘛!”

时对蒋介石已心灰意冷的邵力子先生,不无担忧地说:“民主·蒋即使有民主的意思,也不会有实行民主的习惯。和平问题是渺茫得很!”

周恩来接邵力子话,铿锵有力地说,“请先生放宽心,我们会很快回南京来的。不过那时,是和谈回来,还是以胜利者回来,就很难说了。”

周恩来的话激起邵力子先生对国家前途的信心,他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吟起陆放翁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于22日就任代总统职,通电申明,“政府工作目标在集中于争取和平之实现,个人服务方针,亦夙以人民意志为依归。”并宣布说:“中共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1月22日,李宗仁和孙科的行政院作出决定,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钟天心为代表,并指定召P力子为首席代表,等候中共代表,于双方同意之地点进行和平商谈。在这段时期内,李宗仁时常到力学小学小红楼与邵力子商谈和谈事宜。1月23日晚,李宗仁与邵力子在小红楼商定,请邵力子去上海与黄炎培,张澜,罗隆基等人联络’目的在敦促他们共同策进和平运动”当时邵力子曾向李宗仁建议:“把孙夫人(宋庆龄)和李任潮,李济深)请出来’先改组政府再和谈”请孙夫人出任行政院长、李任潮负责党务,一定可以一新耳目!振奋人心。”这一建议!当然难于实现,因为蒋介石表面虽然下野,但事实上还在溪口指挥一切。有一次李宗仁在力学小学小红楼向邵力子发牢骚,说:“他老蒋在溪口指挥一切,我李德邻名义上是代总统,但事实是他姓蒋的主宰一切,我发表的七项措施,特别是释放政治犯,指张学良、杨虎城)根本办不到,当然都是蒋不松口释放张学良、杨虎城。我管不了,我就交还给蒋吧,我不过是代理总统,一走就可以了事的。”邵力子接话说:“我听文白(张治中)说,他要去溪口劝蒋出国考察,目的是想让你放手去和谈,促进和平。”李宗仁说:“就怕张文白溪口之行,是希望不大。”后来,因为蒋介石一意孤行,和谈失败了。

1949年3月,邵力子先生作为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副团长飞往北平。4月21日晚,得知南京李宗仁、何应钦复电拒签(国内和平协定),住在北京六国饭店的南京政府商谈代表团讨论去留问题,邵力子先生首先发言,表示不再回南京,态度坚决。最后,代表团意见一致,通过了全团留北平不返南京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他和傳学文先生创建的力学小学。陈毅、刘伯承、宋庆龄都到力学小学视察。在北京的邵先生夫妇闻讯,心情十分激动。他们夫妇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文教事业也飞快发展,决定把力学小学献给人民政府。1950年夏,傳学文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南京,把学校的产权无条件赠给南京市政府文教局。

邵力子、傳学文夫妇个人生活极为俭朴,但每年六一儿童节,他们总是要购买许多书籍和教学用具赠送给力学小学的孩子们。孩子们也常常寄去自己的诗歌与图画向两位祝贺,汇报他们的学习成绩。

为了纪念邵力子先生夫妇创办学校的业绩,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把力学小学列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力学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在为培养建设袓国的人才作出贡献。

2.于右任频传书坛佳话

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他早年跟随孙中山为革命奔走呼号,中华民国初建时,曾任临时政府交通部长”其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为国家的法制吏治做了许多工作”

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原名伯循,字诱人。17岁考中秀才,25岁中举,后进京参加科考时,因参加反清活动被清廷秘密通缉,闻此消息的于右任不得不放弃科考,逃出京城,很长一段时间过着流亡生活。后结识孙中山,以办报方式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办过《神州日报》、《民吁报》、《民呼报》和《民立报》等,辛亥革命胜利后,于右任成了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1930年初冬,于右任告别了他和邵力子等人共同创办的复旦大学,离开上海,绕道家乡陕西,回到了南京,回到了鼓楼的居住地。不知道他这是第几次到南京了,南京似乎跟他很有缘。他依然长髯飘逸,穿着那身长袍脚蹬着那双圆口布鞋,参加了国民党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他被选为监察院院长。

担任监察院院长后,于右任发表谈话说:“一个蚊虫,一个苍幡,一个老虎,只要他有害于人,监察院都给它以平等待遇,并不是专打小的而忘记大的,也不是专管大的而不管小的。”但于右任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拍苍蝇倒不会遇到阻力,打老虎可不那么简单。如1933年6月弹劾铁道部部长顾孟馀时,遭到时任行政院长汪精卫的反对等。由于任此职位扯出的一些烦恼,于右任常常以作诗写字来排遣心中的不快,他常说:“写字也是读书。”

勉励启示尽显笔墨纸

于右任写字,常常写好后,又把它撕掉,这倒不是字写得不好,而是突然发现所选的诗、文不好,或者思一想内容失去了时代气息”所以,于j右任说写字等于査书,等于温书,等上于选书,也等于评书”他给人写的灸中堂、条屏、对联、斗方及至扇面,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书法,而是为了鼓励别人爱国、爱事业、好学进必取”他写的书品,无论古人今人,抑或是自撰的字句,都含有教育、勉励、启示、慰藉的成分”

大革命时,他多次将孙中山先生的遗教为书赠内容,有时甚至和政治部的宣传干部一起书写大标语,曾亲手书写“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卖国军阀”等对联贴在街头。他在为南京明孝陵题联时写道:“与钟山不朽;为民族争光。”路过开封龙亭题词十分有新意,“七代迹陈帝王梦破;中原天晓民众登坛。”大革命失败后,于右任曾在留侯,张良)庙留步,在此大发思古之情,他书题对联曰:“辞汉万户,送秦一椎。”

扬民族正气豪情万丈

1937年8月9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来南京。时由叶剑英组设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新华日报》与国民党进行了交涉。获得同意后,由钱之光出面请于右任题写报头。于右任时为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感到万分高兴,他欣然提笔写下《新华日报》的报头,成为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

为鼓励中国军队的抗日士气,于右任还到医院去慰问伤病员。慰问时,凡有伤兵索字,他都给予满足,最忙时一个晚上要写几十幅,他的秘书见他过于劳累,愿为其代笔,于右任说:“他们为了抗战,身负重伤,有的还终身残疾,我写几个字又算得了什么?”

1941年,南京政府迁都重庆。于右任出去视察,有一次他视察甘肃、青海后路过西安时,一位青年军官在欢谈的气氛中,趁机代西安王曲军校的下级官兵提出请他写一百幅字屏的要求。于右任问明情况后爽快地应免道,“他们为国辛劳,应该写,应该写。我在西安不能写,等我到重庆写好了带来。”他回到重庆稍事休息,赶忙写好一百幅条屏,还兴趣盎然地自己掏钱裱装成轴送到西安。可见于右任对全国全民族团结抗日豪情万丈。

不以平民权贵论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