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陵书话
6936700000028

第28章 淘读缀散札(6)

杨圻是慈禧死觉杨崇伊的儿子,李鸿章的长孙婿,曾入同文馆,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又曾任吴佩孚的秘书长,“昔名公子,富贵中人”,半生往还多学者名士,数十年经历,多与政军大事相关联,诗多记事,故时人誉其“诗如少陵”,且多长序,记以本事,可作读史之佐。书前有其《自叙》,述生平经历甚详。杨氏虽有遗老气味,而民族气节可嘉,十年后日寇侵华,北平沦陷,他不受敌诱,化名逃往番港,终老于彼。

集中诗作有多家评点,诗目前有“评点者”名单,列名者有孙雄、费树蔚、曾朴、易顺鼎、张百熙、范当世、杨士骧、王树蚺、阮忠枢、李小溪、何震彝,康有泠、李经藪,皆清末民初诗坛大家,评价亦甚高。汪辟疆先生《光宣诗坛点将录》曾以杨氏为“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近代学唐而堂免枝大者必雅杨史《江山万里楼诗钞》,颇唯求其敌大声技嗒,萍采纷彼如《植青引则悔忖孓得梢美,《天山曲》洋洋千言,《秦妇吟》不足道矣,书前有著者《弁言》三则,叙此书编删付印经过颇详。

《中国游记选》

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曰五版,价二十元。

亦五月一日于朝天宫西宫门内所得。此书版权页标“精装一册”,但封面封底均失去,原藏者汪智远(敦礼堂)

《中国游记选》书影自作装幀并題签,书法不恶,印章可观。

近来颇留心于旧游记。老照片保留旧日风貌,老游记的功用亦然,且不同时期的不同游人,有不同的视角与情感。此书以“可供中等学校作为国文科及地理科补充教材之用,其他读者,游历时可作指南,闲居时无异卧游”为号召,想来印数不小。

但此书依当时行政区划,编入二十世纪初各界人士游记九十篇,不计标点符号约三十万字,亦多可观者;决非近年报屁股“到此一游”之类导游广告,其中不乏大家手笔,不仅于风光名胜,且时涉世情民俗;编选者孙季叔还于各篇末做了不少注释。以此与昔年所得之《新游记汇刊》相比照,亦可见时移世变之一斑。

第一篇《南京的颜面》,简直就是又一篇“《闲话扬州》”,但是南京人是决不会像扬州人那样同仇敌忾,去找作者荆有鱗去打官司的。当然也未必打得赢,因为荆氏的后台可够硬。遗憾的是我在编《金陵旧事》的时候,没能看到此文。

《民元前的鲁迅先生》

峨眉出版社民国三十二年四月初版,价二十元。

五一长假七天,六曰早去朝天宫,书摊冷落。民间有“一节三清”的说法,言节曰交易繁盛,能将多日存货出清,今长假将尽,宜其萧条;但亦会有外地客商离宁前将未销出之货物贱售给本地摊贩,故节后偶有新货露面,且因节尽而较易还价。

此书典型的四川土纸本,峨眉出版社址在重庆天主堂街,正是“陪都”时期出版物。版权页标定价十六元,封底标“土纸本十六元,报纸本三十二元”,则当时应另有报纸本,或稍精整。

著者王冶秋,曾为未名社成员,此书可谓其代表作,他在本书《后记》中说:

在写作之中,每每使我想起鲁迅先生过去对我的鼓励与帮助,尤其是在失业期间,他许多次的寄书,寄信,使我象是看到一幅极美丽的画图,这画图中是彩绘着一位慈徉的老人,拯救着一个陷落在生沽的泥淖中的孩子……这情景我永远的忘不了,将要随着我葬进坟基为止。

但作者并不单纯是为了报答先生的慈爱,他明确地认识到:

要想彻底了解某一作家的思想、生活、性格,以及文章等等只是读他一两篇或更多的作品,还是够的;总须看看专集,看看年谱,传记(没有这些的,当然又作别论》再能同当时的历史作一对照,那么,才能恍然悟出从前看他某笫文章所不能了解的地方,是说些什么是为什么而发。

可是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快六年了,然而我们还看不到除《自传》以外,有更详尽的传记来,这不能不算是件憾事,也正因为此,王冶秋先生的写作,得到了鲁迅先生亲友的热情支持:

许寿裳先生“在百忙中,为这太简陋的东西,作了仔细的校正,指出错误的地方,谈述着许多珍贵的过去未曾听到看到的材料”,并且为此书写了《序》。

沈钩儒先生为帮助作者征集材料,写了“许多封信”,并一再“介绍出版”。

许广平先生曾与作者有过多次通信,并曾为作者所编辑的鲁迅先生的《序跋集》多次联系出版社。

然而作者也曾在某个杂志上“看到一位英雄打出保护鲁迅的旗帜来,那便是将鲁迅先生保护在他的旗帜之下,别人连挨也是不准挨的。别人要谈一谈同鲁迅先生的交往,那便是想自抬身价;写出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那便是存心想藉以自重”作者对这种“洋场恶少”的作风,先“奇怪”后“索然”,但“还是要将4真实’写出来一点”。不知道这位“关起门来保护鲁迅先生的大将”是何许人。

在《后记》中,作者也提到鲁迅先生曾打箄写一部关于中国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并且明确地说到这“四代知识分子”是:

章大炎先生他们一代,其次是鲁迅先生自己一代第三是相当于宋阳等人的一代,最后就是现在如我们似的这类年龄的青年。

“宋阳”是瞿秋白先生的笔名。

书前有《悼诗》二页,首页为鲁迅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和许寿裳先生的悼诗,次页为绍兴陶冶公的二首悼诗。在许寿裳先生的《〈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前,还印出了鲁迅先生的《自传》。书后附录有许寿裳先生所撰《鲁迅先生年谱》与景宋先生《民元前的鲁迅先生》一文。

查《鲁迅研究书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列有此书条目,但所录最早版本为1947年9月;另《辛亥革命前的鲁迅先生》条下,亦说本书于一九四七年九月初版,原名是《民元前的鲁迅先生F,亦误以1947年本为初版本,可知1943年初版本之少见。

范泉先生在《关于〈鲁迅传〉》中说,直到1946年,“有系统地将鲁迅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剖析和研究的著作,除了平心的《论鲁迅的思想》和巴人的《论鲁迅的杂文》以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比较正确的专集”。“倒是一些有意歪曲的空谈主义者,常常以一知半解的口吻,用淡淡的闲情来议论着鲁迅的短长,藉以提高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这些结论未免过于武断。

《唐字调音英语》

《唐字调音英语》书影此书五月六曰得于万仞宫墙下,报纸印本,首尾皆残,未见版权页,书品亦不佳,但正文汉字注音英文辞书部分尚完整,价五元。

书前汇印了一些香港报纸及私人信函对此书的评语,其中最有权威的,大约要算“香港按察使司衝门总翻译黄国瑜”和“华民政务司浦大人”了。这些当然都是其自我宣传类的广告文字,但从中可以知遵,此书的编者是莫文畅(若濂),“沉漫西学,历有多年阅数寒暑,而成是书”。信函中有明署时间“一千玫百零四年玫月八号”的,可知此书初印必早于此时,而我所得已是后印本。

所谓“唐字调音”,是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唐字串音”,对于英语单词,“以最近(读音相近)之唐字为音;其有音而无唐字者,则串合两唐字以切音之法调之”书前有著者所编《凡例》十三条,详细地说明了注音的原理和读时要注意之处,何处大声,何处细声,何处串音,何处急读,并强调“所有字音,要用正广东话读”。

此书收录英语单词的编排,不以英文字母为序,而依汉字之词义分类,与《无师自通英语录》一样,厲于实用性读物。全书共分五十余门,另附有信封写法、信件格式、单据格式、通用信札等。每一门中收曰用词语若干,各居一方格。格内首列汉字词语,外来语下则有释意文字,其次是英文,再次是英文注音,这几项都与英文统一,左起右行;有时注音汉字的读法需作说明的,则写在最下面,却仍用右起左行。

周振鹤先生在《逸言殊语》中,曾表示有意研究“广东英语”,此书共三百余页,约五千词语,比周先生所见《红毛番话》的篇幅大得多多,两书之英语注音似也稍有差别,如“皇帝”、“牛肉”,《红毛番话》的注音是“释利”、“味扶”,此书注音是“M耙罗”、“卑乎”。此类颇多,不能一一引证;当然也有不少是完全相同的。

五月十二日朝天宫外废墟间书摊仍较多,于一农民工摊上见怫经多种,有同光间雕版本,有金陵刻经处新印本,均残佚不全。其中有此书上册,宣纸排印线装,书尾散缺,看目录适得全书之半,因仅索价三元,遂购下。

不想五分钟后,于路对面之另一地摊上,竟见同书之下册,且完好,坚索价十元,从版权页见此系绍兴凌霄社印送,并明标“非卖品”,民国二十四年九月初版,而上册所散落之一页,正夹在此下册中,遂亦购下,以成完璧《

此亦劝善书之类,收因果鬼抻报应故事及药方百余则。著述者绍兴人骆印雄,自称骆宾王之后,在此书《序》中,说到他从民国八年开始研究佛典,后入戒珠寺以因果修养之理,为邑人倡”,并且得到东皋何显本居士的资助,创办《大云佛学报》,出版一百多期,因资助中断而停刊;近复得凌霄社周继香的支持,将该报所载“因果昭然,信而有徵”的劝惩故事1及“平日读书所得,及先后或闻或见,录为一编,间附病理医方,及嘉言懿行者”,整理成此书。

毕竟“时代不同”,此书与旧时劝善书相比,多出了一些西方的故事。如美国科学西奈克在实验室里与死去旧《北山悽集》书影:吴保初书诗手迹一九三八年石印本,线装二册,价六十一。

五月十二日上午,苏州书商小黄携来旧书一批。昨晚到宁,已被刘致中与府君二书友搜检一过,据说府军且介绍一位糜姓建筑设计人员购去建筑方面旧书甚多。今曰在朝天宫前院见时,惟此书尚可读,但索价百二十元,还价成交。

此巧吴保初诗集,友“通话”,探讨“灵魂”的E常生活方式;“万国灵魂学会议”在伦敦举行,福尔摩斯探案的作者柯南道尔在会上“映示鬼影”;西方报载纽约博物苑中新得两条“龙”,被引用来证明洋人的知识不如中国人;而倡素食成杀生,也可以食物成份如蛋白质含量等的科学分析为根据。西风东渐,中国人能在这种地方长学问”,这恐怕不但是外国人,也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始料不及的吧。

这种传统,至今未废。改革开放以来,类似以痈疽为斑斓的故事,不也时有所见么。

《北山楼集》

孙书年《北山楼集跋》手迹书影

由其弟子陈诗辑补付刊本,时值战乱间,想印数亦无多。其卷一收《北山楼诗》百二十三首,《北山楼词》四首,有张文运序,宋恕跋;卷二收《北山楼诗续集》六十九首补四首,附其夫人黄裳《紫蓬山房诗》及其子《仲穆剩搞有陈三立、杨士骧、魏繇、冒广生、李宣龚、朱祖谋及陈诗《书后:卷三收《北山楼文》二十二篇补一篇,另吴氏简札墨迹、隶书楹联,并陈诗所撰吴氏家传,康有为撰、沈曾植书吴氏墓志,章士钊所撰《北山楼诗文集后序》等》诸家于吴氏诗褒扬有加,汪辟疆先生《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吴氏为“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北山品节极高,抗疏归政,直声震天下,在清末,周施于保皇,革命两党之间,而皆为人所翕暇则清风亮节之故也生遘世变,茛乐特过于人,激楚之音,出以清怨,高澹近韦、柳,劲婉似丨公。其回腸荡气之作,亦不亚海吴保初系吴长庆之长子,章士到之岳丈,与谭嗣同、阵三立、丁惠康有清末四公子之誉,交游时人极广。光绪年间吴氏二次上书要慈禧太后归政,名声甚大,此即汪先生所述之本事而天不假年,四十余岁即辞世。

此书虽有黄山书社排印本,但删落影印手迹等多种,未必有如许趣味也。且书中夹有1974年冬孙书年《北山集跋》一页半,孙氏其人虽不详,但在那种时势下能肯定此书“存光宣史实于一斑,可供徵考,以资借鉴”,亦不易,且蝇头小楷极佳,非时人所能为。

黄清晨于朝天宫淘得《江南道里记》抄本一厚册,价仅二十元,亦幸遇。

《五洲图考》

上海徐家汇印书馆光绪二十八年冬十二月排印,价二百四十元。

五月十六曰清晨出发,去长江沿线各市送《江苏省志·文学志》样稿给编委审读,经缜江、常州、无锡,午后至苏州。抽空去苏州古旧书店得见此书,一部四册,宣纸线装,开本阔大,附图甚多;时此书尚未定价,臧炳耀先生当场定作此价,亦觉合适,遂携以归《

此书问世适当百年,其中可见当时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与心理状态,中多妙文,可读可评。书首有光绪二十四年冬李祅序,论述了学习地理的六大必要性。其一,西方“国家取士,设地学之科”,“童子束发读书,即以地图为始业”,“稍通文字,未有不略知地理者”;中国人以八股为进身之阶,“头角峥嵘,身膊青紫,仍不知何物五洲,何物两极,殊可笑也”其二,“学而优则仕”做官难免离乡远行,不精通地理不成。其三,近年来中外交往日多,不懂地理,只能望洋兴叹,其四,万一发生内乱外患,运筹幄帷者必须通地理。其五,今曰“设电线,行报章,他国之时宜,顷刻传之吾国,上而庙堂,下而市肆,无不以时事为聚谈之助”,不通地理与人应酬都困难。其六,“明地理则觉汪洋之大,人民之众,山川禽兽之多且奇”,见多识广而境界自高》

李氏同治初年入耶稣会,曾任上海震旦学院院长,南洋公学教习,不但熟悉洋务,对于中国读书人的心理,也摸得相当清楚,所以才会用上述这几条作号召,来推销这一部书。

早在1879年,徐家汇印书馆创办《益闻录》,由李氏主持,就很重视地理知识的介绍。“龚君古愚考亚、欧二洲登诸报牍,内如干章为徐君伯愚手笔,其劳亦不可没焉。后许君采白考斐、墨、澳三洲事迹既竣,重行校正次第付梓”。

所以这一部书,实际上是三位作者合作的。第一册地理总论和亚洲的外国部分,第二册欧洲部分,都系龚柴(古愚)所编译;第三册墨(美)、斐(非)、澳洲,系许彬(采白)所编译;第四册亚洲的中国部分,系徐劢(伯愚)所编辑。而总成其事的,是许彬。大体上说,世界地理部分较为科学,而中国地理部分颇多陈词滥调。此书的特色在于不但有“考”而且有“图”,各章节均附有较精确的地图,各洲各国及中国各省全图,以道林纸印作插页,折叠装订入书,各种局部图则直接印入正文中。中国传统的地理书,或者没有图,或者只有示意图。所以在这一点上,此书是有进步的。

宁波人龚柴,亦是《益闻录》报人,他该是早期介绍世界地理的中国人之一此书中标为徐劢编辑的中国地理部分,在发表时也由龚柴署名,所以光绪十七年王锡褀辑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收入的中国各省考略都署名龚柴,文字与此书所收大同小异;但由李秋出面分辨,确认徐劢的著作权,应当是可信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即美洲、非洲部分中,多蝇头小楷眉批夹注,对正文作修正或补充,所述皆准确方位及数据,且夹用英文;对加拿他(大)、墨西哥、危地玛拉、中美和南美诸国,批注尤详。批注者身份不明,但其沿用清代年号纪年,当亦清末之人。清末之人能有此识见、有此条件了解美洲者,当亦可数。

《大清太祖高皇帝圣训》、《大清太宗文皇帝圣训》、《大清世祖章皇帝圣训》

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火神庙内钦文书局刻本,三种共八册,价六十元,

五月二十四日早去火车站接周晶夫妇,时徐雁巳于南京大学招待所安排好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