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昨日书香
6944600000017

第17章 三十年代(8)

和赵景深的中国新文坛实录一样,这一篇文章在谈到他从事文学工作的苦乐观即54苦中有乐或苦后有乐时还顺便说及文坛的一些状况。比:六:如,赵景深感到当年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人“除了鲁迅等少数前辈以外,大家都:只是三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5的人”就被不少后来治此学科者忽略。再如,赵景深提及的与郑振铎、鲁迅、胡适、吴梅并列的研究中国小,说戏曲的马廉,我们就不知道,其次,编者更换了不少赵景深作品的篇名,而起用了新篇名,虽然篇末一般都作了注释,但这不合整理旧籍的规范操作程式。最后,部分篇章未与初版或可信印本核校,是根据二手甚或三四手材料,沿用失校致误,如《王礼锡》这一则“作家剪影”就是从1985年12月重庆出版社重印的《文坛回忆》中过录或复印的,让重庆版中的“陈晶清”仍保留着;熟悉中国新文学的人,谁都知道王礼锡的夫人是陆晶清,友人戏呼她为“小鹿”,而不是‘4陈晶清”。“陈”是“陆”的“手民之误”。

重新整理辑印赵景深的中国新文坛实录文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应该由真正懂行而又有耐心的专家用一段专门时间来静静地完成。面对先贤辛勤的劳动业缋,作为后人,我们要恭敬一些、认真一些。

艰辛时代的《文艺突击》

1938年秋出现的《文艺突击》,是被当时中国的热血青年视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最早的一份纯文艺印刷物。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文艺突击”四个字由毛泽东于1938年9月17日亲笔题写。据当事人回忆,毛泽东共写了三幅同样文字的题签,以供选用;因被采用而现今可见到的就有两幅毛氏手迹。题签的同时,毛泽东在来信的空白处还写了短信:“写下几个字,不知可用否?”毛泽东的题签和书信手迹最终落到当年刚二十一岁的刘白羽手中,几十年的南来北往,刘白羽对此已经没有印象了。

给一份尚未印行的纯文艺印刷物题签,是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把文艺纳入其政治视野的开始,主持《文艺突击》的文学青年刘白羽也积极配合。从我检读过的四期《文艺突击》来看,每一期都感受得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那种氛围,不多的几篇议论文字的一些表述与几年后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1939年由觯放吐印行的《边区实录初蕖》载曰文;突击,这是边惟一的纯文2;的刊物,最W不过是单张的,由印”物,纹过55人的努力,以及许多免、军,政首长的贽助,才展到现在的规模。

所谓“现在的规馍”也无非就是不足一个印张的三十二开铅印本;所谓“瞥助”,就是捐款,为印刷物題签的毛译东捐了款,其他“党、军、政首长”自然也会跟捐款,共得捐款三百元,无法详知当年延安的纸价、印工价等,若在上海、成都印书刊,三百元可印十个印张的印数为五百至一千的三十二开本三四册东西。《文艺突击》小三十二开本,头四期一共才只有三个印张,按说用不了三百元,这只能说明当时延安纸张奇缺且价高、印工费也昂,

《文艺突击》三十二开铅印本第一期《编后记》中说“《文艺突击》曾经出过两期油印版的”,从1938年9月17曰由此刊物等办人员公推求毛泽东題签而由奚原即奚定怀写的信中“大家的意!是要请你題一个报眉”来肴,头两期,文艺突击》用钢版钊写用蜡纸油印,是四开油印小报;可惜,鈸止现在还没发现此珍资厍版厍报,只找到刊于另处的这两期小报的篇目。从印四开小报发展到铅印三十二开本“半月刊”,仅仅得力于毛泽东以及“许多党、军、政首长的赞助”!

发展为三十二开铅印本“半月刊”的《文艺突击》连出三期后突然两扣半月不见出刊,可以估计得到的厍因有三:一是捐款用完了,二是稿源不足,三是编者忙于其他实际工作,苐四期《编后记》公市的厚因是“印刷与时间的不允许”因而“改为月出一次”。很可能还有更重要的萆因,比如題签和捐了款的毛泽东以及“许多党、军、政酋长”收读该刊物后的意见。倘是后者,就真该多让当事人尚徤在者努力多回忆一些实际情形。作为主编的刘白羽在第四期也就是停刊两个半月后出的那一期上发表了小说《突击运动,耶种主动配合时政的倾向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完全一样,这里是不是体现了“导向”呢?

尽管如此广月刊”也再度延期了三个月,1939年5月25曰扩为十六开铅印本,标为“新一卷”,仅出两期,在括号联编为“总第五期”、“总第六期”。是不是又得到一笔“捐款”,同时又得到指示,才推出“新”一卷呢?当事人没说。

毛泽东为延安第一份文艺刊物题签、捐款,载录毛泽东生平活动的详细多卷本年谱却没有文字记述;1987年1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作为“延安文艺”研究权威的艾克恩编著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涉及《文艺突击》时也与事实大有出入,如竟然说此刊“原为月刊。自一卷二期起改为半月刊”,给人以轰轰烈烈、迅猛发展的印象,完全忘却了当年的艰辛。

“战时小丛刊”和“战时小丛书”

紧接着是“目次”,列出本书全部文章篇目。

这里,战时小丛书”不确,应为“战时小丛刊”;因为我恰好存有《轰炸下的南中国》,有实物作证。一字之差,涉及到另一套丛书,

《轰炸下的南中国》为“战时小丛刊之五我还存有“战时小丛刊之三”《魯迅与抗日战争》、“战时小丛刊之四十”《怎样保障世界和平》、“战时小丛刊之四十六”《苏联已开始助我》(扉页书名为《苏联已开始助我抗战》)。上述头三本“战时小丛刊”的封面只是红黑两色,红色的是颇具功力的手体毛笔字书名,黑色的为一幅木刻作品以及其右的竖排作者署名,大体方正的木刻作品下为惟体出版社名,也是竖排的红色书名右肩处即紧靠装订线上方是丛刊编净号。

二次印刷的姜德明《余时书话》论及“战时小丛刊”中的《战时散文选》和《战时小说选》的两文都附有书影,其封面的模样与我存有的《轰炸下的南中国》、《鲁迅与抗曰战争》和《怎样保障世界和平》一样。姜先生对“战时小丛刊”来了一个“篇幅不大,发行及时,开本统一,设计一致而又朴素大方,带有浓厚的战时色彩”的简要特点慨述,我也有此同感。然而,待到目睹“战时小丛刊之四十六”《苏联巳开始助我》时,姜先生所言:设计一致”就被实物纠正了。原来,这套“战时小丛刊”还有另外的封面!《苏联已开始助我》的封面为大红满版底色,当然是“红色政权”的象怔。书名直排在最上端,为飞白,相当如今的特号美术手体字,从右至左读,占满了宽度位置。

作者署名和图案为黑色。图案为克里姆林宫建筑的上半部,红旗在域墙上執扬。域门左右是斯大林和列宁的巨幅画像,两位苏联领油人物从画面上俯瞰着一队队持枪前行的戴着钢盔的兵士。

《苏联已开始助我》署名“钱俊瑞等著”,收文十四篇。用作书名的文章全名为《苏联已开始助我抗战,译自ChinaWeeklyeview;最末一文《中俄携手起来》是上海白俄办的俄文《每曰新闻》社给宋庆龄的信,信写于1936年8月16日。中间十二篇文章的作者是胡愈之、钱俊瑞、骆耕漠、金泽华、潘念之、丘举、张西黌、杨瑜、贝叶、于炳然、王纪元、姜君辰。

仅仅封面变了,内文版式、字号和连排等,以及无版权页和靡页不写出版年月,都与早先的“战时小丛刊”一致。尤其可珍视的,是《苏联已开始助我》最末一面即第七十三页背面有份“战时小丛刊”的书目,总共开列有十八本书,是可靠的史料,比转了几次手的东西值得相信,全录如下:

江淮间的运动战 长江等著 实价三角

活跃的西线 汪铿等著 二角五分

中厍大战的序幕 陆诒等著 二角八分

山东前线 剑心等著 二角五分

我们的战士 长江等著 实价三角

曰本国内的革命怒潮 王纪元等著 三龟五分

组织民众与识练民众 阮毅成等著 三角六分

经济恐惟下的日本 陈約隐等著 三角五分

国共合作的前途 蒋介石等著 三角五分

抗战的胜利前途 胡适等著 实价三角

抗战中的女战士 沈兹九等著 二角五分

八路军的战略与战缞 林彪等著 二角八分

光明的前途 潘梓年等著 二角八分

游击战术与游击活动 彭德怀等蔷 实价三角

灼女与抗战 宋庆龄等著 实价三角

民众与抗战 漆琪生等著 二角五分

走上绝路的日本 张仲实等著 实价四角

一九三八年的世界 金忡华等著 三角八分

这里的十八本,再加上前面说过的六本“战时小丛刊”有二十四本可以认定下来。从间接的比较可靠的材料中,又找到以下书目:

《八百孤军》田汉等著,战时小丛刊之二

《毁灭中的日本》郭沫若等著,战时小丛刊之十一

《战时诗歌选》冯玉祥等著,战时小丛刊之十八

《抗战将领访问记》郭沫若等著

《抗战人物志》社衡等著

《铁蹄下的平津》阿英等著

《汉奸现形记》贾开基等著

《东线血战记》曹聚仁等著

《西线血战记》长江等著

《北线血战记》徐盈等著

《战地归来》田汉等著

《战时的后方》张天翼等著

《名域要塞陷落记》长江等著

《飞将军抗战记》郑振铎等著

又得十四本,“战时小丛刊”有三十八本已经知道了书名。据说这套丛刊共九十多本,不知道是怎么统计的。我估计只要多留心,这套丛刊不仅可将每本书的书名、序号弄准确,凑齐一套实物也有可能,我收存的那本《苏联已开始助我》就是校址设在成都的一所著名大学图书馆论斤卖出又被摆地摊的人“五角一本,随挑随选”叫号着售零时被我买下的。可见,各大小公共图书馆不识货的仅仅混饭吃的所谓馆长、馆员一旦统统“下岗”。让爱书、懂书的行家“上岗于学术当大有益处。

《苏联已开始助我》书末“战时小丛刊”巳出书目下端。还有一则“战时小丛刊”的,“总经售”地点,为“上海北新,书局驻粵办事处”。具体地址;是“广州多宝路多宝衝十九号分售处”有广州、昆明、汉口、重夫、成粑和西安六个域市的北新酋书点,还写了街道名称。此系皈本学家们一直在寻覓的,这一下可以有点眉目了。荦来“战时小丛刊”与北新书局有关系,即便不一定是该书局的出版物,该书局在印刷资金、售书渠道方面是出了大力的。研究抗战出版物的学者应尽早多挖掘当事人的啄始记忆,否则,“谜”将继续存在。

一开始说过的“一字之差涉及到另一丛书即指马上拟叙述的“战时小丛书”。也是偶然在地摊上碰到的一本长十六点五匣米、宽十厘米的接近条三十二开小本的《伟大的鲁迅,萧三著,封面、扉页和目录中的“参”当时同“叁”,但正文是“萧三”。此书列为“战时小丛书之五”,有版扠页,1938年5月出版出版者”亦署“战时出版社经售处“也是“北新书局驻粵办事处”。同样令人欣喜的是,这本小册子的版权页背面有“战时小丛书”头一批共十四本的书目:

战时大鼓词 赵景深 一角

战时教有问题 杨东莼 一角

战声(诗集) 郭沫若 二角

谁先干涉日本的侵略 陈清展 二角

伟大的鲁迅 萧三 一角

抗战中的青年出路 杨晋豪 一角六分

国共统一战线及其前途 汪馥泉 二角

战地巡历 田汉 一角

抗战期间的文学 阿英 二角

怎样写抗战文艺 杨晋豪 二角

民族统一战线论 平心 二角

抗战时期的新闻宣传 任白涛 二角

民众怎样参加游击战 丁三 二角

希特勒之谜 二角

这是严格依“战时小丛书”序号排列的。赵景深有一篇短文题为《回忆上海文学界的四年间》,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1985年9月第一次印刷的《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册中。赵景深在该文中回忆抗战时期的出版物时说另外,北新书局也出版了两期《抗战半月刊》》我与杨晋豪还共同剪报,将类似的題材汇编了《抗战小丛书,大约出了四五十本。”赵景深回忆此事时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四五十年前的往事,难免小有出入;从刚抄录的书目推测,倘若赵絷深和杨晋豪曾合编过一套“抗战小丛书肯定就是“战时小丛书”。利用“剪报”也是事实,《伟大的鲁迅》就初刊于《救国时报,原邂《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可能篇裼不够,又补排了浩然《魯迅先生逝世一周年》,两文有一万六七千字,排了六十四个页码。

这册以萧三署名的《伟大的鲁迅》不登录于相关书目专书,恐怕萧三本人生前一直不知道此书出版的事。

从上述已知书目分析战时小丛刊”和“战时小丛书”是统一规划的,1者编收多人合集,后者以单人著述形式印行,内容全是从当时的已出报刊上剪辑得来。然而,《妇女领袖宋氏三妹妹》的封、扉所标示的不同的“战时小丛书之四二”和“战时小丛刊之一”又给刚才的定义带来了麻烦,

和《苏联已开始助我》的封面设计风格差不多,《妇女领袖宋氏三姊妹》也是木刻模样的粗放型图案,红的底色布满封面,上端一排的书名飞白,“战时小丛书之四二”和作者署名“宋庆龄等著”是黑字。占封面满版大半的主体图案是“宋氏三姊妹”的半身正面像,眉清目秀的二姐宋庆龄居右前,“孔夫人”宋蔼龄居左前,居中的是“蒋夫人”宋美龄。这个封面设计在左下方有一处手体飞白字“飞”,这是封面设计者的签名,他就是鲁少飞吗?

真让人激动呢战时小丛书”和“战时小丛刊”的一些谜团在一点一点地以实物形式觯开!

《妇女领袖宋氏三姊妹》

暗码第九十四页即最后一面又是一批“战时小丛刊”共十八本的书目、编著者和定价,因为这是可信的材料,不计与前述重复,照录:

抗战中的郭沬若 丁三编 二角六分

虎镇徐州的李宗仁将军 杨君杰编 一角六分

名域要塞陷落记 长江等著 实价二角

逃遍了半个中国 杨振欧等著 一角六分

中国新空军的神威 黄振遐等著 实价三角

台儿生血战记 方秋苇等著 一角六分

:皇军”的兽行 范式之等著 二角五分

战区通讯 朱民威等著 实价二角

青年与抗战 柳堤等著 二角五分

光明的前途 潘梓年等著 二角八分

战时教育问題 向仲衣等著 二角五分

战时歌剧选 田汉等著 一角五分

西班牙与中国 爱伦堡等著 二角二分

苏联巳开始助我 钱俊瑞等蒈 一角六分

曰苏必战论 羊枣等蒈 二角六分

曰本国内的革命怒潮 王纪元等著 三角五分

经济恐惟下的日本 陈杓隐等著 三角五分

走上绝路的曰本 张忡实等著 实价四角

去其重筻者,累计前面的三十八本“战时小丛刊”书名,巳可知近五十本的“战时小丛刊”书名、作者编者署名和定价了,别把定价看成可有可无的数目,它显示了该书的攀度,如定价“二角”的就是九十页左右的样子,依此类推,可大体知道各本书的页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