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10

第10章 学会适应,融入环境(4)

等他到了部队时,他看见他的同伴正在用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欢的体格使他决定,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而是为自己理想的将来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在他选择图书时,也就是以这种决心为选择的范围。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读下去。他想像自己是一个总司令,将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地图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这是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来的。因此,他数学的才能获得了提高,这使他第一次有机会表示他能做什么。

他的长官看见拿破仑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工作,这是需要极复杂的计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极好,于是他又获得了新的机会,拿破仑开始走上有权势的道路。这时,一切的。隋形都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涌到他面前来,想分享一点他得的奖励金;从前轻视他的人,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讥讽他是一个矮小、无用、死用功的人,现在也都改为尊重他。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心拥戴者。难道这是天才所造成的奇异改变的吗?抑或是因为他不停的工作而得到的成功呢?他确实是聪明,他也确实是肯下工夫,不过还有一种力量比知识或刻苦来得更为重要,那就是他那种想超过戏弄他的人的野心。

假使他那些同学没有嘲笑他的贫困,假使他的父亲允许他退出学校,他的感觉就不会那么难堪。他之所以成为那么伟大的人,他所遭受的不幸是分不开的。他学到了由克服自己的缺憾而得到胜利的秘诀。

学会慢慢地等待

一位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

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

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下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巳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霎时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渡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实际上,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吃惊地发现,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才是真的有耐心,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正是以这种惊人的耐心忍受着不成功的现实和生活。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却久久未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未见天日的旧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却是在英国本土没有的物种,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丁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一个人,不管他经受了多少打击,也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只要他有耐心有毅力,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获得希望,便能重新萌生出新的生机,哪怕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奥格·曼狄诺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

卖花的老太太微笑着,又老又皱的脸上荡着喜悦,冲动之下,我挑了一朵花。“今天早晨你看起来很高兴。”我说。“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她穿得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因此她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你很能承担烦恼。”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以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麻烦时,就学会了等待三天,而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然后她笑着道了声再见。从此,我一碰到麻烦,那老太太的话便响在耳边:“等待三天。”

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利。”

耐心需要特别的勇气;对一个理想或目标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就像白朗宁所说:“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因此,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愈坚定,你就愈有耐心克服阻碍。所谓的耐心,是指动态而非静态,主动而不是被动,是一种主导命运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向环境屈服。这种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源源不尽,但必须严格地控制及引导,以一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执着,投入既定的目标。

有了坚定的人生方向,可以提高我们对于挫折的忍受力。我们知道目标逐渐接近,这些只是暂时的耽搁。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困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因此,朋友们,当你面对不利于自己的现实时,请耐心等待,等待机会,你就能在意想不到中获得成功。

(第五节)消除多余的忧虑

寺庙里有个小和尚,他的工作就是负责每天早上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只是这些,就需要花费掉他许多时间。

尤其在秋冬之际,更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竭力思考,每天都在想办法,而且还讨教庙里的师兄弟,怎么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这件事让住持知道了,住持就找他谈话。小和尚很老实,就实话对住持说了,后来住持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连脸都顾不得洗,直接奔到后院,使劲儿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直摇到他认为差不多了为止。随后,又用扫帚扫了一遍,才放心地回去吃饭,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昨天的工夫全都白费,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

这时,住持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出那个主意吗?就是要让你明白: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与其忧心忡忡忡,不如认真地活在当下,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对我们来说,忧虑是一个可怖的魔鬼,是一种沉重的折磨,它像一只巨大的恶鹰,常常盘踞在处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头顶,谁能果断地赶走它,谁就能从逆境中突围,用自己的手臂举起一片强者的天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泰勒的美国马里兰州的年轻人正在欧洲服役,在后来出版的一本书里,他这样写道:

“在1945年春天时,我整天处在忧郁之中,以致得了医生们称之为横结肠痉挛症的疾病,它给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巨痛,那时我整个人几乎都是处在虚脱状态。如果不是战争及时结束的话,我的生命大概也要结束了。”

“当时我在步兵94师的死亡登记处做事,我的工作是记录作战死亡、失踪还有受伤的士兵的姓名,有时也负责掩埋那些被丢弃在场战上的士兵的尸体。我还得收集这些士兵的遗物,送还给他们的亲属。在做这些工作时,我老是担忧出差错,我更担心自己会撑不过去而再也没有机会拥抱我惟一的儿子,他那时已经16个月大了,而我还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那时我心力交瘁,体重连续下降了34磅,精神总是恍恍惚惚的,我端详自己的手,它们已经只剩下皮包骨了。我一想到可能没有办法活着回家,我就像个孩子一样,惊恐地哭出来。最后,我只得住进了陆军的诊疗所。但在那里,一位军医对我说的一句话竞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天在给我做过全身检查以后,医生告诉我,我的身体没有病,病是出在心里。他说,你要把人生想成一个沙漏,上面虽然有成千上万的沙粒,可是它们只能一粒一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你我都没有办法让一粒以上的沙子通过瓶颈。我们每个人都是沙漏,每天早上我们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地处理,像一粒一粒的沙子通过沙漏瓶颈的话,我们就可能对自己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伤害。”

“自从听了那位军医的一席话以后,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理念中,这就是:‘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我作战的时候,这句话真的拯救了我的身心。一直到今天我身为公关广告部的主任,它对我还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工作和作战有许多地方很相似,比如,工作繁重时,时间不够用,存货不多了,还有新的表格要填,要安排新的订货等等。为避免紧张,我常常牢记那位军医的话一一‘你是一个沙漏,一次一粒沙。’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念这句话,我就能提高效率,把工作做完,而不至于像作战时那样凄惨。”

其实医院里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他们被昨日的负担和对明日的恐惧压得透不过气来。其实大部分的人本可以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根本不必呆在医院。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很多的烦恼和痛苦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很多的忧虑和担心实属多余。我们的生命极为有限,可我们为什么偏偏还要自己摧残自己呢?活在每一天,要学会潇洒而平静地面对一切,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愉悦,感受到人生的真谪!

是的,人活着,为什么要瞻前顾后,忧虑重重呢?把握今天,珍惜今天,战胜自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成功就是你的!

任何磨砺都是有益的

一个把困难看作垫脚石的人,将会从困难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而一个把困难看作绊脚石的人,只会从困难中体会到悲哀和失败。

不能否认,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永远不敢正视困难,对自己也没有任何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做这个不行,做那个也不行,是个彻头彻尾没用的家伙。他们根本无法振作精神,更谈不上与困难面对面地交战。脆弱的心理导致他们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打击,即使问题出现转机,有了好机会,他们也会因沉浸在消极沮丧之中而难以察觉到,而错过这个好机会,这样也许就此错过了一次成功。

要知道,困难是一个人磨练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最好机会。从困难中,你可以学到通常情况下难以接触到的东西,让自己逐渐变得成熟而勇敢,对工作的处理更得心应手。如果学会了在困境中的奋斗,顺境中的事情对你来说都将算不了什么,因为需要的技能和意志在困难中已经得到了磨练和提高。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制性昏厥症,曾使他濒临死之。7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8次。

但生前,帕格尼尼似乎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灾祸缠身的不幸者。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13岁起,他开始游历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和其他亲人。

可帕格尼尼是一位天才。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音乐界。在他之后的游离经历中,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克等国。他的演奏使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卢卡的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肠子制作的,魔鬼又暗藏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维也纳一位盲人听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他一人时,大叫“他是个魔鬼”,随之匆忙逃走。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早忘记正在流行的严重霍乱,演奏会依然场场爆满….

他不但用独特的指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而且发展了指挥艺术,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肖邦、司汤达等都听过他演奏并为之感动。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了“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