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18

第18章 选择理性,勇于放弃(1)

(第一节)适可而止,知难而退

放弃,是意志的升华,是精神的超脱,是一种境界。学会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人生其实就是一段路,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哭,可以笑,却没有停止的理由。经历了重重磨难,经过情感的大起大落,才能真正明白放弃的内涵:学会放弃,放弃名利的追求,放弃钱财的索取,退一步,不会是永远的失败,恰恰可能是海阔天空。

放弃,不是“轻言失败”,不是遇到困难阻碍就退却、屈服,而是迎难而上的另一种方式。放弃遥不可及的幻想,放弃孤掷一注的鲁莽,多几分冷静,多几分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再回首时,才会发现,曾经的放弃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著名治学格言,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其实,苦学不綴,持之以恒,只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之一,而其他条件,譬如机遇、天赋、爱好、悟性、体质等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

比如学弹钢琴,据几年前的统计,北京、上海各有10万琴童,全国有多少,不得而知,估计不会少于100万吧!要是光弹着玩玩倒也罢了,可不是这样,许多家庭都是认认真真把孩子当个钢琴家来培养的。很多夫妇自认为“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孩子无论如何也要让他成就一番事业。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置办了一架进口钢琴,立志要培养出一个中国的“肖邦”、“李斯特”。再如高考,一年一度高考风起云涌,一番拼搏,分出高低,几家欢喜几家愁。受教育资源限制,不论你如何“执著追求”,使尽浑身力气,录取率就决定了必然要有近一半的考生要自愿或不自愿地“放弃”上大学的愿望。如果差距不大,偶尔失手,自然不妨厉兵秣马,来年再战;倘若成绩实在差距太大,再考几次也难有多大提高,那就应当机立断,学会“放弃”。

有道是“成才自有千条道,何必都挤独木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没上过大学,大发明家爱迪生不过才小学毕业,照样不耽误人家成名成家,你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或许,你只退这么一步,便会海阔天空。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执著追求,以求名就”。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徒劳无功,就不如学会放弃,“见异思迁”。

人生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条路上,当你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你就应当仔细地想一想,是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该考虑知难而退,改换方式,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呢?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则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在你人生的旅途中,你迟早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需要知难而退的情况下。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条死胡同,是否应该再多做一次实验呢?你已经投资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一个交易或关系上,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情况还是愈来愈糟。你已经尝试过了,但是除了借口和更多的承诺外,你的努力没有任何结果。你已经一再讨论、谈判、妥协了,但是关系似乎注定要走下坡路。因为你已经作了太多投资,所以自然倾向不肯放弃,想要再多作努力,怎么办?你已经以相当的精力长期从事一种职业,但仍旧看不到一。

点进步,一点成功的希望,你是否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我们常常形容一些顽固不化的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你真的要撞得头破血流才愿意放弃吗?这时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以自己的目标、能力来说,自己是否走错了路?因为有些人一开始方向就可能是错误的。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回头,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路。

杜邦家族之所以能保持辉煌,就是懂得知难而退的道理。战时,杜邦家族一直是军火生产的大型供应商。然而,杜邦并没有被暂时的超额利润所迷惑,因为他深知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为此,他并不执着于军火工业,而是积极地寻求其他领域,几经斟酌,杜邦第6任总裁皮埃尔选定了化学工业作为杜邦新的发展方向。杜邦之所以选择化学工业,一是因为化学工业与军工生产关系密切,转产容易;另一方面是其他行业大多被各财团瓜分完毕,惟有化学工业比较薄弱,且潜力极大。事实证明杜邦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在20世纪50年代其他家族相继衰败时,杜邦家族以经营化工用品而发迹的家族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你所从事的事情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时,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为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尽早放弃,从事别的事情。

当然,在你重新选定方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千万不可以三心二意、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放弃了。知难而退并不是懦弱地退却,而是经过努力和认真思考后所做出的决定,那种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轻易放弃的行为是不值得赞赏的。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许多事情都是不值得花无数的时间去完成的,在这种时候,适时地放弃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放弃是一种境界

有篇很幼稚的文章叫《小猴子下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手空空的小猴子路过玉米地时,摘了一只玉米;当走过一棵桃树时,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当他走过西瓜地时,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当它看见兔子时,便又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小儿科”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不小的道理:要学会放弃。

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大观园内的王熙凤,精明能干远胜过贾府中任何一男子,但她太争强好胜,万事劳心,终为所累,反误了卿卿性命。人为血肉之躯,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取舍。取其要者而为之,不要者而舍之,不为琐事劳心伤神。身体乃革命本钱,一旦身体遭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放弃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放弃同样需要勇气和胆略。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有胆略的军事家会说,“三十六计,走为上”;面对将要破产倒闭的厄运,有眼光的企业家会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兵压境时,毛泽东毅然放弃过延安。落水的财主因舍不得腰间沉甸甸的铜钱而最终葬身鱼腹。

放弃是一种泰然处之的大度。汲汲于名利者永远不会知道满足。金山银山,换不来会心一笑;机关算尽,只留得千年骂名。请记住赫拉克利特的话,最优秀的人宁愿要一件东西,而不要其他一切。

学会放弃吧。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务实的放弃是为了更少地失去。有时,选择了放弃,也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

每逢过节期间,我们总能收到许多有关昔日同窗或熟人的消息,他们有的发达了;有的下岗了;有的很得志;有的很颓废……从他们的经历中你会发现勇于放弃的人往往是赢家。

如果几个人毕业后一起分到一家工厂,而这家厂管理松懈,设备老化,产品过时,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儿干前途涉茫。面对现状,不同的人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主动下岗自谋生路;有的留在厂内准备找到合适的岗位再跳槽。后者的择业思路一直为媒体推崇,即所谓“骑马找马”,它符合国人求稳的心态,从理论上讲的确是最佳选择。

然而实践证明,孤注一掷自谋生路者大多走出了一条新路,骑马找马的最终却很难找到马,虚度了人生中的黄金期。

某人所学专业不错,家境也可以,在单位工作的十年间他几乎没有停止过“充电”,先自修英语、计算机;又拿了驾驶执照,谁也不能说他不曾努力过。然而一次次利用业余时间匆匆参加招聘会,一次次权衡利弊最终因为有一匹“劣马”可骑便迟迟下不了决心,’怕一失足摔得很狼狈。等单位面临破产这才打算搏一下,但年龄已大竞争力大打折扣。另一位同事则相反,他在上班第二年便毅然离职去了广东,期间也曾有半年找不上工作的时候,可几经努力最终站住了脚,现在已成为了“金领”一族。

古人云“不破不立”。学会放弃是择业时必须经历的痛苦决定,尤其对于有一匹破马可骑的人。不冒一点被淹死的风险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放弃还体现了一种人生境界,正所谓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用之物的处理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尽其用的概念已经成为多余。现时,家家都有不少已被更新淘汰但并未完全丧失功能的物品,有些人家舍不得丢弃,日积月累,无用之物越积越多,等到堆放不下了,只能惋惜地集中扔掉,并在疲劳的同时慨叹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有些人随时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省去了集中处理的精力,平时家中也显得简洁明快。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便过着平凡的日子,也依然会不断地积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一张名片,都是从无到有,积少成多。无论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还是你的烦恼、忧愁都有很多该弃而未弃或该储存而未储存的。人类本身就有喜新厌旧的癖好,都喜欢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学会放弃就无论如何也无法焕然一新的,学会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在生活中于是应该学会遗忘不如意的时候,学会放弃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心胸自会坦然。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至高峰。

我们很多时候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其实人也该像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是鸟儿拥有的生活,也是人类应享受的生活。

然而,这世上终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于“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永远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

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从而跌人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这是鸟儿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鸟儿被囚禁于笼中,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仍欢呼雀跃,放声高歌,甚至于呢喃学语,博人欢心;而人类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仍自鸣得意,惟我独尊。其实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无限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无度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心灵才获得充分的释放。

于是,在滚滚红尘中,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才是做人的基本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一物便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从不愿放下一些,终于被压趴在地上。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负重,它爬起来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它的目的是越过一堵高墙,却气力不支,坠地而之。

人亦如此,较之物类更是固执。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谓为“执著”。执著于名与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美的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华逝去,才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我们总是固执得感性,由“我想做什么”到“我一定要做到什么”,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使着我们去追赶,我们追得到什么?连神话中的夸父也始终没能追上太阳的东升西落。

适当的放弃其实是一种美德。或许有另一扇窗户开着,蜜蜂掉头就能飞出去。外面是自由的天,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气,那里将使我们拥有一颗自由的心。

(第二节)学会认输

股市如人生,在炒股中,我们往往能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与智慧。比如,看着人家的股票直线走高,整个股市牛气冲天,偏偏自己的几支股却被套牢了。想当初刚买下时也是一路上涨,本打算到一个价位就出货,看看势头那么好,就又捂了几天,谁想后来就开始跌;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跌回了买价。想到原本是可以赚到手一笔的,此时出手实在不甘,于是再等等,就这样套了下去,一路还不停地按股市专家的教导在低位补货,直至资金全部用尽,直至被死死套牢。看着股市人气旺盛,一片翻红,也心仪其中几支,无奈资金被占用光了,若将手中的抛出去,总觉得亏损太多,心有不甘,只好“望洋兴叹”。

其实,如果放弃手中的,在别的股票上重新投资,以盈补亏,未必不是一个补救的办法,何心要一直死守着呢?中国的股市,向来讲行情,一轮一轮的,此起彼伏,一个个概念股轮着炒,大势已去时,及时回头,该抽手时就抽手,也许早就赚回来了。

不只是炒股,生活也如此。人生就像投资,婚姻、工作、投资项目等等。有一个大学时的高材生,经过一段社会历练后,以前的那股锐气和豪情壮志自然是没有了,而是被磨炼成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他怨自己当初进错了行业,到了一个不具有自己优势的行业。

问他为什么不换换呢?他说,干了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放弃这些,再从零做起,觉得亏。“放弃了,以前不是白干了?”眼里满是“何必当初”的绝望。所以坚守,一直坚守,十年前如此,五年前如此,如今更要不甘了。惟有死抗下去,绝不回头,听来多么英雄气长。何况还有疑虑:放弃了,再做别的,就一定能成功吗?所以他还是选择了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