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25

第25章 保持弹性,进退自如(4)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他能放心吗?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做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打败了楚国,俘获了楚王。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可见,藏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既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地,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而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竞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逦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藏巧”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装聋作哑的策略

聋哑之人是不会和人起争斗的,因为他既听不到也说不出,别人也不会找这种人斗,因为斗了也是白斗。不过大部分人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要反击,其实一反击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反击对方自然就觉得无趣了。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惶地且骂目.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付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而且和人聊天也总是微微笑着。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那位沉默的女孩子。

一天,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哩叭啦一阵猛轰,谁知那位女孩子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问一句:“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早已气的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由于树敌太多,最终也自请他调。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涵养实在太好了。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天生就听力不大好,虽然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而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敬你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要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沉默力量的伟大。因为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在竞争的社会里弱肉强食本就是常事,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哩!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那就是:与其咄咄逼人,不如装聋作哑!

在有些时候,装聋作哑也是化解尴尬的妙招。一位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相当不错的中学实习,谁知实习所上的第一堂课,就差点出差,幸亏这位实习生脸皮比较厚,在突然出现的变故面前装聋作哑,从而摆脱尴尬境地。

这天,实习生刚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多了。”

真是一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初上岗位,第一堂课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令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度实习关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绝对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脸上看起来若无其事,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然后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使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轻松消除。

这位实习生的做法就是装聋作哑,因为他装作没听清学生的议论,避实就虚,即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当然,谁不愿意听好听的话?这位实习生对于自己下苦功练成的字,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他的心里肯定像是吃了蜜一般甜,只不过脸上没有显露出来罢了。

在有些时候,装聋作哑还能帮助你脱离险境。明朝的韩永熙在江西做都御史时,有一次,有人来报,说是宁王的弟弟来访。宁王的弟弟一见到韩永熙,就叫他身边所有的人全部退下,单独对韩永熙说道:“当今天子无道,宁王准备取而代之!他的军队离你这里不远,一旦起兵,最先倒霉的就是你了。你如果明智的话,还是尽早归降了吧。”这时,韩永熙好像有些发愣,过了好久才回过头来,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大声地问道:“你说什么?大声一点!”

宁王的弟弟见他没听清楚,只好又重复说了一遍。可是,韩永熙还是不住地摇头,又大声地说道:“我的耳朵前些日子被雷电震了,实在是听不清楚你说些什么话。”宁王弟弟忙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一点也听不见我说的话了?”“你又在说些什么呢?”“你这个老滑头,老王八!”宁王的弟弟不太相信韩永熙是真的听不见自己说话的声音,故意用骂人话来激他。可韩永熙还是一直摇着头,大声道:“不行,真的不行,你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到。”

宁王的弟弟没办法,心想他既然没听到,也就不怕他告密,就转身走了。

韩永熙立即将此事上报了朝廷,朝廷经过调查后发现真有这回事,就将宁王下了大狱。

面对类似这样来者不善的特殊情况,如果用巧语妙言来直对,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极其危险。装聋以对,实为高招,这也往往是对付突然降临的危险时,最方便也最有用的好办法。

当然,装聋作哑也是要讲技巧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一次,一位业务员小李前往拜访某公司的总经理,在交谈了一会儿之后,这位总经理再三地提到IC.ICoIC—般指的是集成电路,然而这家公司和IC并没有任何关联。

原来这位总经理说的是“提升公司的形象”,也就是cI,而非IC。然而,小李却并没有告诉对方。到后来,这位总经理自己也发现自己说错了。然后涨红了脸以难为情的表情看着小李。他心想:“这家伙明知道我说错了,却不告诉我,分明是在取笑我。”

其实,小李完全是因为记取了“好的听众比好的发言者更重要”的处世箴言,因此才故意装聋,谁知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