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08

第8章 学会适应,融入环境(2)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一第七层,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的。那人问道:“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确实如此,在工作中,平和、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三节)做人要有点承受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一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他们打开南爪,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承受多少呢?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有许多人不如南瓜。尽管有比南瓜更坚强的承受力,但他们没有承受的勇气,甚至有时候压力还没有加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就已经趴下了。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与压力抗衡,因为现实中有许多被困难、被挫折、失败压垮的人啊!

比如说,如果你在公司的集体当中,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包括: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同级之间的关系,你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复杂,处理这些问题非常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不好,还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和指责;如果你跟领导的关系走得很近,员工会说你是在溜须拍马,以图顺着高竿往上爬;如果你关心了一位女同事,马上有人会在你背后指手画脚,说你别有企图。总之,指责和非议会排山倒海般向你压来,对你形成巨大的思想压力。

如果你升为了领导,同样有更大的压力等着你,这可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诚然,你要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要了解向一个新上司报告的艺术,要对你的部门甚至整个公司作一番评估,这一切,都会给你带来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

因此,缓解压力对你来说就显得很重要。缓解压力其实就是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如果环境对一个人的要求高于他所能达到的,那么,压力就会增大;如果环境对人没有什么要求,也不具有什么挑战性,更谈不上激动人心的话,那么,人们对这一切总会无动于衷,自然谈不上会有什么压力了;如果环境对人要求太多了,那么,为了应付一切,人们就会出现诸如失眠、心跳增加、胃疼或头疼之类的症状,不同人在遭遇到压力时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

太多的压力会让你感到应接不暇,于是事情就一件件地积压、无法完成,然后你就会感到不安、焦虑,或者担惊受怕。而压力过少的话,又会让你觉得手头上的时间太多了,因而会觉得枯燥乏味、疲惫或失望,认为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

压力并非总是件坏事,比如,当你在一大群听众面前讲演的时候,你会感到压力。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还感到胃部痉挛;但同时,你也对这种兴奋感到乐在其中,而且对你讲演这回事还很渴望,因为由此带来的压力给你动力。在考试的时候,适度的紧张又增加肾上腺的分泌,这也许会使应付者受益匪浅;但是,如果过分紧张,造成了肾上腺素分泌过多,那么产生的效果就会恰好相反使你无法集中精神。

在美国,有人曾做过一项研究,调查了56个工作的主管,发现他们在8小时时间里平均要有583项活动,这就是每隔48秒就得采取一个行动,这个调查表明,他们总是一刻不停地在干着什么。另外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英国160位经理都发现,每隔两天,他们才会有半小时左右不受任何事或人为打扰的时间。所有这方面的研究都显示,主管们从这个问题跳到那个问题,对当时需要做出种种反应,一点也不得空。而一半以上的管理行为持续不到9分钟。

你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在你知道一整天都得在持续的快节奏下工作之后,你就得计划着让自己休息轻松一下,比如,每隔一个半小时,就休息5至10分钟,什么也别干,坐着想些事,放松、深呼吸、伸伸腿、喝杯茶或咖啡。别让你自己老是被人推挤着往前走。因为如果你不停下来加加油的话,你的效率会降低。

大量的压力都来源于那些没有达成的期望,包括你自己的和别人的。在工作中,一般遇到的情况是,你的领导的要求没有达到,但是,有时候如果你给你自己设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情况也许还要糟糕。我们也会因为家庭事务而感到处在压力之下。我们因担心生病的孩子而不安,为我们工作焦虑,或者因和朋友吵架而深感自责。

压力也来自于你对那些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的问题的担心,比如说,有人会在乘飞机之前紧张至极,害怕飞机会坠毁。对待因担心这些也许永不会出现的事而产生的压力,最要紧的就是分析一下这些问题,看它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你碰上这种事的概率是多少?有避免之法吗?如果你认为的事概率几乎等于零的话,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

如果你总是希望自己去完成比自己所能完成的要多得多的工作,那么,一天下来,你就会因完成的工作比计划的要少而感到沮丧不安,这些都是一些不必要而又特别耗费精力的担心,这也担心,那也担心,那样你将是一个不会工作的人。

要经得起折腾

在一个小区的楼群里,住着两位很特别的人,33号住着一个年轻人,左邻32号是位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在空袭中不幸被炸断;“文革中,妻子忍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没能和他同舟共济,并跟他划清了界限,离他而去;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年轻人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爽朗而又随和。

而隔壁邻居的那个年轻人却与之相反,常常是愁眉苦脸,什么时候都显得很忧郁。当他听别人讲32号那个老人一生中的经历以后,就想和老人聊聊。于是年轻人便找了个机会到了老人的家里聊起了天,并把他的愁事跟老人说了。老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笑。

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便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您悲伤呢?”老人无言地将年轻人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年轻人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年轻人答道。

老人拿着手中的树叶对年轻人说:“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类似心脏的形状。年轻人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老人继续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树叶更近地向年轻人凑过去。年轻人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叶子中间被针扎了很多次似的。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手掌中,用沉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在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把叶子放在年轻人的手里,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年轻人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年轻人在人生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总能从它那里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文革”时,很多人被下放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遭了不少罪,挨了不少打。可是,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这也是一种享受,这倒不是因为他过得很舒坦。其实,在他身上有18处伤疤,每一个伤疤都是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准备把以往生活的片断都写出来,耐人寻味得很。

在农村期间,他把以前学过木匠的本事拿出来了,十里八村有啥事都找他。

有一天,一个村民的老娘死了,找他打一口棺材,他手到擒来。谁知,当晚就叫造反派抓走了:“你说你自己站到什么路线上去了,我们辛辛苦苦在破四旧,你却跟革委会对着干。”于是,他被勒令在炉前哈腰,炉火正旺,哈着腰的他汗珠滴到炉子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就这么挺了几个小时。

无独有偶,没几个月过后,这个造反派头头的老娘死了,也找他做棺材,他说这是四旧啊,我不做,造反派说你做不做,跟“革命事业”对着干是不是?这时候也没什么理可讲了,他只好说,好吧我做。

几天之后,棺材也做好了,当地有个风俗,临入葬的时候再钉钉,一般的情况是钉三下,儿子在前面磕上三个头,这次他灵机一动,前面的造反派头头正磕头呢,他就一个劲儿地钉,钉了能有30多下,造反派头头磕上了30多个头,头都快磕肿了,他在心里偷偷地乐,靠着这种办法,缓解以至化解了很多痛苦。

如果这个人承受不住这些折腾,也许早就命归黄泉了,可是他安然地活到现在。生活中总是会有风雨,郑智化曾唱道:“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一个欲成大事的人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经得起如此折腾的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

另外,经得起折腾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不拿烦恼当回事,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事情有很多版本。

一个多世纪前,在俄罗斯一个寂寞的火车站上,有一位穿旧皮袍的老头在低头沉思,他就是贵族出身的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时,火车上一个声音高喊着:“喂,老头儿,快去候车室把我的皮箱取来,我给你一个铜板。”对于一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来说,这简直是侮辱,老托尔斯泰完全可以勃然大怒,并斥责发出声音的人。但是,托尔斯泰按着那个人说的做了,然后,弯腰拾起了那一枚铜板。

生活中的老托尔斯泰并不喜欢贵族的生活状态,他更同情弱者,因此,在作品中创作了失去人身权益的安娜·卡列尼娜等重要人物,对站台上那位旅人的做法并不感到太大的怪异,尽管那个人很不礼貌,甚至近乎粗鲁。可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也能感受到他粗鲁中流露的感激和亲密,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很难说得清楚,你越是对别人的做法感到理解,越会衬托出自己的高贵和尊严。你再去想站台上的那个镜头,似乎可以感到,没有比托翁的做法更恰当的方式了。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采取吵嚷、谩骂、诋毁的方式摆脱困惑。而困惑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反感而丝毫的减轻,所以,

视坎坷为幽默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而且,只有领会要这种境界,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破除成大事路上的种种障碍,最终品尝全面成功的喜悦。

人活一世,总会遇到诸多风雨和磨难。无论这是生活对你的考验还是磨砺,你都要经得起折腾,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是成大事所必需的。

这并不是最棘手的问题

通常在心理学家考克斯讲演完后,总有人来找他说“嗨!我现在的处境糟糕透了,我必须好好和你谈谈。”

考克斯此时就会反问他们:“这难道是你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吗?”

这往往让对方无语而陷入沉思。

“不是”他们往往答道。“现在这个远不及最困难的时候。”

“那好”考克斯接着说。“如果我们用你度过最艰苦时刻的状态去应付现在的话,你将会很快度过面前的这个难关。”

在这方面,考克斯有切身的经历(他曾经是飞行员)。那是一次冬季飞行,考克斯突然感到飞机上比平时的要热一些。

考克斯开的飞机上的除冻器是将空气从热的发动机带出来一一这和汽车上刚好相反。这些空气通过一个弯曲的加热管道然后以很高的温度喷向座舱,尽管其中混杂了周围的空气但它还是使座舱越来越热,远超过你能忍受的程度,所以你不能让除冻器运行时间超过你想要的时间。

不久,考克斯注意到座舱越来越热,他伸手过去想关掉开关,但是他发现它已经是关闭状态。

系统出故障了,无论考克斯怎样做,都有越来越多的热空气奔向驾驶舱。没有办法控制温度。那时,他们正飞行在恶劣的冬日风雪中一一暴风、大雪、冰雹等等,外面情况险恶,里面还有一个更大问题,热浪在座舱中肆虐,他却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