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生命谁做主
6947000000038

第38章 盲目的发育生物学(2)

例1狼孩——1920年9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2000公里的丛林中,发现由狼哺育的两个女孩,大的约8岁,小的不到两岁,推测都是在半岁左右被狼衔去喂养的。回归人类社会后,收养在孤儿院里,大女孩取名卡玛拉,小女孩取名阿玛拉。从群体关系、等级地位、交流方式、生活特点、感情智力等方面看,她们的特征就是狼。发出狼的声音,四条腿奔跑,撕咬生肉,惧怕人而亲近狗,白天蜷缩睡觉,夜间乱窜像狼一样嚎叫,她们是外形像人的狼。阿玛拉年龄小,只用两个月学会发音表达渴和饿;卡玛拉年龄大,用了两年才学会发音表达类似的意思。证明雕塑发育原理。卡玛拉再塑之难表现在,用4年掌握6个单词;用7年学会45个单词;用3年勉强能站立;用5年学会走,跑步仍用四肢。活到17岁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学会说话,智力仅相当3、4岁的孩子。死后解剖发现大脑结构与同龄人没有区别,行为差异仅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说明前6年经“狼境”雕塑过以后,后10年再改成“人境”雕塑,事情有多么困难。

例2狼孩——1996年,美国新闻媒体广泛报导了一个叫伊莎贝尔的狼女。她与狼共同生活了近10年,狼化得很严重,除了看出人型外,特性上更接近狼:“像狼一样用四肢奔跑,像狼一样生吞活剥、撕咬食物,像狼一样嗥叫,用狼的语言呼朋引伴,呼救求援”。她刚刚返回人的社会时,不会说活,不能直立,智力不及两岁婴儿。科学家们花了近20年的时间,想恢复她人的本性,希望她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长达20年“人境”的改塑,尽管有较大改变,但她的内心仍想往着山林,终于有机会重回山林,寻“狼母”续“狼情”去了。

例3猴孩——据非洲通讯社报道,1984年意大利传教士加布里艾利到非洲的塞拉利昂一带传教,在森林中发现了一名约7岁的“女猴孩”,她行走和进食的动作姿势与猴子一模一样。当她被关进笼子时,其反应与一般野兽被关时的情景一模一样。

例4熊孩——1964年,在立陶宛发现“熊孩”时,他像熊一样咆哮,像熊一样笨拙地走路,像熊一样喜欢敲打树木。

例5豹孩——印度卡查尔大森林附近,土着人两岁的孩子被母豹掠走养育,三年后五岁的孩子已不能两脚站立,只会四肢爬行。当人们靠近他时,他要咬人,见到鸡鸭会扑上去撕碎了吃。

例6猿孩——1989年,捕猎人在缅甸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名失踪10多年的女孩,从6、7岁由野生猿养育同居。该女孩系白种人,年纪约十七八岁,乳房高耸,臀部突起,五官端正,面部呆滞无笑容,靠四肢行走,拒绝穿衣,动作与猿无异。人们把“猿女”送进教会医院,尽全力调教,很难恢复人性。

例7鹿孩——1975年,一支法国探险队进入非洲撤哈拉地区,发现了一个长着满头黑发的“鹿孩”。他四肢着地,跟在鹿群后面跑,跳跃时动作很灵巧。

例8猩猩孩——1986年6月,在乌干达户韦罗三角区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猩猩孩”,年龄约5~7岁,四肢着地,动作行为完全像一只猩猩,不靠近人,不会讲话,只会嘶吼。

例9狒狒孩——经前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曾刊登了人类学家姆.费.涅斯图尔赫教授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详细介绍了非洲的一个由狒狒养大的孩子,其动作和习性与狒狒完全相同。

例10五岁狗女孩——路透社莫斯科2009年5月27日电,在西伯利亚的赤塔,俄罗斯警方称把一名5岁的女孩送入看护机构。这名女孩从出生起就一直被关在一间公寓中,和猫狗呆在一起。在5年的时间里,被几只狗和猫“养大”,并且从来没有出过门。女孩看上去约有两岁大小,穿着污秽的衣服,有明显的动物特征,会冲着人跳。她不会说俄语,行为像狗。拒绝用勺子吃东西,具有许多和她一起生活的动物的举动。当护理人员离开房间的时候,这个女孩会朝着门跳并且发生狗叫声。

如果说人与野兽有差异,智慧、语言、文字、工具、劳动等等这些都不用去说,就专门说人特有的最普通够专长——身体直立,两条腿走路——这是与野兽最基本的差别。然而,从上述例子看出,人所以用两条腿直立行走,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身体构造的原因,而在于身体以外的生命境的作用。尽管人体构造天生就适宜两条腿走路,上述例子都证明,人直立起来用两条腿走路是多么的艰难啊,每个人是在“人境”作用下才学会的直立行走。如果仍不能理解,我们再举一个非“兽境”的例子。

例11“柬埔寨女孩的启示”——2007年1月19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1月13日在柬埔寨东北部地区发现一名26岁女孩,她留着纠缠在一起的长发,不会说话,只会尖叫,怕人。当地警察萨卢根据她身上的刀伤疤痕,认出是自己失踪的女儿。女孩叫罗占布娘,1989年她8岁时在丛林中放牛时失踪的,那时大家都认为她被野兽吃掉了。18年后再见到她,她像猴子一样弯着腰走路,瘦得皮包骨,混身发抖,眼睛非常红。她拒绝穿衣服,躲避所有靠近她的人,不肯洗漱,试图逃回丛林。她不会说话,不能解释自己是谁,不能叙述是怎样生活的。五天以后,她的行为有所好转,“当她饿了的时候,她会拍拍自己的肚子发出信号。如果她没有睡觉的话,就会坐在那里东瞅瞅西看看。”当地警察局长描绘她是“半人半兽”,白天睡觉,晚上精神。可以推断她独自在野外生活了很多年。

我们经常说的“人的本性”、“人的本能”、“人情”、“母爱”、“善与恶”……原本都不在我们的内部,更不在基因中,而是在“人类社会中”,或者说在“人境”当中,我们认为的本性都是后天填充进去的。决定生物发育的原动力在外部而不在内部。这才是真切的事实。对人而言,除了人体细胞间相对位置和细胞间生理功能的影响是天生的以外,其余都是后天影响的,都是由“生命境”所决定出来的。

我们总是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人性是天生的”,好像我们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一样,我们把很多特性都愿意归结为先天所具有。《遗传学》企图用“科学”证明很多东西都是上一代通过基因组遗传留给下一代的,说是基因通过表达,主宰我们这个,主宰我们那个,主宰我们喜欢这些,主宰我们厌恶那些,主宰我们的健康与疾病,主宰我们长寿与短命,主宰我们聪慧与愚钝等等,宣传什么都是在基因中早已注定的,早就规划好了的,这种科学理论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啊!是多么大的错误啊!人们争论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关于种种这类问题,人们应该把他想明白。人之初,就是一个主细胞(受精卵),是生命境决定你成为胚胎的,出生后,是开放生命境决定你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出生时只给了人的基本结构,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切要看每个人的“生命境”是如何塑造的!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发育决定每个人的生命境。每个人的生命境应当包括:细胞境、母体血液影响及胚胎境,还包括出生后每个人所面临的开放的各不相同的社会性生命境。就是这样。

为了使我们能更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假设一种情况吧!希望通过这一假设的推测,能让我们有所醒悟。我们理解的人类文明,其实不在人体内部,而是在人体的外部。请看假设:

现代人类社会突然遭到灭顶之灾,所有文明痕迹消失,仅是各国各民族“妇产医院”婴儿房中的婴儿们被群猴抱走去哺养。这种情况下,人的基因组,人的不同种族肤色,都会被保留下来。此时,人的婴儿们与猴的婴儿们一起共同生活,我们将融入猴群社会,此时,只有猴群社会不会出现人类社会(上述兽孩例子是最好的证明)。由于猴与人无法通婚,数代以后,最终在地球上会形成人形猴群和猴形猴群两大类体形不同的猴群社会。人类社会消失以后不可能自动恢复,因为人体婴儿内部不保存“人类文明内容,人的基因组内也不存在有“人类文明基因”,人体婴儿只能向猴群学习,只能具有“猴群文明”。

再往下推测:如果树上果实很丰富,人形猴群没有压力要回到地面上经受虎狼之险,那么,人形猴群将永远像猴子一样生活在树上。如果即便经常回到地面上,并不是靠集体的“采集-狩猎”而生,那么人形猴群将永远是四肢行走而不能直立。如果回到地面上只是一种有限的“采集-狩猎”生活,而不是发展成奔袭式集体狩猎方式,人形猴群即便可以直立行走,也将失去现代人的奔跑能力和以奔跑为特征的体形。如果主要不是依靠大形集体化生活,而是依靠小形独立性较强的生活方式,那么人形猴群就不会出现较发达的语言(当然,人形猴群比猴形猴群的发音和叫声要丰富的多)。语言不发达就不可能出现文字,没有文字就没有高效的文化、文明、技巧、科学等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传承内容就不可出现。

这样看,一切都决定于地球环境对人形猴群的塑造。有人类基因组,有人形胎儿,这些都不足以保证有人类的社会文明。人类文明的一切,根本不是什么基因组的遗传,根本就不在人体内部,而是在人体以外,在长期被创造出的“社会文明”这种“生命境”的持续存在中。这难道不是铁的事实吗?上述假设也说明,人类社会文明这种生命境一旦消失,我们人类曾经有的进化过程就很难重复,再现今天人类社会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也可以说不会再有。人类社会生命境是人体与人境相互作用千百万年逐渐形成的,人境具有很大随机性。这样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命境的发展,人体的进化是随生命境进化而逐渐随其进化的。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存在,一方面是人类境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人类体的存,体和境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人类及人类社会才会存在。若把今天的文明、科学、文化全归结到人体上,而看不到“生命境”的客观存在,这是当今人类最大的错误。这一错误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这样说丝毫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