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掌控营销36计
6949200000012

第12章 永久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自信在心理学意义上是指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一个自信的人一般应具有如下特征:正确的自我评价;完全的自我接纳;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

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为什么强调自信?自信是大多数伟人、名人、有所建树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一种高贵品质,也是一个人在人生征途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自信是一个成功的老板必备心理素质之一,是老板树立威信的基础,也是老板做好工作、管理下属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之一。莎士比亚曾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许多成功人士的精神品质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信。一个人只要有了成功的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标上,取得成功。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古往今来,有许多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不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自信是人生成长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走向事业成功的强大心理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

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

人,只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为自己的愿望或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才能在艰难的事业中保持必胜的信念,才能有勇气迎难而上。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当初穿着沾满灰尘和油污的工作服,翻动矿石,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铀料中寻觅镭的踪迹时,条件非常艰苦,但她却信心百倍,毫不动摇。成功之后,她对朋友们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

优秀的政治家往往都具备自信的品格。邓小平如果没有自信,就经不起“三起三落”,就不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就不会有中国“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的自信,是现实主义的自信,是自尊、自强、自豪的自信,是紧贴中华民族前进脉搏的自信,是对人类远大理想目标的自信。正是由于这种自信,才使得邓小平能够举重若轻,举大若小;能够处变不惊,从容镇定;能够忍辱负重,三落又三起;能够外柔内刚,绵里藏针;能够用人不疑,选贤任能。

因为有了自信,就有了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了开拓进取的基础和条件。自信对于一个老板尤为重要,特别是面对困境时,其自信心则是整个企业的自信心。反之,缺乏自信心的人,前怕狼来后怕虎,畏缩不前,故步自封,往往难以达到预定的组织目标,从而导致失败。由此可见,事业的成功固然由多种因素促成,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如果自信不足,便容易自卑。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老板由于经验或能力的原因,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没有自信心。导致老板缺乏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点:第一,缺乏适度的自我成就导向。自我成就导向过弱,则会导致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出现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朝令夕改的现象。第二,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有时候,老板以为自己的目标很清晰了,但其实是不清晰的。他们所定的目标或失之于辽远,或失之于宏大,或仅仅限于理念,总之,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发挥不了目标本身的激励作用。第三,缺乏积极有效的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一个人成长最主要的方式,对于老板尤其重要。在现实工作中,老板有太多的机会为自己辩护,在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过程中,老板越来越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是理所应当的,而渐渐失去了努力克服与改正的勇气。

然而,在树立自信的同时,对自信还要把握一个“度”,自信过度,便成了自负。盲目自信,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是非常不可取的。不过,人是个奇怪的东西,往往在顺境时盲目乐观,干成了一件事,便以为天下无不可干之事。一些老板获得了一点成功,掌握了一点权力,便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自高自大,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要知道,一个老板要是自负,就会产生不良的恶果。一方面,自负使人自我封闭,不再吸取外界的精华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使自己逐渐孤立起来,丧失与外界正常而有益的交往与联系。另一方面,自负使人顽固不化,在本该改变的时候而自信正确,丧失改进的机会,从而一错再错导致最后的失败。拿破仑很自信,否则他不会说:“在成功者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的。”然而,滑铁卢之战的失败,终于打破了他的帝国梦。

自信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于长期生活体验整合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与后天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

要注重培养自我认知与评价能力。积极客观的自我认知与评价是自信的基础与核心。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我认知与评价能力,才能避免评价不当引起的自卑与自负两种倾向,才能从根本上增加自信。自信的人通常是理性的,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判断、推理形成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正确认识,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比如诸葛亮,就是个自信的人,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隆中对、定三分”,是在充分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敌我形势后,得出的结论;而“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七星坛祭风”等,则仰仗于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对天文地理的通晓,决不是任意胡为、盲目自信的,是有根据有理论基础的。

自信来自勤奋,来自刻苦,来自付出,来自准备充分。因此,要建立自信,必须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开阔视野,积极与人交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会迅速捕获新的信息,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我,更新自我,提高本领,从容应付各种难题。凡事要做好充分准备,从事某项活动前如果能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在从事这项活动时,必然较为自信,而且这有利于顺利完成活动并增强整体自信心。美国前总统福特的白宫新闻秘书雷森说过:“其实,建立自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对即将面临的各种问题,事先做好周详完善的准备工作。”准备充分,胸有成竹,这是建立和增强自信心的必要手段。

有一句谚语:“假若你想你能够,你就能够;假如你想你不能够,你就不能够。”当然,这一“想”,这一“自信”,是要建立在对客观条件和自我实事求是的认识基础上,胡思乱想是不行的。自信是在自知基础之上,而且是正确的清楚的自知。因此,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彻底地分析自己,正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要如实地评价自我,既不过高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成绩,又不贬低自己的能力,从而诱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内心向上的力量,这样才能产生自信。确定自己的目标要恰当,在目标达成后,再制定更高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否则不易达到,如果达不到,对自信心会有所打击。

信心多一分,离成功就近一步

信心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所具有的条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难以变希望为现实。大凡想要有所作为的人,都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开始,踏出一条远行的路来。任何事情,你只要有决心去做,并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包玉刚就是以一条破船闯大海的成功者,当年曾引来不少人的嘲弄。然而,包玉刚并不在乎别人的怀疑和嘲笑,他相信自己会成功。他抓住有利时机,正确决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终于成为雄踞“世界船王”宝座的名人巨富。他所创立的“环球航运集团”,在世界各地设有20多家分公司,曾拥有200多艘载重量超过2000万吨的商船队。他拥有的资产达50亿美元,曾位居香港十大财团的第三位。包玉刚的平地崛起,令世界上许多大企业家为之震惊。他靠一条破船起家,经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王国,结束了洋人垄断国际航运界的历史。回顾一下他成功的道路,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发。

包玉刚不是航运家,他的父辈也没有从事航运业的。中学毕业后,他当过学徒、伙计,后来又学做生意。30岁时曾任上海工商银行的副经理、副行长,并小有名气。31岁时包玉刚随全家迁到香港,他靠父亲仅有的一点资金,从事进口贸易,但生意毫无起色。他拒绝了父亲要他投身房地产业的要求,表明了欲从事航运业的打算,因为航运业竞争激烈,风险极大,亲朋好友以为他发疯了,纷纷劝阻他。

但是包玉刚却信心十足,他从事航运业的打算并非异想天开。他根据在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获得的信息,坚信海运将会有很大发展前途。经过一番认真分析,他认为香港背靠大陆、通航世界,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从事航运业。37岁的包玉刚正式决心搞海运,他确信自己能在大海上开创一番事业。于是,他抛开了他所熟悉的银行业、进口贸易,投身于他并不熟悉的航运业,当时,对于他这个穷得连一条旧船也买不起的外行,谁也不肯轻易把钱借给他,人们根本不相信他会成功。他四处借贷,但到处碰壁,尽管钱没借到,但他经营航运的决心却更加强了。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贷款买来一条20年航龄的烧煤旧船。从此,包玉刚就靠这条整修一新的破船,挂帆起锚,跻身于航运业了。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只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难”这个词。

如果我们展示给人的是一种自信、勇毅和无所畏惧的印象,如果我们具有那种震慑人心的自信,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可能会获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