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二十四史-北齐书
6993000000022

第22章 人物春秋(15)

高澄首先理解了这话的意思,大笑着称赞这话说得妙。高澄又说:“刚才说的(魏收的短处)还是些细微的,应该再指斥(他大的短处)。”杨遵彦应声说:“魏收在并州作了篇诗,对众人宣读完后,他说:‘即使给我伯父季景六百斛米,他也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这事远远近近都知道,我不敢瞎说。”高澄高兴地说:“我也早听到了。”众人都笑。魏收虽然自己加以申辩,但不再坚持抗拒,不过他终身都记恨此事。侯景叛乱后进入梁朝地界,高澄当时在晋阳,命令魏收写五十多张纸长的檄文,魏收不到一天就写完了。又写讨伐梁朝的檄文,命令送给侯景,魏收天黑后不久开始执笔,三更就写成了,檄文长超过了七张纸。高澄称赞他文章写得好。魏静帝曾在季秋举行大射,令大家都写诗,魏收写的诗末尾说:“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高澄认为写得很雄壮,环视众人说:“朝廷中现在有魏收,这便是国家的光采,他为文高雅易懂,通达纵横。我也让邢子才、温子升经常写些诗,(其中也有好的)至于词气,都赶不上魏收。我有时候想到些什么,忘记了没有说出来,或者说得不完全,意思有没有说到的,魏收呈上的草稿都加以完善,这也是难得的。”又下令魏收兼主客郎迎接梁朝使臣谢珽、徐陵。侯景陷落了梁朝以后,梁朝的鄱阳王萧范当时为合州刺史,高澄下敕书给魏收让他写信去晓喻萧范,就人据了萧范原占的城池。高澄对魏收说:“现在安定了一州,您出了力,我还恨‘尺书征建邺’这句诗没有成为现实。”

高澄驾崩后,文宣帝到了晋阳,令魏收与黄门郎崔季舒、高德正,以及吏部郎中尉瑾在北第掌管机密。后转秘书监,兼著作郎,又升他为定州大中正。当时北齐将接受禅让,杨遵彦奏请将魏收安置在一个专门的屋中,令他撰写有关禅让的诏书册命等文字,遣派徐之才守住房门不让魏收出来。天保元年,北齐文宣帝任命魏收为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封他为“富平县子”。

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下诏魏收撰写魏朝史。天保四年,升任魏郡尹,有意给他优厚的奉禄、更多的精力,让他一心放在史馆,不问郡中事务。当初,文宣帝令群臣各自陈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臣下我愿得以在史馆中直笔写史,早些完成魏书。”所以文宣帝让魏收专心他的任务。又下诏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修魏史,他只是署名罢了。文宣帝下令魏收说:“您尽管直笔写史,我终究不作魏太武帝诛杀史官那样的事。”开始的时候,北魏初年邓彦海撰写了《代记》十多卷,此后崔浩主管修史,游雅、高允、程骏、李彪、崔光、李琰等人继承这了一事业。崔浩采用编年体,李彪首先用它分别作了纪、表、志、传,这书还没有传出来。宣武帝时,命邢峦补写了《孝文起居注》,写到了太和十四年,又命崔鸿、王遵业补续它,写到了孝明帝,事情写得很详细。济阴王元晖业撰写了《辨宗室录》三十卷。魏收于是组织通直常侍房延佑、司空司马辛元植、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一起广泛收集、斟酌以上的材料,用以完成《魏书》。于是分辨、拟定名称,随每条之后加以鉴别说明,又搜集采录流散(的材料),续写补作孝明帝以后之事,使元魏一代的史书得以完整,魏收上表报告了此事:写成了一代大典,总计十二本纪,九十二列传,共一百一十卷。这事是在天保五年上奏的。这一年秋,任命魏收为梁州刺史。魏收因为《魏书》的志没有完成,上奏请求让他全部写完,得到了允许。这年的十一月,再奏上了十志:《天象》四卷,《地形》三卷,《律历》二卷,《礼乐》四卷,《食货》一卷,《刑罚》一卷,《灵征》二卷,《官氏》二卷,《释老》一卷,共二十卷,加上原写的纪传部分,共一百三十卷,分为十二帙。这部史书有凡例三十五条,二十五个序文,九十四段论说,魏收前后所上的两个表文和一封信。

魏收带领的史官,因为怕(用人不当而)欺凌威逼自己,就只选取原先依附自己的学人。房延佑、辛元植、眭仲让虽然一直在朝做官,并非史才;刁柔、裴昂之因为儒学知名,完全不能承担编辑史书的工作;高孝干用不正当手段求取进入了修史班子。参加修史的这些人的祖宗姻戚多被写入了《魏书》,并用好话美化也们。魏收性情很急,不怎么能公允写史,对与他一直有怨恨的人,多数都将他们的好事埋没(不写)。他经常说:“什么东西,敢与魏收作对?我魏收抬举他就会让他上天,按一下他就一定使他人地。”当初魏收在神武帝时为太常少卿修国史,得到过阳休之的帮助,所以魏收感谢他说:“没有什么感谢您的恩德,我当为先生您作一篇好的传记。”阳修之的父亲阳固,在元魏时任北平太守,因为贪虐被中尉李平弹劾而被治罪,记载在《魏起居注》中。魏收在《魏书》中却写道:“阳固为北平太守,惠政很多,因公事牵连被免去了官职。”又说:“李平(对阳固)深相敬重。”对于元魏来说尔朱荣是奸贼,魏收因为高氏是从尔朱荣那里出来的,而且接受了尔朱荣儿子送的金银,所以减少了尔朱荣的恶行而增写了他的善事,并议论说:“若说到培养德义的风气,那么豕韦、大彭、伊尹、霍光这些人那里谈得上呢?”

当时的议论已经说魏收写史书不公平,文宣帝就下诏魏收让他在尚书省与各家的子孙共同讨论,前后来投诉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说遗漏了他家的世系职位,有的说他家没有被写入史书,有的说对他家妄加非议攻击。魏收都在状纸上一一作了回答。范阳卢斐的父亲卢同附在他所出之族祖卢玄传记的后面,顿丘李庶家的传记说他家本是梁国蒙县人,卢斐、李庶就讥讽说:“这是史官没有据实记载。”魏收性急,抑制不住愤怒,写信给皇上诬告说卢、李等人想加害他。皇上大怒,亲自追究责任。卢斐说:“臣下的父亲在元魏做官,职位到了仪同三司,功业显著,名闻天下,但与魏收没有亲戚关系,于是他不给我父亲立传。博陵的崔绰,官位只到了本郡的功曹,更没有事迹,只是他是魏收的外亲,就把他安排到了传记的最前面。”魏收说:“崔绰虽然没有高位,名义可嘉,所以应该写传。”皇上说:“您根据什么知道他是好人?”魏收说:“高允曾经当过崔绰的助理,他说他有道德。”皇上说:“司空是才士,当人的助理,当然要称赞他助理的人。这也如您为别人作文章,您说他好的难道都符合事实?”魏收无话对答,只有恐惧颤抖。但皇上原先就看重魏收的才干,不想加罪于他。当时太原的王松年也攻击《魏书》,和卢斐、李庶一起被判了罪,各自被鞭打后发配到工场,有的因此而致死,卢思道也被判了相应的罪。但是皇上还是因为众人议论纷纷,下令《魏书》姑且不要公开,让百官进行广泛的讨论;昕任有家事(与《魏书》相关的人)进官署(申说),认为记载不符合事实的写信陈述。这样一来众口喧然,称《魏书》为“秽史”,投书的人一个接一个,魏收无法抵抗。当时左仆射杨倍、右仆射高德正两人势倾朝野,与魏收都是亲戚,魏收都为他们家作了传记。这两人不想说《魏书》不实,就压制唐塞诉辞,终文宣帝之世也没有重新提出来议论。又有尚书陆操曾经对杨愔说:“魏收的《魏书》可以说是见识广博的大才手笔,对元魏立了大功。”杨惜对魏收说:“这是说《魏书》是无须修改的书,会流传万古,只是遗憾其中说到各家后裔、婚姻过于繁顼细碎,与过去史书的体例不同罢了。”魏收说:“过去因为中原丧乱,各家的谱牒资料,大略都遗失流散完了,所以《魏书》把各家的支系全写出来。希望大人从缺点中体知我的好心,以免更多地责备我。”

天保八年夏季,任命魏收为太子少傅、监修国史,恢复了参议律令。(铜雀、金兽、冰井)三台建成后,文宣帝说:“三台落成须有赋。”杨愔先将这话告诉了魏收,魏收就上了《皇居新殿台赋》,文章写得十分壮丽。当时有写这一题目的作者,自邢邵以下都赶不上魏收。魏收在呈上自己的赋以前就将此事告诉了邢邵。邢邵后来告诉人说:“魏收实在可恶,不早些说这事。”皇上曾游东山,下令魏收作诏书,(魏收在诏书中)宣扬威德,以关西为譬喻,不一会儿就完成了,词宏理壮。皇上当着百官大大地赞叹了一番,让魏收继续担任太子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