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元史
6993200000001

第1章 文史英华(1)

忽必烈消疑

丙辰①,枢②入见。或谗王府得中土心,宪宗遣阿蓝答儿大为钩考③,置局关中④,以百四十二条推集经略宣抚官吏,下及征商无遗,曰:“俟终局日,入此罪者惟刘黑马、史天泽以闻⑤,余悉诛之。”世祖闻之不乐。枢曰:“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较,远将受祸。莫若尽王邸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及世祖见宪宗,皆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因罢钩考局。

《元史·姚枢传》

【注释】

①丙辰:即丙辰日,时元宪宗在位。

②枢:指姚枢(1201—1278年),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柳城入迁洛阳,少年时学习勤奋,后参与朝政,终于翰林学士承旨之职。

③“宪宗遣”句:宪宗,指元宪宗蒙哥。阿蓝答儿,元宪宗之臣。

④关中:地名,即今陕西省。

⑤“入此罪”句:刘黑马,元前期大臣。史天泽,元朝大将。

【译文】

丙辰日,姚枢入王府拜见世祖忽必烈。有人进谗言说忽必烈亲王有夺得中原的野心,宪宗蒙哥派阿蓝答儿大规模清查,并在关中设立钩考局,阿蓝答儿用142条法令来推究所有的经略宣抚等官员,最小的连征收商人赋税的小吏也不放过,宪宗说:“等最后关闭钩考局的那一天,被清查有罪的人只将刘黑马、史天泽的情况呈报上来,其余的人一概诛杀。”世祖忽必烈听说后很不高兴。姚枢劝告说:“宪宗,是君王,是长兄;大王是皇上的兄弟,是大臣。这件事情你很难与皇上计较,如果再疏远皇上你将遭受灾难。不如大王你自动将王府所有的嫔妃侍妾送到朝廷,作长久居住的打算,那么宪宗的猜疑就会自动消除。”等世祖忽必烈拜见宪宗蒙哥时,两人都流下了眼泪,宪宗不等世祖辩白就消除了猜疑,于是罢除钩考局。

赛典赤治云南

十一年,帝谓赛典赤①曰:“云南朕尝亲临,比因委任失宜,使远人不安,欲选谨厚者抚治之,无如卿者。”赛典赤拜受命,退朝,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画其山川城郭、驿舍军屯、夷险远近为图以进,帝大悦,遂拜平章政事②,行省云南。时宗王脱忽鲁方镇云南,惑于左右之言,以赛典赤至,必夺其权,具甲兵以为备。赛典赤闻之,乃遣其子纳速剌丁先至王所,请曰:“天子以云南守者非人,致诸国背叛,故命臣来安集之,且戒以至境即加抚循,今未敢专,愿王遣一人来共议。”王闻,遽骂其下曰:“吾几为汝辈所误。”明日,遣亲臣撒满、位哈乃等至,赛典赤问以何礼见,对曰:“吾等与纳速剌丁偕来,视犹兄弟也,请用子礼见。”皆以名马为贽,拜跪甚恭,观者大骇。乃设宴陈所赐金宝饮器,酒罢,尽以与之,二人大喜过望。明日来谢,语之曰:“二君虽为宗王亲臣,未有名爵,不可以议国事,欲各授君行省断事官,以未见王,未敢擅授。”令一人还,先禀王,王大悦。由是政令一听赛典赤所为。有土吏数辈,怨赛典赤不已,用至京师诬其专僭数事。帝顾侍臣曰:“赛典赤忧国爱民,朕洞知之,此辈何敢诬告!”即命械送赛典赤处治之。既至,脱其械,且谕之曰:“若曹不知上以便宜命我,故诉我专僭,我今不汝罪,且命汝以官,能竭忠以自赎乎?”皆叩头拜谢曰:“某有死罪,平章既生之而又官之,誓以死报。”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

【注释】

①赛典赤:即赛典赤·赡思丁,又名乌马儿,元代名臣。

②平章政事:官职名称,从一品,为丞相副职。

【译文】

元世祖十一年(1274年),皇帝忽必烈对赛典赤说:“云陶我曾经去过,只是因为官员委任失当,使远枯在城的人们很不安心,因此想选派谨慎温厚的官员前去安抚治理那里,没有人比你更合适的。”赛典赤拜谢接命,退朝回家后,立即探访寻求了解云南地理形势的人,勾画出云南的山川城郭、驿站军屯、远近险要地势的地图,进呈给世祖,皇帝忽必烈大喜,就命他担任平章政事之职,前往治理云南。当时宗王脱忽鲁正好镇守云南,听信左右手下人的谗言,以为赛典赤来了,一定会夺走他手中的权利,于是准备好了甲士作为防备。赛典赤听说后,便委派他的儿子纳速剌丁先到宗王的府所,请示说:“皇上认为治理云南的官员委任不当,以至于诸侯国纷纷背叛,所以命令我前来安抚治理赛典赤墓,并且告诫我一到云南境内就要注意安抚调和,现在我不敢独断专行,希望宗王您派一人前来一齐商议这件事。”

宗王听后,马上怒骂手下人说:“我差点被你们害了。”第二天,便派亲信侍臣撒满、位哈乃等人到赛典赤处,赛典赤问他们用什么礼节见面,他们回答说:“我们与纳速剌丁一齐前来,犹如兄弟,那么我们请求用晚辈的礼节拜见您。”

他们都用名马作为晋见礼,行跪拜之礼非常恭敬,旁边的人也都很畏服。于是摆设宴席陈设皇上赏赐的金银饮器和珍品,酒宴后,全部都赏给了他们,这两位近臣都非常高兴。第二天他们又来拜谢,赛典赤对他们说:“你们二位虽然是宗王的亲近侍臣,但是没有官职和爵位,不能够参议国家政事,本想分别授予你们行省断事官之职,只是由于没有亲自拜见宗王,不敢擅自授予你们职务。”于是让一个人回去,先禀告宗王,宗王非常高兴。因此政令全部听凭赛典赤施行。有当地的数名官吏,非常怨恨赛典赤,就利用到京城的机会诬告赛典赤有很多越权专断的事情。世祖对侍臣们说:“赛典赤忧国爱民,我对他了解很深,这些人怎么敢诬告他呢!”马上下令械送诬告者到赛典赤处由他亲自处治。到达后,赛典赤打开他们的枷锁,教谕他们说:“你们不知道是皇上将抚治云南之事委任给我,所以控诉我专权越职,我现在不怪罪你们,并且还要委任你们官职,你们能竭诚效忠以挽回自己的过失吗?”那些土吏都叩头拜谢说:“我们都有死罪,平章您不仅不杀我们,还委任我们官职,我们发誓要以死来报答您呀。”

拜住斗铁木迭儿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①贪滥谲险,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在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曰②:“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为尽力,忌拜住方正,每与其党密语,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我祖宗为国元勋,世笃忠贞,百有余年。我今年少,叨受宠命,盖以此耳。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吾知尽吾心,上不负君父,下不负士民而已。死生祸福,天实鉴之,汝辈毋复言。”未几,奉旨往立忠献王碑于范阳③。铁木迭儿久称疾,闻拜住行,将出莅省事,入朝,至内门,帝遣速速④赐之酒,且曰:“卿年老宜自爱,待新年入朝未晚。”遂怏怏而还。然其党犹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以拜住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计倾之,终不能遂。

《元史·拜住传》

【注释】

①铁木迭儿:人名,历事元世祖、元仁宗,元仁宗时累官右丞相,专横贪婪,后以疾卒于家中。

②“拜住密言”句:拜住,元英宗大臣,生于1298年,1323年被杀。帝,即元英宗硕德儿剌(1303—1323年)。

③范阳:地名,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

④速速:元英宗时大臣。

【译文】

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右丞相铁木迭儿贪得无厌,阴险狡诈,多次矫杀大臣,卖官鬻爵,干涉案件审判,到处勾结同党,凡是不归附自己的人都要找借口除去,铁木迭儿尤其憎恶平章王毅、右丞相高昉。由于京城的一些粮仓失窃了,铁木迭儿便想奏请诛杀他们两人。拜住秘密地向皇帝进言说:“决定政策治理国家,是宰相的职责,以粮仓失窃这样的琐细事务处死他们可以吗?”英宗深以为然,于是王毅和高昉才得以不死。铁木迭儿又引荐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相来帮助自己作恶害人,张思明为竭力报效铁木迭儿,很忌恨拜住刚正不阿,屡次与他的同党秘密商议,图谋中伤陷害他。拜住的左右亲信得到这个情况,乘机告诉了拜住,并请求防备张思明的陷害。拜住说:“我的祖宗是开国元老功臣,历世都忠贞厚道,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我现在很年轻,承蒙皇上的宠爱信任,也是由于家族的原故。大臣之间和睦相处,这是国家的福气。现在你们告诉我右丞相敌视我的消息,我希望报复他,这不只是我们两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我只知竭尽忠心,对上不辜负君王,对下不辜负老百姓而已。生死祸福,上天可以明鉴,你们不要再多说了。”不久,拜住奉旨前往范阳立忠献王碑。铁木迭儿很长时间都称病不出,听说拜住离京出行,将要到外面去办事,便想入朝进见皇帝,到内宫门的时候,英宗派速速赐给铁木迭儿御酒,并说:“你年纪老了,应该洁身自好,等新年里再入朝进见也不晚。”铁木迭儿闷闷不乐地返回。然而他的党羽仍布满了朝廷,有事情就一定会到他家去禀报,只是由于拜住的缘故不能放肆地施行他们的奸谋,于是想尽很多计谋来陷害他,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元仁宗整饬朝政

二年八月,立尚书省,诏太子兼尚书令,戒饬百官有司,振纪纲,重名器,夙夜以赴事功。詹事院①臣启金州献瑟瑟洞,请遣使采之,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焉?若此者,后勿复闻。”先是,近侍言贾人有售美珠者,帝曰:“吾服御雅不喜饰以珠玑,生民膏血,不可轻耗。汝等当广进贤才,以恭俭爱人相规,不可以奢靡蠹财相导。”言者惭而退。

《元史·仁宗本纪》

【注释】

①詹事院:太子官署,掌管辅导皇太子的事务。

【译文】

元仁宗二年八月,设立尚书省,诏太子兼任尚书令,告诫百官有司,重振纲纪,重视贤才,办事情务求全力以赴。詹事院大臣启金州上奏说发现瑟瑟洞,请求派人前去开采。皇帝说:“我所宝贵的是贤才,珠宝有什么用呢?像这样的事情,今后不要向我奏告。”起先,近侍说有商人出售很好看的珠宝,皇帝说:“我穿衣服向来不喜欢用珠宝装饰,老百姓的钱财,不应该轻易浪费掉。你们应当广罗贤才,以恭俭爱人来互相约束,不应该以奢侈耗财来引导他人。”近侍羞愧地退下去。

武宗之立

成宗①大渐,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称疾卧直庐中。脱脱②适以使事至京师,即俾驰告武宗以国恤。时仁宗奉兴圣太后至自怀孟③。既定内难,而太后以两太子星命付阴阳家推算,问所宜立者,曰:“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长久。”重光为武宗年干,旃蒙为仁宗年干。于是太后颇惑其言,遣近臣朵耳谕旨武宗曰:“汝兄弟二人皆我所出,岂有亲疏?阴阳家所言运祚修短,不容不思。”武宗闻之,默然,进脱脱而言曰:“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次序居长,神器所归,灼然何疑。今太后以星命休咎为言,天道茫昧,谁能豫知?设使我即位之后,所设施者上合天心,下副民望,则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年,何可以阴阳之言乖祖宗之托哉!此盖近日任事之臣,擅权专杀,恐我他日或治其罪,故为是奸谋动摇大本耳。脱脱,汝为我往察事机,疾归报我。”脱脱承命即行。武宗亲率大军由西道进,按灰④由中道,床兀儿⑤由东道,各以劲卒1万从。脱脱驰至大都⑥,入见太后,道武宗所授旨以闻。太后愕然曰:“修短之说虽出术家,为太子周思远虑乃出我深爱。贪憝已除,宗王大臣议已定,太子不速来何为?”时诸王秃列等侍,咸曰:“臣下翊戴嗣君,无二心者。”既而太后、仁宗屏左右,留脱脱与语曰:“太子天性孝友,中外属望。今闻汝所致言,殆有谗间。汝归速为我弥缝阙失,使我骨肉无间,相见怡愉,则汝功为不细矣。”脱脱顿首谢曰:“太母、太弟不烦过虑,臣侍藩邸历年,颇见信任,今归当即推诚竭忠以开释太子。后日三宫共处,靡有嫌隙,斯为脱脱所报效矣。”先是,太后以武宗迟回不至,已遣阿沙不花⑦往道诸王群臣推戴之意。及是脱脱继往,行至旺古察⑧,武宗在马轿中望见其来,趣使疾驰,与之共载。脱脱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乃大感悟,释然无疑。遂遣阿沙不花回报。仁宗即日命驾奉迎于上都。武宗正位宸极,乃尊太后为皇太后,立仁宗为皇太子,三宫协和,脱脱兄弟之力为多。

《元史·康里脱脱传》

【注释】

①成宗:即元成宗铁穆耳(1265—1307年)。

②脱脱:即康里脱脱,元武宗时重臣,对元武宗即位起了一定的作用。

③“时仁宗”句:仁宗,即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年)。兴圣太后,即元成宗铁穆耳皇后。怀孟,地名,即今河南沁阳。

④按灰:人名,元武宗时大臣。

⑤床兀儿:人名,元武宗时大臣。

⑥大都:地名,元朝都城,即今北京。

⑦阿沙不花:人名,康里国王族(康里国即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为元朝功臣。

⑧旺古察:地名,在今河北境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