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年秋天,太宗将即位,宗室皇亲都聚集在一起,讨论还没有作出决定。当时睿宗拖雷是太宗窝阔台的亲弟弟,所以耶律楚材对睿宗说:“这是宗庙社稷的大事,应该尽早确定。”睿宗说:“事情尚未完结,另外选个日子怎么样?”楚材说:“过了今天就没有吉日了。”于是确定下来。耶律楚材建立礼仪制度,进而对亲王察合台说:“亲王虽然是兄长,但地位却为臣子,按礼节应当跪拜皇帝。您跪拜了,那么就没人敢不拜了。”察合台很赞同。等到太宗即位,察合台率领全体皇族成员和大臣们在宫帐下跪拜。礼毕退下,察合台手抚着耶律楚材说:“您真是安邦定国的大臣啊!”蒙古国君臣间有跪拜之礼从这时候开始。当时朝会迟到应处死刑的人很多,楚材上奏道:“陛下刚刚即位,应该赦免他们。”太宗听从。
中原刚刚平定,老百姓误犯法律的人很多,而国家法令中没有赦免的说法。耶律楚材请求对他们宽大处理,众人都认为不切实际,唯独楚材严肃地向皇帝建议。皇帝发布诏令,凡是庚寅年正月初一以前犯的事情都不予追究。他还拟订了18项应办的事情,建议颁行天下。大致是说:“州郡要设置长官以管理百姓,设置万户以统率军队,使文、武双方势均力敌,以防止骄横的作风。中原地区,是国家财赋的来源,应该保存和照顾这里的百姓,州县如果没有上司的命令,胆敢擅自科征赋税的要判罪。借贷官府财物做买卖的,也要判罪。蒙古、回鹘、河西等地的人,种地不交税的处以死刑。负责管理的官员自己盗窃官府财物的也要处死。凡是犯死罪的,要将理由上奏朝廷等待批复,然后行刑。各地上贡和进献礼物,为害不小,必须严禁。”太宗全部同意,只有禁止贡献礼物这件事不答应,说:“那些自愿贡献的,应该允许。”楚材说:“腐败的祸端,必然从这里开始。”太宗说:“凡是你奏请的事情,我没有一件不答应,你难道不能顺从我一件事吗?”
太祖在世之时,每年都要在西域用兵,因此中原得不到治理,很多官吏都聚敛财物为自己打算,家中财物多得不得了,而官府却没有什么储备。近臣别迭等人说:“汉人对国家没什么用处,可以把他们的土地全部空出来做牧场。”耶律楚材说:“陛下即将向南征伐,军需物资要有来源,如果能均衡地确定中原地区的田税、商税以及盐、酒、铁冶和山林河湖等业的赋税,每年可以得到50万两白银、8万匹绢帛和40多万石粟子,足以供给军队需要,怎能说没什么用处呢?”太宗说:“你为我试着办。”于是奏请设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正、副长宫都任用读书人,如陈时可、赵昉等都是宽厚长者、天下第一流的人物,属官都用金朝尚书省六部的原班人员。辛卯年秋天,太宗到云中,十路都送来储存粮食的簿册和黄金、绢帛,陈列在庭院中,太宗笑着对楚材说:“你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却能使国家经费充裕,南方金国还有象你这样的大臣吗?”楚材回答说:“在那里的人都比我贤明能干,我没什么本事,所以才留在燕京,为陛下所用。”
耶律楚材上奏:“凡是地方州郡应该让行政长官专门管理民事,万户统管军政,凡是地方所掌管的征收赋税的事务,权贵不能干预。”又推荐镇海、粘合二人,与他共同工作,权贵都不服气。咸得卜因为过去跟耶律楚材有仇,尤其忌恨他,在宗王面前诬陷道:“耶律中书令专门任用自己的亲信故旧,必定怀有叛逆之心,应该奏请皇帝杀掉他。”宗王派人告诉皇帝,太宗觉察到这是诬陷,就斥责了来人,把他打发回去。接着有人控告咸得卜有犯法行为,太宗命楚材审理此事,耶律楚材上奏说:“此人骄傲自大,因而容易招来别人的攻击。现在正要对南方用兵,以后再作处理也不晚。”太宗私下对侍臣说:“楚材不计私仇,真是宽厚长者,你们应当效法他。”宫中显贵可思不花奏请召募采金银的役夫以及到西域种田、栽葡萄的人户,太宗下令在西京宣德迁移一万多户来充当。楚材说:“先帝遗诏中说,山后的百姓质朴,和蒙古人没有区别,遇到危难时可以利用,不应轻易迁移他们。如今即将征讨河南,请不要分散山后百姓,以便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使用他们。”太宗同意。
壬辰年春天,太宗南下征讨,将要渡黄河,诏令逃难的百姓,前来投降的可以免死。有人说:“这些人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没事的时候就逃走,只对敌人有好处,不能宽大处理。”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发给投降的难民,让他们返回乡里,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按照蒙古传统的制度,凡是攻打城池,敌人用弓箭和石块袭击的,就是违抗命令,攻克之后,必定将城中军民全部杀死。汴梁将要攻下,大将速不台派人来说:“金人抗拒了很长时间,我军死伤很多,汴梁攻克之日,应该屠城。”耶律楚材急忙进去上奏道:“将士们辛苦了几十年,想要得到的不过是土地和人民。得到了土地而失去了人民,又有什么用呢?”太宗犹豫不决,楚材又说:“能工巧匠,富裕人家,都集中在这里,如果将他们全部杀死,将会一无所获。”太宗接受了他的意见,下诏只处罚完颜氏一族,其余都不追究。当时躲避打仗而住在汴梁的有147万人。
耶律楚材又请求派人进城,寻求孔子后代,找到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奏请由他继承“衍圣公”的封号,将孔林、孔庙的土地交付给他,命令他收集金朝的太常礼乐生。又征召著名的儒生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人,让他们将《九经》译成口语,讲给太子听。又率领大臣们的子孙,拿着经书讲解其中的含义,使他们知道圣人的学说。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文明教化开始兴盛。
当时河南地区刚刚攻下,俘虏很多,蒙军返回,俘虏逃跑的有十分之七八。皇帝下令:凡是收留和资助逃亡者的,处死全家,同村邻里也要连坐。因此,逃亡者没有人敢收留,大多饿死在路上。耶律楚材平心静气地对太宗说:“河南已平,这里的百姓都是陛下的儿女,还会走到哪里去呢!何必因为一个俘虏,而使几十个上百个人牵连受死呢?”太宗醒悟,下诏解禁。金朝灭亡后,只有秦、巩等二十多个州很久没有投降,楚材上奏道:“过去我们的百姓逃避罪罚,有的集中在这些地方,所以拼死抵抗,如果答应不杀他们,将不攻自破。”赦免死罪的诏令一下,这些城池都归降了。
甲午年,讨论将中原百姓登记编户,大臣忽都虎等人建议以成年男子为征税对象。耶德楚材说:“不行。成年男子逃走,那么赋税就征收不到了,应当以户为征收对象。”争论多次,终于确定以户为征收对象。当时将相大臣获得的俘虏,往往寄存在地方州郡,楚材利用登记户口的机会,下令将俘虏全部登记为平民,凡是隐藏私占的处以死刑。
乙未年,朝廷讨论将四处征伐没有归附的地方,假如派遣回回人征讨江南,汉人征讨西域,那么就能有效地控制他们,耶律楚材说:“不行。中原和西域相距遥远,还没有到达敌人的边境,就已经人马疲乏了,加上水土不服,容易生传染病,应该各从其便。”皇帝表示接受。
丙申年春天,宗王们大聚会,太宗亲自拿起酒杯赐给耶律楚材说:“我之所以推心置腹地任用你,是因为先帝的命令。没有你,中原地区就没有今天。我之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因为你的努力。”西域各国以及宋朝、高丽的使者前来朝见,说的话大多不可信,太宗指着耶律楚材对他们说:“你们国家有这样的人才吗?”使者们都老实地说道:“没有。他简直是神人啊!”太宗说:“你们只有这句话不假,我也觉得你们国中一定没有这样的人才。”有个叫于元的人奏请发行纸币,耶律楚材说:“金章宗时开始推行纸币,与铜钱同时使用,官府以发行纸币来谋利,不愿意回收,称为‘老钞’,甚至1万贯纸币只能买一张饼。百姓穷困,国家经费短缺,应该引以为戒。现在印制纸币,不能超过1万锭。”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秋七月,忽都虎送来了户口簿,太宗打算分割州县赏赐给亲王、功臣。耶律楚材说:“分割土地和人民,容易发生冲突和纠纷。不如多赐给他们金帛财物。”太宗说:“已经答应了,怎么办呢?”楚材说:“如果朝廷设置官吏,征收上交给诸王功臣的赋税,到年底分给他们,不让他们自行征收,这样就可以了。”太宗同意他的想法,于是确定全国的赋税,每两户出丝一斤,以供国家使用;五户合出丝一斤,作为诸王和功臣封地的收入。地税:中等田每亩交二升半,上等田交三升,下等田交二升,水田每亩交五升;商税征收三十分之一;盐价,白银一两可买40斤。正常的赋税额确定后,朝廷讨论认为太轻,楚材说:“赋税从轻,仍会产生贪污的弊端,以后将会有人以增加国家收入为升官的途径,那样的话现在的赋税额就已经够重的了。”
当时工匠制造物品,随意浪费官府的物资,十之八九被他们私自占有。耶律楚材请求全部加以考核,建立起固定的制度。当时侍臣脱欢奏请在天下没有出嫁的女子中挑选美女,诏令已经颁发,耶律楚材拦住不执行,太宗发怒。楚材进谏道:“以前挑选了28个美女,已经足够用来使唤。现在又要挑选,我担心骚扰百姓,正想再向陛下汇报。”太宗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可以取消这件事。”又打算征收民间的母马,楚材说:“耕种养蚕的地方,不出产马,现在如果推行收马之法,以后必定成为百姓的祸害。”太宗又接受了他的意见。
丁酉年,耶律楚材上奏说:“制造器具必须用好的工匠,要保持国家已取得的成就必须任用儒臣。儒臣的事业,不进行几十年的积累,是难以成功的。”太宗说:“果真是这样的话,可以让这些人做官。”楚材说:“请加以考试选拔。”于是命令宣德州宣课使刘中到各郡去主持考试,分为经义、词赋、论三个科目,被俘为奴的读书人,也让他们参加考试,主人隐藏不让他们应试的处以死刑。共选拔了4300名读书人,免去奴隶身份的占四分之一。
以前,州郡官吏中有很多人借商人的银钱来偿还欠官府的债务,利息累计为本钱的好几倍,称为“羊羔儿利”,甚至妻子儿女都被变卖为奴隶,还是还不清。耶律楚材上奏,下令利息与本钱相等后不许再增加,永远成为固定的制度,民间所欠的债务,由官府代为偿还。直至统一度量衡、颁发符印、建立钞法、制定统一的贸易法规、设置邮政系统、明确驿站的使用凭证,各种政务大致齐备,百姓稍微能够休养生息。
太原路转运使吕振、副使刘子振,因为贪污而获罪。太宗责备耶律楚材说:“你讲过孔子的教导可行,读书人是好人,为什么还有这种人?”楚材答道:“君主、父亲教导臣属、子女,也不想让他们去做不讲道义的事情。三纲五常是圣人的教导,管理国家的人没有不遵循的,好比是天上有太阳和月亮一样。怎能因为一个人的过失,而使得万世经常奉行的学说单单在我们这个朝代被废止呢?”太宗的恼怒方才得以缓解。
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和刘廷玉等人用银140万两承包天下赋税,楚材说:“这些都是贪图财利的家伙,欺骗朝廷坑害百姓,为害很大。”奏请皇帝取消这种做法。他经常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任尚以为班超的话平淡无奇,但是千年之后,自有定论。以后遭到谴责的人,才知道我的话不假。”太宗素来喜欢喝酒,每天与大臣们开怀畅饮,楚材多次劝阻,太宗不听,于是就拿着酒槽的铁口对太宗说:“酒能够使东西腐烂,铁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的五脏呢?”太宗醒悟,对近臣说道:“你们这些人爱护君王,为国忧虑的心意,难道能比得上吾图撒合里吗?”
自从庚寅年确定征税规则,到甲午年平定河南,税额每年都有增加,到戊戌年征收的白银达110万两。有个翻译名叫安天合,讨好镇海,率先招引奥都剌合蛮包买赋税,又增加到220万两白银。耶律楚材极力争辩劝阻,以至于声色俱厉,一边说一边哭。太宗说:“你想打架呀?”又说:“你想为百姓哭泣吗?姑且让他们试着做做再说。”楚材无法阻止,于是叹息道:“百姓困穷,将从此开始了!”
耶律楚材曾与宗王一起吃饭,喝醉后躺在车中,太宗在原野上看见了,直接来到他的营盘里,登上车用手推他。楚材睡得正香,正为别人打扰自己而恼怒,忽然睁开眼睛一看,才知道是皇帝来了,慌忙起身谢罪,太宗说:“有酒一个人醉,不想跟我一起快活快活吗?”笑着走了。楚材来不及穿戴好衣冠,赶紧骑马前往皇帝的行宫,太宗为他摆开酒席,尽兴而罢。
耶律楚材主持政务很长时间,不吝钱财,常把得到的俸禄分给自己的亲族,从来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行省刘敏严肃认真地向他提起此事,楚材说:“使亲族和睦的道理,只应是用财物资助他们。我不能为了照顾私人感情而让他们去做官违法。”
辛丑年二月三日,太宗病危,医生说脉搏已经不动了。皇后不知所措,把耶律楚材召来询问,楚材回答说:“现在任用的官员不合适,出卖官职,打官司要贿赂,囚禁无辜的人很多。我请求赦免天下的囚徒。”皇后想立即去做,楚材说:“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行。”过了一会,太宗稍微苏醒过来,于是上奏请求赦免囚犯,太宗已不能说话,点头表示同意。当天夜里,医生测到脉搏重新跳动,正好是宣读赦免令的时候,第二天病就好了。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奥都剌合蛮因为包买赋税而执掌大权,朝廷里的人都害怕他、依附他。楚材当面斥责,在朝廷中争辨,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人们都为他担心。
癸卯年五月,耶律楚材上奏说:“将有惊扰发生,但最后会没事的。”没过多久,朝廷用兵,事情仓猝发生,群情纷扰,皇后于是下令将靠得住的人武装起来,甚至想向西迁移以躲避面临的危机。楚材说:“朝廷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将会动乱。我观察天象,肯定没有灾难。”过了几天就安定下来。皇后将盖有皇帝大印的空白纸张交给奥都剌合蛮,让他自行填写办事。楚材说:“天下是先皇帝的天下。朝廷自有法律规章,现在要搅乱,我不敢遵从命令。”这件事因而中止。又有旨令说:“凡是奥都剌合蛮提出的建议,令史如果不记录下来,就砍断他的手。”楚材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先帝都托付给老臣我来维护,跟令史有什么关系呢?事情如果合理,自然应当奉命执行,如果不能照办的,死都不怕,何况是断手呢!”皇后很不高兴。楚材仍然争辨不已,并大声说:“老臣我奉事太祖、太宗三十多年,没有辜负国家,皇后又怎么能没有罪名而处死我呢!”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
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55岁。皇后哀悼,赠赐非常丰厚。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至顺元年,赠官号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为广宁王,谥号“文正”。
元朝四杰之一——木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