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陆战之王——坦克
7004400000003

第3章 坦克的诞生和发展(3)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多为36吨~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还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必须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图39)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国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坦克发展的未来之路

坦克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21世纪,20世纪的“陆战之王”能否保住自己的“王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异军突起,武装直升机、反坦克武器等成为坦克的克星,人们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产生怀疑。然而,随着美国“未来战斗系统”、英国“机动直射装备需求”和德国“新型装甲平台”等研制计划的提出,可以预料,下一代坦克必将出现质的飞跃。(图40)

一、陆战之王面临挑战

20世纪60年代以后,“陆战之王”开始受到反坦克武器的挑战,其中有两次最为严重,大有逼其“退位”之势。这两次挑战,一次来自反坦克导弹,一次来自武装直升机。

反坦克导弹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德国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挽救败局,于1944年2月3日由其陆军武器局制定了一个研制代号为“小红帽”的新武器应急计划。1944年9月,样品导弹基本研制成功,导弹代号为“X-7”,并于德国投降前生产出几百枚装备部队。尽管“X-7”因德国的投降而未来得及使用,但它的诞生确实给刚刚戴上“王冠”的坦克带来了不祥之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反坦克导弹得到了迅速成长,终于在发生于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给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击。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分别使用了大量的苏制AT-1“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和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给坦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调查结果表明,以色列损失的850辆坦克中,有25%毁于反坦克导弹。特别是埃及人在苏伊士河东岸阻击以色列坦克部队时,以反坦克导弹为主,对以军进行伏击,一举歼灭了以色列陆军的骄傲——第190装甲旅,令全世界为之震惊。于是,很多军事家喊出了“坦克过时论”,“陆战之王”的宝座,然而受到严重的震撼。(图4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武装直升机在越南战争中展现出的惊人风采,标志着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对坦克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美国的“AH-1C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共飞行了13.497万架次,仅被地面炮火击落22架,战争损伤率仅为0.0163%。大大低于固定翼飞机。这完全得益于武装直升机灵活机动和超低空飞行的优异性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反坦克导弹的第二代产品——红外半自动制导式导弹装上了武装直升机,使武装直升机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攻击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出现了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反坦克直升机在火力、射程、精度、视野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地面坦克。有人进行了反坦克直升机与坦克的对抗表演,得出的结论是两者的损失率为1∶19。于是,又有人对坦克的作用提出质疑,预言“坦克作为陆战主要兵器的地位将会让位给直升机”。

二、坦克陆战将继续称王

尽管将信息战和火力打击结合起来,采取空中精确火力突袭的作战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战果,但实际作战行动却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图42)

一是达成作战目的的最终手段仍是坦克部队实施的地面行动。直升机尤其是攻击直升机的出现,使坦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时许多人曾预言:“坦克的时代已经结束”,“地面爬行的历史将要过去”,“直升机将登上陆军主战兵器的宝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可否认,直升机的机动力比坦克要高好几倍,而且受地形和天气气候限制较小,在陆军所有武器的机动能力中,它毋庸置疑是独占鳌头的。但是,在以攻占敌方的土地和消灭地面上的敌军为主要目的的战斗中,机动只能是一种手段,最终消灭敌人和占领土地才是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依靠地面装甲部队。没有地面装甲部队的猛烈突击,直升机的机动能力再强,也将无济于事。

也许有人会说,攻击直升机部队除了机动能力强以外,不是也具有较强的突击能力吗?这也是事实。但是,要达到最终消灭敌人和占领土地的目的,仅使用直升机的力量是不够的,即使使用全部的空中力量,也不能完成任务。

众所周知,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的“沙漠风暴”行动,为期38天。在整个战争期间,虽然多国部队出动飞机11万多架次,对伊拉克连续进行了38天的狂轰滥炸,使伊军的作战能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但遗憾的是,这一切并没有使伊军撤出科威特。在空袭过后,美军投入了地面部队,其装甲部队作为主力,绕过科威特,从伊沙边境向伊军主力作机动迂加。一记“左勾拳”,使“萨达姆防线”顷刻土崩瓦解,不到100个小时,就赢得了全面的胜利。海湾战争的最后结局还是要靠装甲部队来决定。(图43)

北约部队对南联盟的空袭时间更长,达78天,手段更加残忍,连牺牲F-117A隐形战斗机都在所不惜。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在巴尔干地区投入装甲兵部队,北约只能是黔驴技穷,重演海湾一幕的梦想也随之化为乌有。连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承认:仅仅依靠空军和海军力量不大可能取得完全令人满意的效果。

可以看出,“直升机的崛起,不会降低坦克的地位和作用”,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二是不良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将大大削弱远程火力打击的效果。美军近期进行的作战实验结果表明,若是遇到雨、雪或雾等不良气象条件,各类雷达、光电传感器和无人机将难以正常发挥其探测效能,侦察直升机的监视与侦察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就意味着可能阻塞“传感器-武器”作战系统的信息来源,反而使自己易于成为“瞎子”、“傻子”和“靶子”。如果到这时才动用地面机动力量,将为时已晚,难以扭转整个战局的被动局面。事实上,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由于巴尔干地区山峦起伏,植被茂盛,又正值春季,气候复杂多变,从而导致了北约大量飞机和其他武器装备均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战斗效能。曾在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的“战斧”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也只有20%,大大低于当时的69%。

三是在非对称作战中运用远程精确火力战这种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弊端。例如,敌人可能捕获其放飞的无人机,运用防空炮兵伏击其攻击直升机群,采用常规炸弹轰炸其信息处理中心,摧毁装有作战程序的辅助计算机,从而造成处于优势条件下的损失。美军在索马里地区的教训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必须投入装甲兵部队来保护己方的这些近战武器和信息源。(图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