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步兵之翅——装甲车
7004600000017

第17章 装甲车武器系统及其管理(4)

在充氮防潮封存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包装前产品应进行清洁和干燥处理,不得存在污秽、手汗、露水等痕迹。

(2)对产品或其零部件,根据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同时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3)尽量使产品的活动部件转动到包装容积最小的位置,尽可能使包装表面积与体积比率达到最小。

(4)当产品有尖突部位而可能损坏密封阻隔层时,应给予适当的包扎保护。

(5)缓冲衬垫材料、支撑、卡紧及固定产品的材料应尽量放在密封层外部,同时应该注意防止包装箱内的这些材料摩擦损伤防护层。

(6)在包装容器内应尽量采用干燥剂,并保持容器内的低湿度。

(7)对于较重的产品若采用螺栓固定在外包装箱底座上时,应外加橡皮密封垫圈密封螺栓。

(8)包装过程应连续操作,避免产品或辅助材料受潮。包装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一般情况下,温度在35℃以下,相对湿度不大于75%,同时,温度不应有急剧变化,以避免产生凝露现象。

3.除氧封存

除氧封存又称吸氧封存,是指在密封包装采用除氧剂和氧指示剂,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在储运过程中外界透过容器壁渗入的氧气与除氧剂发生快速化学反应,使容器内氧气的浓度迅速下降到0.1%以下,以防止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氧化腐蚀的一种防护封存措施。

该操作简单易行,只需在封存包装容器密封前,将适当的除氧剂放入已放置好产品的容器内,然后把容器密封起来,操作十分简便。

该封存方法是用附近除氧剂的还原性与氧发生快速氧化反应以除去容器内的氧气,使包装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0.1%或完全去掉,而且可以将海绵状内装物品保持整个储运期完全去氧。

把除氧剂放在包装容器的附近氧封存包装,不但可以去除容器内的氧气,而且还能有效吸收储运期间缓慢渗入包装内的氧气。

该方法可以保证内装物在整个储存、运输期间达到存放地完全隔绝流通环境中氧气的目的。

未来坦克装甲车

的发展趋势

同其他武器一样,未来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将受到国际环境、国家经济实力、军事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对未来坦克装甲车作出全面的展望,这里仅从军事需求和技术进步两方面对世界坦克装甲车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一、未来的战斗系统和主战坦克

各国对未来主战坦克的称谓不同,美国称其为未来战斗系统,英国称为机动直射装备需求,德国称为新型装甲平台。

美国未来战斗系统目前处于先期概念探索阶段。从发展趋势分析,它是一种重量为40吨级或者20吨级的多功能装甲战车,除作为直射突击武器使用之外,还具有远程打击和防空功能。如果未来战斗系统的主要武器选用电炮,那么它必然选用电传动为其提供电能和采用电装甲进行防护,从而形成全电坦克概念。其“电”部件包括电磁炮或电热炮、信息系统、电装甲、电传动装置以及主动悬挂系统等。

德国认为,装甲部队在未来地面合成部队作战中将担负重任。基于未来战场框架目前尚不明确,未来主战坦克研究重点放在新型装甲平台开发上。

日本虽然至今未制定未来主战坦克整车发展计划,但包括全电坦克在内的各种方案均有考虑,其部件技术亦在开发之中,一旦形势需要,将会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

未来主战坦克将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1)减少坦克乘员数量。自从前苏联T-72坦克使用自动装弹机装弹将乘员从4人减到3人以来,减少坦克乘员已成为缩小车内空间和减轻坦克战斗全重的重要措施。

减少坦克乘员的途径是使用自动装弹机取代装填手,采用自动驾驶仪不再设置专职驾驶员,采用目标自动捕获/自动跟踪装置减轻车长和炮长的劳动强度,为进一步减少坦克乘员创造条件。从目前技术发展分析,未来坦克乘员有可能减少到2人甚至1人,无人坦克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为解决2名坦克乘员持续战斗能力的问题,乘员采用“2+2”方案,即4名乘员分成两组,一组在坦克上执行战斗任务,另一组在其后的装甲人员输送车上休息,定时进行轮换。

(2)减轻重量。快速部署是装甲装备突击作战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主战坦克。采用轻质材料制造车体、炮塔等结构部件,是减轻装甲车辆重量、提高机动性、实现快速部署的关键。

复合装甲技术的发展,为减轻装甲车辆重量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美国“未来复合材料装甲车辆”研究已取得明显的减重效果,采用S2玻璃纤维层压材料和陶瓷装甲制造的布雷德利战车车体,可减重35%~40%,并能降低热信号特征、抑制噪音、节省费用和缩短生产周期,然而需要解决材料老化问题。

缩小战车外形尺寸也是减轻战车重量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降低车辆高度,不仅能减重,而且可缩小目标面积,使战场生存力得以提高。如取消炮塔采用顶置火炮方案。

(3)增加功能。传统的坦克主要作为直射武器使用,而未来主战坦克不仅继承了传统坦克的直射武器功能,而且还必须具备打击远距离目标和对付武装直升机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发展具有多种功能的坦克,二是采用同一底盘发展各种专用车辆,构成协同作战的车族。

二、未来步兵战车

作为主战坦克的作战伙伴,未来步兵战车必须具有与主战坦克相当的机动性和相似的防护性,基本任务仍然是为步兵提供有防护的输送工具和在战斗期间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一般载员6~8人,火力配备30~40毫米中口径自动炮和导弹,装甲防护取决于所承担的任务。由于装甲太厚会引起战车重量急剧增长,影响机动性发挥,因此需要加装爆炸式反应装甲和近距离防御系统。

轮式步兵战车重量轻,一般在20~25吨,便于战术运输机空运部署,是快速部署部队的理想作战武器。轮式步兵战车具有百公里以上的最大时速,行驶时不会破坏路面,非常适合公路发达地区使用和执行维和使命。轮式步兵战车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以及使用维修费用低廉。

三、未来两栖突击战车

在传统的两栖作战中,兵力投送分为三个阶段,即运输舰海上的机动、从舰到岸的机动和从滩头阵地向作战目的地的机动。

传统两栖突击战车仅承担从舰到岸的机动任务,水上最大速度只有13~14千米/小时,作战意图容易被敌识破,行动容易受阻。

先进的两栖突击车的陆上最大速度为72千米/小时,海上最大速度高达37千米/小时,可以从敌人目视不到的36千米外的运输舰上隐蔽下水,行驶1小时后登岸,上岸后无需准备便能向作战目的地进发并立即投入战斗。

四、未来装甲侦察车

在未来战场上作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成为部队执行任务成败的关键,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取决于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

战地指挥员感知战场态势有多种途径,除利用间谍卫星、无人飞行器以及从有关部门获取信息外,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侦察车获取第一手实时信息。

未来侦察车将有可能与主战坦克配对作战,组成“猎-歼”作战小组,发挥各自优势,由侦察车猎取目标信息,由主战坦克用其火力歼敌。

美国陆军和英国陆军正在联合开发一种具有隐身特点的履带式未来装甲侦察车,美国称它为未来侦察车辆,英国则称它为战术侦察装甲战斗装备需求。该车目前已进入先期技术验证阶段。

受空运部署条件制约,未来侦察车的主要武器将是1门口径为35~40毫米的中口径自动炮,侦察设备包括激光雷达、光电设备、毫米波雷达、侦听装置以及红外系统,该车具有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传递等功能以及隐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