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上巨兽——战列舰
7004900000009

第9章 德国及其他国家经典战列舰(1)

德国战列舰

一战时期是德国海军逞凶的时代,德国设计出了多艘世界一级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战列舰大显威风,可以说是一战中德国海军的主力,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可怕的对手。1939年2月,德国公然违反国际法,动工建造五万多吨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当时的战列舰中没有一艘超过三万五千吨级,这使得俾斯麦战舰一跃成为海上战舰之最,这些战舰虽然它们也没给德国带来二战的胜利,但是这些庞然大物也给各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一、“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是19世纪90年代计划建造的,是一战时与敌国战斗舰队在海上决战为前提计划建造的第一个级别的德国战列舰。当时,德国的假想敌是法国,因此在战列舰的设计方面广泛吸取了法国战列舰的样式。该级舰采用了应该称为改进型炮塔舰的舰型,其主炮的配置仿照了当时服役的法国海军“鲍丁海军上将”级战列舰,采用了前、中、后搭载3座炮塔的方式。但是,与法国战列舰搭载的370毫米巨炮用单装炮塔不同,德国海军搭载了280毫米火炮用双联装炮塔,这样该级舰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唯一搭载6座主炮的战列舰。该级战列舰采用了法国海军铺装装甲的方式,其防护重点仍是炮塔及运输弹药的升降机等,虽然舷侧装甲覆盖了所有水线部,但由于受整体吨位的限制,其高度十分有限。虽然当时克虏伯公司已经完成了镍钢制的装甲钢板,但由于供给量不足,该级舰也不得不使用部分复合装甲。与法国战列舰相同,该级舰也采用了向内部倾斜的干舷。(图67)

由于主要仿照了法国战列舰,因此“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有许多没有铺装装甲的干舷,而且上层建筑很高,舰桥也十分宽阔,这也导致了该级舰与法国战舰一样很容易受到敌舰火炮的攻击。此前德国装甲舰一直搭载240或260毫米火炮,该级舰搭载了280毫米火炮,并第一次采用速射炮作为副炮,与法国战舰相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发射数量。服役后,该级舰还在德国海军中首次装备了无线电设备。从1916年起,该级战列舰不再执行战列舰的作战任务。(图68)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主要数据:标准排水量:10013吨;装甲:水线部为400毫米,甲板为60毫米,主炮塔防护罩为50毫米,主炮塔前防护罩为120毫米,司令塔为300毫米;全长:115.7米;宽:19.5米;吃水:7.8米;锅炉:12座圆锅炉;主机/轴数:2台活塞式蒸汽机/2轴;乘员:568人(旗舰拥有63名司令部要员);主机功率:9000马力;航速:16节;燃料搭载量 :1050吨煤;续航力 4500海里/10节;武器装备 3座280毫米双联装炮,6门105毫米单装炮,8门88毫米单装炮,12座37毫米机关炮,6具450毫米水上鱼雷发射管。

二、“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包括1895~1897年度计划建造的1级3艘装甲舰和1898年度计划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前面的3艘用来替代德国于1870年前后购买或建造的装甲舰,后面的两艘是根据1898年4月公布的舰队法而增加的,当时的计划舰种更名为战列舰。(图69)

该级舰装备的火炮种类及配置模式与“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炮减少到了4门。关于“勃兰登堡”级搭载的中央炮塔,从理论上讲是安装在了舰体中最为稳定的位置,但这样不仅使火炮的射击角度受到限制,而且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也会给周围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最终放弃了中央炮塔。该级舰的主炮口径变小了,仅为240毫米,但其副炮口径却增至150毫米,而且主副炮均选择了速射炮,特别是其主炮已经是当时最大口径的速射炮了。在北海的气象条件下进行炮战时,该级舰的火炮完全可以穿透敌舰的装甲,因而德国海军更为重视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发弹量,并将火炮安装在了舰队采用横阵或梯形阵等队形作战时容易集中向敌方射击的位置。该级舰的装甲采用了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哈威式镍合金钢,从其铺装装甲的特点、向内倾斜的干舷、上层建筑的舾装等情况均可以看出参考了法国海军于1903年动工建造的“布韦”号战列舰。该级舰舷侧装甲兼具了法国舰的长处和短处,并减轻了上层建筑的重量以减轻舰体吨位,增加了水线部装甲的高度。从1916年起,该级舰不再执行战列舰的作战任务。

三、德意志级战列舰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海军的规模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格限制。在主力舰方面,德国海军只能保留6艘战列舰,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超过280毫米,舰龄超过20年方可替换。这实际上是要取消德国拥有和建造无畏舰的能力。不过在条约签署后的前10年,德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东方的陆上。加上海军经费不足、无法承担建造新舰的费用,实际上一直在使用6艘一战前建造的前无畏舰。(图70)

1929年,6艘前无畏舰中较老的“普鲁士”号舰龄已满20年,国防海军开始建造其替代舰“装甲舰A”,即后来的“德意志”号。最初的设计包括安装4门380毫米主炮的低速岸防舰(航速仅18节)与航速32节的轻防护大型巡洋舰(主装甲带厚度仅100毫米)两种风格,但缺陷都比较明显。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1万吨的舰体上同时安装12英寸以上的主炮和相当于无畏舰的防护。但当时德国已经掌握了大型舰用柴油机的技术,此举可以有效提升军舰的续航力;加上电气焊接技术的采用可以有效减轻舰重,这就使新建一种具备重巡洋舰以上火力、同时兼具高速和大续航力的新型军舰成为可能。1929年2月5日,“装甲舰A”在基尔德意志船厂开工,随后正式命名为“德意志”号。

“德意志”号在舰种渊源上属于一战前的大型装甲巡洋舰的变体。由于建造中广泛使用了电气焊接技术,最终的排水量被控制在了1.17万吨(对外谎称为1万吨以掩人耳目);8台柴油机的总功率可达5.54万马力,航速26节,续航力高达1万海里/20节,明显高于英美海军同期的重巡洋舰。6门52倍径11.1英寸(283毫米)主炮安装在首尾的2个三联装炮塔内,射程和威力都超过前无畏舰上的短身管280毫米炮。防护水平与条约型重巡洋舰大致相当:主装甲带60毫米,甲板40毫米。它的火力强于条约型重巡洋舰,在遭遇战情况下具备较大优势;同时26节的航速又超过了“海军假日”前所有旧式战列舰,在面对优势对手时可以快速脱离。实际上,“德意志”号及其同型舰正是处于劣势的德国海军进行其“巡洋作战”方略的通商破坏舰,在1930年代初,只有英国的“胡德”号与2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可以克制该型舰。其他海军国家将这种军舰称为“袖珍战列舰”。

1931~1932年,“德意志”号的同型舰“装甲舰B”、“装甲舰C”也相继开工,替代了“洛林”号与“布伦瑞克”号前无畏舰。这就是“海军上将合尔”号与“海军上将斯佩伯爵”。它们的出现也成为法国建造敦克尔克级战列巡洋舰的直接原因。这2艘后续舰增加了旗舰指挥设备和航空舾装,水下防护也得到增强。不过,“海军假日”结束后列强新建的战列舰普遍安装14英寸以上主炮、航速也超过27节,袖珍战列舰在面对这些军舰时显然不可能占着便宜。

“二战”初期,3艘德意志级多次突入大西洋进行作战。“斯佩伯爵”号转战大西洋南部与印度洋,取得不错的战绩。1939年12月13日,该舰在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英国海军1艘重巡洋舰和2艘轻巡洋舰相遇,双方爆发激战,“斯佩伯爵”号将3艘英舰全部击伤,但自己也因为战术失误遭到损伤,避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17日清晨,由于朗斯多夫舰长误以为港外有优势敌舰包围,“斯佩伯爵”号驶出港外,在开阔水域自沉以免被俘。

“德意志”号在开战后也曾充当水面袭击舰,不过该舰的柴油机故障率颇高,影响了实际使用。1940年4月11日,该舰与“合尔”号一同参加挪威之战时,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以北被英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尾部,到1941年春才告修复。但该舰随后在1941年6月12日又被1架英国飞机发射的鱼雷命中,直到1942年初才重回战场。为了防止该舰被击沉,影响士气,“德意志”号在1939年11月15日更名为“吕佐夫”号,舰种随后也重新划分为重巡洋舰。

1942年后,2艘德意志级与“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一起部署于挪威,威胁盟国北极航线。1942年底,“吕佐夫”号和重巡洋舰“希佩尔”号在巴伦支海被处于绝对劣势的英国舰队击败,盛怒的希特勒下令停止一切大型舰艇的出动、只维持潜艇战,“吕佐夫”号与“舍尔”号转移到波罗的海担任训练舰。1945年春天,2舰以主炮掩护了德军从波罗的海地区撤退的行动。4月初,“吕佐夫”号遭遇英国皇家空军集中轰炸,被13枚6吨重的“高脚柜”炸弹直接命中或近失无法修复,搁浅在施韦内明德附近充当浮动炮台。5月4日,德军在撤离前将该舰凿沉于泊位上,舰体随后被苏军缴获。“海军上将含尔”号撤回国内,4月9日在基尔遭到集中轰炸,舰体翻转倾覆。

由于前苏联海军极度缺乏大型舰艇,“吕佐夫”号的舰体在1946年春天被打捞出水,同年9月26日以原名编入作战序列,拖往列宁格勒开始修复。不过根据前苏联和英美在1946年达成的关于处理德国海军剩余舰艇的协议,所有列为“C类舰艇”(沉没、重创和未完工)的德军大型舰艇都应在1947年底前处理完毕。在确认“吕佐夫”号损坏过于严重、难以修复后,前苏联在1947年7月22日(一说1949年)将其作为靶舰击沉于波罗的海。

四、“恺撒”级战列舰

“恺撒”级战列舰是德国1909、1910年度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在这两个年度中,德国开始提前建造第二个舰队法所规定的1912~1914年度计划建造的战列舰,这样德国海军也比原计划提前4年更新了老式的海防装甲舰。当时,德国各主要造船厂获得了帕森斯式或柯蒂斯式涡轮机的制造权,并已经能够生产,这样“恺撒”级战列舰首次安装了涡轮机。同时,该级舰的舰体设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了能够按时动工,德国同时平行推进该级舰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的设计作业,并最终于1909年顺利完成。从最初的无畏舰起,英国海军就一直采用混合燃烧煤油的方法,而德国海军则决定从该级战列舰起也开始将重油作为燃料使用,并安装了重油喷燃装置。因为该级舰的主机采用了涡轮机,因而其主炮的配置变得相对容易。例如,与当时建造中的战列巡洋舰一样,该级舰中央部位的两舷区域分别斜着安装了1座舷侧炮塔,能够向任何一个舷的方向射击。另外,作为战列舰,该级舰首次采用了背负式炮塔,并安装在舰体后部。这样,该级舰的主炮数量与“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相比少了两座,而单舷火炮数量则增加了两座。在“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搭载305毫米火炮后,英国海军立即搭载了343毫米火炮,但鉴于德国305毫米火炮炮弹的穿甲能力几乎不比英国343毫米火炮逊色,该级舰仍沿用了305毫米火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停战协定,该级战列舰被扣留在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图71)

“恺撒”级战列舰主要数据:

标准排水量?:24724吨;全长:172.4米;宽:29米;吃水:8.95米;锅炉:16座海军式水管锅炉(苏尔寿-桑尼克罗夫特锅炉)(“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为14座);主机/轴数:3台蒸汽涡轮机/3轴(“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为2台/2轴); 主机功率:3.1万马力(“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为2.6万马力);航速:21节(“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为20节);燃料搭载量:3600吨煤、200吨重油;续航力:7900海里/12节(“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为7200海里/12节);武器装备:5座305毫米50倍口径双联装炮,14门150毫米45倍口径单装炮,8门88毫米45倍口径单装炮,5具5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装甲:水线部为350毫米,甲板为100毫米,主炮塔防护罩为110毫米,主炮塔前防护罩为300毫米,司令塔为400毫米;乘员:1084人(旗舰拥有94名司令部要员)。

五、“国王”级战列舰

“国王”级战列舰是德国1911年度(3艘)及1912年度(1艘)计划建造的战列舰。

根据第二个舰队法预定第二期建造而适期开工增加部分的1艘和第三期的1916、1917年度预定开工的3艘属于该级。在第二个舰队法中将战舰替代年限规定为服役后25年,但是1908年已修改,缩短为20年。因此,这个时期的前无畏舰第一批的替代舰开工成为可能。因计划与“恺撒”级编成一个战队,所以,舰名也以同类的人名、称号选定。为了与此统一行动,很多部位承袭了“恺撒”级的设计方针,但是所有主炮都配置在首尾线上,除前后采用背负式外,由于中央炮塔为1座,其外观两级舰有很多不同,主炮与“赫尔戈兰”级以后建造的战舰均相同,但建造该级舰时,英国海军预想德国会搭载350毫米炮。因涡轮机在低速时效率低,所以,最初考虑该级巡航时动力全部采用曼恩公司的1.2万马力柴油机。但因得不到实用的柴油机,并没有按1911年的计划搭载所需的柴油机,而后的1912年度计划也未能使用。但与“恺撒”级的“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不同的是,其增加了1台涡轮机代替柴油机。(图72)

该级战列舰也根据停战协议被扣留。

“国王”级战列舰主要数据如下:

标准排水量:25796吨;全长:175.4米;宽:29.5米;吃水:9.1米;锅炉:15座海军式水管锅炉(苏尔寿-桑尼克罗卡特锅炉);主机/轴数:3台蒸汽涡轮机/3轴;主机功率:3.1万马力;航速:21节;燃料搭载量:3600吨煤、700吨重油;续航力 8000海里/12节;武器装备 5座305毫米双联装炮,14门150毫米单装炮,6门88毫米45倍口径单装炮,5具5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装甲:水线部为350毫米,甲板为100毫米,主炮塔防护罩为110毫米,主炮塔前防护罩为300毫米,司令塔为300毫米;乘员 1136人(旗舰拥有82名司令部要员)

六、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