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战利器——机载导弹
7005300000015

第15章 空中战机与空空导弹经典战例(3)

2005年,俄罗斯设计出高精度巡航导弹“K—555”,并装备图—160,此导弹在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55巡航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最大的特点是装备了重量超过350千克的常规爆炸装置。这种装置对导弹的打击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击目标的误差范围不超过20米。另外K—555的最大射程接近3500千米,这使得图—160在防空区外即可对敌目标实施打击。

图—160轰炸机和美国B—1B战略轰炸机在气动布局方面惊人地相似,以至于美国人总认为俄国人偷走了他们的技术。

但俄国人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没办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最佳方法只有一个。美国人虽然有点不悦,但也不得不佩服俄国人的模仿能力。

俄罗斯米格—27“鞭挞者”战斗轰炸机

米格—27是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该机最初编号为米格—23B,后改称为米格—27,该机的原始生产性很快又被米格—27K所取代,北约称之为“鞭挞者”D。该机1969年完成设计,1970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

米格—27的动力装置为单台P—29—300涡喷发动机,最大静推力81.40千牛,加力推力117.68千牛,后机身两侧可装起飞助推火箭。主要机载设备为地形跟踪雷达,激光测距器、多普勒导航雷达、无线电高度表、被动雷达接收机以及电子对抗设备等。

另外,米格—27的武器装备为1门23毫米六管转膛机炮,9个外挂点,可以挂空地导弹,“环礁”空空导弹、火箭、炸弹、火箭发射巢等。

米格—27目前已经停产,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该机共生产了1000多架,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叙利亚、伊拉克、安哥拉、利比亚、古巴、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该机曾在阿富汗作战时使用过。印度购买了米格—27的生产许可,自1984年开始生产米格—27L(出口型,印度称之为米格—27M)。

2004年4月,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7在拉贾斯坦邦紧急迫降时将一名地勤人员撞死。据报道,这架米格—27战斗机从焦特布尔市空军基地起飞后不久,发动机出现故障。飞行员当即驾机返航,但飞机在迫降时略微偏离跑道,机翼撞到了一名地勤工人,导致这名工人当场死亡。在过去10年里,已有100多名印度空军飞行员死于老旧米格机发生的各种事故。

2007年1月,乌克兰制造的4架米格—27歼击机将于2007年1月列装斯里兰卡空军。这4架米格—27歼击机将加入斯里兰卡于2000年从乌克兰购买,并于2004年返回乌克兰进行维修和作战系统改造的6架飞机机群。2007年末,这—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米格—27歼击机机群还将添加4架乌克兰制飞机。向斯里兰卡出口米格—27歼击机,总值达1000万美元的合同已经签署。

据斯里兰卡方面证实,新装备的歼击机能够大大加强斯里兰卡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四、美国B-52轰炸机

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是一种亚音速战略轰炸机。它最初的任务是执行高空轰炸任务,但由于采用了超前的设计思想,使得B—52轰炸机强壮而耐用,为长期服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52轰炸机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改进,使它又具备了执行低空飞行任务的能力。

根据美国空军最新的改装计划,换装新的电子设备后,B—52轰炸机将服役到2040年。

B—52不同型号飞机的尾部装有不同的机枪,G型机装备有AN/ASG—15防御火控系统,控制4挺0.50口径的机枪。

H型机使用AN/ASG—21防御火近代系统,控制M61A1型20毫米机炮。另外,弹舱和翼下可挂20枚AGM—69A空地导弹,或挂常规炸弹或核弹等

后来B—52在弹舱内改装了携带通用战略武器的旋转式发射架,每个发射架能携带8枚AGM—86B导弹,此外还能携带斯拉姆导弹、先进巡航导弹及核炸弹。

1989年首架改装完毕的B—52服役。1993年6月,又开始新的改进,包括改进以MIL—STD—1760数据总线为核心的先进武器控制系统,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改进后的H型可携1 6枚“鱼叉”反舰导弹、或6枚AGM—142A空地导弹,或1 2个联合直接攻击武器,使其常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B—52轰炸机的研制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空军要求飞机公司生产一种有1万千米以上的续航能力、升限至少为1.2万米、时速达到1000千米的战略轰炸机,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B—52轰炸机诞生了。由于它升限最高可处于地球同温层,所以“同温层堡垒”的绰号也随之而来,它超远的航程和巨大的载弹量都成为了美国空军永远的骄傲。

这种载着30吨炸弹的庞然大物扔下炸弹时,密集的弹着点像在地面卷起一张地毯,被形象地称为“地毯式轰炸”。经历过这种“地毯”洗礼的塔利班士兵在谈到B—52轰炸机时,都反复叫着“那个杀人的大盒子,那个杀人的大盒子”。

五、美国B-1B战略轰炸机

由美国罗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1B“枪骑兵”轰炸机是一种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突防轰炸、常规轰炸、海上巡逻等任务。1962年,美国空军提出“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计划”,要求研制一种低空高速轰炸机作为B—52轰炸机的后继机。随即美国罗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1型飞机在招标中胜出,1982年11月,B1的改进型B—1B首飞,1984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

B—1的气动布局十分先进,它采用“翼身融合体”构造,使大边条后掠低单翼与细长的机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与制造,无以往飞机那样明显的分界线,这样可以减少阴力和雷达反射面积,增加升力及内部容积,可多装燃油增程。B—1还安装了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可在15度到67.5度之间变化,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飞行,有利于改善各高度飞行性能及起落性能,并可增加航程。4台F101—GE—102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分两个短舱装在中央固定翼的下方。

此外,在机身中段前后有2个武器舱,各长9.53米和4.57米,可挂8枚AGM—86巡航导弹或24枚AGM—69短距攻击-导弹或12颗至24颗小核弹或总重34吨的常规炸弹数10枚。

另外,机上拥有ALQ—164多模态攻击雷达,飞机可作地形跟踪低空突防飞。一个4座座舱设在机头,无自卫枪炮。

B—1B轰炸机研制的时代,盛行一时的轰炸机高空高速突防的设计已经失去了市场,低空高速突防成为了B—1B轰炸机的主导思想。B—lB轰炸机上装有先进的地形跟踪雷达,可持续判断前方2.5千米范围内的地形,然后由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因此,即使地形比较复杂,B—1B轰炸机仍可以在离地60米的超低空实现高速飞行。

2003年4月3日,美国中央司令部收到情报,萨达姆和一些重要的伊拉克官员正在巴格达市区的一家民宅里开会。美军随即出动了B—1B轰炸机,对怀疑的民宅投下了4枚900千克的特种钻地炸弹。尽管美军从收到情报到出动仅用了45分钟,可他们的攻击对象还是早已转移了地点,整个“斩首行动”无功而返,B—1B轰炸机的首次出征也只能以尴尬结束。

六、美国B—2隐身轰炸机

由美国格鲁曼公司研制的B—2“幽灵”轰炸机是一种隐形战略轰炸机。为了能隐秘突入前苏联领空,摧毁苏军的机动型洲际导弹发射架,美军于1977年提出要制造一种新型战略轰炸机,这就是导致B—2出世的“ATB”计划。装备B—2轰炸机的第一支部队是美国空军第509轰炸机联队的第393中队,这支部队目前装备了8架B—2轰炸机,具备了初步的作战能力。

B—2上配有先进的NSS导航系统。该系统内安装有两种导航设备,一种是惯性导航单元,一种是NAS—27型天文导航单元。它们可分别为B—2提供先进的自动导航和最常用的星座对位导航方式,双重确保飞行安全。机上的目标瞄准系统采用的是全球定位辅助瞄准系统,它可将选定的目标锁定并放大4倍,极大地方便了机组人员对目标的识别和瞄准,从而大大提高了炸弹的命中精度。据美方透露,借助这种定位辅助瞄准系统,炸弹击中目标的误差通常小于6米。B—2还带有型号为APQ—50型的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既可为飞机提供雷达预警,又能迅速侦悉敌方雷达所处的方位坐标。飞机上的ZSR—62型主动式电子对抗系统能够快速、主动地对敌进行干扰和压制。

B—2轰炸机能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使用新型的TSSM远程攻击弹药时携弹量为16枚。当使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3型核炸弹。此外,AG 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装载核弹头。

美国空军曾根据海湾战争的实战情况,对B—2的轰炸能力做过推算。以美军对伊拉克目标执行轰炸任务时常用的“攻击特遣队”为例,它通常由16架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的攻击机、16架护航的战斗机、4架伴随电子干扰机、8架用于压制地面防空炮火的对地攻击机和7架KC—135加油机编成。这49架飞机的轰炸效果,用8架F—117A加上2架KC—135加油机就可达到。如果换用B—2,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起飞,无需空中加油,仅要2架飞机、4名机组人员即可。

作为美国的机密武器系统,B—2轰炸机在研制过程中受到了最严密的保护。每台设计用途的计算机都装有特制的罩套以防未经批准的人员看到计算机上的信息。千百名关键岗位上的工人必须经过测谎仪的测试以防止间谍与吸毒者混入。对高级管理人员要求更严,非美国裔或者家属中有非美国裔的人员一律禁止参加该项目,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计划的全部细节,就连权限极大的美国国会也只有8名议员知道此事。

B—2隐形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隐形轰炸机,它的外表非常奇特,飞机的机身长21.0米,翼展却达到了52.40米,整个轰炸机的外形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B—2隐形轰炸机这种外形是典型的飞翼式气动布局,取消了垂直尾翼等突出的部分,机身下没有武器挂架和起落架,所有携带的武器全部埋藏在机腹中的武器弹舱内,连起落架也埋藏到了机翼中。

1978年,当制造厂商赢得研制B—2轰炸机的合同时,生产132架飞机的报价是366亿美元,平均每架的造价达到了2.7亿美元。而到1993年,美国国会确定采购20架B—2时,空军预付的研制费和厂家的制造费已高达444亿美元,每架飞机的造价也到了令人惊叹的8.4亿美元!好事的美国记者们给B—2起了一个“昂贵的高技术玩具”的绰号。

美国空车曾根据海湾战争的实战,对B—2A型的轰炸能力做过推算。以美军对伊拉克目标执行轰炸任务时的“攻击特遣队”为例,它通常由16架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的攻击机、16架护航战斗机、4架电子干扰机、8架压制地面炮火的对地攻击机和7架KC—135加油机编成。而这49架飞机的轰炸效果,如果换用B—2轰炸机,仅要2架飞机、4名机组人员就可达到。

由于每次飞行任务完成后,高速气流都会对B—2轰炸机的机体表层造成磨损。为了确保飞机的隐身性能不致下降,每次飞行后,技术人员都要用一种类似喷漆的方法对B—2表层的雷达吸波材料进行整修,而新喷的吸波材料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干燥固化。由于缺乏充足的配件和完善的维护设备,B—2A型一直无法在海外基地部署。

空中搏击手:攻击机

攻击机是作战飞机的一种,也称为强击机。它主要用于支援地面或海上作战,因此,攻击机具有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较强的突防能力以及较大的载弹量,同时它还能够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飞与降落。攻击机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能很好地对抗地面炮火的攻击。目前,在国外,空中战役战术纵深攻击任务,一般都用战斗轰炸机未完成:而实施近距空中支援攻击任务,则用攻击机完成。

攻击机为炸弹和火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飞到敌军阵地的上空,居高临下地袭击敌人,对地面或海上目标具有强大的威胁力,被誉为支援地面或海上作战的“空中坦克”和“空中爆破手”。

一、美国A-6E“入侵者”攻击机

1957年底,美国格鲁门公司开始研制“入侵者”攻击机,该机是一款双座全天候重型舰载攻击机。主要执行高亚音速低空突防,对敌方纵深地面目标实施核和非核攻击等多种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改进,该机已经有十多种衍生型号,分别用于对地攻击、电子对抗、空中加油和作验证机等。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它又是一种多型别、多用途的攻击机。

A—6E“入侵者”的起飞重量达27422公斤,海平面上的飞行速度为1036公里/小时,作战半径1003公里。A—06E除装备海军航空母舰外,还配属海军陆战队使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海上或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支援战略轰炸和战场封锁,实施近距空中支援和反舰作战,发射远程空地导弹对地面点状目标进行纵深攻击,同时,使用高速反辐射导弹压制敌防空系统,摧毁敌防空雷达。

A—6E能够昼夜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机内装有全天候地形测绘雷达、前视红外仪和用以发射激光制导炸弹的激光指示器。

携带的武器种类很多,主要有“鱼叉”反舰导弹、

“哈姆”反辐射导弹、“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激光制导弹和普通炸弹。

在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及多国部队首次使用了“斯拉姆”、 “幼畜”、 “跳跃者”和AS—30等空地导弹,其中,第一次用于实战、性能又最为先进的是美国海军研制的、用于装备舰载攻击机遂行对陆攻击任务的“斯拉姆”。

“斯拉姆”是一种机载远程对地攻击导弹,由“鱼叉”导弹改进而成,同时吸取了“幼畜”(又译“小牛”)导弹在红外成像寻的和“白星眼”导弹在数据链方面的先进技术,并加装了GPS导航星全球定位接收系统,用以校正导弹的惯导系统。

飞行员发射导弹后,能通过电视屏幕所显示的图像修正飞行中的导弹轨迹,以确保其误差精度不大于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