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战利器——机载导弹
7005300000016

第16章 空中战机与空空导弹经典战例(4)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面临严峻的形势,越来越迫切地感到需要一种全天候重型舰载攻击机。1957年5月,美国海军正式招标,同年12月,格鲁门公司的A—6“入侵者”重型亚音速舰载攻击机方案中标。

A—6“入侵者”第一种生产型是A一6A,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第—架原型机于1960年4月试飞,1963年开始正式交付使用,到1 970年1 2月停产,共生产了488架。最初生产的A—6A型配备2台普?惠公司的、J52—P—dA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37.8千牛;后来改装了J52—P—8A型发动机。该机的载弹能力比较强大,共有5个外挂架,每个挂架能挂1633千克的载荷,除炸弹外,还可搭载“小斗犬”空对地导弹等。机载设备还配备有数字式综合攻击导航系统,可以在任何不良气候条件下自动引导飞机接近目标、执行作战任务。

从总体上来看,A—6E像一只蜻蜓,前机身短粗,后机身细长。2台、J52—P—8A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半埋半露地镶嵌在前机身下部的两侧,单台推力41.4千牛。机翼采用普通的悬臂式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25°,全金属结构。前后缘都有长长的襟翼,每侧翼面上有两个翼刀,外翼段可向上向内收折,以便在舰上停放。尾部有全动式平尾,垂尾顶端有电子设备天线,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后机身腹部有着陆钩。

该攻击机座舱内有2个座椅,装有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低空飞行座椅可以向后倾,以减轻乘员的疲劳,轰炸领航员座椅在右侧,比驾驶员席稍后、稍低在座舱风挡前上方装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受油管;机内最大载油量7230千克。

该机机载设备非常复杂,如AN/APQ—148多功能雷达,能同时进行地形测绘和对固定或活动目标进行跟踪和测距,还可以进行地形跟踪:AN/ASQ—1 33晶体管数字计算机及接口装置,它能与雷达导航、惯性导航和多普勒导航设备,通信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配合工作;还有新的武器投放控制装置等。

二、美国A-7“海盗”攻击机

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行业,让海盗这个名词成为了海上打击者的代称。在中世纪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海盗演绎着无数惊心动魄的海战。然而,在海湾战争中,“海盗”A—7攻击机以别样的风采同样演绎着一次次精彩无限的空战。

“海盗”攻击机该机使用的APQ—126(V)是一部多功能雷达,有空对地测距、地形跟踪、地形回避、地形测绘、雷达信标、地形跟踪/地形回避、地形跟踪/地形测绘、电视和空中加油等九种工作状态。由得克萨斯仪表公司研制,可进行空对地搜索和目标截获,测定目标位置;测量目标斜距:可进行地形测绘、地形跟踪和地形回避:向姿态方位显示器和平视显示器提供俯仰指令信号;雷达信标导航。

它的机身左侧下方有一门20毫米M—61“火神”六管机炮,E型备弹1280发。机身座舱下方两则各有一个能挂227千克载荷的导弹挂架,一般只能挂空—空或空—地导弹(如“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机翼下共有6个挂架,可以选挂炸弹、核弹、火箭弹或电子干扰舱、机炮舱、副油箱等,靠内侧的挂架可挂1134千克的载荷,外侧的两个挂架均可挂1587千克的载荷。

另外,改装后的“海盗”攻击机有8个外部挂架。左右机翼下(固定部分)各有3个挂架,内侧挂架最大挂载能力为1134千克,中间和外侧挂架最大挂载能力为1587千克,机身两侧各有1个挂架,每个的最大挂载能力为227千克。

“海盗”攻击机是由美国沃特公司进行研制的,该机的功能十分全面,可进行空对地搜索和目标截获,测定目标位置:测量目标斜距;进行地形测绘、地形跟踪和地形回避;向姿态方位显示器和平视显示器提供俯仰指令信号;该攻击机机身左侧下方有一门20毫米M—61l“火神”六管机炮,E型备弹1280发。

机身座舱下方两则各有一个能挂227千克载荷的导弹挂架,通常情况下只能挂载空—空或空—地导弹。

A—7“海盗”攻击机是美国海、空军的主要装备。A—7是亚音速单座轻型攻击机,主要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纵深遮断任务。它是在事故率低,机动性能好的F—8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雷达信标用于航空管制,由机场航空管制雷达向飞机发出编码询问信号,根据每架飞机应答的编码信号进行识别,以指挥飞机安全起降。在导弹指令制导系统中,导弹上无线电控制仪就是利用雷达信标原理而工作的。它接收和回答能提供角度、距离和速度信息的信号,并形成控制导弹飞行的指令信息。

在海湾战争中,有40多架美国海军的A—7E舰载机参战,主要对伊拉克执行浅纵深遮断任务。现英国海军装备的A—7E正逐步被F—1 6的对地攻击型所取代。

三、美国AC-130“飞行炮艇”攻击机

越南战争时期,当时美军陆战队员面对着大量缺乏防护、但数量众多而零散的越南游击队、车队等目标显得忙于应付,它们急需一种火力强大、留空时间长的攻击机来进行空中支援i在这样的背景下,AC—130应时而生。

AC—1 30初期型号上使用从7.62毫米到20毫米的各种机枪机炮;并携带大威力的重磅炸弹,如用于铲除大面积丛林的重型BLU—82炸弹。近期的H型使用一门105毫米榴弹炮,改进自陆军的105炮,加装反后座装置;一门福博斯40毫米机关炮:两门20毫米M61六管加特林炮;有时加装一些机枪。U型则将25毫米炮换成了GAU—1225毫米五管加特林炮。上述武器均由先进的探测和火控装置控制,包括先进的多座火控雷达和热成像仪。右图中可以看到各种武器和巨大的光学和热成像观瞄吊舱。这些装置中包括侧视多模式攻击雷达,该雷达不但能够用于搜索瞄准目标,还能测算40毫米和105毫米炮弹的命中点,于瞄准点进行比较,随即同步对枪炮进行瞄准修正,提高命中率。

2004年2月,在AC—130上加装了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毒蛇打击”导弹,从而最终取代105毫米榴弹炮。“毒蛇打击”导弹由诺?格公司研制的BAT反坦克制导武器改进而来,装有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可攻击地面固定和活动目标。新改进的“毒蛇打击”导弹采用GPS制导并加装数据链,增强了远距打击活动目标的能力,射程在20~50千米之间,弹重与口径105毫米迫击炮的炮弹相同,但精度更高,杀伤力更强。诺?格公司还在市场上推销一种不带爆破装药的“毒蛇打击”导弹,执行非致命任务,使目标失去战斗力而不是将其摧毁。

AC—130重型攻击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为基础改进而来,人称“飞行炮艇”。美军的飞机设计师对C—47、C—119、C—130等运输机进行了改装,在机门、机舱侧面等加装搜索瞄准装置和枪炮,增加武器挂架,形成了“飞行炮艇”。

AC—130虽然稍显笨重,且在防空严密的情况下的生存率极低,但它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从越南战争期间,AC—130摧毁了1万辆卡车,支援了大量的地面行动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后来,经过进一步发展,AC—130装备了新型“毒蛇打击”导弹,采用GPS制导并加装数据链,从而使远距打击活动目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弹重与口径105毫米迫击炮的炮弹相同,但射击精度更高,杀伤力更是不容小觑。

四、英国美洲虎攻击机

“美洲虎”是英法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研制的一种近距离支援/教练机,原本仅有590千克载弹量的超轻型设计方案,但在英方的坚持下提高了性能规格,大幅度重新设计并演变成为今日欧洲上空的“美洲虎”超音速攻击教练机。美洲虎已在英国、法国及一些其他国家空军中服役数十年,期间经历了数次战火考验,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维护性,其出众的短场起落能力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可在半修整的跑道或公路上作短距离紧急起降。如今服役中的美洲虎已经历了数次技术升级,将在未来的英国空军和印度空军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能完成多种对地攻击任务,该机除了配装2门30毫米机炮外,机身和机翼下的5个挂架还可携带各种自由下落、慢降和集束炸弹、空对地火箭、反辐射导弹、战术核武器、侦察吊舱等。与一般战斗机和攻击机不同的是,该机在机翼上方增设了一对新颖的翼上支架,以携带2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加强飞机的空战自卫能力。

“美洲虎”攻击机装有仪表着陆系统、敌我识别装置、多普勒雷达、双陀螺惯性平台以及激光测距仪和目标标识仪等先进的机载设备。

1975年,西班牙将西撒哈拉交还给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但是当地的武装组织——人民解放阵线认为,该地应该交给他们,而摩、毛两国又不相让,于是爆发战争。随后法军介入,美洲虎进驻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为适应沙漠环境,美洲虎被重新喷上沙黄、褐色迷彩,1977年12月起开始轰炸人民解放阵线武装。

美洲虎在首次实战中表现上佳,对沙漠环境的适应能力好,易于维护,出勤率高,且能在非洲的粗糙跑道上起降,因此名扬天下。

军用飞机的研制历程常常很曲折,美洲虎也不例外,其诞生甚至经历了更错综复杂的过程。1957年,英国国防大臣桑迪斯有这样一个观点:有人驾驶作战飞机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属于导弹。因此,许多有前途的英国飞机发展计划被取消,英国皇家空军的军官们开始担心失业问题,桑迪斯从此被视为摧毁英国航空工业的罪魁祸首。直到1960年事情有了转机,英国才重新思考战机问题。

但是英国国防资金短缺,无奈之下,英国人将目光投向了对岸的法兰西。此时法国空军也在寻求一种能担负攻击任务的教练机,“美洲虎”便由此诞生。

五、美国F/A—18“大黄蜂”攻击机

F/A—18“大黄蜂”攻击机是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攻击机之一,是主要针对在航空母舰上起降而开发的。

1972年,通用动力公司与诺斯洛普公司在美国空军发展轻型战机计划中获得最后竞标权,分别发展了YF—16与YF—17两种原型机,并对其进行—系列测试,YF—16最终中选并发展成著名的F—16“战隼”,但遗憾的是YF—17不幸落选。

1974年,美国海军的空战战机计划开始实施,由于美国国会要求海军必须从空军的这两架竞争者中挑选,两大集团无法避免地在此对峙。但是,由于双方都没有承包制造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经验,因此,诺斯洛普公司与制造海军飞机经验丰富的麦道公司合作,以YF—17为基础开发出海军版的原型机,打败F—16的舰载机版本。

刚一开始,该团队打算开发出战斗机版的F—18与攻击机版的A—18,以此对海军陆战队的F—4与海军和陆战队使用的A—7与A—4攻击机分别予以取代,但海军方面则认为这两种性能要是能够结合在一起就会更加完美,最后的结果是二合一变成一机两用的F/A—18。

F/A—18在外形上很大程度地保留了F—17的基本结构,如双发动机、双垂直尾翼与大部分的机身架构等,不过在机体结构、航电系统和动力系统等方面,都是一一重新进行研发并配置的。

F/A—18的主要武器为1门20毫米机炮,备弹570发,共有9个外挂架,两个翼尖挂架各可接1枚,AIM—9L“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两个外翼挂架可带空对地或空对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和AIM—9“响尾蛇”导弹;两个内翼挂架可带副油箱或空对地武器;位于发动机短舱下的两个接架可带“麻雀”导弹或攻击效果照相机和红外探测系统吊舱等;位于机身中心线的挂架可技副油箱或武器,F/A—1BC和D型还可带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幼畜”(又称小牛)空对地导弹。

F/A—18家族中最先进的机型是绰号“大黄蜂”的单座F/A—18E和双座的F/A—18F。这两款机型虽然延续了最初F/A—18的设计概念,但是这两款机型被彻底重新进行设计过,并换装了新型的F414发动机,是目前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最主要的对空与对地攻击用机种。

F414是通用电气公司为满足美国海军对F/A—18“大黄蜂”战斗机最新发展型F/A—18E/F的要求而设计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它以该公司的F404和F412为基础,因此曾被称为F404的ll型推力增长型。1991年开始研制。1993年5月20日首次试车。于1995年12月首次试飞,1998年定型并交付首台生产型发动机。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F/A—18E/F最显著的改进是雷达反射面积减少约10%。虽然不能与新一代的F—22等隐身战机相提并论,但已经将敌机锁定的有效距离大大减少,即使被锁定也能够比较容易地逃脱,这使得它被击毁的概率大为减少。除此之外,其武器挂载点的数量较以往也有一定增加,并且可外挂多达5个副油箱,这一设计除了可以对作战半径进行延长以外,甚至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空中加油等任务。

六、美国F-117A“夜鹰”攻击机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海弗兰”的隐形战斗机研究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五家合同商参加。起初,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并不在此次的竞选之列,理由是该公司对现代战斗机的设计经验比较缺乏。

然而,洛克希德公司具有较强的实力,而且在隐形飞机的研究上领先一步,因此,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跻身“海弗兰”计划,并最后在原型机的竞争中战胜其他对手,赢得此次竞赛。

20世纪70年代中期,

“海弗兰”计划先对两架小型原型机进行可行性试验。这两架小型原型机装两台发动机,采用看起来十分怪异的多面体外形。

“海弗兰”原型机的放大型就是F—117A攻击机,由洛克希德公司在1978年“臭鼬工厂”进行研制。研制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第一架样机进行成功试飞后,洛克希德“臭鼬工厂”在1982年8月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飞机。美国军方对F—117A攻击机情况一直进行保密,直到1988年11月,该机的照片才首次进行公布。

1989年4月,F—117A在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公开面世。

F—117A是一种高亚音速的战术飞机,装2台F404—GE—FID2涡扇发动机。总体说来,该机具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外形奇特,二是机载武器和设备通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