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射速之王——机枪
7006200000008

第8章 重机枪(1)

美国重机枪

世界上第一种现代意义的机枪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于1883年研发。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有手动式的机枪,使用手动来提供上膛、击发、退膛的动力,其代表作为加特林机枪。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西拉姆·马克沁发明全自动机枪。

一、美国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该枪于1883年研制成功,1884年问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得到了普遍运用。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是轻武器在800余年的发展史中,继火药发明后最壮丽的一次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基于美国在19世纪末期的工业水平,美国工程师海勒姆·马克沁以一台铣床为主要设备,买来一些枪管,依靠自身非比寻常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并随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枪管的后坐自动射击原理。最终,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只有一根枪管,不需要任何外力推动,利用枪械发射时火药气体产生后坐力的原理,通过特殊的曲肘式闭锁机构及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使机枪开锁、退壳、传送子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顺利完成。

马克沁重机枪的枪体采用水冷方式,为因连续离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从而实现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该机枪可单发也可点射,射速极高,可达到扣动扳机、子弹喷涌的战术效果。它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可支持机枪连续射击。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应用于实战,是在1893~1894年的非洲。在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的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人进行的战争中,英国一支50余人的小分队凭借着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

冲锋。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军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威力和可靠性都优于日军使用的机枪。特别是在其中一场战斗中,俄国人首次使用带防盾的索科洛夫轮架马克沁重机枪,在战场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美国加特林重机枪

加特林重机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该枪又被译为“格林机枪”、“盖特机枪”,它是由美国枪械设计师理查·乔登·加特林于1860年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枪,并于1862年获得了专利权。该枪最初被定名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可以说,加特林重机枪堪称现代机枪的先驱。19世纪时,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美国的枪械设计师们才开始手动机枪的设计。后来,一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队的重视。加特林重机枪于1866年正式被美国军队列入制式装备中。该武器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当时世界各国军队的广泛关注,后来传入中国,1881年中国开始大规模仿制,并先后配备给中国清政府的北洋陆军及北洋水师。

加特林重机枪采用手把摇动6~10个枪管围绕轴心转动,使枪体产生猛烈的火力,用以对敌攻击。早期的加特林机枪结构较为简单,运用独立的手摇转柄,当各枪管依次旋转到“12点钟”的位置时击发,这样的设置对提高枪体射速和枪管散热都极为有利。在每根枪管回转一周的过程中,与枪管相应的枪机在旋转体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以此来顺利完成输弹入膛、闭锁、击发、开锁、抽壳等一系列动作。经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旋转能源来自于外部的电动机能量,或内部的弹药气体压力。这种外力方式多被西方国家的军队所采用,而内力方式则多被当时苏联阵营国家的军队所采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在越南战争期间对加特林机枪进行改进,在20毫米机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转管机枪,即米尼岗M134。

加特林重机枪在近代仍有所发展,该枪以电子系统运作,并广泛应用于战斗机及攻击机等大型军用飞机上,其口径也比早期的枪管口径大得多。如今,加特林机枪已成为运用加特林机枪工作原理运作的多管机枪及机炮的总称。加特林重机枪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并在百年战争的洗礼下成长起来。

三、美国勃朗宁M1917机枪

M1917机枪是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于1910年设计的一种水冷式重机枪,但直到1917年才得到军方的青睐,并获得1万挺的订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该枪共生产了56608挺。此外,M1917式机枪曾被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民国十年(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枪。

M1917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弹击发后,枪机和枪管只共同后坐一小段行程,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的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枪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枪机开锁,脱离枪管节套,单独后坐;枪管节套在惯性作用下向后运动,一方面压缩枪管复进簧,一方面迫使加速机构后转,促动枪机加快后坐速度,继续压缩复进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继续改进,改进后的型号M1917A1重机枪于1936年成为美军制式武器。

四、美国勃朗宁M1917系列机枪

勃朗宁M1919系列机枪是在笨重的勃朗宁M1917水冷式机枪的基础上改进的,它去掉了M1917枪管上外罩的水筒,将水冷式改为气冷式,重量大幅度减轻,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改进出M1919系列机枪,比较著名的是M1919A4、M1919A6。该系列机枪尽管不够完美,但足迹还是遍布世界各地,直到1980年代,仍被许多国家的军队装备。

性能数据(M1919A4):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044毫米;枪管长:610毫米;枪口初速:860米?/?秒;理论射速:400~500发?/?分;有效射程:1000米。

一战期间,美军意识到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间,对步兵来说也太重了。因此在M1917的基础上,首先改进出了装备在坦克上的M1919和M1919A1。后来为了给步兵开发一种气冷式机枪,又在M1919A1的基础上改进出了著名的M1919A4式机枪。

M1919A6式机枪是根据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紧急需要在M1919A4的基础上改进的,两者枪身结构几乎一样,大部分零件可以互换。

性能数据(M1919A6):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346毫米;枪管长:610毫米;枪口初速:792~823米?/?秒;射速:400~500发?/?分。

美国勃朗宁M2HB重机枪:机枪型号:M2HB;研制国家:美国;机枪口径:12.7毫米;服役时间:1933年。

越南战争结束后,M2HB陆续配装在了悍马高机动越野车和巡逻艇上,成为地面和海上的多用途支援武器。在电影《黑鹰坠落》中,在美军悍马车上的M2HB有着精彩的表现。

M2HB重机枪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重机枪之一,从1933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79个春夏秋冬,目前依然为50多个国家所装备。

M2HB式重机枪的研制可以追溯到第一交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美国勃朗宁进行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研制,并于1921年定型,命名为M1912式12.7毫米机枪。由于该枪使用水冷式枪管,所以重量极大,非常不适宜于运动作战。后来美军对该枪进行了多次改进,在1933年又研制出了使用重枪管的M2重机枪,该枪被命名为M2HB。

M2HB既可以高射,也可以平射,还可以装在车辆、飞行和军舰上使用,由于采用了12.7毫米大口径,所以该枪的威力也极大。

M2HB重机枪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针起落式闭锁,结构非常独特。该枪长为1.65米,枪管长1.14米,重量高达39千克,加上三脚架为58千克。

M2HB重机枪使用的是12.7×99毫米弹药,具有弹道稳、射程远的优点,其射速为150~550发/分,初速93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远达1830米,不但可以攻击地面人员,而且对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和轻装甲车辆等目标有极大杀伤力。

M2HB重机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便开始服役,当时主要作防空机枪使用。但是也可以换装M3式脚架用于对地面火力压制。M2HB重机枪在服役的数十年间,随美军征战在几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重机枪之一。直到目前,还有数十个国家装备着该型机枪,其中多数为西方国家。

M2HB重机枪参加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柬越战争、英阿马岛之战、美军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索马里内战、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

现在装备有或曾经装备过M2HB重机枪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智力、比利时、巴西、印度、西班牙等。

五、美国米尼岗M134机枪

M134机枪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越南战争期间研制的以“火神”20毫米机关炮为基础的6管航空机枪,发射7.62毫米步枪弹,被命名为“Minigun”,音译为米尼岗。

M134机枪射速极高,可靠性十分出色,由于使用外部电源驱动枪管转动,完成供弹、击发、抽壳等动作,因此不受枪弹发火性能的影响,少数哑弹对射击没有任何影响,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射击,可靠性为20万发,最低寿命150万发。M134的理论射速为6000发?/?分,相当于普通机枪的10倍,因此有人把它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