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小荷尖尖
7019500000034

第34章 壮侬互动:现象与动因——以那坡县平孟镇念井屯跨国民族为例(3)

本研究的调查点定在广西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念井屯,该屯在中越边界121、122、123号界碑附近,与越南高平省保乐县常春社、通农县还烟社相邻,两国边民彼此之间往来非常密切,互相通婚、亲属分属中越两国的情况很多。此屯内有驻军和边防派出所,有学校、供销社、粮所等单位,更有一边境互市点,是中越两国群众经商往来、洽谈生意的边境贸易点。在此调查便于了解中越边境跨国民族互动情况和到越南一侧调查。

本文以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在方法论上主要采用巴特的族群——边界理论,同时还部分采用了族群认同的“原生论”和“场景论”的观点。本文分析的基本思路是:

1.念井村的中越跨国民族是如何互动的?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些互动是如何产生的?

3.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如何随情境发生变化的?

(第二部)分田野调查点的背景资料

一、地理位置

中国广西那坡县地处桂西边陲,东邻靖西县,西、北连云南省富宁县,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河江两省,国界线长206.5公里,居广西边防七县(市)陆地边界线之首。境内山势巍峨屹立,奇峰峻岭构成祖国边陲的天然屏障,共有平孟、百南、百省、百都四个乡镇与越南毗邻,壮、汉、瑶、苗、彝五个民族跨境而居。我方边境的村屯与越南边境的村屯最近的相距250米,最远的25公里,其中平孟镇的平孟口岸是中越边境贸易活动的重要口岸之一。

(一)平孟镇与平孟口岸

平孟镇位于那坡县南部,驻地平孟圩,海拔260米,为全县最低之地。距那坡县城78公里,东邻靖西县南坡乡,南毗越南高平省的河广县与通农县,西与百南乡接壤,北与百合乡相连。

平孟口岸位于中越边境114号界碑中国一侧,是平孟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与越南河广县接壤,距越南高平省省会所在地40公里,距越南首府河内200多公里,有公路直通越南。平孟口岸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市,农历每月逢三、逢八为圩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以后,平孟就成为中越边境重地。由于交通方便,平孟口岸成为中越边民的主要贸易点,市场活跃、繁荣,素有“小香港”之称。现在的平孟口岸属于国家二类口岸,辐射面由原来1省3县(高平省的河广、通农、保乐)发展到6省两市13个县,成为我国云南、贵州省及桂西南和广西省通向东南亚各地的重要口岸之一。

平孟全镇总面积22550公里,现辖有平孟、孟达、弄汤、果梨、农信、那珍、念井、旧村、北斗和那万等十个行政村,其中念井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念井屯在平孟中越边境一线,在当地有“小台湾”的美称。

(二)念井村与念井屯

那坡县境内山高谷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故村落较小,二三十户为一个自然屯的居多数。念井村位于平孟镇西端的大石山区,属于典型的石山村,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共15个自然屯(包括了由那珍村和弄腊屯迁出的5户23人组成的坡曼瑶族新村)421户1960人,由念井、弄托、谷邦、岭隘、规劳、布王、吞达、弄兰、弄力、盎元、弄体、弄桑、弄坛等13个壮族自然屯和坡曼、西马2个瑶族自然屯组成。全村地势复杂险要,与越南的一省两县两社相接壤,即越南高平省通农县还烟社、保乐县常春社,边境线长24公里,管辖118号至124号共7块界碑,有11条小路直接通往越南,是那坡县边境线最长、界碑最多、争议最多、最复杂的边境一线村。

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念井屯,位于123号界碑附近,距离123号界碑3公里,是通往越南的弄替山、盎烟山、西马山、下青山的十字路口,坐落在青山环抱的谷地中。从那坡县城厢镇汽车站每日有两班客车直达念井屯(68公里环山公路,需两个半小时),沿沿边公路而行28公里可到达平孟镇,距百南乡圩场25公里,距北斗圩场16公里。念井屯内驻有军警,有学校、供销社、粮所、卫生站、养路站等单位,还有一边境互市,是中越两国群众经商往来,洽谈生意的边境贸易点。农历逢五逢十出一次圩日,念井边贸互市点总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划破寂静的山谷。

二、生态环境

那坡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中部、南部土山连绵起伏,北部石山重峦叠嶂,南热北凉、雨量南少北多、干湿季分明,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平孟镇境内,年平均气温20.9℃,年降水量1551.2毫米,夏长冬短,光照充足,极少霜,为炎热河谷气候,有得天独厚的营林条件,元朝有诗赋云:“洪荒距今几万代,人间尚有草味在;我行远到交趾边,放眼忽惊看云海。山深谷邃无田畴,人烟断绝林木稠;禹刊益焚所不到,剩作叶箐森遐陬。”念井屯所在的念井林区,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这里的地下水资源也相对充足。

(一)天然林植被

念井林区多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季雨林过渡地带,海拔300~800米以下地带残留的天然植被很少,只有在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的山地还保存着部分天然森林植被。森林中的上层林木以壳斗科树种占优势,如红椎、南岭栲、罗浮栲、青冈、岭南青冈等,与厚壳桂、黄果厚壳桂、木荷、鹅掌柴、黄杞、阿丁枫等混生,林内还有大藤本、鱼尾葵、树蕨等,呈雨林特征,天然林多药用植物,如夏枯草、益母草、金银花、鸡血藤、金不换、千金拔、两面针、土当归、走马胎等。近几年来,由于耕地紧缺,一部分的热带原始森林被破坏,如118号界碑附近的坡地,笔者就目睹了大面积雨林被毁。现在我方这边的中草药基本被采光了,而对面的越南山更高林更深,草药还很丰富,所以仅念井屯就有三人从事收购草药这一行业。

(二)枧木混交林

枧木是国家二类保护珍贵稀有树种,当地人称铁木。那坡县枧木混交林木主要分布于平孟、念井、那珍、上盖、那布、面良、弄化、智合、善合等地石灰岩山地。念井、那珍一带分布密集,是主产区,主要的混生树种有广西山竹子、金丝李、榔榆、新樟、野萍桉、斜叶榕、黄葛树、构树、香椿、青冈、石山樟等,在枧木分布线的上方还有柏树、黄杉树种等。据村民说念井村弄力屯曾有一株枧木高约40米,只有大人才抱得住树干,群众称为“枧木王”,但在1988年被盗走。念井屯那些旧的杆栏房全是用枧木建造的,村民们得意地说两三百年都不会坏。123号界碑附近的西马瑶族屯,原先有一大片的枧木林,但现在仅剩一棵孤零零的老枧木站在村口,这棵老枧木还是为了警示子孙才得以保留的。

(三)念井泉

念井一带的石山,地质多属石灰岩,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水源很缺,很多自然屯都缺水,枯水期一般为3~4个月,有时多达半年以上,有“滴水贵如油”之说。但位于念井屯西面100余米,海拔840米的念井山上有一口岩溶区天然井,井分2层,深约20米,第一层约10米,第二层约10米,无河流补给,雨季井水满出井口,旱季仍维持第一层,特旱才降至第二层,泉水清冽可口,冬暖夏凉,可供1000人和300头牲畜饮水。念井屯每户都安装供水水柜,枯水季节让其他村屯羡慕不已。这里50年代驻扎部队,60年代因缺水搬到那珍村,1977年接了水管后又搬回来。笔者爬上念井山看到念井泉潺潺流水,想起冬季西马泉那干涸皲裂的样子,“饮水思源”四个字油然而生,这恐怕就是念井村得名的来历。

三、族群构成

按我国的民族划分,并参照越南的民族划分情况,念井地区(包括对面的越南)的族群构成可分为:

(一)壮族

壮族是那坡县的主体民族,旧谓“土人”、“土著”,大约占人口的90%左右,遍布全境。以语言分类,有布壮、布央、布侬、布锐、布依、布敖、布省、布决、布峒、布佣、隆安、炸州等方言。

念井村有13个壮族自然屯,念井屯的壮族自称为“布侬”。笔者的东家农忠日说,整个念井村有七八种不同的壮音(土话),越南一侧的保乐县常春社音多为三、四调而通农县还烟社音多为一、二调,他能根据音调判断越南人来自哪个屯。念井一侧的“布侬”在越南称为侬族,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壮族的布侬支系,是从中国迁过去的。念井这里没有自称为“布岱”的壮族,越南一侧的“布岱”一般逐田而居,越南官方称为岱族。念井屯有农、黄、黎、陆、徐、李、罗、王等姓氏,其中农、黄、黎是念井屯的大姓,莫姓是从百南乡来上门的,许姓是从那珍村迁来的,王姓来自靖西吞盘,李姓、罗姓则是从外面嫁来本屯的,陆姓是从外面上门的。农姓占了念井屯62户人家一半以上,对面越南的侬族也多为农姓、黎姓、黄姓。据笔者的东家介绍,念井屯农姓的祖先来自山东省(祖谱早已丢失),他是根据对联大概得知先祖从山东曲阜迁到广东马草街,后由靖西安德乡来到念井,当时自称“归顺侬”。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来自万承,称“万承侬”(据范宏贵教授考证“万承”其实指防城),“归顺”也好“万承”也罢,他们和越南一侧姓农的布侬一样都是侬智高的后代,每年三月三念井的农姓家族扫墓还一块儿祭侬智高。前几年靖西安德乡曾发过邀请信,请念井村的农姓去祭侬智高,每个人交50元钱,本来念井农姓约越南姓农的布侬一起去的,后来他们嫌路远而放弃了,念井这里的农姓干脆也不去了。

(二)瑶族

西马和坡曼两个都是瑶族自然屯,其居民都是大板瑶,西马屯部分瑶族在越南排华时期被越方赶回来,自卫还击时又跑到越南去,有五户在越南由于没有户口又被赶回来,现在123号界碑处共有9户人家居住,政府为他们建造了新房子,再也不用过山了。118号界碑附近的坡曼瑶族新屯至今还有不少空房,因为126号界碑附近的那珍村弄腊屯还有5户不肯搬迁,主要的原因据说是不习惯住118号的坡地,也不舍得丢掉原先种下的玉米。越南一侧的瑶族也是大板瑶,也会说壮话,念井村民说大板瑶的瑶话里已夹了不少的壮话。在念井,人们一般不说西马屯或坡曼屯,只说123或118,来赶念井圩日的越南瑶族,大家就说是118对面的或123对面的。

(三)其他族群

经常有自称为“蒙”的苗族赶念井圩日,他们来自百南乡对面的越南村屯,越南布岱(岱族)来赶念井圩的比瑶族少,多是去赶平孟街。念井这里的汉族则是边防派出所的干警和驻军的士兵们,他们跟当地的老百姓关系很好,笑说自己是念井这里的少数民族(笔者不把他们当成是参与互动的族群成员)。

如果按我国各民族的支系分类,念井地区的族群构成可分为:布岱、布侬(布侬按姓氏又可分为农、黎、黄三个族群)、大板瑶、蒙(苗);如果按国家名称分类,念井地区的族群构成就只有中国人和越南人;如果按两国民族来分类,念井地区的族群构成就为:中国的壮族、中国的瑶族、越南侬族、越南的岱族、越南的瑶族、越南的苗族,而笔者在诸多的族群关系中,则重点探讨壮族与侬族的互动关系。

四、经济状况

念井村处于群山环抱之间,15个自然屯被崇山峻岭分割为一个个散落的“族群岛”,除在中越边境124号界碑附近的弄桑屯未通公路外,其余14个村屯都已经通屯级公路,极大方便了屯与屯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农业

念井村是典型的石山地区,耕地总面积868.5亩,人均0.44亩。这里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山坳被一小块一小块地开垦出来,连乱石土堆也没有放过,除了弄坛等几个屯旱地集中连片、平坦一些,能种植木薯、花生等经济作物外,其他的分布相当零散。土地承包到户时,在念井屯每个农业人口(笔者的东家是村小学教师,他就没有分到土地)只分得了三分“望天田”(旱地)、3厘水田,单纯靠种地营生确实很艰难。前些年镇政府要求念井村发展马铃薯、烟草种植,但这里冬季少雨,“种出来的东西送都没人要”,虽然这里的石山适合种田东甘蔗(5~6斤/根),但那坡没糖厂,送到靖西又太远,所以念井村在经济作物收入这一块是空缺的。大家一合计干脆将水田改为旱地,发展玉米和黄豆的种植,然后将玉米、黄豆拿到北斗圩上换大米(1斤4两玉米换1斤大米,一斤黄豆换1.5斤大米),基本可以解决口粮问题。

念井人一年的农事安排如下:农历2月种玉米,农历6月种黄豆,11月种越冬蔬菜,南瓜苗是一年到头都间种其中的,可以说地尽其力。驻扎在这里的部队和派出所都要自己动手运土培土种青菜,否则在从前路难行时就不得不骑马到16公里外的北斗圩去买,因为念井这里的土地只有在不种玉米和黄豆的冬季,才有空地种植青菜,即使在冬季的街天也不一定有青菜卖。笔者在念井做田野期间正值夏季,去哪家吃饭总少不了南瓜苗和炒黄豆,有些村民在自家屋后种几丛芋苗或红薯藤,偶尔炒碟酸辣芋苗就觉得是人间美味了。笔者跟村民们说,如果在附近耕地较多的乡镇投资建造蔬菜大棚,不仅发大财,同时也解决了越南那一头边民的吃菜需求,马上就有人说找对面越南的布侬朋友合伙,种他们的地可省去租金,或者租布岱的田地,因为他们的田很多。

2002年平孟镇政府还为118号界碑附近的坡曼瑶族完成坡地改梯田23亩,驻地边防军为123号界碑附近的西马屯造地10.25亩,镇政府还为其种竹3600丛、金银花15000株,在边境树立了良好的瑶寨形象。

(二)林业及其他产业

那坡县传统的经济林主要是杉木、八角、油茶、玉桂等,但念井这里除119号界碑附近的规劳屯占据土山这种地形种些杉木、八角和间种生姜外,其余村屯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林,至多也就是在屋后种几株西贡蕉、鸡蕉、李子、番木瓜等自产自销,耕地较多的弄坛屯、布王屯还种荔枝、龙眼等果树。

念井圩上从没有鱼卖,笔者以为这里没有养过鱼,但据老乡们说五六十年代还有人利用山塘养鱼或发展稻田养鱼,在越南一方大受欢迎,但后来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现在念井山附近还有一个干涸的小山塘,笔者作补充调查时发现山塘已被改造成石灰池。前段时间笔者的朋友小黎打来电话告诉笔者,现在有外地的大老板给她投资2.5万元让她找对面越南的朋友养羊发展山地畜牧业,笔者想起121号、122号弄体屯、盎元屯及其对面越南的念农屯、弄密屯灌丛草场野草丰富,替她高兴之余,还交代她注意生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