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四季的太阳来形容四种血型:
明媚绚丽的太阳在春季,O型血就像春天的太阳让万物舒展,充满生气。
酷暑难忍的太阳在夏季,A型血就像夏天的太阳让敏感生物想找地方遮蔽。
天高气爽的太阳在秋季,B型血就像秋天的太阳可爱、安详。
昏淡温柔的太阳在冬季,AB型血就像冬天的太阳使人在严寒中感到温暖。
情绪漫笔
驾驭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的情绪,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一种控制能力。
首先谈谈驾驭自己的情绪。
当人们在生活中碰到了各种矛盾、挫折、不幸、情感陷溺和打击、前途渺茫和绝望等等问题时,情绪肯定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重则摧残身体健康,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意无意地在各种问题面前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把因情绪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生活中最常发生的就是矛盾,无论是家庭里的矛盾还是单位里的矛盾,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然解决矛盾的办法除了加强思想沟通、彼此自尊让步,甚至利益互让,也没有再多的办法了,而矛盾解决了,情绪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最忌讳的态度就是冷战,其结果只能使矛盾升级,小矛盾变成大矛盾,最后发展成敌对态度甚至敌对立场而再也无法解决。但是有时候矛盾错综复杂,头绪很多,一时半会儿不易解决,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能急于解决,而是找人倾诉,不但自己在诉说的过程中会渐渐理出头绪,而且倾听者也会对自己有一定的启发而使头绪渐渐清楚起来,同时自己心里的一团乱麻而造成的情绪负担也有人帮助分担了。“文革”期间搞派性,众所周知,搞派性时,最惯用的招数就是“揭老底战斗队”,从家庭出身到本人的过去历史,互相攻击。我的一个邻居因为卷进了派性也被搞的情绪很不好,但是她好像是学过心理学似的,把所有的问题和矛盾一股脑讲给丈夫听,经常还是晚上睡觉前讲,每次讲完了,就好像卸掉了思想包袱,立刻进入梦乡,结果害得她丈夫在一边苦思冥想睡不着觉。
人生道路上无论是学业的挫折还是仕途的挫折,几乎人人都有可能遇到,这种挫折对人情绪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遇到这种挫折时,不但要用一颗平常心来从战略上藐视而达到心态的淡定,更要对自己的潜质和能力不失去自信,尤其要懂得“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的”。所以在任何挫折和低谷中,都要坚持自己的事业而不失去信心,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革”时期,中科院的陈景润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多少知青在“文革”爆发时仅仅是初中甚至是小学的文化程度,而在胜利的“十月”前的黑暗年代中坚持自学,恢复高考后一跃跨进了大学校园,从此一路辉煌。他们都是自强不息、不相信“长夜难明赤县天”、在黑夜中懂得保持昂扬的情绪、随时迎接黎明到来的时代前卫。
亲人的猝死和永别,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不幸,白发人送黑发人,新婚配偶遭遇车祸,尤其是猝死,对亲人的打击因没有一个适应过程和思想准备,所以几乎所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会引起情绪上的失态,而嚎啕大哭对排解悲伤情绪是最有效的,由于永远不可能再哭出个结果了,在大哭过之后,时间或长或短慢慢就能从思想和感情上接受事实而情绪恢复常态了。
最难驾驭的就是来自情感的陷溺和打击,而大多数过来人都有很多经验。俄国文学家赫尔岑曾经说过:精力充沛的人,如果没有自己潜心钻研的事业,很容易在感情上遭遇重大陷溺或打击。往往情感上陷溺较深的人都是由于没有具体的事业做寄托,旺盛的精力都集中在感情上,所以一旦陷进去很难自拔。因此对于精力充沛的人来说,要做到不被情感左右,唯一的出路就是用事业来寄托感情,而不是用爱情和婚姻来寄托自己的全部情感,否则一旦受到感情或婚姻的变故,打击就会很严重。
如果一旦失恋、丧偶或者离婚的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排解,最有效的两个办法是转移和宣泄。转移的手段有很多:出门旅游、改变居住环境、听音乐、看电视等等。当然最有效的转移就是在失恋、丧偶或者离婚后,尽快找到另一个感情寄托,重新恋爱或结婚,感情的彻底转移,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悲伤和仇恨而无法自拔。第二个就是宣泄,听说有个什么“发泄公司”,专门提供给情绪受到影响的人到里边摔东西等各种破坏方式,来帮助他们走出情感的阴影,如果碰不到这样的“公司”,也可以因此得到启发,自己破坏点儿家里不值钱的东西来宣泄。不过有的人不是把痛苦发泄到破坏物品上,而是发泄到自己的亲人身上,这种宣泄方式是不能提倡的,因为转嫁到物体身上是可以的,如果转嫁到人的身上既是不理智的,更是不人道和残忍的。还有一种宣泄方法就是倾诉,找到知己、朋友、父母,把自己心里的苦楚诉说出来,效果也是和摔东西的效果一样好,而且还更好。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的名著《简·爱》中有句话:“报复是医治心灵创伤最好的良药。”对于被欺骗或被损害,所有诚实的人们都要勇敢地报复和打击那些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既为了医治自己的心灵创伤,更为了“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正直”,不能听任肆意膨胀的贪婪之心为非作歹。
再谈谈如何帮助别人调整情绪的技巧。
当仕途的遗憾或家庭的不幸造成了不良情绪时,很多人都有帮助别人排解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情绪形成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自然就不知道如何排解才能奏效,所以往往是事与愿违。
有个朋友说的好:“人与人的体力差距可能顶多是十倍的差距,一个大力士如果举得起200斤的物体,最没有力气的成年人提起20斤可是富富有余的;而人与人的智力差距可是成千倍都不止。”不用拿爱因斯坦和一个最没有文化的人作比较,就拿当年的清华三大才子之一的钱钟书的智商和一个现在勉强考上大学的本科生相比,了解钱钟书的人就会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智商的惊人差距。所以当一个人在当代中国这种社会结构中不得志、被埋没,就应该鼓励其自信,甚至可以找出很多大器晚成的电影演员、作家、画家等等引导和鼓励其发奋,而不是劝其与远不如自己智商的人相比,因为没有可比性,就好像一头被关进笼子里的狮子,劝其要像鼹鼠满意自己的地洞一样“知足者常乐”,结果只能把狮子激怒。
对于心里埋藏着深深的怨恨的人,最好的情绪开导就是为其指出光明的前景,充满了希望的心是不会永远装着怨恨的,就像失恋或离婚的悲伤和怨恨情绪,只要有新的感情寄托来替代和转移,用不了多久情绪就会恢复;又比如,一个重度烧伤者,如果不把屁股上的好皮割下来为伤处植皮,恐怕伤口永远长不好。
我有个朋友,儿子的女朋友在相好了块四年后提出和他分手,她儿子本人到还想得开,她却哭得整夜睡不了觉。我在电话里得知她难过的原因并不是对儿子的女朋友感情有多深,而是儿子身体有残,她多年来心里就觉得对不起儿子,这次也觉得儿子的恋爱失败就是因为她没有给儿子一个健全的身体,多年来深深的自责终于在这件事情上积淀到了巅峰。我劝她说:她的自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女朋友和她儿子分手绝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而且也绝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其他的一、二、三个原因,否则她怎么可能会和他好快四年。经过认真地帮她分析儿子女友分手的各种原因之后,她终于从深深的自责中解脱了出来,第二天睡觉就香了。在开导和疏导别人的情绪时,甚至包括帮助别人解决矛盾时,最重要的是要首先认真聆听别人的倾诉,然后真正动脑筋找到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千万不可自己主观臆断想当然,下车伊始乱发议论。总之,情绪的改善首先要找到症结所在,头绪再多也要找,找不到耐着性子也要找,只有找到症结,一切就真相大白,情绪也就水到渠成自然恢复了。
驾驭自己的情绪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理智,疏导别人的情绪时,靠的是智慧更是爱心。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十多年前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今我提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尝试着以“文艺是什么”为论据来阐述这一观点。
就艺术的审美标准而言,文艺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隽永而且颇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排除探究文艺的起源,文艺有四个意义:
一、文艺首先是对全人类共同崇尚的人性的宣道,是伸张正义和真理的武器。例如中国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小到街头的《放下你的鞭子》,大到冼星海先生的《黄河大合唱》,还有鲁迅先生不朽的战斗檄文,都是宣扬人性、伸张正义的优秀作品。
二、文艺是对历史的评说,是时代的痕迹。例如郭沫若先生的话剧《蔡文姬》,二月河先生有关清史的长篇巨著,还有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等,即评说了历史人物,又给人们留下了那些历史时代的印记。
三、文艺是人民群众娱乐和消遣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人们在工作之余休息时,基本上不是看电视看电影,就是上剧院听音乐或观看演出,而且艺术家在创作时,作品的观赏性强不强,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创作动机之一。
四、文艺是艺术家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抒发情怀和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既然是舞台和广阔天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必须提倡的,没有太大的必要担心作品是否健康、是否消极、是否正确而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任何作品都要经过时间的过滤,所有的作品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不是被淘汰就是成为不朽。就拿“八个样板戏”来说,人民群众对“四人帮”已痛恨之极,“样板戏”很自然会遭到排斥,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样板戏”并没有因历史和政治的缘故彻底被淘汰,许多精彩唱段传唱至今。
不仅在文艺方面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整个人文领域里,这个结论同样成立。尤其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无论政治信仰还是社会制度,都逃脱不了时间这个法官的审判。
就拿孔子来说,“五四”运动的口号不仅是“科学”和“民主”,还有“打倒孔家店”,因为孔孟之道是维护封建社会体制和封建思想的一面大旗,反“封建”必要反“孔孟”。然而在过了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国人发现并承认孔孟之道的很多论述是很有见地的,并在国际上已享有盛誉,人们已经能够全面并客观的评价孔子,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而从“坚决打倒”到客观评价孔子,花费了国人近100年的时间。
时间是试金石,但不是无条件的,往往需要付出惨痛和昂贵的代价,然而时间永远是最公正的。
回归读书
“今天的读者越来越感到读小说是一种消遣,不都是接受教训。茅盾的理念不是这样,他一直有着济世的梦想。小说可以消遣,也可以在济世里布道,那是个人的好恶。”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长孙郁在给一本书写的序言中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我的少年时代,曾经有个大朋友对我说:“我看小说就是消遣。”当时听到这话时,没有人知道我对这个大朋友有多崇拜,因为当时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作家都是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所以我读书时都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这些大师们讨教生活的真谛,探索繁杂的世界,为此我很早就开始记读书笔记,虽然书读得不是很多,认真回忆了一下,从小长到大48年的读书史,也只读了将近150本书,然而几乎没有一本书我能作为自己的消遣来阅读,因为每一个作者、每一本书对我来说都是知识的宝库,要真正读懂一个作者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而那个大朋友居然有能力和大师、作者们并驾齐驱,把知识的宝库看作消遣的场所,那他该多有知识啊!不要说当时年幼无知,就是现在我仍然保持着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像学生时代作课堂笔记,读书对我来说永远是做不完的功课。
我已经读了48年的书,同时也经历了坎坷与世态炎凉,知识的储量已经比小时候也多了很多倍,到了花甲之年,我已经可以很全面地来评价自己读书的目的了。我读书时,70%的目的是在探索人生,即使到了耄耋之年,我仍然会在书中寻找生活的答案,尽管到那时我已彻悟人生,我相信还是能够从书中学到新的东西,而余下的30%是欣赏,欣赏作者优美而简洁的语言,复杂而巧妙的构思,起伏而动人的故事情节。我觉得这样读书也符合作者的本意,一个真正成熟伟大的作家,他写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消遣和欣赏,而更多的是用他的笔,给世人留下他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痕迹,同时诉说作者的主张和观点,正像孙郁院长说的“济世”与“布道”。根据我的经历和经验,在当今这个浮躁不安、娱乐形式多样化的时代,仍然有不少人如饥似渴地读书,这些人多半不是酷爱文学,就是一个不俗而且有思想的人,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有人把读书作为消遣,因为当今世界消遣的方式太多了:电视、电影,音乐,跳舞,卡拉OK,棋牌麻将,旅游,逛超市,上网购物……这么多的消遣方式,有谁为了纯粹的消遣再去读书?
尽管我的爱好相当广泛,但是丝毫不影响我认真做读书的功课。不过我看书可不是没有选择的,首先是看精选世界名著,其次爱看有争议的书,另外个别名人的书我也看,比如我很喜欢崔永元的《不过如此》,文如其人,书写得既幽默诙谐又不失严肃的主题;我还喜欢看人物传记,比如《斯巴达克思》,一个不朽的英雄,既可以从他的传奇中获取智慧,又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居里夫人传》,一个为事业献身的典范,也是我一生奋斗的榜样和偶像。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人的时间和寿命都是很有限的,而书海无涯,所以为了提高读书收益的效率,必须学会选择性地读书,这是捷径。切不可烂读,否则是要走弯路的。
书从半个我引导到现在接近完整的我,使我在精神刚强与思想迷茫的矛盾中解救出来。书是我成长最初的摇篮,又是我漫长的探索航程上的灯塔。作家冯骥才说得好:“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旧世界要看书,创造新世界也要看书。
在书的影响下我走到了今天,只有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我从书中来,所以书才是我一生真正的归宿。
吾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