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刈麦集
7019600000027

第27章 断想(7)

曾经有个女人对我说:“当我还没有下产床,护士告诉我是个男孩时我就哭了。”从这个母亲的心态就能看出,她的目的很明确——养儿防老。的确到了晚年,一般来说女儿照顾父母都要更尽心些。但是众所周知,从交叉遗传的规律来讲,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儿子,尤其是大儿子,体形和头形、脸型轮廓虽然都很像父亲,但五官和性格,甚至思维方式和能力等实质性的都更像母亲,所以母子之间的沟通实际上要比母女之间的沟通更容易,反之亦然,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女儿,尤其是最小的女儿从外形很像母亲,但五官和实质性的都更像父亲,因此父女之间的沟通也更容易。如果那个母亲懂得这个交叉遗传规律,也就不会在儿子安全降生的大喜之际流下了无知的眼泪。

假如是我。

我会因为自己的生活中从此多了一个真正能够懂我心的亲生骨肉而乐此不疲。当然更多的儿子结了婚就容易“有了媳妇忘了娘”,这还要取决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精力多少和思想教育的水平,不过我可是见过三个为了父母而离婚的孝子,那都是因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曾经有个母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从来就没有给女儿报过任何课外班,更没有自己花丝毫精力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各方面兴趣爱好。她的指导思想是:是块料,不教自成才;不是块料,教也没用。结果她的女儿不但因为母亲从小不给予自己任何引导而埋怨,再加之母亲提出离婚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生的伤痛而记恨母亲。这位母亲不懂得人的智力都是需要开发和挖掘的,更不懂得人基本上分为三等:上等人不教自成才(极少数),中等人教了就能成不同程度的才(绝大多数),下等人打死也成不了才(极少数)。

假如是我。

不管孩子看上去是否聪明,从两岁开始就给他(她)念童话故事书,幼儿园起就开始教英文字母和单词以及简单的算术,为上小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是很有利于小学功课的,从上了小学就开始报班,同时报几个班,也可以分先后报班:书画、音乐、体育。这三类班中,一旦发现了最适合她(他)的项目之后,坚持上课,其他的班就不一定要继续了,因为集中精力学好学校的功课更重要,而且孩子还是要有自己玩耍的童年,不必搞得太累。无独有偶,乒坛巾帼女将张怡宁的父亲就是这样把爱女培养出来的。即使不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做父母的必须懂得:从怀上孩子那天起,就对孩子有了培养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就是孩子漫长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和引路人,父母是否懂得这个责任,是否称职,对孩子的一生前途起着足轻重的作用。

曾经的家教工作中,我分别遇到了两个孩子,在我授课的书房里,趁我出门打水的空隙时间偷了我抽屉里的钱,和他们的父母联系过之后,虽然都把钱悉数归还了,但是两位母亲好像满不在乎,根据我的观察,她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这点儿事不算什么。

假如是我。

我首先要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偷从我们这里偷去的不是钱而是信任”,更要认识到“大贼都是从小偷开始”,在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写一份书面检讨,将父母教育的内容通过写一遍加深印象,当然写完后就撕毁,让此事成为过去,还要在物质上有所惩罚,比如扣除一年的压岁钱,或者拖一个星期的地板之类的,总之对于孩子的错误思想和坏毛病一定要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

曾经见过四个母亲,她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主旨:和孩子搞好关系,不要得罪孩子,将来老了还要依靠孩子养老呢。在这样一个错误的思想指导下,第一个母亲,孩子从小贪玩不念书也不管,生怕伤了与孩子的感情,结果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第二个母亲,几乎家务活儿从不让孩子干,以此来讨好孩子,结果把孩子惯得自己都当妈了还又馋又懒;第三个母亲,孩子都大了还整天不务正业、到处交际、荒废学业,而父母对此熟视无睹,为的是保持一团和气,很聪明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放任,结果一事无成;第四个母亲,明知孩子的对象生活作风不正派,为了不和孩子发生争执,不予以制止,结果发展到那个对象伤害了孩子的心,以至走错了人生这一步,从此步步就跟不上了。当然这些父母也不完全都是出于私心才顺着孩子而不讲原则,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里边也确实是有感情因素的,但是根据我的观察,主要还是出自错误的指导思想。

假如是我。

我曾经在中学当过班主任老师,我的学生都非常听我的话,我的体会是要把每一个孩子的心思都摸透,当他们都发现了老师敏锐的洞察力的时候,就不会捣乱而听话了,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做父母的首先要对孩子的一生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不能仅仅为了讨好求和睦,放弃原则,在这个大前提下,一旦发现了孩子在学习、劳动、交际、谈恋爱等重要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一定要耐下心来,动脑筋进行说服教育,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只要动脑筋并且下了功夫,再顽固的孩子也会醒悟,尤其孩子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她(他)还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就起决定性作用的了,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会伤和气,更重要的是挽救了孩子的人生,而要做到耐心教育,既要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心和爱心,也要同时具备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生好比站在月台上,南来北往的车就在你身旁,如果跨错了一步,方向完全相反,对于即将跨错一步的人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人人都是有责任的,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我决不可能认领孩子,因为基因遗传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我也没有精力去花时间搞慈善事业认领孤儿,正如鲁迅在日本看到电影里,中国人在观看日本人屠杀自己的同胞时所表现出的麻木不仁让他震惊,意识到拯救中国人的灵魂比医治身体疾病更重要而弃医从文一样,我深知自己不但是个“性情中人”,更是“思想中人”,长期的磨难更让我真正彻悟了人生,我要用自己的笔来告诉人们更多的——

假如是我。

机遇与多米诺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成功的人一生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天赋,勤奋,机遇。”我很赞成这个观点,这三个因素少了哪一个,任何人都不会成功的,而机遇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季羡林先生年轻时曾在德国留学,想学习梵文,但是学费很贵,正巧有一所大学需要一个中文教员,他被聘用之后有了较高的收入,才实现了学习梵文的夙愿,后来成为全世界仅存的三十个精通梵文的专家,由于他的天赋和勤奋,自己又学了多国语言,并且著书立说,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学大师。他在晚年很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那个当中文教员的机遇,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就拿“反右”运动中的一件小事来说,某小单位开会,要根据中央划出“5%的右派分子”的精神定一名“右派分子”,会上大家一言不发,沉默了很久,有一个人起身出去上了厕所,就这样,这人上厕所的机遇,就当了22年的右派分子,这就是机遇决定了他的命运。

“文革”后期,成千上万的中学生上山下乡,家里有地位的,或者家里有办法的,陆续回城的回城,上学的上学,但是有的知青因家里没有办法,“文革”前又是小学文化程度,考不上大学,只得留在农村,1991年不是就有个知青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北京火车站二楼,身上绑上炸药引爆自杀了,这不就是生不逢时的机遇?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产生了效应,从那一年起,才有了全体知青一律回城的知青政策。

婚姻就更才是机遇决定的。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讲的,婚姻是一个错位。孔子云:“四十而不惑。”也就是说,过了四十才能真正看清社会看清人,可是有几个人是过了四十才开始谈恋爱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生理上成熟而思想还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了,所以我很同意“婚姻是撞大运”这种提法,是因为婚姻几乎都是在人的生理年龄与思想成熟的错位的状态下决定的。

婚姻和事业的关系也是很紧密的,大量的数据表明,事业和婚姻往往是成反比的,事业有成的人往往家庭不幸,家庭稳定的人往往事业一事无成,这里有机遇的问题,也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原因,往往是顾此失彼。

人生就像按照等距离安排好的多米诺骨牌,如果第一张骨牌没有推倒,人生是简单而美丽的,如果一旦第一张骨牌被推倒,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将是无法控制的,如果不是“文化革命”的十年浩劫,全中国几乎所有人的历史都要被改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的十年浩劫就是这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它的后遗症也是持久而冗长的。

天资决定命运

不知何许人提出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论点,这就给遭遇迫害而不幸的人找到了理论根据——你自找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和怀疑这个论点能不能成立,我怀疑的根据是: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经过认真在头脑里寻找历史舞台上的正剧和悲剧人物,我得出了一个自己的论点——天资决定命运。

根据《马克思的青年时代》这本书中描写,他年轻时的身材很不好,上身长下身短,相貌也平平,然而燕妮的父亲发现了马克思的天资超人,就让自己的女儿燕妮和马克思交往,后来才有了马克思的幸福家庭;恩格斯也在结识了马克思以后,发现了他的天资,所以才无偿资助他的事业。马克思之所以遇到两位伯乐成全了他一生幸福,就是因为他非凡的天资,他才有了成为历史正剧上的一位主角的命运。

中国宋朝的文天祥,明明已经沦为元朝的阶下囚,留他杀他都不在话下,可是由于文天祥不但是大宋朝廷的状元宰相,而且是朝上朝下、朝中朝野举足轻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这就足以说明他的天资非凡。元朝开国者非常清楚,如果将他劝降成功,这对元朝朝廷会起重大作用,如果不能将他劝降而留着他,是对元朝朝政的一个威胁,所以才三番五次,软硬兼施,先是派已投降的宋朝大臣来劝,接着又是让不明真相十六岁的宋朝小皇帝来劝,然后又是元朝第一宰相亲自来劝,最后将他所有的仆人都离开他,让他自己生活了四年多,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之后将他处死,只留下《过零丁洋》这千古英名: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果不是他的天资非凡,文天祥就不会有他悲剧的人生命运。

众所周知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成立最早、在所有大学中间唯一坚持到现在的天才少年班,几乎所有从这个班里毕业出来的学子,后来不是当了科学院院士,就是公司董事长、经理、中层行政领导等担当重任,总之几乎个个都有出息,然而,宁(某)(记不清名字),当年入学时是班里最小的,14岁就以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科大少年班,他酷爱天文学,但是科大没有天文系,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而南京大学又没有少年班,无奈,学校领导看他这么聪明,就安排他学了物理,而他不喜欢物理,当然就不可能学好。毕业之后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只好皈依佛门,当上了法师,这就是一个天资太强的人的出家命运,如果他是一个甘为平庸的人,他是绝不会出家的。

以上这三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天资决定命运”吗?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天资出众的人生,不是正剧就是悲剧,绝无第三条路可走,天资决定他绝不会仅仅坐在人生舞台的观众席上,平庸地观看舞台上的表演,他不是上台参加演出,就是被剧院管理者无情地赶出剧场,连观看的资格都被剥夺了,因为他们容不下他的天资。可见,真正决定人生命运的是天资而不是性格。历史上恃才罹祸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不仅艳女多薄命,天才也是命途多舛。

“一见钟情”的背后

当有人开始把眼睛比作心灵的门窗,“一见钟情”便应运而生,而仅凭“一见钟情”来决定婚姻的人们纯属是撞大运。很少能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原因在哪里呢?

爱情是什么?不是共同的外貌,共同的特长,就连共同的事业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思想与品格的共鸣,有了这两个共鸣,爱情才能海枯石烂永不变。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丈夫平静地生活了八年,她误以为它们之间有爱情,所以默默地分担着家庭的债务和责任。当有人报复她丈夫,让他知道了娜拉为了给丈夫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借了钱,丈夫便不分青红皂白大发雷霆,骂她下贱无耻,是毁了他前途的罪人,后来债主自动退回借据,风险一消失,丈夫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存,娜拉看清了丈夫自私渺小的市侩品格,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他们的“爱情”结束了,婚姻也就结束了。有人说:“因为误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很精辟,此言不是说明“一见钟情”往往是个误解,一旦了解了对方,“爱情”就消失了。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也是“一见钟情”的牺牲品,更是政治经济地位联姻的牺牲品。安娜的丈夫是个大官僚,她自己也是皇室后裔,相差二十多岁的老夫少妻没有爱情,必然与渥伦斯基“一见钟情”引起“红杏出墙”。不幸的安娜先是成了包办婚姻的殉葬品,又被“枪打出头鸟”,成了婚外恋的众矢之的,而她与渥伦斯基又没有爱情,只是一时的激情,激情的烈火一灭,“爱情”就随之消失了,在舆论和失恋的双重压力下,安娜的出路只有一死百了。此情不是可以说明“一见钟情”往往只是一种激情,而不是爱情。

托尔斯泰《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中的男主人公、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都是“一见钟情”不同程度的受害者。既然“一见钟情”如此不可靠,奉劝还没有配偶的青年男女在择偶时,坚决拒绝“一见钟情”的偶遇和相亲,要在同学中、同事中择偶才稳妥,尤其大学时代择偶的婚变和不幸概率是最低的,因为有足够的机会、条件和时间,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和品格,而且各自都相对成熟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共鸣,只有共鸣产生的爱情才是最可靠的,风险最小的。

没有这样条件的青年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争取做到宁缺勿滥,否则结了婚的痛苦和烦恼还不如个单身贵族来得轻松。我有个朋友就理智地接受了教训,在经历了相亲“一见钟情”的被骗离婚后坚决拒绝相亲,坚持自己物色新配偶,条件再好也不见面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