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
7020000000029

第29章 巴菲特投资原则的运用(7)

1984年,弗瑞迪·麦克发行特别股给联邦住宅贷款委员会(FederaI Home Loan Board)的会员,也就是说联邦贷款委员会的会员成为提供弗瑞迪·麦克资金的来源。然而,股票的所有权却受限于会员。经过几年之后,因为股票不能反映公刊的潜在价值。弗瑞迪·麦克决定在纽约股票市场公开上市,提供股票供一般大众认购。

(三)股东权益报酬率

相互储金公司的董事长查理·孟杰,正确地计算出弗瑞迪·麦克优于传统的储贷公司。因为弗瑞迪·麦克赚取可观的手续费用与差价,并且同时也避开了利率风险(公司保有小量抵押投资组合)。他注意到:弗瑞迪·麦克比前10%的顶尖储贷公司更好。

显然地,管理部门使用公司的保留盈余,增加每股盈余,也为股东们带来财富。

该公司从1986年底至1992年底,共计保留盈余为每股1.00美元,每股上涨了2.05美元,由原先1986年的每股1.24美元,到1992年底已戚长为每股3.29美元。我们可以由此计算出,每股11.00美元的保留盈余,至1992年扣除公司营利税后的报酬为2.05美元,相当于18.6%的报酬率。

弗瑞迪·麦克的资产报酬率在平均水准之上,故能够赚取高于平均值的利润,巴菲特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就资产报酬率而言,美国公司过去30年来差不多都维持在12%。在资产报酬率上,弗瑞迪·麦克公司过去6年来的表现如下:

年度资产报酬率

弗瑞迪·麦克公司过去7年间平均的资产报酬率为22.3%。但比平均值更为重要的一项事实是,该公司在普通股上持续地有高获利,这表示管理部门在分配保留盈余及发展事业上,表现杰出。

(四)决定实质价值

所有大笔的营收,可能有绝大部分必须支付在公司持续性的支出以维持公司主要事业的运作。

弗瑞迪·麦克公司的主要事业是融资贷款,所需要的主要设备本来就微乎其微,更别说是研发费用了。公司维持良好的营运状况不太需要什么扩张计划,同时也不需要耗费大笔资金更新公司的厂房或是设备。

1992年4月,弗瑞迪·麦克以一股分割成三股的比例分割其股权,现在该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达1.8亿股。1991年,柏克夏曾经增加它的弗瑞迪·麦克持股。1992年,巴菲特开始累积额外的股份,到年尾时,柏克夏已拥有该公司1619.67万(股份未分割前)股的股分,是它当初持股数的两倍,这项购买意义深远。巴菲特增加3.37亿的持有股数,股价在此期间已经上升182%。柏克夏现在拥有9%的弗瑞迪·麦克股份。在达成此股票要卖之前,巴菲特早已经明显地看见公司的价值。

1986年,弗瑞迪·麦克的净收入是2.47亿美元。在1991年以前,收益曾经增加到5.55亿美元。在过去5年来,股东盈余以每年17%的速率戚长。弗瑞迪·麦克公司的价值,不仅包含其目前盈余的折现,也把公司盈余的未来成长一并纳入考量。我们知道巴菲特对弗瑞迪·麦克的长期远景颇为看好。公司赚取股东权益报酬率也高。所以,它是一个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因为只有两家公司在竞争。公司经营者努力地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勤勉地核对抵押申请人的贷款信用。所以经营者相信弗瑞迪·麦克仍会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每年的高盈余成长。

使用二阶段折现模型,最能适切评估出弗瑞迪·麦克的价值。如果我们假设弗瑞迪·麦克的盈余在未来十年的成长率为15%,然后再以比较缓慢的5%成长,用9%的贴现率(三十年期美国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折现1991年5.55亿美元的盈余后,弗瑞迪’麦克在1992年的价值是320亿美元;如果我们假设在第一个阶段是以12%成长,则弗瑞迪·麦克在1992年会有250亿美元的价值;如果我们假设在第一个阶段是以10%成长,则1992年的折现值是210亿;如果我们假设在第一个阶段是以7%的速度成长--这只是经营者所相信的盈余成长率的一半,弗瑞迪’麦克的身价为170亿美元。在这个最低的估计价值之下,巴菲特在1992年以公司价值的四三折,买下弗瑞迪·麦克公司的股票。

为什么在1992年,弗瑞迪·麦克以低于其实质价值的价格进行交易?投资人在想:也许公司未来无法继续保持它的盈余成长。他们怀疑经营者可能会借由增加自己的有价证券投资组合,或放宽抵押条件来增加信贷及利率风险,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实这些怀疑。也许是因为弗瑞迪·麦克的股价曾经在1991年上涨了182%,所以,投资人不认为价格会再上涨。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在1992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弗瑞迪·麦克的股价被高估。即使我们假定弗瑞迪·麦克的盈余每年只有4%的成长率,则弗瑞迪·麦克的公司价值在1992年仍有111亿美元。

弗瑞迪·麦克在1989年至1992年的四年间,弗瑞迪·麦克赚进了22.28亿美元。在分配过普通股及特别股的股利之后,公司保有15.39美元。在这段期间,公司的市场价值从40.33亿增加到87.23亿美元。公司每保留一美元的盈余,约会增加3.04美元的市场价值。

(五)结论

弗瑞迪·麦克有着不寻常的历史。它类似政府部门的地位使许多投资人感到困惑。由传统只能借由储贷持有公司的特别股,转变到一般大众皆可持有公司的股票,这种转变是令人费解的。曾经有一段不算长的时间,一些人误认为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和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ederal Saving and Loan Insurance Corporation,FSLIC)注定有相同的命运。巴菲特看穿了这种困惑。无疑地,魏斯科早期对弗瑞迪·麦克的持股,给与了它某种优势,那优势便是对公司的了解。这了解是任何一个肯花时间调查企业的人都会得到的。巴菲特表示:“只有当优良的公司被不寻常的讯息包围,导致股价被错误评价的时候,才是真正太好的投资机会。”弗瑞迪·麦克正这种是不寻常的股票。股票市场错估公司的价值。那些努力调查、了解公司的投资人,值得因此而获利。

十一、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说:“随着时间过去,能利用大量资金以取得非常高的报酬率,才是最好的企业。”这个说法与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形不谋而合。可口可乐公可是世界上广受认可且被尊敬的商标。由此我们也很容易了解,为什么他会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特许权企业。

(一)无与伦比的品牌优势

这个实验历史上,最值得我们省思的,是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沃玛百货公司)的一项市场尝试。数年前沃玛百货公司炮制了他们自己品牌的可乐后,在美国和英国进行消费者市场调查,证明消费者实在分不清他们所喝的,到底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是沃玛的Sam"s Choice。看到实验结果后,沃玛百货公司同仁受到极度的鼓舞,决定在它的几千家分公司外面,摆设自己品牌的汽水,并将它摆在更靠近入口的地方,而且又以两个主要竞争品牌的半价来吸引顾客。结果,还是攻不进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者的市场。

就是这种“同产品、更贵价格”还能吸引消费者的现象,使可口可乐成为投资入一大致富选择。今日可口可乐是世界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在很多国家,占有超过一半的饮料市场。

有些产品很难在全球取得大受欢迎的程度(比如日本寿司),但有些却能够达到这个壮举,比如汉堡、炸鸡、可口可乐等。此外,有一些行业和市场里,虽然大家都使用某种产品,但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并不会很忠诚。因此,在这些市场里,一个品牌稳占半个市场以上的现象,很难出现。即使今日占有半个市场,也很难确保在未来5至10年里,能够继续保持这个领导地位的。

但在另一些市场里,这种现象却是普遍的观察,甚至是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里,也很难想像会被他人所取代。最佳例子就是汽水市场的可口可乐、速食业的麦当劳、刮胡刀市场的吉利,都占有各该市场的过半企业利润。而且,随着世界人口生活水准的提升,它们不但能在现有的顾客群中取得更高的盈利,也更能够争取到今日还未有经济能力购买它们产品的消费群。

正是这种无以伦比的品牌优势,使可口可乐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今日的可口可乐,虽然是品牌饮料市场的霸主,每一天全球总共卖出10亿杯,但毕竟那也只是全球饮料市场的2%而已。另外470亿杯的饮料(全球人口平均每人8杯)不但包括了其他品牌饮料(如百事可乐),也更包括了无品牌的饮料,包括我们午餐时所喝的矿泉水、咖啡店和友人聊天时喝的咖啡、街边小吃摊的红茶、家里自己泡的三合一或凉茶等都是。

可口可乐公司把那庞大的470亿杯饮料视为目标,称自己每天卖10亿杯的惊人成就为“刚刚起步”。

其实,如果我们要看未来全球经济现象是怎样的,我们就应该看看今日那几个已经将近全面开放竞争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没有阻止外国人进去竞争,因此在那里胜出的公司,就是全球经济大开放时的市场领导者。

柏克夏股东觉得可喜的是,在今日已开放和进步的国家里,可口可乐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比如美国、星马等地,你要把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加倍,就是要全部人民都喝可口可乐,这是不可能的事。要人民在10年后的今天,每天喝今天2倍的饮料,也是很难想象的事,因为我们肠胃的容量和能力永远都是一样的。

真正的威力,是来自那些发展中和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有些是阻止外国饮料入境,有些是百般刁难外国品牌的行销。更糟的,还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太低,地法天天喝可口可乐。这里才是可口可乐未来的金矿。

(二)简单且易于了解

其实,巴菲特和可口可乐可是有着一段旧情缘的。当他6岁时,夏天常到他祖父的杂货店那儿,花两毛五买来6罐装的可口可乐,然后向邻居小孩兜售,每罐卖五分钱。当时的小巴菲特觉得这生意本小利大,有“很大的收益空间”。

很可惜的,巴菲特当时并没有把小孩子喜欢喝可口可乐的心态,转到买可口可乐股票的行动上。

一直到了1988年,当巴菲特终于看到可口可乐全球成长潜能和品牌的威力时,才大笔买入股票。针对此事,巴菲特评论说,从小时卖可口可乐到现在,经过了长达52年的时间,他才明白可口可乐最赚钱的,是在那个糖浆上,而不是在销售生意里。

或许,巴菲特很迟买入可口可乐,是因为他先前对百事可乐的执着。巴菲特在买入可口可乐之前,是个百事可乐的忠实“饮迷”,每天喝下五、六罐的百事可乐。

今天呢?当然,每天还照样喝五、六罐的可乐,但已经不是百事可乐,而是可口可乐!

(三)增加市场占有率

可口可乐公司在广告的宣传上取得奇高的效率,试想,如果你的常年营业额只是这些竞争者的十分之一,你又如何能在全国性的电视广告、电影,和世界性的杂志上,展开广告宣传呢?在一个需要全方位广告出击来提高(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形象的行业里,这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在类似今日的亚洲经济不景气期间,这些优秀公司更是趁着其他竞争者减少宣传开销之时,增加广告攻势,往往因此而增加市场占有率,而对方是很难在经济复苏后将他们失去的又抢回来的。

数年前,在墨西哥经济不景气期间,可口可乐就是依靠这种增加广告攻势的方式吃进竞争者的市场。不要忘了,在经济不景气时,广告费是比较廉价的,这也更增加了广告支出的效率。在别人减少广告攻势时太事宣传,这是“事半功倍”,而当经济复苏了,人人都增加广告开销时,才来尝试抢回自己失去的市场,则是“事倍功半”。

199年全年的市场业绩,更说明了可口可乐在这方面的明智和威力。亚洲自从1997年中旬爆发经济风暴以来,大多数国家都看到了1998年的经济萎缩,因此也影响到了这些经济里的汽水销售量。

但可口可乐1998年的利润却继续增加,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以“销售数量”来算的话,可就增加得更多。这是可口可乐公司趁着欧美以外的世界经济呈现不景气期间,采取“保持利润,增加售量”的秘诀所获致的成果。

很容易了解的是,你在经济不景气时锁定这些消费群,让他们习惯使用你的产品,等到经济复生时,体就会看到利润的提升,而不是像其他一般公司那样,等到经济复生了才来努力争取市场占有率。

(四)理智的经营

不懂得投资的人可能会说,可口可乐一罐才卖多少钱啊,我们怎么靠它发财呢?或者说,一罐可乐才卖十多块钱,它的利润成长潜能在哪里?

事实上,就是这种“才卖多少钱啊”产品的公司,才有巨大的发财空间!

如果你觉得口渴了,想要喝一杯冰可乐,它的价格在10元和15元之间,会否影响你的购买决定?

当我们在超级市场购买整箱汽水时,或许这种价格的差异我们还会考虑到一些。毕竟,如果你准备购买四箱、近百罐的可乐,这价格的差异就是1000元对比1500元。有些人可能就不会购买了,等下一趟再说。

但如果我们是在等公车,在火车站、飞机场、餐厅、卡拉OK酒廊、校园内、电影院、街边或其他公共场所时,想买一杯可口可乐来解渴时,那个价格差异,多50%还是少50%,都没问题,甚至都感觉不到!

这50%的价格差异,虽然对消费者几乎毫无感觉,但对可口可乐的股东有多大的帮助?企管的金融现实是,你如果能够提高售价50%,体往往就能为公司利润增加100%或更多。同时,拥有大受欢迎产品的品牌公司,一般都能对零售商坚持他们的定价。

因此,那些投资人所忧心的“一杯可乐才卖多少钱啊”,事实上就是帮我们这些可口可乐股东的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就是因为一杯可乐很便宜,所以消费者都不会感觉到那个差别。毕竟,10元和15元都是小数目,哪里有什么巨大的分别?

就是可口可乐在这方面的定价自由威力,使得它没有遇上类似电脑硬体制造商和其他工业公司的利润潜能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