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有心计
7046800000009

第9章 识人更善于用人才尽其能显智慧(1)

拥有一批可以为己所用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能够发挥这些人才的能力更加重要。企业招纳人才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设或装饰,而是为了创造出更大的效益。管理者在运用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有效方式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利用有限的人才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1.量体裁衣,选择合适岗位

在企业中,每个员工的能力并不一样。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实际能力,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

怎样才能够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呢?

了解员工的能力是合理安排职位的前提条件,只有认识了员工的能力,才能知道员工胜任哪个职位。否则,要么造成人才浪费,要么给企业带来损失。

大材小用是造成人才浪费的直接原因。那么,企业管理者为什么会大材小用呢?

(1)低估了员工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出海来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岛屿。在岛上,他发现了一棵大树。大树高约十米,虽然表皮有些腐烂,但却散发着香气。青年砍下了这棵大树并把它带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他将这棵大树运到集市,打算卖个好价钱。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根本无人问津。看到木炭卖得那么好,他把大树又运回到家,花费了好大工夫,烧成了一车木炭去卖,得了些小钱。

青年不知道,其实只要从这棵香树下取下一小片,再将它磨成粉,就能卖到一车木炭的价格,因为这棵树是世上罕见的沉香。

青年之所以把稀有的沉香当成了普通的木炭来卖,就是因为他不懂沉香的价值。在他看来,沉香与普通的树木没有什么区别。同理,如果管理者不能分清大才与小才,自然也会犯这种错误。

(2)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考察员工的能力

古时候,有个人不惜千金从他人手中买来一头擅长捕猎的豹子。这头豹子高大健壮,皮毛金黄发亮,汉目锐利有神,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每当有朋友来访,这个人总会把他心爱的豹子牵出来向朋友展示。朋友看了后,总会忍不住称赞几句,这使他特别高兴。

此人买豹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他希望豹子成为—个好猎手。为了让豹子尽情发挥捕猎的本领,这个人在平时对豹子宠爱有加。他用镀金的绳子拴着它,用五彩的丝绸装饰它;每天都给它洗澡,使它的皮毛总是充满光泽;每顿都会给它弄来上等的鲜肉,让它长得更加强壮。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便会守在豹子的身旁,不时地对它说道:“我给了你丰厚的待遇,你一定要知恩图报啊。”

一次,这个人像往常一样守在豹子的身旁。这时,突然有一只大老鼠从墙缝中溜了出来。他发现后,立即解开绳子对豹子说道:“表现的时候到了,把这只老鼠逮住吧。”

豹子被他赶起身后,向前走了两步便停了下来,根本无意捉老鼠。这个人对豹子的表现非常失望,他生气地骂了豹子一通,并表示下不为例。然而豹子好像对这个人的警告无动于衷,当第二次接到扑咬老鼠的命令时,同样没有执行。这个人无法容忍豹子的行为,认为豹子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惩罚了它。一顿暴打之后,豹子的身上伤痕累累。从此以后,豹子再也没有享受到以前那么好的待遇,只能沮丧地活着。

这个人的一位朋友听说了这件事情,立即赶来劝阻他:“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道理。如果用锋利的宝剑来补鞋,它还不如小小的锥子;如果用漂亮的丝绸来洗脸,它还不如一块粗糙的布料。同样,如果用高大威猛的豹子来捉老鼠,自然不如一只普通的猫。如果带着豹子外出狩猎,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家中的老鼠,随便花几个小钱买一只猫就足够对付它们了。”

这个人认为朋友的话很有道理,随后便按照朋友的建议让豹子去捕猎。这时才发现,原来豹子的确很勇猛。于是,豹子恢复了以前的舒适生活,它也不断捕获猎物报答主人的恩宠。

作为管理者,最好不要犯类似的大材小用的错误。否则,就无法让员工发挥最大作用,更难以供给企业无尽的发展动力。

小材大用也是企业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员工会因自己的不能胜任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每当谈起用兵打仗时,他总能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人们不得不相信他的军事才能。然而,就是因为他,赵国一次性损失了多达四十万的军队。

战国末期,秦国对韩国虎视眈眈。不久,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王的命令下,带兵攻打韩国。秦军势不可当,眼看就要攻取韩国的上党郡。驻守在上党郡的韩军将领既不能与韩国都城取得联系以求支援,又不愿意投降,于是将上党郡拱手让给了赵国。当时赵国实力雄厚,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并不惧怕秦国,立即派兵前去接收,破坏了秦军的计划。

然而,秦国并没有善罢甘休。秦昭王在两年后任王龅为将,再次攻打上党郡。赵国大将廉颇接到赵孝成王的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前去作战。然而,廉颇大军刚刚赶到长平时,王龅已经将上党郡攻下,直逼长平。

廉颇久经沙场,知道秦军此时士气正旺,不宜立即对战。于是他令大军就地驻扎,将防御工事做得牢不可破,以便于打持久战。秦军原打算速战速决,但不管如何叫阵,廉颇始终按兵不动。如此对峙下去,秦军肯定会因粮草不足而影响战事。王龅无奈,将战情传到秦国,请秦昭王定夺。

秦昭王了解情况后,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请教谋士范雎。在范雎的谋划下,赵括出现在秦赵两军交战的战场上。

原来,范雎为了使赵孝成王换下秦军难以对付的廉颇,派人在赵国国内传播秦国士兵怕赵括的消息。这个消息传到朝中后,引起了很大动荡。赵孝成王召来赵括,问他能否击退秦兵。赵括毫不谦虚地回答道:“我的本领可以与白起相比,而廉颇的本领只能与王龅相仿。如今让我对付王龅,自然是绰绰有余。”

听了赵括的一番话后,赵孝成王立即命令赵括前往长平换下廉颇。尽管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郜以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为理由,劝赵孝成王不要让赵括带兵,但赵孝成王主意已定。

赵括率二十万大军直达长平后,又得到廉颇移交的二十万大军,军队实力大增。廉颇走后,赵括并没有继续守下去的念头,他命令全军:“倘若秦军再来叫阵,立即迎战。如果旗开得胜,立即乘胜追击。”

范雎的反问计成功后,白起接到秦昭王的命令,以上将军的名义前去长平指挥秦军。到了长平后,白起先设下埋伏,然后派人前去叫阵。赵军立即出营迎战。秦军一路佯败,赵括率军紧追不舍,结果中了白起的埋伏,被秦军围困。而此时,赵军大营也遭到了秦军的进攻。赵括无奈,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支援。然而,在赵括死守营垒期间,赵国派来的救兵被秦军阻截,粮道也被秦军切断。

一个多月过去了,赵军将士不见支援,军心愈加涣散。赵括见势不妙,只好带兵突围,结果被乱箭射死。主将被杀,赵军更无士气,兵败如山倒,浩浩荡荡的四十万大军就这样被全歼了。

赵孝成王听信了传言,在没有考察赵括能力的情况下,就让他指挥四十万大军,结果一败涂地。事实证明,赵括的能力是有限的,根本不能胜任其职。

如果企业管理者与赵孝成王一样,给员工安排一个不能胜任的职位,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有时候是难以挽回的,正如同赵国折损的那四十万大军一样。

因此,在为员工安排岗位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考察出员工的真正能力,从而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的现象出现。

上古时,尧是某个部落的首领。后来,各个部落之间开始结盟,尧被推举为联盟首领。几十年后,尧渐渐年老,召集各部落首领前来商讨继承人的问题。

在商讨过程中,大家提出了两个候选人:尧的儿子和掌管水利的共工。在尧看来,自己的儿子虽然比较开明,但喜欢争强好胜;共工虽然能言善辩,口才了得,但此人表面和气,内心阴险,难成大器。于是,尧认为他们两人都不能胜任联盟首领一职。

为了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尧再次召开会议。此次,各部落首领共同推荐舜为继承人。尧虽然听说过舜的优良德行,但没有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让他们讲讲舜的一些事迹。

据他们所说,舜一家有四口人:父亲、后母、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他。舜的父亲一向糊涂,对后母言听计从;后母心肠恶毒,特别宠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对舜则百般刁难;弟弟在父母的宠爱下,处处显得傲慢无礼。舜在这个家中虽然受到排挤,但他从来都没有报复过父母和弟弟,对他们都非常好。

听了大家的讲述后,尧认可了舜的高尚品德,但他还是没有同意让舜做继承人,因为他要亲自与考察。

尧对舜的考察方法很特别,他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还送去了粮食和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他突然变得这么富有,顿时起了歹心,唆使舜的父亲与他们一起谋害舜。

第一次,舜的父亲让舜将粮仓顶部的漏洞补好。谁知舜在仓顶的时候,父亲悄悄将梯子搬走,并偷偷点燃了粮仓中暂存的柴草。舜发现粮仓起火后却无法下去,他灵机一动,将两顶用来遮阳的笠帽分别握在两手中,借着风力从仓顶落在粮仓附近的草丛里,避免了伤害。

然而,他的父母和弟弟三人并不甘心,想再次谋害他。

第二次,舜的父亲让舜淘井。等他跳下井后,父亲和弟弟开始向井中填土块。舜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用铲子挖了一条小道,然后顺着小道爬了出来。

由于舜的父亲和弟弟认为舜这次不可能逃生,回家后就得意洋洋地将此事告诉了舜的后母。三人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听到舜的屋子里有琴声,都非常吃惊,因为他们家中只有舜会弹琴。随后,舜的弟弟前去看个究竟,发现舜正抱着琴坐在床上。舜把弟弟叫进房中,对他们谋害自己的事只字不提,只是让弟弟以后好好帮他料理事情。从此以后,舜的父母和弟弟再也没有谋害他了。

舜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既表现出了美好的品德,又显示出了常人少有的机智,令尧感到非常满意。不久,尧便将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舜做了联盟首领后,从不贪图享受,仍然不辞辛劳地工作。尧死后,舜打算让位于尧的儿子,但他的想法遭到了各部落首领的反对。于是,他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

舜在年老的时候,同样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各部落首领一致推荐禹,因为禹在治水的时候立了大功。

早在尧为联盟首领的时候,黄河流域的百姓就饱受洪水之苦。由于当时没有比鲧更精通治水的人,尧接受了部落首领们的意见,让鲧去治水。然而,鲧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制服洪水,反而洪水更加泛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全是因为他在治水时,只知道筑造堤坝阻截洪水而不知道及时疏通,以至于积蓄力量的洪水在冲破堤坝后,来势更加凶猛,造成更大的伤害。

舜接替了尧的位置后,立即着手治理。他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不仅身强力壮,而且头脑聪明。他没有采取父亲的治水方法,而是以疏通为主。他组织当地百姓挖沟开渠,不断将洪水引入大海。

在治水期间,禹不仅亲自指挥,而且参与劳动,常年在洪水泛滥的地方工作。不仅如此,为了把洪水制服,禹数次经过家门都没精力进去看看,即使在自己新婚后也是如此。

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治水重任,使得黄河流域的百姓不再遭受洪涝灾害。

禹的功劳有目共睹,所以舜死后,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从现代的用人观来看,无论是尧对舜的考察,还是舜对禹的考察,用人者都考察出了被考察者的能力;被考察者最终也没有辜负用人者的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妥妥当当。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人才的时候,要先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和测试,再选择出适合各个岗位的人才,这样才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也使人才的发挥有的放矢。

2.摸透员工意愿,志向与职位结合

生活中,人们时刻会受到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影响。外在环境有社会风气、家庭境况等,内在环境有个人智力、性格特征等。在这两种环境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如学历、个人能力、进取心等。虽然不同水平、不同志向的人愿望并不相同,但是只有热爱岗位的人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作为管理者,应该敏锐地发现员工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合适的反应,及时地满足员工变化需求。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目标,这就是志向。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志向,然后一步步完成。

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可以结合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志向,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至于如何安排,下面的例子对你会有启发。

一只猴子想去城里买东西,但苦于路途遥远。为了能够尽快赶到城里,它决定坐车去,但问题是找不到谁来给它拉车。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猴子先把老鼠找来,说要和它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不过得闭上眼睛。老鼠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刻闭上了眼睛。猴子立即把一个长长的绳套套在了老鼠的身上。接着,猴子又找来了狗,故技重施,给狗套上了一个短短的绳套。最后,猴子把猫找来了,在猫的身上套上了一根不长不短的绳套,并在猫的背上拴了一根骨头。

一切就绪后,猴子大喊一声:“可以睁开眼睛了!”老鼠回头一看,发现了猫;猫一睁开眼,看见了老鼠;狗睁开眼后,看到的是猫背上的骨头。几乎在同一时间,老鼠、猫和狗都疯狂地跑了起来。猴子则安稳地坐在车上,很快赶到了城里。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猴子是很有智慧的。它非常清楚,猫不会放过老鼠,而狗不会放过骨头。于是,它为猫准备了老鼠,为狗准备了骨头。

如果想得到想要的东西,必须要付出,猫和狗的付出便是不断地向前奔跑。当猫和狗开始奔跑的时候,猴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作为管理者,在用人的过程中,不妨借鉴一下猴子的智慧。

管理者必须清楚地知道员工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学历、资历、目标、家庭的经济情况等。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出不同的员工各自有什么样的需求。比如,有的员工没有多少学问,经济情况一般,只想通过多干、苦干来挣更多的钱。这时,如果管理者以总经理的职位去诱惑他,那么,他是不会尽力去为企业做事的。因为对他来说,总经理这个职位遥不可及,他更看重的是切实可以使家里经济情况得以改善的方法。

同时,如果员工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到灰心,只是程度不同,毕竟他是在为别人打工。

在正确分析出员工的需求后,管理者就把这些需求放在他们可以看得到的地方。由于员工也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得到必须付出。于是,他们就会不断努力,争取将那些只能看、不能摸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当需求实现后,他们已经为公司出力了,公司的效益也会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