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会赚钱的抄底高手
7047000000006

第6章 抄底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2)

站在篮球下向上投一次篮,当然不难。但如果长年累月每天要你练习投篮500次,你能做到吗?有一个球队做到了,这就是美国UCLA篮球队,教练名字叫约翰·任顿,他要求每位球员每天站在篮下5米处练习500次基本投篮动作,他曾带领这支球队连续拿过10次全美比赛冠军。

对准高尔夫球挥起一杆,当然也不难。但如果要你坚持50年,每天早上起来挥杆1000次,你能做到吗?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美国高尔夫球场上的名将盖瑞·布雷尔。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坚持不懈做下去,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投一次篮,挥一次杆,这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任何人都以做到。但把这样简单的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做下去,坚持10年、20年、30年的,在世界中又能找出几人呢?当然,最后的成功者也就是这凤毛麟角的几个人。

1981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是《傻子们的同盟》,作者约翰·肯尼迪·图尔,这是经过所有评选委员慎重考虑和几番讨论之后最终确定的,因此有很高的权威性,说明了小说的高水平。但是,小说的作者约翰·肯尼迪·图尔此时却已经长眠于地下,他没能亲眼看到这个结果,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小说后来可以出版,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能获得如此高的奖项。

《傻子们的同盟》的完稿时间是在1969年,开始,约翰·肯尼迪·图尔对自己的小说充满信心,完稿后就拿到出版社。第一家出版社大略看了几眼,就一口回绝了。约翰·肯尼迪·图尔又陆续找出版社与书商,所有人看过稿子后都拒绝出版。

这样的结果对约翰·肯尼迪·图尔打击很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对用心血写就的小说失去了信心。因为难以面对这种结果,约翰·肯尼迪·图尔饮弹自尽,年仅32岁。临死之前,约翰·肯尼迪·图尔写下这样的话语,表明他当时绝望的心态:“我是个自信的人,但结果却让我失望。我不仅对自己失望,而且对自己所写得作品失望,对这个冷酷的现实世界更加失望。我的希望破灭了,我不再是一个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尽快脱离这个世界,好让自己的灵魂早日解脱。”

约翰·肯尼迪·图尔死后,年迈的母亲深信儿子作品的质量,相信一定会有人会看到它的价值。因此,她拿着儿子的手稿一次次地去叩开出版社的大门。每进一家出版社,约翰·肯尼迪·图尔的母亲都用笨拙的语言,试图说服出版社的编辑能够仔细看一下儿子的手稿,能够认识到儿子书稿的价值。

她说:“这本书你应该用心看一下,然后才能知道它存在的巨大价值。如果你们看都不看,虽然我会受到损失,受损失最大却是你们。因为这本小说的确是极少见的优秀作品,你们总有一天会有看到这本小说的价值而出版,到那时候它的伟大就会得到证实。”

但是,不管约翰·肯尼迪·图尔的母亲如何说,她同儿子遇到的情形一样,一些出版商连看都没看就直接拒绝了,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不顾自己体弱年迈,鼓足勇气继续寻找出版商。

直到儿子去世第10个年头,在约翰·肯尼迪·图尔母亲的一直坚持下,《傻子们的同盟》才引起一个人的关注,他就是当时的著名小说家沃西·珀西。他大略地看了一下《傻子们的同盟》手稿,感觉这部小说很有创意,就把它推荐给了路易斯安娜出版社。

因为当时沃西·珀西已经是著名的小说家,他推荐的稿子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编亲自审阅了《傻子们的同盟》,从头至尾仔细地看了一遍,立即就被作者那滑稽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所折服,当即决定出版《傻子们的同盟》。

时间走到了1980年,《傻子们的同盟》得以出版。刚一上市,这部书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多读者们争相购买。第二年,《傻子们的同盟》在经历无数坎坷之后,终于得到许多文学大师的认可,并荣获美国文学界的大奖——普利策小说奖。

《傻子们的同盟》这本伟大的小说之所以能最终出版、获奖,与约翰·肯尼迪·图尔的母亲坚定的信念有着巨大的关系,若不是她一直坚持下去,一件伟大的作品将被永远埋没。而约翰·肯尼迪·图尔本人,却因为自己失望过早,缺乏自信与坚持的精神,没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令人遗憾的同时,也给人沉重的反思。

由此可见,在做什么事情还没有成功之时,或者在征途中遇到了挫折,这并不能代表就会失败,不要因此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以为成功与自己无缘而采取消极的做法,那样只能导致失败。因为成功的路上需要有自信相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相陪伴。

每一位抄底高手的成功,最终都是坚持不懈的结果。因此,明确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遇到了任何困难、阻碍,都要全力以赴地坚持下去,汲取以往失败的投资教训,改变自己的投资困境,最终必定取得成功。

严格按自己定下的铁律做

对于抄底者来说,“失败经验”的确是一笔财富。投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轻松自在地“玩”。投资的风险本来就很大,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迷茫,找不到出路。但有一点你自始至终都要相信,总会有一扇门向我们敞开。虽然不是你刚开始想到的那扇“成功”门,可是它却是一扇对你有益的“失败”门。

失败是最有价值的参考

不管做哪一种行业都会有失败者,我们如果从失败者身上汲取教训,就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我不会对从来没有过失败体验之人委以重任,我担心任命后他就开始第一次失败,那么我就成为了他第一次失败的受害者。”

无独有偶,斯坦福商学院的著名教授伯纳德科克也曾讲过类似的话:“一个35岁的人,如果他说在此之前经历过无数失败,那么我深信,这个人将来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而如果一个已经长到35岁的人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失败过,那么我认为,此人将来成功的几率为零。”

失败并不可怕,曾经的投资失败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投资参考。以下是几个抄底失败的案例。

上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曾经从中国台湾地区股市1000多点时进入股市,后来股市涨到10000点,50万的投入资金已经涨到了8000万,其实她在股市涨到10000点的时候,因为担心股市过于疯狂,所以就把股票全部抛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现金。没想到台湾股市上冲到12000点之上,三年多时间增值了160倍,但最后台湾股市还是由12000点跌到了7000点,她想既然已经跌去5000多点了,按道理也该反弹了,于是她又投入了大量资金“抄底”,结果股市又下跌到了5000点,她不得不全部认赔清仓,所有的财富都化为灰烬。

徐兴博是南京市一家药材公司的普通职工。1992年,正当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刚刚起步时,许多人都从这里淘到了第一桶金,徐兴博也是如此。凭着丰富的投资经验,不管股市如何涨跌,他总能准确做出决策,让自己的投资稳定增长。没想到了2001年10月,形势就急转直下,而他自认为这次还能像以前那样安然度过低谷,于是就把100万元的委托资金全部投进去了。2005年6月,沪指跌破1000点大关,一夜间跌回了13年前,徐兴博和朋友委托给他的所有资金都在这次大跌中损失殆尽。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会告诉你应该顺势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无数人希望能抄底,也就是希望用低价买到“便宜货”。而这又往往导致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由此可见他们的交易逻辑其实是比较混乱的。

首先,有部分抄底者其实仍然认为项目的价值在下跌,但是在连续大幅下跌的短期内,一定会有猛烈的反弹,他们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态投资,这种赌博的心态使他们很难有客观的分析。

其次,对于那些认为底部真正来临的抄底者而言,原本是打算长期投资的,可是一旦市场稍微有所波动,就会马上动摇长期持有的信心,结果在不恰当的时候退出,反而没有得到利润。

最后,一些抄底者明明已经意识到了在这种极端状况下所存在的风险,但是在期望的收益诱惑下,投入许多资金,而一旦出现与预期相反的走势,就会出现巨大的浮动亏损。

投资时,趋势的力量非常巨大,一旦形成某种趋势后,顺势带来的收益也会非常可观。如果底部真的出现,那投资者也完全可以在放弃最初10%的盈利,而获得随后40%的盈利。如果投资者盲目抄底,就很可能为那期望中的5%盈利,付出40%亏损的代价。

虽然众多投资咨询公司靠推销成功的经验盈利,但失败的经历并不可怕,反而有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参考。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展开了一次逆向思维的活动——在全国率先推出收购“失败经验”文章的举措。消息一经公布,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吸引了数十名“失败者”的响应。

对于抄底者来说,“失败经验”的确是一笔财富。投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轻松自在地“玩”。投资的风险本来就很大,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迷茫,找不到出路。但有一点你自始至终都要相信,总会有一扇门向我们敞开。虽然不是你刚开始想到的那扇“成功”门,可是它却是一扇对你有益的“失败”门。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

1989年时,史玉柱还只是个热衷于玩一款叫做“挖金子”的电脑小游戏的一个默默无名的小玩家。而今天,他已经是征途网络的董事长,网络游戏行业的一匹黑马。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从5000元起家,到如今,已经身家过百亿了。

一开始接触到网络游戏,史玉柱就隐约感觉到自己会将这当做一生的爱好,而这也很有可能会是自己的下一个机会。

史玉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正确的选择对于成败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史玉柱出生于安徽怀远一个叫龙亢的小镇。后来他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深圳大学软科学系学习。1989年,他辞去公职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正式开始创业。

他开始做汉字字处理软件,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巨人公司,他把软件命名为巨人“汉卡”。几年间,巨人汉卡带给了史玉柱巨大的财富。随后,史玉柱搬到珠海。他发现了保健品的新地图。12种保健品,为他赚取了丰足的利润。他开始将触角伸到更多的领域,包括房地产。

1993年左右,由于产业扩张比较顺利,史玉柱的声望值迅速攀升,他接到了一个当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珠海建造70层的巨人大厦。然而这一次,他失败了。银行停止借款,投资失败。

1997年,史玉柱的财富值被清零。中国商界都以为史玉柱没戏可唱了。

然而,史玉柱痛定思痛,几个月后,他在江苏无锡开始重起炉灶。这一次他还是选择了保健品,不过,这一次是脑白金。他的新公司名叫“健特生物”。

保健品这个区域充满竞争,大部分人呆不了几年就会被踢出局,但史玉柱却呆了十年。在他重新成为媒体焦点之前,公众对他在各种媒体上疯狂投放形式相当庸俗的广告而深感困惑。不过,事实证明,史玉柱的怪招起效果了。

史玉柱的保健品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稳。他又一次积累起了巨额财富。善于总结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原则,宁可错过机会,也不能乱投资。事实证明,他带着保健品积累下来的资金,确实在银行领域做出了几个明智的投资:2002年至2003年,相继购入民生银行6.98亿股流通股和华夏银行的1.012亿股流通股。但用史玉柱的说法,这些投资都是带有帮忙性质的。不过这些投资在今天已经实现了利润翻番,据粗略估算,他所持有的银行股市值超过百亿元。

回顾史玉柱的财富经历,堪称是失败后成功的典范:经历过一次失败,一切回到原起点,不过凭借经验和能力,他重新站立起来,而且比失败前更成功!

专家的话不可全信

一个类似笑话的真实例子,提醒我们不能完全拿专家的话当成行动指南:

有一下年轻人准备把自己积蓄拿一部分出来投资到股市,但是他心里又没底。年轻人的舅舅是位股票分析师,于是就给他打电话,问他哪一支股票将会上涨,短时间内会有哪些有发展前途的新股票上市等。

分析师接到外甥这样询问的电话,无可奈何地说:“我看你还是自己了解一下行情,确定购买哪一支股票吧。如果你舅舅我能知道哪支股票涨钱,我也不会在这里继续做分析了!”

如果我对某一行业不懂,可以向此行的专家进行请教相关的知识,可以把专家的建议作为参考,但既然是自己进行投资行动,最主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自己掌握的信息等,综合考虑后再去做决定,这样才有一定的成功几率。

有三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涉足股市,面对股市上的急跌,三人反应不一。赵先生捶胸顿足地说:“哎呀,我刚进去的啊,这一跌,我可损失惨了。这可怎么办啊?”黄先生更郁闷,“专家说是正常的调整,可都调整三四天了,怎么还调啊?”只有刘先生很冷静,“反正我的钱也不急着用。我就不信它没有反弹,先放着再说。”

股市上涨时,有的人恨不能掏空身上的最后一文钱到股市里抢钱,当大跌时,他们又充满了焦虑,不知道是该加足马力勇往直前,还是该悬崖勒马尽快抽身。

其实,股市里最难看清的恰恰是明天的走向,虽然只有上涨、下跌两种可能,可大千世界,有谁能把它看个明白?哪怕是专家的说法,也只能当个参考。

面对急跌,要么逢低加仓,摊薄成本,要么设定止损线,及时离场,而不是长吁短叹,哭天喊地,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股神巴菲特就认为,投资者要能控制自己不受悲观情绪的干扰。这就要求投资者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必定会乱了方寸。

有的人说,自己在短炒过程中往往能够游刃有余,而进行长线交易则亏损严重。他们曾经可以在一天内交易数十个来回,虽然手续费交了上千元,但自己也能盈利几万元。可现如今看另一哥们长线持股盈利颇丰后,改玩长期投资,结果买了就跌,损失惨重。

其实,对于这类人,还是应该坚持自己擅长的投资方法,做短线交易,赚取自己熟练的利润,完全没必要非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其实投资证券市场只要有一个能够盈利的方法就可以了,关键是要熟悉和精通。

这些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短线交易技巧,不管是权证还是商品期货,往往能够根据盘面的走势变化来发现短线交易机会。这种能力并非人人具有,如果你有意效仿,很可能以亏损告终。后来自己总结发现,不能学习别人的招式,因为没有内功的招式往往缺乏效力,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