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7047100000046

第46章 经验十四:心明智睿,审时度势获双赢(2)

时局对于企业的商业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在需要看清时局的时候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南辕北辙,将企业带入到不符合时局的另一面去呢?换一种说法,胡雪岩为什么就能对时局洞若观火呢?这是因为胡雪岩他有着自己的商业特质。

一、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

胡雪岩之所以对时局如此明了,得益于他善于在各种势力中周旋。这些势力无论是黑道的、白道的、甚至是“洋道”的,胡雪岩都能走通。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并且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也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

那么在现代商场之上,企业主如何周旋与各种势力之间?都有什么势力可以让他们周旋的呢?其实很简单:所谓势力就是不同的人群,比如说商人势力、学生势力、政府势力、百姓势力等,只有综合这些人的意见,才能对企业所处的时局有所明了。

二、敏锐的商业眼光

胡雪岩之所以能当时的时局下进退有度并且狭缝求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因为同他在一起“销洋庄”的古应春和尤五,天天生活在大上海,对上海的了解远胜过胡雪岩,而且也认识到战乱年代粮食的价值,可他们就是想不到去做粮食生意。同是生意人,却有着不同的商业眼光。

同样的经济条件下,你能看得比别人远、看得比别人多,你获得的利益也就比别人多。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眼光能看多远,那么你的企业就能走多远。这句话的意义就在于企业主应该磨砺自己的商业眼光,给企业寻找一个更好的出路。

胡雪岩之所以能在洞察时局的情况下求取自己的利益,还在于他能把时势与经商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时势造成的某种机会进行投资。用现代经济眼光来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

学习一下

现代企业面临的商业格局错综复杂,这好比在森林里开车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撞到树上。要想更快、更好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就必须了解现代企业的商业格局。可是如何了解呢?

一、课堂传授

这是传统的培训形式,即在课堂传授中对现有的商业格局进行了解,比如现有商业运作模式、商业企业构架和功能、沟通与协作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传授知识让学员了解商业格局并积累相关知识。

二、交流探讨

即通过企业主和别人的交流探讨来了解商业格局。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发展并不一致,很多企业主只知道一个区域的商业格局,而不知道另一个区域的,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信息的闭塞。所以通过交流探讨能及时把握信息。

三、实地考察

当然,要想了解商业格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实地进行考察。当然,考察的时候要做到细心、谨慎,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

戒除贪心,不砸同行的饭碗

胡雪岩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要想生意做得好,就不能砸同行的饭碗。只有同行不妒,你才能办好任何你想办的事情。在帮助清军购进西洋武器的时候,胡雪岩主张仅仅都购买洋枪,而不购买洋炮。因为一旦购买了洋炮,自然要危及浙江炮局的利益,胡雪岩觉得这是在砸别人的饭碗。自然,胡雪岩的做法赢得了同行的钦佩,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大。

了解一下

胡雪岩看到在太平天国兴起的形势下,各地纷纷招兵扩军、开办团练以守土自保,尤其是江浙一带,直接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特别是自上海失守后,人心惶惶,国家防务亟待加强,地方更是大办团练、扩充军队,有了兵就要有兵器,因而各地急需大批洋枪洋炮。胡雪岩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准了这一点,决定充分利用自己在官场的关系,大做军火生意。

刚开始的时候,胡雪岩只决定购买洋枪,可是古应春却建议胡雪岩一起购买洋炮,这样不仅对政局有利,自己也能将生意做大。古应春的建议却让胡雪岩开始犹豫和踌躇。因为古应春的建议非常在理,但是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意呢?胡雪岩暗地里开始调查。

后来他发现,浙江有个叫龚振麟的,曾经做过嘉兴县的县丞,道光末年就在浙江主持“炮局”,浙江炮局主要就是制造火炮的。胡雪岩认为,如果他买进西洋炮,西洋炮威力大,质量好,必然要顶掉浙江炮局制造的土炮,因而也势必侵害炮局的利益,引起炮局的妒忌。他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会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影响,大肆挑剔买洋枪洋炮的弊端,反对浙江购买洋炮洋枪。如此一来,不仅洋炮买不成,恐怕就连洋枪也买不成了。

所以,最终胡雪岩决定舍洋炮而买洋枪,不仅有效避免了对炮局利益的触及,而且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经营项目,另辟市场,不至于引起同行的反对。

还一次,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外商又运进了一批性能先进、精良的军火。消息不久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胡雪岩知道这生意做成一定大有赚头。凭借他丰富的经验、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军火界的良好信誉和声望,胡雪岩很快就与外商谈妥了条件,把这批军火生意搞定了。

然而,正当胡雪岩志得意满的时候,一位商界的朋友说,有人在指责他做生意“不地道”。原来外商曾经把这批军火以低于胡雪岩的价格,拟定卖给另一位军火商,那位同行还没有来得及付款取货,就被胡雪岩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使那位同行丧失了一笔生意。

胡雪岩听说后,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由衷地惭愧。他随即找来那位同行,商量双方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件事,但那位同行推说这笔生意既然让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方便的时候留碗饭给他们吃。

事情已经解决了,但胡雪岩做事经商总是把朋友、同行的情义放在首位。因此他却主动要求那位同行,把这批军火以同行跟外商谈好的价格“卖”给他,让这位同行吃个差价,而不需出钱,更不用担任何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同行,

胡雪岩的这一做法不仅令那位军火商甚为佩服,同时胡雪岩重视同行情义的名声也广为流传。

思考一下

在现代商界,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同行一定是竞争对手,非得斗个你死我活不可。那么事实是不是就应该如此呢?难道同行之间除了竞争之外,就没有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的可能性了吗?胡雪岩以自己的行动狠狠地“批评”了这种做法,并且进一步提出:只有同行之间不嫉妒,生意才能做大做强。那么胡雪岩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求异

什么是求异?这是说即便是同行,也要和别人做点不一样的生意。比如同是军火商,说不定别人都是洋枪洋炮一起买,但是胡雪岩并不这样做,他只买洋枪,舍弃洋炮,因为这样对浙江炮局有利。也就是说,只要胡雪岩不买洋炮,就不会和浙江炮局有利益冲突,那么所谓的同行也就不妒了,生意自然也就能做好了。他取枪舍炮的做法,看似缩小了自己的市场,实际上却是为了开辟另一市场而做出的必要让步。在这一新市场上,他不会遭到同行的妒忌和反对,也没有竞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空间,赢得更大的利润。

其实在现代商场之上,我们同样可以采取“求异”的做法来规避同行之间不必要的竞争。比如侧重点不同的项目、地域性不同的项目、适合对象不同的项目等等。在大街上,我们常见的“川菜馆”、“湘菜馆”、“东北菜”之类的饭馆,虽然是同行,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立关系,因为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同行之间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二、求缘

胡雪岩做生意,向来把人缘放在第一位。所谓“人缘”,对内是指员工对企业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对外则指同行的相互扶持、相互体贴。因此,胡雪岩常对他的属下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才能行得通。所以,捡现成要看看,于人无损的现成好捡,不然就是抢人家的好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胡雪岩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或许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主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既然同行之间有利益冲突,怎么可能再去求缘呢?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能主动以“求缘”的方式来规避同行之间的矛盾竞争,那么同行之间是不是会有“惺惺相惜”的情意在内呢?这样一来,你和同行之间就是一种朋友的关系,而不是剑拔弩张的敌对关系了。

胡雪岩的商德之所以为人称道,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同行的情看得高于眼前利益。在面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时,他做到了一般商人难以做到的:不抢同行的饭碗。这一点,对现代企业主尤为重要。

学习一下

同行之间的竞争是存在的,无论是胡雪岩时代还是在现代。那么为什么胡雪岩的生意做得比现代一些企业主要好呢?除了有当时社会条件的因素之外,还有一点,胡雪岩将他和同行之间的竞争尽量降到了最低。那么对于现代企业主来说,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像胡雪岩一样,让同行不妒呢?

一、不要处处表现得比别人优秀

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同行妒”的恶性循环之中,关键是他们本身确实比较优秀,并且还处处表现得比别人优秀。这样自然而然就会遭到同行的嫉妒。所以,要懂得谦虚,和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携。

二、严于律己

受人嫉妒之后,就更要严于律己,正已身,并防止影子歪。作为受同行注目的人,必须要更加自重,以此,作为自己更加前进的一种动力。

三、不要无故招惹“小人”

要想不遭同行嫉妒,也要防止同行之中有不良心态的“小人”,小人心态会把正常的嫉妒心理过分发挥,成为误人害己的根源。有了这种防人心理,才不至于在受伤害时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