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顶级特工行动档案
7047200000002

第2章 美国黑豹——到处伸手的中情局(1)

豹型特工反应速度快,且处理事件果断,素有“猎豹”之称。猎豹自然是由美国的特工组织训练出来的,例如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国务院这三大系统就训练出了众多优秀的猎豹。

美国中情局是个实实在在的世界性秘密警察组织,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关美国的利益,中情局都会出现在那里。图为中情局标志。

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包括中央情报局等部门;国防部系统包括国防情报局、海陆空三军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部门;国务院系统包括国务院情报司、原子能委员会、联邦调查局等部门。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情报机关之外,美国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情报机关:美国政府中每个部门几乎都有情报机构,如国防调查室,主要负责调查监视国防系统人员的背景、思想倾向和表现;国防勘测局,借助于卫星的帮助,几乎把地球表面的每一寸土地都绘入了地图;原子能委员会情报处,专门搜集关于核物理、核武器、热核武器和做军事用途的原子能方面的机密情报,并在世界各地设立技术监听站,监听国外的核爆炸。

1991年,为了保障航空安全,运输部成立了航空安全和情报办公室,该室在运输部部长的直接领导下,接管原来由联邦航空管理局、海岸警备队、水上警察队掌握的安全与情报工作。同年,为应对世界范围内贩毒活动的日益猖狂,司法部设置了全国反毒情报中心,主要搜集贩毒集团活动的情报。

1992年,在国际信贷与商业银行丑闻被揭露后,美国财政部又成立了一个新的情报部门:“金融犯罪执法网”,其主要任务是将政府各部门有关货币、存贮和执法等方面的情报集中归纳总结,用电脑进行全面分析,以鉴别出洗钱者及其洗钱活动。

这些名目繁多的间谍组织纵横交错,职能交叉,常常形成局中之局、司中之司、会中之会的极其复杂的结构,组成了一支活跃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庞大的,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牵制的间谍大军。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特工组织尤其是中央情报局也在当今世界上不容置疑的处于顶尖的位置。

到处伸手的中情局

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英文简称(CIA)。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美国政府的间谍和反间谍机构,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他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苏联,和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反对者,例如危地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连德。其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是全球性情报网的中心。它不仅有遍布全世界的监听站,还有自己的广播设施、航空线、宇宙卫星、印刷所以及训练特种部队的基地,拥有大批间谍、特务和情报技术人员。

美国中情局最早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总统为对付冲突而主张成立的,当时名叫美国情报组织战略服务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组织被撤销。然而,杜鲁门总统不久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来自政府各部门的繁杂的情报之中,于是成立了国家情报局及其行动机构,即中央情报组,以协调和核对这些情报报告。

“萨姆-2”导弹曾是苏联的主要防空武器。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总统认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于同年12月派著名律师、“美国现代情报之父”威廉·杰·杜诺万到英国、地中海、巴尔干等国家和地区考察情报工作经验。在考察过程中,杜诺万了解并认识到了现代情报工作的发展,并深刻地感受到了情报工作对一个国家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全面战争的环境下建立强大的情报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初步形成了他在美国建立现代情报体系的基本思路。

回国后,杜诺万立即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的建议;同时,有了“珍珠港事件”的血的教训,改革美国情报工作体制,提高情报工作效率,也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内部的共识。杜诺万的建议恰逢其时,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批准,并授命他组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级的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协调局,出任首任局长。他把当时美国十几个七零八散、各自为政的情报单位集中到一起,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较为完善的情报机关。这个机关——中央情报协调局就是后来中央情报局的雏形。

1947年,中情局正式成为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的一个独立机构,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在华盛顿地区有许多办公室和2万名雇员,每年预算为80亿美元。

中情局现已成为美国从事情报分析、秘密人员情报搜集和隐蔽行动的重要机构。中情局局长也是中央情报主任,他负责管理整个美国情报界的活动。作为国家安全需要和组织上总体设想的一部分,1947年的《安全条例》规定中央情报局具有以下五种职能:

一、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政府各部门和机构有关国家安全方面情报活动的情况;

二、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协调政府各部门和机构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情报活动的建议;

三、联系和评价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为政府内部适当传播情报,在适当的地点提供有用的机构和设施;

四、为现存情报机构的利益,从事共同关心的辅助服务,以便更有效、更集中地执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

五、履行影响国家安全的有关情报的其他职能和义务,以便国家安全委员会能随时进行指导。

美国中央情报局执行任务时,主要采取人力侦察和技术监视,公开渠道搜集情报,以及实物器材开发和寻找行动等手段。情报来源包括间谍、使馆职员、判逃者、移民和旅游者。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印度尼西亚进行了一项名为“哈布林克”的行动。间谍们潜入了一个装有“萨姆—2”导弹的仓库中,从一颗导弹上卸下了导向系统,并偷运出来。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展了波兰陆军司令部一位上校为间谍。波兰陆军司令部的所有秘密行动计划全部被上校泄露。

在尼克松总统执政时,他不仅指令美国间谍组织在智利执行“轨迹II号”行动,用军事政变手段推翻左倾的阿连德政权,而且还在国内利用中央情报局掩盖“水门事件”的真相。

卡特入主白宫之后,面对苏联大举扩张的势头以及不断发生的反美活动,为对抗苏联、维护美国的霸权,极为倚重中央情报局。他亲自签发了《12036号行政令》,以表示重组和改革美国间谍组织的决心。

里根当权后,1981年12月签发《12333号行政令》,宣称要振兴美国的情报工作,并任命为他竞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威廉·凯西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同时还给予他内阁成员的地位。1987年,美国经济十分不景气,里根在大幅度地削减各部门开支的同时,却将间谍组织的经费提高了7%,与军费的增长率相同。

1993年3月,布什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确定了经济情报活动为美国情报工作最优先的项目之一,鼓吹在冷战结束后,美国要在全球展开全方位的情报活动。1992年4月,布什政府向间谍组织下达指示,其任务的40%是搜集国际经济情报,并提出了美国间谍组织在经济领域的情报任务。海湾战争爆发前夕,布什以总统的名义,曾分别签署了三项秘密授权令:允许中央情报局“支持宣传和欺骗行为”;与特种部队合作,支持在科威特的游击战,并为其提供补给;授予情报部门“动摇”萨达姆政府的权力,使美国得以全面系统地搜集有关伊拉克的情报,并展开了一系列旨在动摇萨达姆的统治、瓦解伊拉克军队斗志的心理战。

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台伊始,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情报工作。他任命詹姆斯·伍尔西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并享受内阁部长的待遇。伍尔西辞职后,克林顿又任命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多伊奇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并让多伊奇像凯西一样享受内阁部长的待遇,以确保他能够参加所有的内阁会议。

小布什上台之后,特别是“9·11”恐怖事件之后,面对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广大民众对美国间谍组织在如此重大事件中的反应的责难,美国政府一方面花大力气重振美国间谍组织,一方面也在图谋对美国的间谍组织进行新一轮的重大改革,如建立一个庞大的国土安全部,以防止美国再遭受像“9·11”那样的恐怖袭击。国土安全部的组建,或许正是美国间谍组织改革的开端。

在以总统为首的统治集团的苦心经营之下,美国的间谍组织迅速膨胀起来,其结构之复杂、编制之庞大、经费之高昂、活动之嚣张,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之相匹敌。它既是美国情报系统的中心,又是主要工具。它从事情报与反情报活动,宣传(传播)假情报,进行心理战和准军事行动。它渗透和操纵私营企业,必要时还建立自己的企业(称为控股公司)。它招募间谍、特务和雇佣军,贿赂和讹诈外国官员为它干最不光彩的勾当。它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丝毫不考虑其行动是否合乎道德或在道义上会产生什么后果。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秘密行动工具,中央情报局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暗中干涉那些美国政府企图控制或影响的国家的内政。

美国特工让二战缩短两年

1942年,纳粹德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它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击落盟国的轰炸机,而且能阻止盟国的空袭。尽管德国的技术先进,但当时它的燃油极度缺乏,根本无力驱动这些先进的飞机和曾横扫欧洲的豹式坦克。因此,获得更多的石油,就成了德国的当务之急。

这时,一个外号叫“红毛”的石油商人埃里克·埃里克森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埃里克森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身体结实,性格温和。33岁时,他移居瑞典,并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公司,奔波于世界各地做石油买卖。

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是德国于1942年制造出来的,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实际投入战斗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同时期喷气式飞机中性能最好的。

平时,埃里克森喜欢和石油界的朋友聊天,谈论业界的大新闻,诸如波斯湾发现新油田等等。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后,埃里克森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表现出强烈的亲纳粹倾向和反犹偏见。他当众吹捧希特勒是天才,公开辱骂犹太商人是肮脏的。许多人对埃里克森的行为大惑不解,众多朋友也离他而去。

然而,埃里克森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伪装出来的,目的是引起德国国家安全部门的注意,以便打入德国内部,调查德国石油生产方面的情况。

德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缺少石油资源,尤其是战争时期,石油的海外供应很容易被切断。德国为了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从一战开始就进行煤变油的合成技术研究,并且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美国情报部门对德国“煤化”工厂的位置很感兴趣,但由于德国相关机构戒备森严,一直没能掌握核心的机密情报。埃里克森在石油界的老朋友、美国驻苏大使劳伦斯·斯坦哈特,在战争爆发前就提出,如果破坏德国的石油供应,肯定将加速纳粹德国的毁灭。于是,经过他的积极策划,埃里克森成功地渗入德国石油工业内部。

由于德国合成油技术十分发达,完全可以满足德国的战时需要。埃里克森于是以帮助德国在瑞典建立一座大型炼油厂为诱饵,骗取了德国人的信任。

随后,他以此为掩护,定期与德国石油专家会谈,考察德国的石油工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埃里克森把在考察中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整理出来,回到瑞典后,全部告诉美国情报官员。

到1943年底,埃里克森把德国炼油厂确切位置等情报几乎全部搞到了手。不久,德国炼油厂就不断遭到盟军的轮番轰炸,德国合成油产量迅速下降,到1944年底,几乎所有的合成油工厂都瘫痪了。

由于油料短缺,石油储备又极为有限,德国先进的军事装备无法发挥威力,只能坐以待毙。埃里克森由于立了大功,受到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高度赞扬,称他“至少让战争提前两年结束”。

“黑密”帮了“非洲之狐”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法、俄和奥匈帝国有密码破译机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经历了大战中许多事件之后,再也没有人怀疑这一情报来源的价值了。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专门机构,网罗组织人才,进一步研制和完善密码,并建立了专门侦察和破译对方密码的机关。1917年6月29日,美国陆军部成立了军事情报处第八科(简称MI—8)。该科负责制订所有的密本和密表。MI—8下设编密股、通信股、速记股、药水密写股,之后又成立了密本和密表破译股。1919年5月20日,经代理国务卿弗兰克·L·波尔克的批准,在MI—8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时期的常设密码机构“黑屋子”。

1930年4月24日,美国正式成立了陆军信号情报处。这是美国对通信和密码破译机构进行的一次改组。其目的是:改变过去通信兵负责编制密码、密本和密表的印制、贮存与分发由陆军副官长负责,密码破译和密写药水的侦破由“黑屋子”负责的局面。新成立的陆军信号情报处的职责包括:“编制和修改陆军的密本与密码电报,以及在战时侦收敌方无线电与有线电通信内容,测定敌台位置,破译截获敌密本与密码电报,并为使用与侦破密写药水进行实验工作。”

1936年,陆军的信号情报处破译了日本外务省的A型密码机,并给A型密码规定了代号——“红色”。1939年3月20日,日本外务省正式启用B型密码机以取代A型密码机,信号情报处给它规定的代号是“紫色”。1940年9月25日,信号情报处又成功地破译了“紫色”密码。

被称之为“非洲之狐”的希特勒第一战将隆美尔,通过对“黑密”的破解,获得了大量的盟军情报。

1941年2月,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军队在英军的打击之下,节节败退。为了维护轴心国的翼侧安全,隆美尔临危受命,带着他的两支“撒手锏”去抗击兵力超过德军3倍的英军。

他的一支“撒手锏”是拥有许多优秀无线电侦听人才的第7无线电情报大队。这一情报大队与设在柏林的XB情报破译机构相配合,能掌握敌人的大部分行动。隆美尔就是通过对这些密码电报的分析,很快对英军的布防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