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瓦伦朱拉在10月19日绑架施奈德的计划失败了。那天施奈德将军没有像以往那样乘坐陆军司令部的汽车去吃晚餐,而是改乘私人汽车外出了,而且那天他的警卫人员寸步不离,这使前去执行绑架任务的人无法接近施奈德。
维沃克斯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在10月22日采取行动。早晨刚过8点,施奈德乘坐的汽车风驰电掣般地朝陆军司令部开去,半路上突然遭到歹徒的拦截,车被迫停下来。施奈德知道事情不妙,忙拔出手枪自卫。这时,对方见状忙先发制人,开枪射击,子弹打穿了施奈德的胸膛,他跌倒在血泊中。
接到报警后警察及时赶到了现场,并很快将凶手抓捕归案。智利警方在歹徒身上查获了使用过的武器。后来,维沃克斯也被抓了起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再加上5年流放。瓦伦朱拉因为有策划政变的企图,也被军事法庭判处3年的流放。
菲利普斯领导的智利特遣队判断,施奈德死后,要是再有人站出来发动政变的话,那成功的可能性一定是很大的。但是赫克谢尔不同意这个看法,早在10月9日他就预言:“要是智利陆军总司令施奈德遭杀的话,只能使智利军队更坚决地聚集在立宪主义的旗帜下。”事实果然如此,在施奈德死后的第二天,在圣地亚哥城数10万人为他送葬,人们义愤填膺。
美中情局为了阻止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策划了绑架和杀害阿连德的支持者施耐德将军的计划。
时间很快到了1973年9月,智利军人终于推翻了阿连德的政权,政变中阿连德死在总统官邸的办公室里,死时,他双手紧握着那把古巴总理卡斯特罗赠给他的冲锋枪。中情局根据在智利的内线和澳大利亚秘密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事先已了解政变的阴谋,而且还直接鼓动了政变军人的行动,只是没有直接插手。不过,据官方统计的数字,从1970年11月阿连德正式就任智利总统至1973年9月阿连德饮弹身亡,在这不到3年的时间里,中情局在密谋反对阿连德的秘密行动上,总共花费了800万美元。
尴尬的间谍船事件
1967年12月底,美国海军中校劳埃德·布克接到美国驻日海军司令部的命令,担任美国海军当时最先进的侦察船之一“普韦布洛”号的船长,去搜集朝鲜方面的电子情报;同时监视苏联海军在对马海峡的活动。这是一次冒险的使命,更让布克中校料想不到的是,冷战时期空前的美朝外交危机由此爆发,差点酿成一场大战。
为了安全顺利完成任务,美国海军情报部门特别指示布克:“普韦布洛”号的侦察范围限于北纬39度至42度之间的日本海;在整个侦察活动中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如果发现苏联海军舰艇,可以在距离其200米处航行,并要拍到比较清晰的照片。
1968年1月11日拂晓,“普韦布洛”号从日本佐世保港悄然出发。经过5天的航行,“普韦布洛”号到达第一个预定侦察海域——朝鲜清津港的外海。
白天,“普韦布洛”号的活动位置都在距离朝鲜东海岸14海里以外的公海(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范围为12海里),夜间则为了避免因导航偏差误入朝鲜领海,而一直退到距离海岸20海里以外的公海。
1月22日,“普韦布洛”号驶往朝鲜重要港口元山的外海。次日是“普韦布洛”号侦察行动的最后一天。这天,“普韦布洛”号一改前些天的谨慎做法,缓缓驶至朝鲜东海岸约12海里处,并打开了所有侦察设备,接收朝鲜的无线电信号,频频向日本总部发回密码。
其实,“普韦布洛”号早在两天前就已经被另一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
1月21日深夜,几名身着韩国军服的朝鲜第124部队的突击队员潜入韩国首都汉城,直到距离总统府青瓦台只有一个街区处才被发现并消灭。这就是著名的“青瓦台事件”。
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在朝鲜海域侦察,被朝鲜海军扣留。
根据以前的惯例,朝鲜在与韩美发生摩擦之后必定会再次行动,以达到打击敌人、振奋民心的目的。美国驻日海军情报部门根据当时的紧张局势,建议“普韦布洛”号立即返航,却遭到否决。
然而,朝鲜方面早就发现了行踪诡秘的“普韦布洛”号,迅速作出了反应。
1月23日中午时分,布克接到报告,说一艘朝鲜猎潜艇正快速逼近,他当即赶到信号台。这时,从电台的国际航海通用频率中传来了朝鲜猎潜艇的询问:“你们是什么国家的船只?”布克连忙下令升起美国国旗表明身份。此时,又有4艘朝鲜鱼雷快艇急速赶到。猎潜艇接着又发出“立即停船,否则就要开火”的要求,“普韦布洛”号迅速回复说:“我是一艘海洋科学考察船,正在执行考察作业。”这时,朝鲜的米格战斗机也出现了,并在“普韦布洛”号上空盘旋。朝方接着要求:“你船必须马上跟随我船靠岸检查!”但布克置之不理,指挥船只逃跑,由于遭到朝鲜鱼雷艇的拦截,船速极慢。
布克只好下令破坏船上的电子设备、销毁机密文件。于是,船员们一边手忙脚乱地用斧子和榔头猛砸先进的电子仪器,一边用打火机焚烧机密文件,实在来不及处理就朝海里倒。
朝鲜舰艇立即组织武装人员和10多名水兵登上“普韦布洛”号,结果发现船上只有小部分设备和文件被破坏,大量有价值的航海日志和无线电情报等重要文件均完好无损。
船长劳埃德·马克·布克被俘后供认,他们是接受了美国驻日本海军司令的间谍使命后,侵入朝鲜沿海水域进行间谍活动的。并曾多次在朝鲜和亚洲其它地区沿海进行间谍活动。
12月23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声明,鉴于美国间谍船船员被俘后“坦白供认”并一再请求宽恕,而且美国方面已于当天向朝鲜“赔礼道歉”,朝鲜政府宣布没收该船以及所有的设备和武器,将全部被俘船员驱逐出境。
一年以后,1969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船长劳埃德·马克·布克海军中校证实,他曾在一份自白书上签字,承认他的船从事过间谍活动,以拯救82名幸存海员的生命。
这位有16年海军军龄的41岁的军官哽咽、啜泣地向海军审查法庭诉说:“我不想看着我的水兵们被枪杀。”他详细地述说了他在自白书上签字之前如何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北朝鲜审问者的殴打并受到死亡的威胁。
早些时候,由5名海军上将组成的法庭曾警告布克,他没抵抗就放弃了他的船可能要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他证实了他没有进行战斗就放弃普韦布洛号是“因为那样只不过是一场大屠杀,我不能看着全体船员无缘无故地被杀掉”。
“普韦布洛”号落入朝鲜之手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美国。美国立即使出其惯用的武力威胁手段,将轰炸机和F-4、F-105等数百架战斗机调到韩国乌山和群山等空军基地。
面对美国的大兵压境,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命令朝鲜人民军、工农赤卫队和全体人民做好一切战斗准备。1968年2月8日,朝鲜通过媒体发出警告:朝鲜将“以报复来回答报复,以全面战争回答全面战争!”半岛局势一触即发。
但是,美国突然“软”了下来,沉默了一个月后才发表了谴责声明,而且声明除了要求朝鲜归还船只、释放船员外,并没有发出报复的威胁。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美国当时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与朝鲜一战。更令美国心虚的是,中国和苏联等都以各种形式表示了对朝鲜的支持,并准备随时支援朝鲜。
在发表谴责声明后,美国主动提议谈判解决“普韦布洛”号事件,朝鲜顺势接受,和美国开始了历时近一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失去了武力恫吓的法宝,美国在谈判桌上节节败退,最后完全接受了朝鲜方面提出的“3A”条件,即Ac-knowledge(承认错误)、Apologize(谢罪道歉)、Assure(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1968年12月23日,美国政府承认其电子侦察船侵入朝鲜领海,并发表书面声明进行道歉。同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称鉴于美国“普韦布洛”号船员“坦白供认”其侵犯朝鲜领海的罪行并一再请求宽恕,而且美国已于当天向朝鲜“赔礼道歉”,朝鲜政府宣布没收该船以及船上所有的设备和武器,将全部船员驱逐出境。同一天,朝鲜把“普韦布洛”号上的82名被俘船员以及一具死亡船员的尸体在板门店移交给了美方。至此,历时11个月的“普韦布洛”号间谍船事件终于结束。
对朝鲜而言,“普韦布洛”号间谍船是它在与美国几十年的斗争中缴获的最辉煌的战利品,因此一直将其停泊在大同江港口内,供民众参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埃杰克斯”行动
1951年,伊朗的摩萨台首相执政,他奉行亲苏政策,被国王巴列维免除职务,亲英美的盖凡姆担任首相。但盖凡姆没多大本事,不久就被迫辞职。摩萨台重新执政,并兼任国防部长。摩萨台老谋深算,吸取了上次被赶下台的教训,着意在众议院里巩固自己的势力,逐步限制国王的权力,令巴列维国王成为傀儡。摩萨台为打击英国,削弱巴列维势力,干脆就把英国大使逐出德黑兰,并把“英伊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英国是美国的盟友,摩萨台的举动激怒了伦敦和华盛顿。邱吉尔向美国求助,美国人一口答应,决定联手用武力把摩萨台赶下台。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宣誓就职,相比较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怀有更为强烈的反共产主义色彩。新政府为了有效地遏制苏联,在外交政策上作了一些调整。美国新的全球战略要求在减少美国国防开支的同时增强遏制苏联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同苏联周边的国家加强联系并增强他们的实力,在苏联的周围建立一个防御链。因此,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政策中,伊朗的地位得到提升。
再者,英国一直没有停止推翻摩萨台的努力。在1951年摩萨台宣布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以后,英国对伊朗的直接影响大大降低,而且他对伊朗动武的计划也遭到美国政府的封杀。在自己独立不能推翻摩萨台政府的情况下,英国向美国发出了合作的信号。还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宣誓就职前,在新政府中将分别担任国务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杜勒斯兄弟就在美国会见了英国代表并表示支持政变设想,所以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政变事宜就很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艾森豪威尔政府仅仅就职两周后,立即着手实施英美两国情报局酝酿已久的“埃杰克斯行动”政变计划。所谓“埃杰克斯行动”就是用金钱收买亲国王的暴徒,让他们在街头闹事,搞得社会一片混乱,然后让亲国王的伊朗将军F·扎希迪率领亲信部队乘机夺取政权,将摩萨台逮捕入狱。
摩萨台虽有能力执政,但与英、美作对,他便很难做稳首相宝座。
中情局局长杜勒斯担任“埃杰克斯行动”的总指挥。前中情局远东司司长、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儿子克米特·罗斯福直接实施这次行动。其他参加行动的人员还有:曾在40年代改组过伊朗警察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5个曾在伊朗活动过的中情局特工,7个当地的谍报人员。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英国间谍。为了顺利地实施政变计划,中央情报局为这次行动专门拨款100万美元。
1953年3月,克米特到伊朗作短暂的秘密旅行,实施“埃杰克斯行动”。克米特此行主要是做准备工作,与需要的人会面布置行动任务。同年7月底,克米特以洛克里季假名护照乘汽车由伊拉克秘密潜入伊朗,进入伊朗后,他立即藏身在一座山间别墅里,在那里拼凑亲国王的军官组成的突击力量。
为了避嫌,在“埃杰克斯行动”开始前夕,美国大使金德森回国述职去了。8月10日,杜勒斯夫妇、美国驻伊朗大使、国王巴列维的妹妹阿什拉英在瑞士秘密会面。这次见面主要是让阿什拉英回去给她哥哥巴列维传话,向他交底。随后,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动身到伊朗拜会扎希迪,达成了秘密协议。
克米特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秘密地与巴列维国王见了面,两人商讨了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克米特建议巴列维不妨签发免除摩萨台职务的命令,委派扎希迪将军担任首相。巴列维吃惊地望着克米特,有些犹豫。克米特解释道:“陛下,你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你先礼后兵,扎希迪将军就师出有名。你签发免除摩萨台的命令是你的权力,他不服从就是违抗君命嘛!即使他不从,他也不会意识到有什么危险,因为阴谋是从来都不会公开的,公开了就不会有阴谋啦!”
摩萨台对扎希迪等人的行动并非一无所知,针对反对势力,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向扎希迪下发了逮捕令。摩萨台还向国王和议会要求特别权利,以使他能顺利推行自己的政策,但无奈这时对他的不利因素太多,一些军队和部落也参与到政变活动之中,先前的盟友对摩萨台要求特别权利也深表不满,而且还有美英两大国的暗中支持,所以德黑兰的混乱日甚一日。1953年4月,摩萨台的坚定支持者、他的警察总长被扎希迪势力绑架并惨遭杀害,这时关于政变的传言已经布满全城。
8月13日,巴列维签发了解除摩萨台首相职务、责成扎希迪组织新政府的命令。果然,正如巴列维所料,摩萨台把他的命令当成废纸一张。
8月15日晚8点半,根据扎希迪的指示,国王卫队长纳西里带人逮捕了摩萨台的心腹外交大臣和运输大臣,并且占领了中央电话局。这时摩萨台提高了警惕,立即招来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里亚希将军,他们进行了紧急磋商,并采取了一些准备措施。到深夜11点半,纳西里到摩萨台府邸传达国王诏书,并准备逮捕摩萨台,但摩萨台拒绝承认诏书的真实性,声称这是反对势力所为,因此他逮捕了国王卫队长,并下令全城搜捕扎希迪,而且抓获了一些扎希迪的同党。忠于摩萨台的部队和警察很快就设置了障碍,一支装甲部队也开进了德黑兰,政变遭遇挫折。在得知政变计划破产后,遵照美国政府的建议,巴列维立即离开伊朗,先到伊拉克,而后又去了意大利。这时扎希迪也不得不躲进中央情报局提供的安全处。为了挽救颓败的局势,克米特不得不再做打算,重新制定计划。
混乱的德黑兰街头到处是反对摩萨台的人群。这是英美情报机构导演的好戏。
针对摩萨台不承认国王诏书的真实性,克米特及其同伙在德黑兰街头大量散发诏书副本,给人一种摩萨台抗旨不遵的印象,这在伊朗是违反宪法的。政变者还鼓励其他地方的部队开进德黑兰以帮助对抗摩萨台力量。
8月17日,克米特政变策划组出资5万美元,收买一些伊朗人组织了一场大游行,他们一边高呼“国王万岁”,一边喊“摩萨台倒台”,打砸抢无所不用其极,顿时社会一片混乱,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