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顶级特工行动档案
7047200000007

第7章 美国黑豹——到处伸手的中情局(6)

此外,美国的军事顾问团也向亲扎希迪的部队提供了急需的军事装备,这一点对政变的成功是很重要的。8月18日晚,摩萨台掌握的警察向扎希迪藏身处逼近,克米特积极寻求对策,在他看来,通过贿赂发动反摩萨台大游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因为这时在中下层伊朗人中有广泛影响的卡萨尼已经和摩萨台分道扬镳,所以克米特想利用卡萨尼来组织反对摩萨台的大游行。两名中央情报局官员与卡萨尼身边的阿哈迈德·阿拉迈斯会面并给了他1万美金,要他劝说卡萨尼组织反政府游行。

虽然卡萨尼是否接受了美国的建议缺乏证明,但是8月19日上午在德黑兰大市场的确发生了人数众多的大游行,游行者袭击了政府办公大楼和支持摩萨台的报纸及政党总部。与此同时,一支政变部队占领了电台并进行谴责摩萨台、支持扎希迪的广播,一位空军将领则带兵赶到扎希迪藏身处,使他从多日的隐居生活中解脱出来。伊朗军队总司令部也被政变者占领,之后政变者就向摩萨台的官邸开进,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造成300余人死亡,摩萨台在慌乱中躲进邻居家,第二天向扎希迪一方投降,政变取得最终的成功。

几天后,巴列维返回伊朗,任命扎希迪为首相,组织内阁,坐稳了国王宝座。他亲自向克米特·罗斯福表示了感谢,他说:“我把我的王位归与真主、我的人民、我的军队——还有你。”的确,这场政变最大的赢家是美国:伊朗开采的石油40%给了美国石油公司。

美国对苏打赢的最后一场秘密战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空降部队突击阿富汗总统府达努拉曼宫,推翻阿明政府,成立了卡尔迈勒政权。苏联人的部队侵入喀布尔后,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拿起了反抗的枪。10年后,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结局出现了,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苏军一败涂地,不得不撤出这个高山之国。是什么力量打败了这个超级大国?本文揭示了阿富汗战争背后的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白宫阴谋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的穆斯林国家,自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政权更迭十分频繁。苏联在阿政府内部扶植亲苏分子,作为与西方抗衡的前沿阵地。1979年9月,人民民主党推翻塔拉基政权,成立阿明政府。阿明上台后,一改以往政府对苏联的依赖,表现出对苏的离心倾向,他两次接见美国驻阿富汗临时代办处负责人,表示希望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并要求美国恢复对阿富汗的各种援助。苏联对阿明的所作所为和阿人民的反苏倾向极为恐慌,预感到苦心经营的这块地盘有丢失的危险,于是决定搞掉阿明,重新换马。

1979年12月27日晚7时半,苏军首先攻占喀布尔电报大楼,切断了阿当局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占领阿明官邸,杀死阿明及其家庭成员,随即又占领总统府、广播电台和其它政府部门。经过3个半小时的交火,苏军完全控制了喀布尔市。28日晨,苏地面部队在航空兵掩扩下,越过苏阿边界,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向阿纵深高速推进,实施钳形突击。当时阿富汗政府军约有10万人左右,但大量缺编,而且在苏军入侵时已被苏联顾问控制,实际上已被解除了武装,因而未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1980年1月,两路苏军在阿南部重镇坎大哈会师,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1980年1月10日,在苏联的扶植下,阿富汗成立了以卡尔迈勒为总理的傀儡政府。

苏军虽然控制了政府军,对游击队却一筹莫展。抵抗组织运用“化整为零,打了就跑”的战术,不时对苏国进行骚扰,苏军大部队对游击队的围剿和全面扫荡,犹如“拳头打跳蚤”,根本使不上劲。但苏军强大的军事优势对抵抗组织来说,仍像是一株无法撼动的大树。

阿富汗游击队不断给苏军以骚扰和打击,他们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都来自于美国的支援。

对苏军入侵阿富汗,美国情报机构并没有感到惊奇。1979年4月,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赴阿“访问”;同年8月至10月间,苏国防部副部长、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率50人的大型军事代表团在阿滞留近3个月;1979年11月,一位擅长军事行动并在北越活动过的苏联将军秘密来到阿富汗……中情局向白宫发出了警告,但没有得到重视;入侵前夕,苏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率大批特工人员到阿进行活动,这些美国人都看在眼里。不久,卫星照片和通讯情报清晰地提示了苏联人的意图。苏以帮助阿军训练为名,先后向阿派遣军事人员达3000多人,加强对阿军的监视与控制;同时,驻阿苏军限制阿空军战斗飞行,还派出了战斗部队进驻巴格拉姆。这些美国人都掌握在手。然而,当时的卡特政府正陷于伊朗人质危机不得脱身,根本无暇顾及阿富汗问题,而且美国在阿富汗的影响较小,鞭长莫及。

1981年1月对苏持强硬态度的里根入主白宫,他任命情报界的元老威廉凯西出任中情局局长。凯西上任后不久,就会见了负责秘密行动的副局长麦克马洪,听取了有关阿富汗局势的汇报。当时美国政府已批准向抵抗运动提供武器。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前,美国就向抵抗运动提供了医药、通信装备和如何获得武器等技术性建议。听取完汇报后,凯西说:“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更多,我想在地球上找到一个地方,一个我们可将苏联人‘将死’并击退他们的地方。我们得让苏联人负出惨重的代价,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回到谈判桌前。”

这个将苏联人“将死”并击败的地方,美国人选在阿富汗。美国人决定:秘密支持与苏联对抗的游击队。

暗中对抗

在苏军入侵阿富汗之后的18个月里,中情局已经建立了一个向阿富汗游击队秘密运送武器的庞大运输网。当时,中情局在埃及的情报站管理着中情局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庞大的一套设施,负责管理调拨、采购、储存、运输工作。中情局在卡拉奇设立了大本营,在伊斯兰堡也有一个设备精良,人力充足的情报站,在兰利总部还有一个联络办公室,负责协调庞大的后勤网络,并策划在阿富汗的军事进攻。

支持工作分工十分细致: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提供资金,埃及负责训练,巴基斯坦负责运送,中情局负责运输网的管理协调。美国提供了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反坦克地雷以及从美国和埃及库存中调拨的武器。苏式武器则在中情局控制的埃及和美国的工厂制造。另外还对苏制萨姆-7肩扛式地对空导弹进行了改进。援助的绝大部分军火和补给品先由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空运至巴基斯坦,空运武器飞机的标记经常进行更换。按照中情局与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达成的协议,武器一运到巴基斯坦,就由巴三军情报总局负责监管,通过巴陆军的后勤部提供给阿富汗的圣战者组织。

1981年12月,里根总统指示中情局再次提高向抵抗组织提供武器的质量和数量。1983年1月,包括榴弹发射器、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在内的重型武器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阿富汗。除了武器之外,美国还大幅增加了向阿抵抗运动提供的经费。1983年秋,根据麦克马洪提供的一份绝密文件,国会通过了一项秘密拨款案,从国防部的预算中拨出4000万美元用于阿富汗秘密战争的开支。1984年7月,国会又通过了一项向阿富汗秘密战争提供5000万美元经费的开支案。到1985年财政年,用于阿富汗秘密战争的开支已达到每年2.5亿美元。这笔经费主要用于从埃及、以色列购买苏式武器和弹药。这些军火在运至巴基斯坦港口和机场后,巴三军情报局将把这些军火交给白沙瓦的阿富汗抵抗组织领导人。除了武器之外,美国还为大约20万至30万游击队队员购买了药品、食品、服装。

这是行进中的阿富汗游击队员,他们在美国的支援下,队伍发展越来越大。

1985年3月,里根总统签署了国家安全指令166号文件,该指令要求增加向圣战者提供的军事援助,并明确指出这一努力的目标是将苏联人逐出阿富汗。按照这一新政策的要求,中情局和军方首先向巴军提供了通信装备,并训练他们如何使用这些装备,巴军随后再教会抵抗组织成员使用这些装备。中情局还向游击队提供了用于C-4炸药的延时定时器、远程狙击枪、反坦克导弹。此外,中情局甚至大慷其慨,向游击队提供了美国人千辛万苦搞来的阿富汗战场苏军目标的卫星侦察数据、苏军的军事计划和通信情报。

为了将近30亿美元的军火通过庞大的秘密运输网运送给抵抗组织,中情局花了大量心思,购买了几千头田纳西州的骡子,这些骡子千里迢迢远赴南亚,从巴基斯坦通过崎岖的山路向阿富汗运送武器。此外,中情局还玩开了政治手腕,向游击队提供了近20亿的阿富汗假币,让他们贿赂政府官员,瓦解政府组织,动摇政府军心;同时用于向运送物资的人员支付报酬。

追命“毒刺”

1986年10月,侵阿战争正酣,占绝对优势的苏联空军对抵抗组织的打击日益严重。一天,驻贾拉拉巴德机场的苏军直升机部。

正在飞行的米-24直升机

队像往日一样旁若无人起飞升空,准备对游陆队的根据地进行突然袭击。不料刚刚起飞,对面山坡上就飞来3道火光,3架米-24直升机当即被撕得粉碎坠落下来,苏联人大惊失色,不知道阿抵抗组织强烈的防空炮火来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