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顶级特工行动档案
7047200000009

第9章 俄罗斯猎鹰——无孔不入的克格勃(1)

俄罗斯特工一直在世界情报舞台上扮演着“鹰”的角色,他们的目光似有穿透力,能及时捕捉到猎物。“放鹰”的是克格勃

组织。在苏联时期,克格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苏联有两个主要的特工情报系统,一个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缩写为KRB)

苏联情报机关克格勃的标志。当年,许多谍报高手为克格勃活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简称“克格勃”;另一个是军事情报部门,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缩写RPY),简称“格鲁乌”。

1922年,俄罗斯等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当年2月6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命令,成立了国家政治保卫局和民警机构。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的职责是:监视、侦察和镇压隐蔽的反革命及匪帮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保卫国家的交通、通信线路和重要枢纽;保卫苏维埃国家的边防和海关,与越境的犯罪行为和走私活动作斗争;侦察、破获境内针对苏维埃国家的间谍活动等。

1934年7月10日,根据斯大林起草的苏维埃国家联盟又一项法令,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改组为国家安全局,并且将这个包括对内进行政治监督、对外进行反间谍渗透和情报侦察的秘密警察组织再次归属于最高苏维埃内务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之下。除了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之外,在内务人民委员会之内还设立了另一个专职的总局,用来专门管理边防部队、内卫部队、民警、集中营和劳改营,甚至在国民经济的一些重要部门的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中也设置了分支机构,用来负责这些系统的反间谍和安全工作。

当年12月1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遇刺身亡。斯大林借此开始大肆运用内务人民委员会的秘密警察力量和手段,对所有异己人物和势力进行无所不至的监视和调查,随后,以彻底剪除为目的而大加杀戮。首当其冲被蒙上不白之冤的是布尔什维克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到1935年1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司法人民委员会以参与谋杀基洛夫的罪名,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精心审判”,并于1936年8月将他们处决。

1936年,雅戈达因为“不能胜任揭露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的斗争”而被斯大林免去了内务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先是改任邮电人民委员,其后不久,他被当作了布哈林的同谋而被指控为反革命杀人犯和外国资产阶级的间谍而被解除了职务,在经过司法人民委员会形式上的公开审判之后,就被他当初的下属枪决了。

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军队进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尽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刚于同年的8月23日在莫斯科签字生效,但是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的结盟和西方阵营竭力将法西斯势力向社会主义苏联诱导的“祸水东引”行动,已经对苏联的国际安全环境构成了严重的现实威胁。为此,有效地防范来自法西斯阵营和西方国家的间谍和情报渗透,成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为了在随时可能发生巨变的国际阵营对垒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掌握更多的王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和总参谋部情报总局一直联手,积极向苏联境外派遣和发展情报人员,努力编织跨国间谍网。

1941年2月,在欧洲战事对苏联的威胁日益加剧的形势下,苏联秘密情报机构在组织结构上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国家安全总局再一次从内务人民委员会中分离出来,改名称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与内务人民委员会平行分成两个部,独立开展工作。但是到了这一年的7月,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又合并在一起。

二战期间,克格勃的特种部队活跃在敌后的各个角落。

战争期间,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和间谍情报组织的工作重点全部转向了为战争的胜利服务。一开始,这一系列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都交由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国家安全总局和总参谋部的情报总局负责。在战争时期,针对敌人在苏联境内的各种秘密情报和颠覆活动,在贝利亚的支持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消灭间谍局”,具体负责对内侦察和对外防止外国间谍组织的渗透与颠覆,对外则一方面负责对敌后进行侦察和破坏,另一方面还负责向敌对国家派出特工搜集情报。“消灭间谍局”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一、深入敌后,组织当地分散的苏联军队和游击队对德军的指挥、通信、后勤补给等要害设施进行破坏、干扰行动;调查当地在德伪政权中为敌人效力的苏联人,对其中罪恶极大和已经对苏联人民构成危害的适时予以处决;消除当前或战后的隐患,侦察并破坏德军在当地建立的谍报网。

二、在后方严查敌方派遣的间谍和为敌方服务的通敌分子;及时发现敌人空投的伞兵和进行秘密渗透破坏的小股部队;严厉查处逃往后方的变节逃兵。在侦察和处置从事上述敌对活动的目标时均有权执行死刑。

三、在苏联军队收复的地区对有与德国军队合作嫌疑的所有苏联公民进行调查;调查敌军撤退时可能布置的谍报网与破坏活动组织;秘密调查苏联军队解放的非苏维埃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苏联的态度。

四、借敌军撤退和战争难民迁徙机会,向德国以及西方国家进行渗透;了解战争中被法西斯军队掠走的贵重文物和财产的去向;跟踪调查罪大恶极的德国战争罪犯和逃亡国外的俄奸分子;争取获得德国最新的军事科学及其他学科的尖端成果和机密,监视、跟踪并将掌握这些机密的专家和官员伺机裹胁入境。

进入冷战时期后,苏联为与美国争霸,加强了对外情报工作。特别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克格勃应运而生,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工具。特工的任务一是刺探西方国家的军事活动情报,二是盗窃西方的军事技术,三是控制卫星国家的军事力量。特工们使用各种手段,在国际情报斗争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喜剧。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的克格勃现代系统形成,联邦安全局被认为是其合法继承人。叶利钦上台后,感到把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种特权全部集中到一个机构手中,是一个巨大威胁,这一机构一旦失控,自己的宝座将面临威胁。于是,叶利钦采取措施,对克格勃进行改组,分而治之。叶利钦先是将保卫和监听职能从克格勃中分出,成立了联邦保卫局和联邦政府通讯和信息局;后来又把对外情报和边境安全分立,分别成立了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和联邦边防局。剩下的机构几经组合,才最后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叶利钦对自己的“作品”十分得意,一方面,各特工机构可以相互制约,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另一方面,这一改组又符合国际社会的通行作法,便于为广大群众和国际社会所接受。

克格勃惊现世界

克格勃的源头是“契卡”。在契卡诞生的最初时间里,除了大量的侦察和监视工作之外,如果没有内务人民委员会批准,契卡的工作人员和下属机构根本没有判决和执行死刑的权力,甚至连逮捕嫌疑人犯的权力都没有。然而,从1918年初到1921年这短短的几年中,契卡的权力急剧上升。

契卡的职权范围包括监视苏维埃政权内部和国内居民潜在的破坏行为,防范所有形式的有组织的秘密阴谋活动,为此还设立了专门的秘密政治局,并且在军队内组建了秘密特务局。同时,针对交通、通信和出版等部门也成立了专门的监视和检查机构,而且,各地的契卡组织中还设有由专人负责的单位,对当地宗教活动进行控制和干预。全俄契卡国外局的成立,将从事搜集俄罗斯境外政治和军事情报、遏制西方国家对苏维埃国家的有组织颠覆和破坏活动、监视和分化流亡在国外的苏维埃敌人的反共活动等,统归于全俄契卡的管理之下。从此,契卡组织不仅在俄罗斯境内,而且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庞大的秘密警察和间谍情报组织系统。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国家安全部被撤销,其工作被并入贝利亚兼任部长的内务部。贝利亚被搞掉后,1954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又决定把国家间谍情报和安全工作从内务部中分离出来,成立形式上隶属苏联部长会议,实际上由苏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并由苏共总书记直接控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就是克格勃。克格勃成立后,苏联情报组织体制也就基本定型了。

克格勃名义上隶属于部长会议,实际上直接由苏共中央政治局控制,其工作计划由政治局批准,重要问题直接向政治局报告,日常工作由苏共中央书记处领导。

克格勃的第一任主席是赫鲁晓夫的亲信、前乌克兰国家安全机构的负责人谢洛夫。1958年谢列平出任克格勃主席,谢洛夫出任格鲁乌负责人(1962年潘可夫斯基事件发生后,谢洛夫被贬)。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克格勃的领导人多次更迭,继谢列平之后有谢米恰斯内依、安德罗波夫、费多尔丘克、契布里科夫等。契布里科夫曾担任安德罗波夫的副手13年,1982年12月升任克格勃主席,翌年12月进入政治局为候补委员,1985年4月晋升为正式委员。

苏德战争时期,克格勃解密组曾破获德军大量的军事情报,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了贡献。图为解密人员在紧张地工作。

随后多年,克格勃的机构人员不断扩大,从上到下,从国内到国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其权力相当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总和,在苏联政治体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国家的栋梁”。

克格勃全盛时期,有40多万人马,指挥着遍布全球的9万多名秘密间谍和安插在各级权力机构的大批特务,负责克里姆林宫和政治局首脑的安全警卫。它名义上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实际上只听命于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人。它的权力之大,没有一个党政机关能出其右;它的职能范围,比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加起来还要广。

在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克格勃在“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浪潮冲击下,不断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和非难。特别是80年代末期,戈尔巴乔夫面临着政局动荡、经济混乱、民族矛盾尖锐、反克格勃风潮此起彼伏等一大堆难题。即便如此,他仍然把希望寄托于克格勃。1991年1月,戈尔巴乔夫颁布了一项关于克格勃将在国家经济生活方面发挥更大监督和管理作用的总统令。这个总统令赋予克格勃以下权力:

出于工作需要,有权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公司、企业的办公机构进行搜查,调阅案卷,外资和合资企业也不例外;有权检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实体的账目和财务管理情况,必要时可以冻结被调查者的资产,封存文件;企业、机关、群众组织的对外经济往来也应置于克格勃的监督之下。

这个总统令使克格勃能更全面地干预国家的经济生活,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克格勃的权力。

1991年3月,苏联议会通过了《苏联国家安全机关法》,这是由苏联议会批准的第一个有关国家安全机关活动原则的法律。该法律赋予了克格勃新的权力,规定克格勃除有权搜集国内外情报以外,还有权进行邮检和监听,而无需检察院的批准;还赋予它同怠工做斗争和对产品分配进行监督的大权。戈尔巴乔夫在把军队削减了50万人的情况下,对克格勃的人马仅仅整编了一下,而没有裁减,并且还增加了几个空降师做它的特种部队。对克格勃来说,这种权力的增加,似乎更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因为它很快就会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冲击和致命的打击。

在“8·19”事件中,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参加了“紧急状态委员会”,克格勃的“信号旗”特种部队曾待命攻打叶利钦的白宫。“8·19”事件后,克格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克留奇科夫被捕入狱,戈尔巴乔夫成立了以巴卡京为首的领导班子,对克格勃进行了彻底改组。

1991年8月24日至9月底,是改组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削减职权,撤销某些机构,大批裁员和罢黜官员。特种部队被移交给军队,警卫部队由总统直接管辖。克格勃的总人员由原来的60万下降至4万。

从10月份开始是改组的第二阶段。主要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其安全机关也受各自的共和国管辖。俄罗斯曾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唯一没有设立克格勃的共和国,这样原苏联克格勃就全部移交给了俄罗斯联邦,原苏联克格勃的总部大楼就换成俄罗斯联邦克格勃总部大楼。

1991年10月,苏联国务委员会做出撤销克格勃的决定,在原克格勃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个各自独立、各司其职、机构平行的间谍情报机关:中央情报局、共和国安全局、保卫国界委员会和边防军联合司令部。

中央情报局,第一任局长为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该局负责国外情报的搜集、分析和综合。

共和国安全局,第一任局长为瓦季姆·巴卡京。该局负责反间谍、反恐怖活动、反毒品走私、反贪污以及同有组织的犯罪作斗争。

保卫国界委员会和边防军联合司令部,第一任司令为伊里利·卡利尼琴科。该机构负责边界保卫及其协调工作。随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共和国也相继取消了克格勃,在其基础上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局。至此,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情报机关就伴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完结。

难以想象的庞大机构

克格勃总部位于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广场2号。克格勃从它创建的那一天起,就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苏联领导人的苦心经营下迅速发展,直至1991年被解散前,无论在机构设置、组织分工、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方面,还是在活动的手段和规模方面,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克格勃总部设在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广场2号,这座办公大楼戒备森严,一般人轻易无法接近。

克格勃掌握着秘密警察,进行特务活动,管辖边防军,向国外派遣间谍,从事搜集情报、招募间谍特务和进行心理战、渗透、暗杀与颠覆活动。总之,它可以根据苏联领导人的意图采取任何行动。它远不止是一个秘密警察机关,也不止是一个间谍和反间谍机关,它还是一个进行颠覆、幕后操纵恐怖活动的工具,秘密干涉外国内政的工具。它也是苏联在冷战中进行扩张的一种侵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