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生活简单一点
7047500000021

第21章 在面对与回避之间找平衡点(1)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该面对的不回避,但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须过分坚持,睁只眼闭只眼,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如何对待是非不清的问题

秘书郑云所在的公司里,总经理下设两名副总经理。当总经理透露他将要离职,正职将从两名副总经理中产生的消息后,两名副总经理为了能得到这个职位,开始了明争暗斗,郑云则两头受气。

两名副总经理先后找郑云谈话,拐弯抹角打探消息,希望从郑云的口里,听到对方的负面意见。而在工作中,遇到事情,两名副总经理背着老总互相推诿,在老总面前,两人又一团和气。有的工作,郑云传达多遍,他们却跟总经理说郑云没有通知,总经理责备她办事不力,郑云感到很委屈,经过考虑,她只好跳槽了。

有时需要去面对,有时必须回避,这是多少人生活的经验,也是达到心理平衡的理智选择。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切身的体会: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说话要谨慎,要像收紧的小口袋那样,将想表达的意思好好地组成合适的语言,且用合适的语气表达出来,切不可张嘴就说,说过后又不负责任,不认账。要知道这样会给自己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会损害自己的名声。

所以,对于那种口无遮拦的人,切切要谨慎,管好自己的嘴,否则会误事的。

有位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讲过这么一件事:一天,她办公室来了一位应聘的年轻人。表面上看去很内向,回答问题时,显得有些木讷嘴笨。但在十几分钟时间里,竟然抢着别人的话题说了不该他说的话。于是,她果断地判断这是个爱管闲事、口无遮拦又缺乏经验和修养的人。于是对他说:“请到其他单位去试试吧。不过,我想送你一句话:今后无论你在何处高就,都要谨慎开口,不该说的话半句也不说,该说的话一定要认真、诚恳地说好。好吧,你走吧……”真是一位心肠太软的女士,宁可得罪一个人,也要想办法帮助一位青年改正自己的缺点。

试想,如果这位年轻人依然我行我素,还能找到理想的单位吗?还能受到朋友的喜欢吗?人们都说:“人言可畏。”要知道那些可畏的“人言”正是从“快嘴”、“油嘴”中溜出来的,如果扎紧了“快嘴”、“油嘴”,闲言碎语就少了,是非也会少许多,烦恼自然也会少了许多。

与朋友在一起聊天时,我们经常会为无谓的小事“抬杠”。争辩的结果也许能分出胜负,但绝对不会有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相反,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争辩的程度越厉害,对彼此的精神伤害就越大。

为了一时的痛快或为了面子而争辩,即使你在争辩中获胜,心里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你却会失去对方的感情——他们既使表面上服了你了,内心却会更加厌恶你。所以,这时,看起来是你胜了,其实是你败了。

斯蒂夫·哈德逊是一个专业运动员和商界精英服务的私人教练,他说:“当我对是非问题尚未弄清原因前,我就送人一份礼物——沉默。”他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最了不起的倾听者。他的训练效果有一半得归于他的倾听能力,而沉默是这种能力的表现之一。他训练他的客户对沉默表示尊敬。他说:“如果你和一个重要的人在一起,你所要做的仅仅是保持沉默,让他们说话,去思考,让他们打开心扉,把那些一直想说但却常常被别人的高谈阔论吓了回去的东西讲出来。何况一开始你并不明白他们所讲的真正含义,乱插嘴是不讨好的。当我保持沉默的时候,是一种纯粹的自我,开始与自己对话,它引导着我,给我以心灵的触动。我静默下来的时候,我可以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透露出几种含义,我从这些含义里进行分析,找到我认为真实的东西。”

生命中往往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刻,你在生活中毕竟不是对所有的是非问题都能区分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是非,而被你胡言乱语闹出了是非。那么,不想说话就不说吧。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如果和别人发生意见上的分歧,甚至造成言语上的冲突,你会闷闷不乐,因为你觉得都是别人恶意。别再耿耿于怀了,回家去擦地板吧。拿一块抹布,弯下腰,双膝着地,把你面前这块地板的各个角落来回擦拭干净。然后,重新反思自己在那场冲突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现在,你发现自己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了,是不是?你渐渐心平气和了,是不是?

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在倾听时,要眼神专注,当对方叙述完后,对于是非问题,说不清就不要乱说。

向上司提意见时,一定要留有充分的余地,给上司留下考虑的时间。对上司一些明显的错误意见,应尽可能在无人的场合,或是在他高兴的时候委婉提出,不要用否定的口气,而应用提示的口气。给上司提方案时,应提出有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包括这些方案的长处和短处,以供上司选择。

要维护对方的自尊。即使对方不是十全十美。

对于误会,要襟怀坦荡,不要怨天尤人。

信守诺言,不要做传播和制造是非的人。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女孩的自述:我每一天都在过着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日子,时间毫不留情地在我眼前走过,想要抓住它,可又不知道该为它做点什么?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这样?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可我不甘心,生活,我不知道该怎样理解,别人的生活也和我一样吗?其他女孩也是我这样的吗?我看到的女孩不是这样的,她们个个都像很爱自己的工作。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好想和别人一样,每天快乐地上班。适合,不错,我发现自己一直都在找适合自己的东西,爱情、工作、生活……

对于你做出的选择必须面对,否则你患得患失,一事无成,经常后悔,这样将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在现代社会,成功是多元的,并没有贵贱之分,你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坚守你所坚守的,放弃你该放弃的。一般来说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便是成功的。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去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常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幸运之神就是那样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他还说:“一个卖牛奶卖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没有资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证明你卖得比他更好。”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上物理实验课时,不慎弄伤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叹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呢?”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这句话在当时听似乎有点儿自负,但却真实地说明了爱因斯坦充分地把握了心理平衡,否则是受不了教授的责备的。

有个初中毕业生,因为学业不好没能进重点高中学习,父母为此愁得整天唉声叹气。他自己也觉得挺对不住父母,沮丧而不安,感到前途渺茫。

有一天,在美国留学回来探亲的叔叔知道他的情况后,问他喜欢干什么,对哪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基础?他说,文化功课一般,但一些课余的东西学得很好,比如水果雕刻技术之类。叔叔问:“你愿不愿上职业学校学厨师专业?”

当时他一听就直摇头。打从上学起,他就没有把学习与什么厨师联系起来,做厨师,自己没地位不说,弄得父母面子上也不好看。叔叔说,凭本事吃饭,体面地生活,有什么丢面子,这个时代,本事才是面子。在不该讲面子的地方讲面子,将来一定会没面子……

抱着横竖就是一条路的想法,他学起了厨师专业,没想到,学起来挺顺手,挺带劲的,比学文化课顺利多了。几年一晃而过,他进了一家三星级饭店。当他第一次将薪水交给父母时,父母惊讶得差点儿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们干了一辈子,月薪还没有儿子的尾数多。父母第一次为儿子的前途舒了一口气。闲时,儿子还在家露几手,乐得父母眉开眼笑,邻居都说他有出息,有孝心,羡慕他父母好福气,比孩子在外国留学的虚名强多了。

成功的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每天用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占据走向明天的最佳位置。善于钻营的人也许有左右逢源的能力,但这并不能使他们无往不胜,自身的实力才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多与人交往,敢于和强于自己的人接触,在与成功人士的交谈和探讨中,近距离地认识成功,学习他们历经磨练的成功经验,这是难得的锻炼与提高自身的机会。

成功学专家A·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非常诚恳地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不必在意别人的脸色

她哽咽着,满心的恐惧、满腹的委屈,不敢哭,只好让眼泪流在心里……她完全成了自卑自怜的人,她害怕别人的脸色,她畏畏诺诺、畏畏缩缩、胆小怕事,在生活中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意志。上班时想小便,却不敢去卫生间,好像别人会说闲话,一直憋到下班。她总感到好像做了什么错事,受到上司表扬反而很害羞。有时自感到事情真的错了,却不敢面对,偷偷地隐瞒住;当同事们在开玩笑时,她怀疑大家是对她含沙射影,不怀好意。她的自我价值体系已经紊乱,心理失去平衡,因为她总觉得自己不好!

“面子”是一种社会地位,是达到社会所认可的成就而获得的声望。面子行为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与需要,对面子的珍惜和爱护是昭示和维护自己荣誉、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现。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维护面子的心理训练,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大学生张望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男孩,但他又总为自己的“善良”而苦恼。

张望最怕别人向他借东西,这绝不是因为他自私,自己的东西舍不得借人,相反,他内心是非常想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的。但是当别人向他借东西时,他总担心别人从自己的表情、语言看出一丝不悦——尽管他绝没这种意思。

借东西这种事不是天天发生,张望的烦恼还能够忍受。张望最怕的事情,还是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在表情上,他老担心自己脸上会露出清高、骄傲的神色;走路时,他老怕抬头挺胸,让人觉得盛气凌人;说话时,他怕自己言语不当,得罪伤害了别人;甚至他遇到什么高兴的事,也不敢表露在脸上,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洋洋自得。张望曾这样感叹道:“我最在意别人的脸色,也最怕别人的脸色。我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怕引起别人一点儿反感和不快。”

张望日日所怕的所谓“脸色”,其实就是他内在情绪的外部表现。每人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随着各种事的性质及心理经历的酸甜苦辣,人的容颜上会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对此,你看到也罢,看不到也罢,人家的脸色依然是人家自己的脸色,就像人家的呼吸一样,并非是你决定得了的。

别人的脸色,多是别人的情绪外化,并非与你张望有什么关系。晓林今天一脸不高兴,那是因为他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在怄气,与你张望走路的姿式根本没有关系。这类脸色,你掺和进去干什么?张望觉得人家的脸色不对,觉得是自己走路头抬得过高,可人家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你。你看这不是在自寻烦恼吗?

有时有些人的脸色,可能确实与张望有关,但张望也不必为此惊慌失措。张望可以这样对自己说:“你有不高兴的时候,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你能给我脸色,我也有脸色,人人都是平等的。”

这样一来,张望就把自己完全摆在了与对方人格平等、身份平等、心理平等的位置上。于是,张望便可镇定情绪,有利于理智地思考和面对。如果对方所给的脸色确是自己言行失当所致,那就主动改正,如果对方的“脸色”部分有理,那就部分改正。如果对方毫无道理地给人“脸色”,那就应该毫不在意地不予理睬。这种傲然、坦然的人格立场,也是一种恒定的力量,久而久之,给人脸色看的人,也就自觉没趣,脸色也就悄然隐匿了。

对于有心理弱点的人,不必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这玩意儿,其实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你若有心注意它,就有,你若无心注意它,就无。

建立起自信,是不在乎别人脸色最可靠的保证。有自信的人,只把心思和精力用于自己该做的事上,用在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中,就能与人为善,和睦融洽相处,并能坦然面对非议了。这样的人,永远是快乐者、成功者。

如何处理同事恋情

我是一个中专生,一个才貌都不出众的普通女孩,毕业后有幸进入了一家公司,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期然的,遇到一位优秀的男孩,与他发展了一段“办公室恋情”。两年了,刚开始战战兢兢,因为公司对这方面的事情,态度有所保留,我进公司不久,怕丢了工作。后来虽然恋情公开,但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这种状态不能再维持下去了。我考虑的是影响与前途问题。情绪上,我希望是自己离开,理智上,男友离开比较合适,因为他起点比较高,容易谋求一份更好的职业。现在我拿不准主意,要不要跟男友商量迈出那一步?我的工作能力比较强,领导也挺看好我,而且我现在还想读书,因为要不进修的话,迟早有一天要被淘汰。但读本行并不是我的兴趣,我更喜欢书法、乐器方面的东西,我是不是很不切实际?很不理智?

办公室恋情不可一概否定,你得在事业与爱情中有个权衡。真正地爱上一个人,你可以去追求,但婚姻外的恋情,必须理性对待。